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芸豆的主要产区在东北、华北等地区,氮、磷、钾施肥量不平衡导致芸豆产量较低.为研究芸豆对3种元素的需求规律,探索氮、磷、钾的最佳施肥量及其配比,试验采用三因素二次回归正交旋转设计,研究肥料配施对芸豆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调整氮、磷、钾施肥量的配比能够显著提高芸豆产量,当N∶P2O5∶K2O=1∶0.55∶0.73(N:6...  相似文献   

2.
对目标产量施肥模型特点、弊端和预测施肥量精度等进行了综合研究,并与生态平衡施肥模型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尽管目标产量施肥模型构建合理,参数获得容易,但参数多,参数易变,参数准确测定困难,参数间存在相互影响关系,模型中没有考虑土壤有效养分平衡或变化,因此,它难以作为精确施肥模型使用;与其相比,生态平衡施肥模型将施肥系统中诸多变量统一在质量守恒定律之下,具有测土施肥模型和肥料效应函数模型的双重功能,参数变异小,参数易于获得和预测施肥量准确等诸多优点。  相似文献   

3.
不同NPK配比对大白菜产量及硝酸盐累积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本文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NPK配比对大白菜产量及硝酸盐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综合产量和食品安全性两项指标来逢,以N360P90K180配比效果较好;植株硝酸盐累积量随氮肥水平的提高而啬磷肥对硝酸盐累积无明显的影响,钾肥明显降低植株硝酸盐的含量;团棵期(播种后约30天)和包心初期(播种后约50天)是大白菜施肥的两个关键期。  相似文献   

4.
为探析我国梨主产区通过氮磷钾施肥配比,在CNKI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我国主要梨产区梨园氮磷钾配施情况与产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建立产量模型。结果表明,我国梨果主产区梨园氮磷钾肥平均配比为1 ∶ 0.66 ∶ 0.66,平均产量为31.66 t/hm2。华北、长江流域、西北、黄河故道等4大梨产区梨园氮磷钾肥平均配比分别为1 ∶ 0.62 ∶ 0.79、1 ∶ 0.57 ∶ 0.85、1 ∶ 0.81∶ 0.32、1 ∶ 0.56 ∶ 0.79,平均产量分别为42.85、31.58、15.78、38.76 t/hm2。产量模型分析表明,我国梨果主产区氮磷钾各因素对产量的贡献度为K > P > N,各因素交互效应对产量的贡献度表现为P × K > N × K > N × P。4大梨产区氮磷钾各因素对产量的贡献度分别为K > N > P、P > N > K、K > N > P、N > P > K,各因素交互效应对产量的贡献度分别为N × P > N × K > P × K、N × P > N × K > P × K、N × P > N × K > P × K、N×K > P × K > N × P。可见影响我国各产区梨树产量的因素并不相同,肥料的投入也不相同,华北梨产区、长江流域梨产区、黄河故道梨产区侧重于氮、钾投入,而西北梨产区侧重于氮、磷投入,这与各地区的施肥习惯和土壤养分具有一定的关系。因此,在梨树栽培中应充分考虑当地土壤肥力因素进行配比施肥,以有效提高梨树产量。  相似文献   

5.
不同投肥对作物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徐晓波  徐向东  褚秋华  邱多生 《土壤》1999,31(4):220-223
在吴江市中等肥力的黄泥土上进行不同投肥对作物产量及土壤肥力影响的定位监测试验。结果表明:作物产量以配方区为最高,全年秸杆还田次之,土壤物理性状以配方区及全年秸杆还田区最好;有机质含量以秸杆还田区较好,配方区的土壤速效磷含量有较大提高,速效钾维持稳定,其余各小区土壤速效钾含量均明显下降,年均下降2.4mg/kg以上。  相似文献   

6.
稻田种植秋大豆氮磷及氮磷钾配施比单施氮产量效益高,在磷钾用量一致的基础上每公顷配施氮75kg的产量和纯收入最高,磷肥是每公顷施N75kg配施P2O5 36kg的产量和收益高,钾肥不同比例用量的产量和效益差异不明显。稻田种秋大豆氮磷钾肥用量以每公顷施N75kg,P2O5 36kg和K2O 37.5kg为最佳经济施用量。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刺黑竹集约化经营水平和制定科学的刺黑竹林施肥管理技术措施提供参考,对提高刺黑竹产量和品质最佳的氮磷钾施肥量进行研究,以5年生刺黑竹为试验材料,采用正交试验设计L10(34),于2018年的3、6、9月均匀施肥,每次施肥量分别为全年施肥量的30%、40%、30%.施肥处理均能显著提高刺黑竹的产量与品质.施肥能显著提...  相似文献   

