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进口贸易是国际技术溢出的主要渠道之一,是一国或地区技术进步的重要源泉。本文在对CH模型进行拓展的基础上,采用2000-2008年面板数据对山东省从不同进口来源国家和地区的进口贸易对技术进步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考察了山东省进口贸易的技术溢出效应。结果表明山东省进口贸易的技术溢出促进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并且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进口对山东省技术进步的贡献度存在显著的国别和地区差异。  相似文献   

2.
针对FDI对我国食品工业技术的溢出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FDI对我国食品工业及其子行业中的农副食品加工业和饮料制造业存在显著的技术溢出,但对食品制造业不存在技术溢出。深入分析了其原因,并通过宏观和微观2个层面提出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采用静态与动态空间计量模型,从空间和时间的双维度上对我国30个省市1998~2010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财政支出与我国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性;财政支出对相邻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项具有空间溢出效应;财政支出的空间溢出效应在空间维度上呈现出“西高东低”的趋势,即西部地区财政支出对相邻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具有较高的正向溢出影响,而东部地区的空间负外部性更明显;从时间维度上来看,财政支出的空间溢出效应总体上呈现出先增后减的倒U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4.
县域农业对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探究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县域农业生产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有利于解决县域间农村劳动力错配问题,促进县域农业经济增长。基于全国1 832个县2002—2010年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县域农业生产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及其区域差异。研究发现,在时间上,中国县域农业生产效率年均增长率为0.12%。在空间上,南方县域农业生产效率普遍高于北方,粮食主产区县域农业生产要素配置效率改善程度高于非粮食主产区。计量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转移能显著改善县域农业生产要素配置效率,邻近县域农村劳动力转移对本地县域农业生产效率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对非粮食主产区县域农业生产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大于粮食主产区。因此,应加快县域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县域间农业生产要素合理流动,释放粮食主产区县域农业增长潜力。  相似文献   

5.
基于2002~2012年江苏省农产品加工业12个子行业的面板数据,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实证检验FDI对江苏农产品加工业的技术溢出效应。实证结果表明,资本和劳动都是促进农产品加工业产出增长的重要因素,FDI对农产品加工业内资企业产生了显著的正向技术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6.
随着江苏省农产品加工业的快速发展,产出增长过程中出现的高投入低效率是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如何进一步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则成为关键所在。通过运用索洛余值法对江苏省1997—2009年农产品加工业经济增长率进行全要素生产率分析,发现产业仍处于劳动密集型阶段,总产出的增长率中全要素生产率做出的贡献较大。在结论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相关对策建议:发展新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提高产业技术水平,扩大规模效应。  相似文献   

7.
结合中国的产业特性,使用1999~2010年35个产业的面板数据,在采用两种度量指标衡量外商直接投资(FDI)的不同溢出途径的基础上,考量外商直接投资对内资企业的横向溢出效应与后向链接效应,并且检验了产业间的异质性。结论表明,我国的外商直接投资存在着显著为正的后向溢出效应,也存在一定程度的横向溢出效应,外资企业的人员流出能显著促进同一产业内内资企业的生产效率提高;劳动密集型产业与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横向溢出效应与后向链接效应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8.
9.
推动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是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对宁夏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空间效应进行研究有利于发挥各区域比较优势,促进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强化农业技术对区域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法测算宁夏地区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利用Stata 13.1软件检验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异质性,再运用Geoda一阶Rook相邻建立权重矩阵,进一步分析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在县域间的空间相关性。结果表明:2007—2017年宁夏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率为4%,技术进步是推动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因素;宁夏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泰尔指数呈现下降趋势,说明宁夏区域内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差距在逐渐缩小,并且宁夏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区域差异主要集中在中部地区;2017年的宁夏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存在空间相关性,北部普遍具有正聚集效应,中部普遍具有负的空间相关性。基于研究结果,提出应扩大北部地区的集聚效应与辐射作用,加快中部、南部地区的生态建设,加快发展农业数字经济在宁夏地区的实施与应用等建议。  相似文献   

10.
农产品生产效率不高是我国现阶段农产品生产供需不平衡现象的重要原因。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的建设为提高重要农产品生产效率提供了契机。基于安徽省2013—2017年的16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DEA—Malmquist模型对安徽省大豆、棉花、油菜籽三大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的全要素生产率、技术变动、技术效率变动进行时空变化分析。结果发现:从空间分布比较TFP均值,大豆生产区>棉花生产区>油菜籽生产区;从时序看,大豆技术效率变动呈凹谷状,技术变动呈凸峰状;棉花技术效率变动呈V型,技术变动正相反呈倒V型;油菜籽技术效率呈倒三角型,技术变动则高开低走。从要素看,技术更新慢、规模不经济。因此,提出推进农产品生产经营模式改革、推动农产品生产技术创新、加力政府宏观调控对策。  相似文献   

