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科技水平也有所提高,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思维开始出现,而构建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受到了很多因素的影响。本文分析了这些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体的设想。  相似文献   

2.
在系统回顾中国农业科技的事业发展阶段性成果与成就的基础上,立足现代农业对科技的现实和未来发展需求,对新时期中国农业科技发展进程中面临的问题与挑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农业科技发展的短期目标和未来农业科技发展的优先领域和战略重点,并提出了农业科技发展的措施和政策保障。  相似文献   

3.
<正>本刊讯中国农科院科技管理局局长梅旭荣在近日预计,"十三五"时期我国纳米农药等技术将走在世界前列,智慧农业也有望实现重大突破。经过多年建设和发展,我国农业科技实现了飞速发展,对农业发展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2015年农业科技贡献率已经超过56%。农业基因组学研究、抗旱作物新品种选育、绿色超级稻培育、禽流感疫苗研制等技术处于世界前列。但从全球整体来看,我国农业科技发展仍停留在少量技术领先、多数平行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的进步,我国的农业发展也越来越快。农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水平是成正比的,科技水平越高,农业发展的速度也会越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对农业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在新常态下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还面临着很多的问题,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优化改善,推进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科技进步。农业科技要取得进步,必须不断进行科技创新,积极构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当前,我国已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农业农村经历着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世界范围也正在孕育一场新的农业科技革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农业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基于此,阐述了农业技术创新和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现代农业科技服务的现状与对策研究——以广东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村科技服务体系是农业科技进步的重要支柱,是实现农业工业化、产业化、现代化的基本保障,因而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在广东省科技厅“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课题的支持下,对广东省的现代农业科技服务进行了充分的调研,在此基础上归纳了以广东为例的现代农业科技服务的主要模式,剖析了现代农业科技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性提出了促进广东及至全国现代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中国热带农业科技国际合作发展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概述了中国热带农业科技的对外合作现状,指出中国热带农业科技国际合作已经拥有了一定的基础;同时,分析了中国热带农业科技国际合作存在的问题。在上述研究基础上,提出了以下发展策略以进一步促进中国热带农业科技国际合作:国家应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国内热区农业科技力量开展国际合作,针对不同国家农业资源及其科技发展特点,采取不同的合作对策;参与或组织实施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和重大国际合作计划,充分利用国际智力,争取引领国际热带农业科技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前,在农业科技示范园发展中存在着经济困难与人才流失,创新动力不强,脱离农业现状,定位不准,重设备投入、轻科技创新等问题。从经济困难的角度,分析了市场经济对农业科技示范园发展的要求,探讨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发展的功能定位、功能建设及其对农业科技民营企业发展的作用等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关于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动现代种业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强国柱 《种子科技》2011,29(10):3-5
我国是人口大国,又是农业大国,粮食供需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处于紧平衡状态。随着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我国粮食刚性需求不断扩大。保障粮食安全仍是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必须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这也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离不开农业科技创新,在农业科技创新中推动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对提高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1.
安岩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27):157-162
系统总结了农业科技取得的成就,科学分析了农业发展所面临的挑战,提出了农业科技进步是农业发展的决定力量,农业发展的根本途径在于农业科技进步,同时围绕农业科技创新提出了实施农业科技创新战略、农业科技产业化战略、农业科技体制创新战略、创新条件与平台提升战略,以进一步提升农业科技的支撑能力、引领能力,不断增强农业的抗风险能力、国际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农业大国,从古至今,农业在我国的发展中都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与经济发展之间也有着密切联系。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农业中也应用了新技术,使得我国的农业发展速度在加快,但是在实际的新技术推广中却存在很多问题,需要有效解决,加快其推广进程。分析了农业新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加快推广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社会不断进步,农业的发展也应与时俱进。发展现代农业,用新型的农业科技进行农业劳作,在保障粮食产量的同时,也保障了粮食的质量安全,这使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速度大大提高,从各个方面促进了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我国的科技人才众多,但是他们发明的农业科技成果有很多不能合理地运用到农业生产上,造成了很大浪费。分析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策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苏毅  刘薇 《中国农学通报》2020,36(31):148-158
笔者回顾了陕西百年来不同时期农业科技发展的历史背景与社会环境,分析了陕西农业科技发展的动因与本质、范围与对象、社会需求等内在属性特征;总结了陕西农业科技发展的主要成效,即构建了农业科研技术服务体系、培育推广了技术良种方法、发展了农业产业、形成了农业科技发展的政策人才环境、改变了农业传统观念与生产方式;归纳凝练出陕西农业科技发展的经验启示,即农业科技发展是解决农业诸多矛盾的必然要求、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构建农业安全的重要举措,同时农业科技发展必须以国家需要、人民需求为根本出发点。指出陕西农业科技发展中成果转化率不高、体制机制僵化、省级支持不够、基层人员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提出通过“科研面向需求”、设立省级基金、开展农技有偿服务、扩大农技部门人事权限、发挥各类市场主体作用来解决问题,推动全省农业科技持续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15.
浅析农业科技企业的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科技企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国有农业科研院所的转制,孕育和发展了一批农业科技企业,随着高新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农业的工厂化,信息化,工程化不断发展.例如,设施农业、电脑的应用,推动了信息农业及精准农业的发展,生物工程技术普遍应用于农业育种领域并实现了产业化;生物快繁技术推动了组织培养产业的发展;新型材料推动了现代设施农业的发展.在这种新形势下,如何发展壮大农业科技企业,已成为中国现代农业发展必须面对的客观现实.  相似文献   

16.
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与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现代农业科技发展的主导趋势;从研究对象,领域,原则,目标,途径,性质及组织与偏等角度探讨了现代农业科技发展的特点;指出农业高新技术研究及其产业化成为各国战略竞争的焦点,也是推动我国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和实际农业跨越式新发展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7.
增加中央财政投入促进地方农业科研机构科技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是基础产业,也是战略产业.党中央高度重视农业和粮食安全问题,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和全国工作的重点.由于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科技进步将是解决农业问题、粮食安全问题的最关键因素.公共财政支持农业科技创新是一项基本的支持和保护农业的政策措施,农业科技创新的基本特点和我国农业的经营现状决定了我国的农业科技创新必须以财政投入为主.地方农业科研机构是我国农业应用科技创新的主体,为我国农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应高度重视地方农业科研机构在农业应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加大中央财政对地方农业科研机构的投入,促进地方农业科研机构的科技创新.  相似文献   

18.
对近年来海峡两岸农业的交流与合作情况进行了简要概括,研究了农业科技在两岸农业合作中的主导作用,分析了农业科技合作的现状,并提出通过增强科技合作,推动两岸农业共同发展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9.
农业是基础产业,也是战略产业。党中央高度重视农业和粮食安全问题,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和全国工作的重点。由于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科技进步将是解决农业问题、粮食安全问题的最关键因素。公共财政支持农业科技创新是一项基本的支持和保护农业的政策措施,农业科技创新的基本特点和我国农业的经营现状决定了我国的农业科技创新必须以财政投入为主。地方农业科研机构是我国农业应用科技创新的主体。为我国农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应高度重视地方农业科研机构在农业应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加大中央财政对地方农业科研机构的投入,促进地方农业科研机构的科植创新。  相似文献   

20.
我国热带农业科技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述了我国热带农业科技发展现状,分析其存在问题;针对其存在问题,提出了在现有基础上发展热带农业科技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