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荞麦是我国冀北地区的特色作物,其经济价值、保健功能、生态效益显著,市场开发前景广阔。但是,在当地由于受多种因素制约,产业发展一直缓慢。通过分析当地荞麦发展现状及制约因素,从而提出了一些促进荞麦产业发展的建议,引导当地荞麦产业积极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2.
根据国内外荞麦生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未来荞麦产业发展、品种改良方向及品种选育技术进行了讨论。近年来,世界范围内荞麦种植面积稳中有升,荞麦消费量呈增加趋势,但荞麦生产中普遍存在生产条件差、产量低、品种改良难和不适宜机械化生产等问题,因此广适、高效、优质和高产等特性是荞麦品种改良的目标,传统杂交技术与分子育种技术的结合是未来荞麦品种改良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提高荞麦产量和品质的施肥技术,运用三因素随机区组设计法,研究了现蕾期和盛花期喷施锌、硼微肥对荞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施锌、硼肥显著提高了荞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千粒重及产量,显著降低了总黄酮含量,单施锌、硼肥的最高浓度为60和45mg/L,配施锌浓度为60mg/L、硼为30mg/L;适宜喷施时期为现蕾期;锌、硼肥配施对籽粒蛋白质和产量形成具有增效性,对籽粒总黄酮的形成具有拮抗性,有效减轻了总黄酮的降低程度。由此可知,适量的锌、硼微肥配施,可显著提高荞麦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不同种植密度下复播荞麦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及干物质积累的变化,探讨新疆麦茬复播荞麦合理栽培密度。研究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对荞麦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对生育时期、节间长、节数、分枝数、千粒重等性状影响较小,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影响较大。随种植密度增大,株高升高,植株叶片数减少,单株干物质积累量降低,单位面积土地干物质积累量在种植密度增大时先升高但在密度超过120万株/hm~2后下降,产量同样在种植密度升高时先升高但超过120万株/hm~2后降低;奇台荞麦在新疆麦茬复播的合理栽培密度为120万株/hm~2,在此密度下产量最高综合表现最好。  相似文献   

5.
施用多效唑对荞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甜荞(F.esculentumMoench)83-230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的多效唑对荞麦的生长及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多效唑有矮化荞麦茎秆的作用。不同浓度处理对荞麦生长的影响不同。试验中,浓度越高,荞麦植株矮化、茎秆增粗的效应越明显;(2)多效唑对荞麦的生理活动有一定的影响,能提高叶绿素含量,延缓叶片衰老过程中SOD活性的下降;(3)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多效唑可提高荞麦产量。  相似文献   