8.
平衡施肥对马铃薯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通过平衡施肥对马铃薯产量和品质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当地条件下,马铃薯最佳经济施肥量为N141.15kg/hm^2,P2O5104.55kg/hm^2,K2O198.90kg/hm^2,施用比例1:0.74:1.41,最佳产量31845.30kg/hm^2,施肥利润3306.90元/hm^2,投产比1:3.63。采用平衡施肥能增加马铃薯产量,降低薯块硝酸盐和还原糖含量,并能增加淀粉含量,从而提高马铃薯产品品质,增加效益。马铃薯硝酸盐含量随氮肥施用量增加而增加,施用磷钾肥能明显降低硝酸盐含量。我区马铃薯生产重金属污染均未超标,符合国家食品卫生标准。  相似文献   

9.
填充型烤烟栽培中氮磷钾肥与产量的施肥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填充型烤烟品种“龙江911”为试验材料,通过正交回归田间试验,建立了N、P、K肥与烤烟产量的回归效应模型,并对各因子及交互作用进行了分析,计算了土壤丰缺指标及基础肥力贡献率,建立了东北烤烟的优化施肥方案.结果表明:施N量增加,产量提高;K肥增加,产量先上升后下降;P肥对产量的影响并不明显;N和P、N和K、P和K表现出协同促进作用,但是过高的肥量则表现出拮抗作用.通过对N、P、K肥与产量的施肥模型综合分析得出:在东北填充型烤烟生产区,建议烟田的基础施肥量,纯N为40.08~52.49 kg/hm2,P2O5为36.19~62.19 kg/hm2,K2O为70.73~114.41 kg/hm2.  相似文献   

10.
长期施用无机NPK肥对保护地黄瓜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长期单施无机氮肥(15年)条件下,黄瓜生长发育正常,而且随着施N量的增加(试验中的最高施N处理为每年600kghm-2),叶面积显著增大,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显著提高,但处理间叶片胞间CO2浓度、气孔导度无显著差异,说明不同N水平对黄瓜叶片净光合速率的作用主要是由非气孔因素造成的,长期单施无机氮肥还显著地提高了黄瓜的产量、结瓜数、座瓜率,降低了畸形瓜率。N、P、K配施可进一步提高黄瓜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产量、结瓜数和座瓜率,降低畸形瓜率,但处理间叶片胞间CO2浓度、气孔导度仍无显著差异,说明不同N、P、K配施对黄瓜叶片净光合速率的作用主要也是由非气孔因素造成的。同时,在N、P、K配施试验中,以N对黄瓜光合作用及产量的影响最大,P次之,K较小。  相似文献   

11.
氮磷钾优化施肥对高蛋白大豆籽粒及蛋白质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不同氮磷钾优化配比施肥对高蛋白大豆品质和产量及构成因素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最有利于高蛋白大豆子粒产量和蛋白质产量提高的氮磷钾配比是N150kghm-2、P2O590kghm-2和K2O75kghm-2。氮磷钾优化配比可以调节大豆叶面积和干物质积累,但对大豆籽粒含量的调节效应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胡麻产量形成模型是胡麻生长模型中的重要子模型,其准确性关系到整个模型的模拟性能。本研究拟构建能较准确预测不同生产情况下胡麻的产量形成模型,为胡麻实际生产提供科学指导。模型利用2012—2013年胡麻西北主产区定西和榆中试验站不同肥料、不同播种方式、不同种植密度和不同氮磷水平的试验结果,以胡麻生理生态过程为主线,分别构建了产量构成因素法(基于品种遗传参数:单位面积蒴果数、每果粒数、粒重与水肥胁迫因子、累积光合速率)的产量形成模型和基于粒壳比法(基于粒壳比和蒴果干物质总量)的产量形成模型;利用2014—2015年试验区实测数据对模型进行较广泛验证。验证结果表明,产量构成因素法对定西地区不同肥料、不同播种方式、不同种植密度产量模拟值的RMSE平均为133.47 kg×hm~(-2),粒壳比法的RMSE平均为195.51 kg×hm~(-2);利用最小二乘法计算的决定系数R2产量构成因素法与粒壳比法分别为0.819 8和0.743 9。榆中地区12个氮磷处理水平产量构成因素法平均RMSE值为140.70 kg×hm~(-2),粒壳比法的RMSE平均为193.22 kg×hm~(-2);产量构成因素法与粒壳比法预测的产量值与观测值R2分别为0.832 9和0.805 8。结果表明,产量构成因素法对产量的模拟效果优于粒壳比法,针对不同品种不同栽培方式,把单位面积蒴果数、每果粒数与粒重作为品种遗传参数的产量构成因素法能更精确模拟胡麻的产量,具有较高的预测性和通用性。  相似文献   

