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提起"稻田养蟹",人们首先会想到"盘山模式",因辽宁省盘锦市盘山县的大米与河蟹皆闻名全国。农业部首席水产专家王武教授曾将"盘山模式"概括为"1+1=5",即"水稻+水产=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生态安全+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现如今,"盘山模式"不再隅于一地,而是推广到全国许多省份,且自成特色。  相似文献   

2.
杜书廷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3):20646-20648
结合风景园林专业的特点,从办学实力、专业水平、学生潜质、学生就业、人才需求等角度进行了分析,认为新建本科院校风景园林专业应以培养多类型人才为目标。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创新,提出"1+2+3"人才培养模式,并对"1+2+3"培养模式的内涵、实施、课程设置及保障措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农业标准化推广是农业标准化的目标和关键。本文论述了"公司+基地+农户"主导型农业标准化推广的运作方式,分析了其特点,并提出保证"公司+基地+农户"主导型推广模式良性运作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4.
曹艳爱 《安徽农业科学》2014,(15):4880-4882,4908
"公司+农户"模式是我国农业产业化中采用率较高的农产品生产组织模式,但在实践中该模式违约率居高不下。现有的研究文献主要是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对"公司+农户"模式的违约问题进行研究。从渠道权力理论的视角探讨该模式的违约机理和影响因素,从与对方交换关系中获得效用的大小、替代关系的多少和替代成本的高低等方面进行分析,可知"公司+农户"模式中契约关系从签订开始就带有一定的脆弱性。要克服"公司+农户"模式中契约的脆弱性,就要扩大契约市场均衡区间,减少市场上的替代关系,提高替代成本,以此提升公司与农户合作关系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动态·简讯     
广东耕作制改革新进展———稻田123种植模式近年来广东省在珠江三角洲的南海区、增城市和东莞市开展稻、菜田耕作制改革试点,以示范推广一季中晚稻配套的“菜-稻-菜”耕作制(稻田123种植模式)为突破口,以提高稻田综合生产能力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为核心,在连续种植蔬菜等经济  相似文献   

6.
韩国明  王勃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9):16597-16599,16601
"支部+合作社"模式是中国农民合作运动中特有的。目前国内有关该模式的文献基本上都是对这一模式推广经验的总结和宣传,对其的学术研究比较少。该文以西北地区一个"支部+合作社"模式的农民合作社为例,对其实际运行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了其在推广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地方政府、村组织和专业经营户等3个方面分析了该模式推广效果与推广的政策意图形成偏差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为有效解决农产品销售问题,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浙江省"公司+农户"农产品流通模式和现实条件进行分析,并试图完善"公司+农户"流通模式,以期符合浙江省农产品流通的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8.
黎明 《中国农垦》2011,(11):60-61
2010年起,广东省鸡山农场利用温氏畜牧股份公司在农场租地扩建繁育场之机,与温氏畜牧公司合作,采取"公司+农场+养殖户"的合作模式大力发展职工家庭养猪业。目前这种模式已扩展到8个生产队,有32个职工家庭参与,生猪年饲养量可达7500头以上,创出了一条农场增产、职工家庭增收的环保型养猪新路子。这种“公司+农场+养殖户”合作养猪模式,对当前农垦加快畜牧业发展有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湖南双季稻田少免耕栽培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类型、经济效益、增产作用机理,根据目前现状和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发展稻田少免耕栽培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广东省广前糖业发展有限公司通过推行"30+3"——职工每承包种植30亩土地,可以从中安排使用3亩土地作为经济用地,自主经营发展短平快作物——的经营管理模式,促进了公司糖业产业化良性发展,实现企业稳步发展、职工稳步增收,被广大干部职工称为"新型产业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11.
保护性耕作和稻田免耕栽培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综述保护性耕作的起源、概念、内涵,以及国内外技术发展的现状和趋势,重点探讨稻田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技术模式,对水稻免耕直播栽培、抛秧技术和免耕抛秧栽培的方式和研究进展进行了分类介绍,讨论了稻田免耕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稻田免耕技术创新予以展望。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有机耕作和常规耕作稻田稻株上部节肢动物群落的12个主要节肢动物类群的种间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的耕作条件下,稻田节肢动物类群及其数量种群存在较大的差异,常规耕作稻田的物种数明显较低,显著相关的种间对的数量明显少于有机耕作稻田。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针对畜牧业中公司与养殖户之间的合同交易关系进行博弈分析,并建立了畜牧专业生产合作社对公司或养殖户的博弈督导模型。经分析发现:作为理性的公司和养殖户,在合同不健全等条件下,合作社的介入可以更好的对双方的履约行为进行监督,表明"公司+合作社+养殖户"这一模式是适应当前畜牧业发展的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耕作方式和施氮肥对稻田CH4排放的影响。【方法】设常耕、免耕两种耕作方式和施氮、不施氮两种施氮模式共4个处理,研究其CH4排放随水稻生长的动态变化和日变化的规律。【结果】各处理稻田CH4排放表现为双峰型模式,峰期分别出现在分蘖期和抽穗期。水稻拔节前,免耕明显降低稻田CH4的排放通量。水稻拔节后,免耕稻田CH4排放通量高于常耕稻田。免耕水稻全生育期稻田CH4排放量比常耕减少32.35%。两种耕作方式下,与不施氮处理相比,施用氮肥提高稻田CH4排放通量2.73~3.26倍。常耕、免耕稻田CH4排放的日变化存在差异。免耕稻田CH4排放通量峰值出现较晚,低谷期出现较早,日变化幅度较小。【结论】免耕水稻全生育期稻田CH4排放通量比常耕低,施用氮肥显著提高稻田CH4的排放。  相似文献   