6.
中国荞麦优势区域布局与发展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荞麦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和药用植物资源,也中国传统的出口农产品。通过分析中国荞麦生产现状、优势与分布特点,按照荞麦优势区域布局规划原则和指导思想,进行荞麦优势区域布局研究,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荞麦国际市场竞争力为核心,以科技创新与推广为动力,通过品种改良、结构优化、改善品质,强化市场营销,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荞麦产业发展体系。提出通过建立荞麦出口生产基地,增加科技投入,培育龙头企业等措施促进中国荞麦产业发展。研究结果对发展中西部特色农业和主产区农民致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荞麦适应性广、种质资源丰富,是一种药食同源作物,其籽实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荞麦籽粒由胚、胚乳和外壳构成,外壳富含木质素、纤维素和糖,导致脱壳困难,这一性状严重制约着荞麦加工产业的发展,因此培育易脱壳种质资源是荞麦育种的主要目标之一。荞麦种壳的形成和开裂受遗传和环境共同调控,为了充分了解影响荞麦脱壳的因素,本研究归纳了不同荞麦种壳的组成及细胞排列方式;总结了酶在种子壳裂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及蜡质角质层在种子外壳脱落过程中的功能;分析了转录因子对壳发育的调控。本研究同时指出了薄壳和厚壳荞麦种壳发育和裂壳性状的主要差异及其关键候选调控基因,为脱壳关键调控基因克隆和高效分子设计育种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荞麦是贵州省优势特色作物,是贵州发展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产业之一。通过产业调研,文中分析了贵州荞麦产业现状、问题、优势,并提出推动贵州荞麦产业加快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9.
我国栽培荞麦的历史悠久.荞麦栽培种有甜荞(Common Buckwheat)和苦荞(Tartary Buckweat)两种.它属于小宗作物、救灾作物和蜜源作物,但是它含有其他作物所不及的优点和成分.近年来随着荞麦科研的发展,荞麦的营养与保健价值得到了重新认识,荞麦食品作物为一种新型食用药用食物,受到青睐.但目前还存在许多因素影响和制约着荞麦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荞麦抗旱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荞麦是一种珍贵的药食同源作物,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逐渐重视,荞麦及其加工产品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越发重要。中国拥有丰富的荞麦资源,多种植在干旱或半干旱的冷凉高原山区及边远山区。干旱严重影响荞麦的产量和品质,提高荞麦抗旱性在荞麦生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此,从干旱对荞麦形态特征、抗旱性的生理生化基础、干旱对荞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等方面阐述了荞麦抗旱性的研究进展,并对荞麦抗旱分子机理方面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不同生物有机肥对荞麦病害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探讨不同生物有机肥对云南荞麦品种的优质高产栽培的最适施用量,以‘云荞1 号’为材料,研究了3种不同生物有机肥(F1、F2、F3)的3个不同施用量(T1:300 kg/hm2、T2:600 kg/hm2、T3:900 kg/hm2)对荞麦病害、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 种生物有机肥均有防治荞麦褐斑病的效果,其中F3生物有机肥的效果最好,但施用量对病害没有显著性差异;从荞麦各农艺性状及产量来看,3 种生物有机肥均可增大株高等农艺性状,增加产量,并且随着施用量的增加其表现值也增加,T3 时各性状及产量的表现值为最大值,但这些性状在生物有机肥间没有显著差异。综上所述,在荞麦地施用生物有机肥可以有效降低荞麦褐斑病发病率,可以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植株生长和干物质的积累,从而显著提高荞麦产量。  相似文献   

12.
不同播期对苦荞“黑丰1号”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旨在研究不同播期对荞麦产量的影响,筛选适合青海东部农区荞麦种植的时间,[方法]以苦荞黑丰1号品种为试验材料开展田间试验,测定了5个播种时间下生育期及其构成因素等对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延长,苦荞“黑丰1号”的产量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在A3处理时理论产量达到最高,为408.9kg/亩。随着播种期的推迟,苦荞“黑丰1号”的生育期呈现出缩短的趋势,且各个阶段也表现出不同的差异性;地上部农艺性状中的主茎分支数处理间差异显著;同时与产量相关的构成要素差异性明显,最终产量在A3处理时最高。  相似文献   

13.
‘晋荞麦(苦)5号’的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荞麦是粮药兼用作物,是近年来人们喜爱的保健食品之一,但由于其生育期短、产量低,限制了荞麦的生产及加工。为提高‘晋荞麦(苦)5号’的产量,扩大其生产规模,采用氮、磷肥2因素D-饱和设计和随机区组设计,对肥料、密度2个方面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品种的最高产量施肥量为:尿素408.0 kg/hm2、磷肥919.5 kg/hm2,最适密度为81.2万株/hm2。  相似文献   

