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Y. ESHEL 《Weed Research》1972,12(4):301-309
Summary. The selective action of triazine herbicides for control of wild canarygrass ( Phalaris spp.) in wheat was studied in four field experiments. Canarygrass was controlled by pre- and post-emergence applications of methoprotryne and terbutryne. The phytotoxicity of methoprotryne to wheat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erbutryne. Addition of small amounts of simazine to either one of the methylthiotriazines considerably increased damage to wheat. The most resistant stage of wheat after emergence was that of spike initiation, whereas the most sensitive stage was that of earing. Increase of yield as a result of control of canarygrass was higher in semi-dwarf wheat than in normal-height cultivars. Application of 625 g/ha of terbutryne to a semi-dwarf cultivar pre- and post-emergence increased grain yield by 56% and 29%, respectively.
Action selective des triazines pour la lutte contre les Phalaris dans le blé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青海高原农田野燕麦的发生特点,如出苗、生长发育、繁殖和传播、种籽抗逆性等进行了初步试验。为认识野燕麦的危害性和制定防除措施提供了依据。在化学除草方面,试验了十几种除草剂和不同的应用条件,初步认为“深埋药”、“狠抓水”、“防耗损”、“促生长”是保证药效的重要环节。对旱地除草剂的应用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作者等前此报道[3],应用国产生药白砒或紅砒,在播麦前一个月左右,以种子重0.01-0.05%的用量,照普通粉剂处理麦种,对于多种麦类黑穗,特别是小麦的腥黑穗和秆黑穗有良好的治病效果。而对于麦种的生理却無不良影响。但是1954年秋,江苏省望亭们作試驗場采用0.05%的标准用量結果;竟因遭逢异常的秋旱,播种前后天久不雨;麦种子極端干硬粗大的土塊中經24天后,在畦沟間灌水,才行萌茁。  相似文献   

4.
5.
山东省小麦纹枯病为害损失及防治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通过44个品种83块麦田小麦纹枯病为害损失的测定,明确小麦纹枯病可引起小麦显著减产。病级1~4级,穗粒数降低依次为3.39%、4.68%、5.97%、15.99%,但差异并不显著。千粒重降低依次为2.15%、5.74%、10.53%、18.66%,减产依次为7.21%、12.22%、25.05%、37.72%,千粒重降低是减产的主导因素。同一病级的为害损失,品种间有明显的差异,表现出耐病和敏感的不同,稻茬小麦损失大于玉米茬小麦。小麦群体病株率(X_1)和病情指数(X_2)与产量损失率(L)的关系符合二次曲线:L=0.2072X_1-8.0747×10~(-5)X_1~2-1.4937(n=67,R=0.7181),L=0.4346X_2-3.4835×10~(-4)X_2~2-0.8787(n=67,R=0.7530)。防治适期在小麦返青拔节期3月15日前后。小麦纹枯病防治指标商榷为病株率15%,或病情指数4%。  相似文献   

6.
7.
8.
供试新农药均为三唑类杀菌剂。试验和示范结果表明,保丰宁和粉锈铜与生产上已经推广的粉锈宁在用量相同情况下,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和增产效果相近;植保宁的防效稍差,但大面积示范结果与粉锈宁无显著差异。温室和田间试验表明,三唑醇比粉锈宁等药剂用量减少一半,防效相近。  相似文献   

9.
通过近5年的大量田间试验和20万公顷作物上的防治实践,作者认为农抗120对枯萎病的主要抑菌机理是通过植物体的吸收,在体内产生尚未知的生理生化过程,显著提高植物的抗病和免疫能力。因此,在农抗120应用中应贯彻防重于治的原则。作者对防治瓜、菜枯萎病提出了一套浸种,苗床处理,移栽浇穴,苗期灌根等技术措施,并对施药时机和用药量等因素与防治效果的关系做了详细讨论。文章对农抗120防治其它作物叶部病害及果树腐烂病试验、示范及技术要点也做了说明。还讨论了农抗120使用中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10.
新疆冬小麦农田蒸散估算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田间试验资料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了影响冬小麦农田蒸散的气象、生物学特性和土壤水分等因素,选用蒸发力、冬小麦的叶面积指数和相对有效土壤湿度建立了新疆冬小麦农田蒸散估算模型,并且检验了该模型的计算效果。  相似文献   