13.
节瓜产量性状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利用5个节瓜亲本材料进行完全双列杂交,对7个产量相关性状(单瓜重、瓜长、肉厚、雌性率、早熟性、病毒病抗性、瓜形指数等)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这7个性状遗传均属加性-显性模型;早熟性、瓜形指数以加性效应为主;雌性率、瓜长、瓜形指数表现不完全显性;单瓜重、抗病毒病表现超显性;单瓜重、抗病毒病、肉厚的显性基因表现增效,早熟性、雌性率、瓜长、瓜形指灵敏的隐性基因表现增效;单瓜重与瓜长、肉厚存在显著的正相关(0.6952、0.7210),瓜长与瓜形指数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0.8979)。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张掖市的熟地采用了通用旋转回归设计方法,研究了氮、磷二因子对熟地水稻产量的影响以及因子间的配合关系。根据试验资料。建立了二元二次回归产量模型,与实际资料拟合较好,达到了极显著水准。并通过对产量模型的分析,明确了在当前条件下以高产为目标时,各因子的适宜用量,明确了二因子在增产中的作用是磷肥大于氮肥。  相似文献   

15.
氮磷钾配施沼气肥对早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沼气肥对土壤供氮能力以及早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品质性状、稻田主要病虫害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沼气肥可显著提高早稻的有效穗数和实粒数,显著提高产量。在等量氮磷钾下,与常规施肥相比增产17.81%。等量沼气肥下,沼气肥与常规施肥中减少20%氮和33%钾用量西施处理比与常规施肥配施处理略有减产,仅增产4.24%,但比常规施肥处理增产13.03%。施用沼气肥对早稻稻米碾米品质和外观品质影响不明显,但稻米的食味品质和营养品质明显改善。施用沼气肥还可以减轻水稻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  相似文献   

16.
一次性施用控释肥对水稻植株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7,自引:6,他引:37  
连续两年(2002—2003年)共4季的盆栽试验,研究了几种国产控释肥一次性施用对水稻植株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国产控释肥1一次施用(BNCRF)、国产控释肥2一次施用(BLCRF)和国产聚合物包膜尿素复混肥一次施用(BRCU)处理的水稻分蘖动态与水稻专用肥一次施用(BNRSF)和分次施用(SNRSF,对照)处理间非常接近。等养分比例的控释肥与专用肥处理间水稻株高也无明显差异。施用控释肥明显影响地上部生物量变化,在水稻生长前期BNCRF处理显著增加,BLCRF处理早稻增加,晚稻降低,而BRCU处理早、晚稻均明显降低;收获期3种控释肥处理较对照SNRSF处理均显著提高。一次性施用控释肥处理均显著增加了水稻成穗数,每穗粒数亦有增加趋势,但对粒重无明显影响;BNCRF、BLCRF和BRCU处理稻谷产量比SNRSF处理早稻分别增产10.75%、15.81%和15.91%,晚稻分别增产7.66%、4.76%和14.05%,而专用肥BNRSF处理稻谷产量与SNRSF处理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7.
为探索黄土高原荞麦生长发育中氮磷钾需肥规律,指导荞麦生产,本研究以苦荞西农9940为材料,设18个处理,研究了不同量氮磷钾处理下苦荞增产率、干物质积累量、总转运效率、合成效率等干物质积累与分配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量氮、磷、钾处理对苦荞主茎节数、主茎花簇数等农艺性状均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其主茎节数在N1(N 45 kg/hm~2)、P3(P_2O_5 75 kg/hm~2)、K_2(K_2O 36 kg/hm~2)处理下达到最大,分别比对照增加了9.58%、29.38%、12.50%;随着生育期的推进,苦荞叶绿素含量均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而不同肥料处理下,其在不同生育期呈现不同的规律;磷钾素处理条件下,苦荞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千粒重呈先增后降趋势;氮磷钾素的施用促进了苦荞干物质积累及转运,不同的肥料处理下苦荞在各个生育期干物质积累及转运变化存在显著差异;随着氮磷钾素的增加,苦荞产量均呈现先增后降的变化趋势,在N4(N 180 kg/hm~2)、P4(P_2O_5 105 kg/hm~2)、K3(K_2O 54 kg/hm~2)条件下苦荞籽粒产量达到最大,分别为708.45、688.35和566.70 kg/hm~2,较对照分别增产123.73%、97.63%和60.36%。因此,黄土高原地区苦荞适宜的氮磷钾施肥量为N 180 kg/hm~2、P_2O_5 105kg/hm~2、K_2O 54 kg/hm~2,研究结果为黄土高原地区苦荞高产高效栽培及肥料高效利用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探索灰棕紫泥土壤种植水稻的优质、高产、高效、无害化平衡施肥技术,建立施肥指标体系,为配方设计和施肥指导提供依据,试验研究了该类土壤施用不同的氮磷钾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产量构成因素中施肥对有效穗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对实粒数,对千粒重的影响不大。根据回归模型得出最佳施肥量分别为N=15kg/667m2,P2O5=9kg/667m2,K2O=3kg/667m2,最佳产量为659.84kg/667m2,最高产量为661.16kg/667m2。  相似文献   