14.
西藏引种苦荞产量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西藏本地荞麦农家品种退化、混杂严重,单产水平低等问题,2014年~2016年在拉萨引种13份荞麦品系进行鉴定和栽培试验,筛选出高产、稳定性好的优质荞麦品种。结果表明:参试品种不同年份产量差异呈极显著水平,平均单产以‘云荞2号’最高,为3597.6 kg/hm2,比对照增产51%;相关性分析表明,千粒重对产量影响呈正相关,差异较显著;高稳评价表明,产量水平高且稳定性和适应性好的品种为‘云荞2号’、‘西荞5号’;产量水平较高且稳定性和适应性较好的品种为‘晋苦荞2号’、‘云荞1号’。该研究旨在为西藏地区荞麦品种鉴定与示范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荞麦栽培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8  
荞麦是一种重要的杂粮兼药用作物,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随着人们对天然无污染的保健食品及食疗作物的普遍重视,荞麦市场需求量日益增加。构建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荞麦生产体系成为荞麦产业发展的重要课题。为此,介绍了我国荞麦目前的生产概况,重点综述了荞麦在播期、密度调节,施肥及化学调控等方面的栽培技术,阐述了荞麦在逆境胁迫和光合生理方面的研究进展。针对荞麦的生产现状及产业发展趋势,提出了今后的重点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作为健康营养谷物的燕麦和荞麦,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燕麦米、燕麦片、荞麦米、苦荞茶已经成为人们养生的新选择。但是在我国,燕麦、荞麦食品因为口感粗糙、产品类型少、产品销售半径小、保质期短、以手工制作为主等因素限制,导致燕麦、荞麦产业发展缓慢,没有体现出应有的社会和经济价值,寻找实现燕麦、荞麦主食化途径,满足国人对燕麦、荞麦主食产品的消费需求。如何快速提升我国燕麦、荞麦主食发展水平,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不同播期密度对甜荞麦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涛  李玮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30):169-172
为了探讨甜荞麦适宜的种植密度和播种期。以当地主栽品种为材料,在田间试验的基础上,通过设置种植密度(B1:45万/hm2、B2:75万/hm2、B3:105万/hm2、B4:135万/hm2)和播期(A1:7月28日、A2: 8月7日、A3:8月27日)2个处理因素,研究种植密度和播期对甜荞麦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密度对甜荞麦生育期、株高、主茎分枝数和主茎节数的影响不显著,而不同播期对甜荞麦生育期、株高和主茎节数有较大影响。其中,8月27日(A3)播种的生育期比7月28日(A1)、8月7日(A2)播种的生育期长10天左右,株高比A1、A2平均矮9 cm和12 cm,主茎节数相应减少3.8节和2.7节,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但对主茎分枝数的影响不显著。不同的播期、密度对甜荞麦的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均有较为显著的影响,各处理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其中,产量最高的为A1B4处理,其产量为3997.55 kg/hm2,比产量最低的A2B1处理增产134.25%;A1B3、A1B4、A2B4处理的产量分别为3970.25、3997.55、3970.20 kg/hm2,是本试验中较高的产量,可见,105万/hm2~135万/hm2的播种密度和适当提早播期(7月底到8月上旬)能获得较高荞麦产量。  相似文献   

18.
正马铃薯是陕西省定边县传统的粮菜兼用作物,也是全县第一大宗农作物,种植历史悠久。2007年定边县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马铃薯特产之乡"、获陕西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及产品认证;2009年"定边洋芋"被国家工商总局注册受地理标志保护;2015年初,定边成为农业部在西北地区唯一的马铃薯主食化示范实验县;2016年初,定边又以马铃薯成为陕西省农业主导产业转型升级粮食类示范县。1轮作倒茬种植马铃薯对前茬要求不严格,但不能连作,应选择豆类、玉米、油料、荞麦等作物为前茬。  相似文献   

19.
氮肥用量对甜荞麦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9个大田试验研究了氮肥用量对甜荞麦产量、养分含量、养分累积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N)30、60和90kg/hm2与不施氮相比平均子粒产量分别增加52.6%、83.0%和63.7%,子粒含氮量增加7.0%、10.8%和6.9%,植株地上部氮素总累积量提高66.9%、119.3%和109.5%.说明施氮能提高甜荞麦子粒产量,提高甜荞麦对氮素吸收和累积,甜荞麦氮素生理效率、氮素收获指数、氮素利用率、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效率和氮肥生理利用率均随氮肥用量的增加而下降.综合结果表明,内蒙古通辽市库伦旗甜荞麦高产高效生产的氮肥推荐使用量为N 30~60kg/hm2.  相似文献   

20.
秦巴山区荞麦品种更新及其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荞麦为蓼科荞麦属一年生草本作物,生育期短,抗逆性强,极耐寒,全年可多次播种多次收获。荞麦有4个栽培种,即甜荞、苦荞、翅荞和米荞。秦巴山区气候温润,雨量充沛,坡地面积宽广,无霜期较长,大部分地区适宜荞麦生长,且农户都有春种苦荞,秋种甜荞的习惯。但是本区种植普遍存在品种老化,产量低而不稳的问题,严重制约着荞麦生产向规模化、规范化、无公害化的基地生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