15.
王媛 《现代农业》2011,(5):122-124
文章从上海浦东新区对失地农民给予"经济补偿+社会保障+就业服务"安置政策探索历程入手,分析此"征地保障"安置政策的可持续优越性和折射出失地农民的就业困境,试图探索提升失地农民就业能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稻田3种不同耕作模式效益分析结果表明:水旱轮作改善了土壤的理化性状,培肥了地力,提高了作物产量,改善了产品品质,实现增产增收。综合效益表现最好的是超级稻—香葱—香葱耕作模式,产值达到295 278.0元/hm2。  相似文献   

17.
南昌市水禽养殖模式效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昌市水禽养殖模式呈现多样化发展,主要有"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农户"、"养殖小区+农户"、规模养殖等模式。不同养殖模式下水禽养殖的效益情况如何,笔者通过对每种模式的优缺点,经济效益的对比。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推广应用"水稻—免耕秋甜玉米—白菜花—绿肥"稻田耕作模式,为实现稳粮增收、可持续发现展提供参考。【方法】以兴安县为例,分析兴安县推广应用该模式的现状、模式效益优势和推广应用存在的问题,针对性的提出新形势下的发展对策,形成配套的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结果】"水稻—免耕秋甜玉米—白菜花—绿肥"模式成为兴安县特色、效益农业生产新模式,应用面积不断扩大,可实现667m~2"500公斤粮,万元钱",对促进了粮食生产可持续和农民增收效果显著。【结论】"水稻—免耕秋甜玉米—白菜花—绿肥"稻田耕作模式,集水旱轮作、免耕栽培、种田养地于一体。具有绿色、高产、高效、钱粮双增、循环农业等特点,是绿色高效稻田耕作模式,推广应用前景广。  相似文献   

19.
青铜峡市稻田河蟹生态种养新技术试验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青铜峡市大坝镇试验基地,采取种植水稻与养殖河蟹相结合的综合生态种养技术,对水稻的单产、产值和河蟹的单产、规格、肥满度、产值以及稻田收入等进行了相关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宁夏引黄灌区,通过春季池塘暂养河蟹苗种,延长了生长时间,提高了河蟹规格;对稻田进行田间工程建设,及时放养蟹种,利用河蟹清除稻田中的杂草,降低了生产成本;河蟹消灭水稻病虫害的幼体,减少了农药用量;河蟹的蜕壳物、粪便为稻田增加肥力,提高了产量;水稻、河蟹生态种养,增加了收入。经过试验,平均667m2产"蟹田稻"537kg,增产18.5%,产值3007元;平均667m2产"稻田蟹"20.5kg,产值820元;"水稻+河蟹"生态种养模式降低成本17%;667m2均利润达到1981元。  相似文献   

20.
云南省国营种子公司改革改制完成后,新的种业形成。但公司小而且多、乱、杂,不具备科研育种的条件,无稳定的种子生产基地和良好的加工机械设施、场地,更缺乏专业技术人才。因此,生产出的种子经管理部门抽检多家出现质量问题,不达国标标准。针对云南实际,笔者认为,首先从科研育种单位源头做起,且按国家"四级"生产标准程序进行科研育种。品种审定后,着力品牌打造,实践"科研+企业+管理+农户"的种子开发新模式,这样对做强科研、做大企业、提升管理、农民效益最大化才有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