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鲁迅早期短篇小说集《呐喊》和《彷徨》中,“看与被看”是最为明显的结构模式之一,而和鲁迅生活于同一时代的英国著名作家劳伦斯在他的小说尤其是在《恋爱中的女人》中也对这一结构模式情有独钟。鲁迅和劳伦斯这两位时代的先锋分别以自己时代赋予的责任为己任大胆创新,在各自的作品中以不同题材反映时代弊病。  相似文献   

2.
严歌苓留美后创作出一系列“洛丽塔”式的畸恋小说,这些小说在建构乱伦与恋童相结合的故事模式、重塑老男人与小仙女类型人物形象、反讽精神分析学派学说、借鉴“talk out”疗法式的叙事方式以及细节描写上的重情感抒发而轻欲望书写都受到了纳博科夫《洛丽塔》的影响。外国作家的影响一方面造就了严歌苓创作的特殊气韵,但另一方面也禁锢了严歌苓小说的包容性。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劳伦斯研究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起步,自80年代起走向繁荣。在80年代,劳伦斯笔下的性描写是学者关注的中心,也鼓舞和启发了中国作家对人性的深入探索。90年代之后,中国学者对劳伦斯研究的范围不断扩大,对其创作中的工业文明与大自然的冲突主题、两性关系主题、死亡与再生主题,非理性心理描写、原始主义等问题都进行了深入探究,也对其作品中的象征隐喻手法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精神分析、生态批评、比较文学,以及原型批评、解构主义批评、叙事学、伦理学批评等研究方法,都应用于劳伦斯研究,取得了可观的成绩。另一方面,中国的劳伦斯作品翻译良莠不齐,研究的低水平重复、缺乏学术规范现象也十分严重。  相似文献   

4.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梦”的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20世纪一部杰出的作品。基于昆德拉小说中深厚的哲学思想,以往研究者多从哲学角度对这部作品进行解读。本文试运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中“梦的解析”理论,对这部小说中描述的“梦”进行分析,从梦的显像分析探究其隐含的意义,了解人物被压抑的潜意识欲望,从而更深地对人物内心进行挖掘。  相似文献   

5.
:戴维·赫伯特·劳伦斯是二十世纪英国文坛最杰出的作家之一。社会批判与心理探索的巧妙的有机结合与统一 ,使劳伦斯的作品达到英国现代主义小说的高峰 ,由于其创作的独特风格使其在文学界享有很高的地位和声望  相似文献   

6.
劳伦斯是20世纪英国文坛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他的生态思想作为一种生存智慧渗透到生活各个方面,以劳伦斯的处女作《白孔雀》为研究对象,以文本细读的方式,以作品的自然景物描写、人物形象塑造为切入点,深入细致地阐释作品所呈现的生态观念,并进一步探寻劳伦斯生态观念形成的原因,归纳提升劳伦斯生态思想的旨归。  相似文献   

7.
在严歌苓的小说创作中,经常将个人的人生体验,改头换面融入不同作品。《心理医生在吗》是其中一部最为重要的长篇小说,它处理的是少女成长之中最为隐秘的经验。以往的解读偏重于对作品进行一般的精神分析,本文认为这部小说里的精神分析只是一个幌子,使得作家得以在其中不断返回成长的核心部分,看似是少女时期的创伤性经验,更深层是成长中对于不平凡的向往和拥有不平凡经历的炫耀。  相似文献   

8.
《泰蕾丝·拉甘》是左拉创作倾向发生转变后的一部作品。在这部作品中左拉第一次将生理分析引入了文学,并且注意生理和病理现象在文中的应用。20世纪西方心理分析学家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观点使文学作品的分析另辟蹊径,本文意在运用精神心理分析学来分析作者欲望在作品中的升华,主要是左拉本人的成功欲和创作贪欲在《泰蕾丝·拉甘》这部作品中的升华。  相似文献   

9.
对生态女性主义、劳伦斯以及《儿子与情人》这部小说进行了简单的介绍,通过对小说的人物分析,阐述了作品所表达的生态女性主义含义,并分析了在生态女性主义立场上的作品价值。  相似文献   