11.
基于安徽省16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实证分析绿色贸易壁垒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安徽省各地级市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均逐年向好,但地市间改善幅度差异明显,农业技术配置效率差异是关键诱因;绿色贸易壁垒在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改善中发挥积极作用,显著推动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绿色贸易壁垒作用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也存在异质性,产业基础、公共投资、创新能力以及劳动力综合素质调节绿色贸易壁垒影响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效果。建议通过健全农业保障体系、加强科技创新投入、加大公共投资、改善人力资本存量以及强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改革开放力度加以改善。  相似文献   

12.
中国农产品贸易平衡分析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小瑜 《农业展望》2013,9(5):60-64
21世纪以来,中国农产品贸易发展迅速,2012年农产品进出口总额由2001年的277.8亿美元增长到1740.5亿美元,年均增速18.2%。耕地和水资源不足、劳动力资源丰富的资源禀赋决定了农产品贸易明显的结构性特征,自2004年开始出现逆差且呈扩大之势,2012年逆差额达到489.2亿美元,是2004年的10倍。其中,既有国内供需矛盾、结构性调剂、主动开放市场和利用国外市场资源的原因,也有国际市场价格变动和国际贸易壁垒的因素。展望未来,中国农产品贸易规模将不断扩大,逆差将成为常态但增速有望放缓,农产品贸易政策调控也将有针对性地因势利导。  相似文献   

13.
两岸农产品贸易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畅 《现代农业科学》2008,15(9):86-87,97
在整理大量两岸农产品贸易数据的基础上,分析两岸农产品贸易的现状、出口产品结构特征和出口地区分布特征,通过比较两岸农产品贸易特征,提出扩大两岸农产品贸易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差别化经营是农产品国际营销的有效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当前中国农产品在对外贸易面临着的许多挑战和考验,提出农产品经营者应加强对国际营销策略的研究和运用,其中突出差别和优势是农产品国际营销应对挑战的必然选择,是在新的国际环境下求得发展的正确途径。农产品差别化经营集中体现在产品优势、品牌优势、价格优势、渠道优势等方面。  相似文献   

15.
台湾在大陆农业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C-D生产函数对台湾在大陆的农业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效应大小进行测度,发现推动大陆农业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是大陆的农业资本和人力资源,提出要建立完善的台湾农业直接投资项目评估管理体系,增强两岸农业企业的联系,创新两岸农业合作模式,完善市场竞争环境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中国农产品贸易的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根据2007—2009年中国农产品贸易的现状,得出了中国农产品对外贸易逆差仍然存在的结论,并分析了导致农产品贸易逆差的原因,提出了应加强农业国内支持,积极实施农产品出口促进政策,实施全程安全质量管理等对策,以提高农产品的出口竞争力,扩大农产品出口。  相似文献   

17.
牛芳兵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7):9522-9524
依据2005~2009年相关数据,选择5个影响因素(直接和间接)指标作为参考数列,以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和贸易专业化指数作为评价指标数列,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山东省农产品外贸竞争力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直接因素与农产品外贸竞争力因素灰关联度较强,间接因素则相对较弱。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增强山东农产品外贸竞争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加入WTO后,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到国外技术壁垒的重重限制,其中以高环境标准为准入条件作为限制进口手段的绿色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产生重要的影响,我们要以积极的态度进行研究,并采取突破绿色壁垒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9.
20.
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的农产品贸易互补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吉尔吉斯斯坦与我国毗邻,具有丰富的农业自然资源,与中国的农产品贸易规模呈扩大趋势.上海合作组织经贸合作的加强以及我国向西开放战略、农业"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为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双边农产品贸易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机遇.分析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农产品贸易的互补性,充分发挥贸易互补性,促进双边农产品贸易的发展提供对策建议.[方法]统计分析法与贸易指数分析法相结合.[结果]中国和吉尔吉斯斯坦两国间的主要进出口农产品呈现互补关系.中国出口到吉尔吉斯斯坦的农产品是吉尔吉斯斯坦的主要进口商品,如蔬菜、水果、鸡、羊等活动物、天然蜂蜜、动植物油脂和食品、饮料、酒和醋、烟草及烟草替代品制品;而吉尔吉斯斯坦出口到中国农产品也是中国主要的进口农产品,如棉花、动物皮毛等.[结论]在发展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的双边贸易时,应充分发挥两国农产品贸易的互补性,促进双方的农产品贸易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