19.
滴灌施肥技术对生姜产量及水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为提高生姜产量和水肥利用效率,该文以‘莱芜大姜’为试材,研究了常规沟灌不施肥(CK0)、常规沟灌施肥(CK)、滴灌等量施肥(T1)及滴灌减量施肥20%(T2)等不同灌溉施肥方式对生姜生长及水分和氮磷钾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滴灌施肥有利于生姜植株各器官的平衡生长,虽然生物产量与常规沟灌施肥无显著差异,但T1、T2的根茎经济产量分别比CK提高17.94%和15.78%。T1、T2的氮钾吸收量分别比CK增加12.54%、13.53%和6.09%、7.01%,而磷素吸收量T1、T2与CK间无显著差异;T1、T2的氮磷钾利用率分别比CK提高19.85%、12.38%、19.66%和37.06%、30.66%、37.76%;T1、T2的灌溉水利用效率分别比CK提高112.71%和110.64%。表明滴灌施肥处理可显著提高生姜根茎产量、氮磷钾的吸收量和利用率以及水分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汇总我国向日葵主产区的产量和施肥效应数据,构建基于产量反应与农学效率的推荐施肥模型,为向日葵科学施肥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整理2002年以来在向日葵主产区进行的向日葵肥料田间试验和公开发表的文献等共483个,计算产量反应、农学效率、肥料利用效率等特征参数。采用QUEFTS法预估向日葵地上部氮 (N)、磷 (P)、钾 (K)养分吸收。  【结果】  我国主要产区向日葵籽粒产量平均为3334.9 kg/hm2,秸秆产量平均为7222.7 kg/hm2,收获指数为0.32 kg/kg。籽粒中N、P2O5和K2O养分含量平均分别为25.0、4.7和8.5 g/kg,秸秆中平均分别为8.4、1.2和32.8 g/kg,地上部N、P2O5和K2O养分吸收量平均分别为145.7、55.1和318.5 kg/hm2。N、P2O5和K2O养分收获指数平均分别为0.59、0.66和0.11 kg/kg,施用N、P和K的内在效率 (IE) 分别为23.8、63.8和11.3 kg/kg,籽粒需要的养分吸收量 (RIE) 分别为43.2、16.4和94.9 kg/t。应用QUEFTS模型估算,目标产量为最高产量的60%~70%时,生产1 t籽粒地上部需要吸收N 40.8、P2O5 15.8和K2O 78.1 kg,N∶P2O5∶K2O养分需求比例为2.58∶1.00∶4.93。N、P和K肥的产量反应 (YR) 分别为621.9、467.0和361.3 kg/hm2。不施用N、P和K的相对产量 (RY) 分别为0.82 (n = 1071)、0.87 (n = 914) 和0.90 (n = 1108)。相对产量与施肥产量反应之间呈显著的线性负相关,N、P和K相对产量与施肥产量反应关系的决定系数 (R2) 分别达到了0.712*(n = 1071)、0.693* (n = 914) 和0.763* (n = 1108)。向日葵N、P和K肥的增产量和农学效率二者间存在着显著的指数曲线关系,决定系数 (R2) 分别达到了0.634* (n = 1061)、0.697* (n = 905) 和0.702* (n = 1092)。其关系式分别为AEN = 0.0152YRN0.8796;AEP = 0.0269YRP0.8797;AEK = 0.0229YRK0.9009。  【结论】  通过向日葵养分增产量(产量反应)与相对产量,及产量反应与农学效率的相关关系可计算出养分需要量。氮肥推荐可依据氮肥的增产量和农学效率来确定,磷、钾肥推荐除考虑其增产量及吸收量外,还需考虑一定目标产量下地上部的养分移走量、上季残效和通过秸秆还田的归还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