10.
西奥多.德莱塞的《嘉莉妹妹》和杰克·伦敦的《野性的呼唤》都是十九世纪末期美国自然主义题材的作品,两位作家通过不同的视角向我们展示了美国工业社会的残酷和物竞天择的人类生存斗争史。小说中的自然主义特质也向读者展示了两位作家对于美国人民社会生存现状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睡美人》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代表作之一,这部写于川端康成晚年的小说具有很大的荒诞性,其寓意也相当深刻。作为日本较早接触西方文学,并将其运用到小说创作的日本小说家,川端康成俨然是一位先锋作家。这部小说,他运用意识流的写作技巧表现出一种复杂的病态的美学韵味。  相似文献   

12.
玛格丽特杜拉斯是法国当代非常著名的女作家。虽然杜拉斯一直不承认自己是女权运动的支持者,但是她的作品一直在倡导女性自由。她作品中的女性寻找属于自己社会位置的方法往往是出自于本能,她们很少运用理性和逻辑,而是通过欲望勇敢地为自己争取更好地自由。在小说《情人》中充满着欲望,与其说这种欲望表现出了主人公的迷失,不如说是主人公自我救赎的一种方式。本文从主人公的多重身份出发,探析了主人公迷失的原因和自我救赎的方式。  相似文献   

13.
自纳博科夫的代表作《洛丽塔》出版以来,洛丽塔的身份之谜一直是评论界关注的焦点之一。根据精神分析理论,通过对文本的细读,我们认为作为一个精神病患者临终独白的主人公,洛丽塔身份的“真实性”颇值得怀疑,她是亨伯特被压抑了的欲望的隐喻。作为亨伯特无意识的一种建构,洛丽塔是亨伯特无意识欲望的一个出口,一朵绮丽的“镜中花”。  相似文献   

14.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托妮.莫瑞森的小说《最蓝的眼睛》描述了白人文化占统治地位下,黑白文化的错位与冲突给美国黑人的心灵造成的影响。弗洛伊德主义为挖掘文学作品内涵和作家写作动机提供了有力武器。运用精神分析方法对《最蓝的眼睛》中三位黑人主人公的民族心理进行剖析与解读,揭示白人强势文化统治下美国黑人所承受的心灵创伤,以期更好地了解作者唤醒黑人自我意识,重建黑人身份认同和文化归属的意图。  相似文献   

15.
《查特莱夫人的情人》是劳伦斯探讨男女两性关系的一部重要小说, 小说通过描写男女主人公的完美结合表达了他两性理论中理想的男女关系。本文力图展现这种人物性格的双重性, 分析这种双重性的塑造消解了性别的二元对立, 从而达到了这种理想的两性平衡关系。  相似文献   

16.
《洛丽塔》是俄裔美籍作家纳博科夫的经典之作,记录了主人公洛丽塔成长过程中的生存困境和短暂的生命历程。本文运用成长小说理论,对《洛丽塔》进行分析研究,探讨洛丽塔寻找迷失自我的过程和洛丽塔从自我认知缺失到成为成熟女性的艰难成长历程,揭示小说的成长主题,以彰显纳博科夫小说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鲁迅早期短篇小说集<呐喊>和<彷徨>中,"看与被看"是最为明显的结构模式之一,而和鲁迅生活于同一时代的英国著名作家劳伦斯在他的小说尤其是在<恋爱中的女人>中也对这一结构模式情有独钟.鲁迅和劳伦斯这两位时代的先锋分别以自己时代赋予的责任为己任大胆创新,在各自的作品中以不同题材反映时代弊病.  相似文献   

18.
面对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工业文明给人类所带来的困境,劳伦斯提出通过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帮助人类找寻出路。本文从劳伦斯的三部主要作品《虹》、《恋爱中的女人》和《查泰来夫人的情人》中分析其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  相似文献   

19.
本文聚焦于菲利普·罗斯的小说《欲望教授》中凯普什变形前的人生经历,通过分析凯普什童年、青年、中年的生活经历,揭示了他发生变形的原因是陷入欲望与理智之间的困境。有助于当代人了解这种困境是生成的原因,对于突破欲望的困境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德伯家的苔丝》是哈代"相隔与环境"小说系列中伟大的作品。作为新旧交替时期的作家,哈代在《苔丝》的创作中已经显现出了某些现代主义的一因素。本文就该部小说中哈代与众不同的悲剧思想以及作品中的现代主义因素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