11.
 利用"京红1号"的21个单体系分别和矮杆、兼抗条锈和白粉病的冬小麦品种"原冬96"杂交。当年将所得种子萌发,经根尖染色体数目的鉴定后,在温室播种从2n=41的植株上套袋自交获得自交种子。在温室对单体系F2代,"京红1号"/"原冬96"的F1和F2代幼苗用条中25号小种接种,进行抗病性鉴定。卡方测验结果表明,,"原冬96"携带一对显性抗条锈病基因,位于4D染色体上。  相似文献   

12.
13.
江苏省小麦赤霉病预报的气象模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14.
气候因素对禾谷缢管蚜发生程度的影响及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兰 《植物保护学报》1990,17(2):131-132
小麦禾谷缢管蚜Rhopalosiphum padi(L.)是本省小麦主要害虫,其发生程度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作者通过整理1979—1987年田间系统调查资料,应用通径分析方法,对影响小麦禾谷缢管蚜发生程度的气候因子进行了研究。试验选取3月中旬均温  相似文献   

15.
16.
通过对湖北小麦白粉病常发区——鄂北麦区进行的2a观察试验表明:防治小麦白粉病的基础工作是播种期用粉锈宁拌种。轻病年1次拌种即可控病增产;中等发病年,须在拌种基础上,后期再进行粉锈宁喷雾防治1次,遗漏拌种田也可在孕穗期喷雾防治1次补救;重发病年,除拌种田须后期喷雾防治1次外,未拌种田应在孕穗期和扬花期连续进行2次喷雾防治。  相似文献   

17.
冬小麦品种北京837抗叶锈病基因的染色体定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0~1993年间,引用中国春全套单体系列和抗叶锈病小麦近等基因系(或单基因系)为材料,采用单体遗传分析和基因推导相结合的方法,对冬小麦品种北京837抗叶锈病基因进行染色体定位研究,明确其对生理小种叶中1号的抗性系由分别位于染色体1B和6B上的两个显性互补基因所控制。位于1B染色体上的基因可能是Lr26,位于6B上的可能是Lr3a,二者可抵抗我国小麦叶锈菌群体中的部分生理小种(或毒性基因组合)。  相似文献   

18.
普通小麦(Triticum aeslivum,2n=6x=42)与二粒小麦Khapli(T.dicoccum,2n=4x=28)杂交,因普通小麦品种不同,传递给杂交种的基因数也不同。抗贵白4号、16号和20号小种的两个显性抗白粉病基因,容易遗传给六倍体小麦遗传背景。抗贵白64号小种的可能有1个隐性基因,较难遗传给普通小麦的杂种后代。  相似文献   

19.
普通小麦(Triticum aeslivum,2n=6x=42)与二粒小麦Khapli (T. dicoccum,2n=4x=28)杂交,因普通小麦品种不同,传递给杂交种的基因数也不同。抗贵白4号、16号和20号小种的两个显性抗白粉病基因,容易遗传给六倍体小麦遗传背景。抗贵白64号小种的可能有1个隐性基因,较难遗传给普通小麦的杂种后代。  相似文献   

20.
周立 《植物病理学报》1998,28(2):107-112
 本文以单子叶植物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的黄化苗为材料,用小麦品种SW89-2589的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抑制蛋白(PGIP)作用4种病原真菌,发现小麦PGIP对几种病原真菌分泌的内切多聚半乳糖醛酸酶(endo-PG)有抑制作用,4种病原真菌endo-PG被抑制程度的大小关系依次为Pyriaclaria oryzaeSclerotinia sclerotiorium、Fusarium graminearum、Exserohilum turcicum;小麦PGIP对4种病原真菌生长有抑制作用,并且能引起小麦禾谷镰刀菌和玉米大斑病菌生长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