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甘蓝型油菜和芥菜型油菜杂种小孢子培养获得再生植株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周永明  ScarthR. 《作物学报》1996,22(4):399-402
利用分离小孢子培养首次从甘蓝型油菜和芥菜型油莱种间杂种(甘芥杂种)中获得了胚和再生植株。所用的培养程序是,将甘芥杂种小孢子在蔗糖浓度为13%的液体NLN培养基中32℃下暗培养2天,转入25℃暗培养3周,再在光照条件下振荡培养一周后转入再生培养基(B_5)。供试的8个正反交甘芥杂种,有4个对培养有反应,其中3个均为以甘蓝型油菜为母本的杂种。杂种911186(甘蓝型)×851336(芥菜型)的胚产量明显高于其他杂种,未发现杂种花粉育性与小孢子胚产量存在显著相关。多数再生植株形态上介乎两个亲本之间,已开花的植株多为不育类型。讨论了亲本基因型对杂种小孢子胚胎发生的影响和小孢子衍生植株的可能用途。  相似文献   

2.
对不同年份、不同地点种植的油菜育种材料进行小孢子产胚率鉴定,并以11种不同基因型的甘蓝型油菜品系为供体材料,在武汉田间,分别于初花期和盛花期分离培养小孢子,研究基因型、生态条件、开花时间对小孢子产胚率的影响及秋水仙碱处理的加倍效果,通过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小孢子再生苗的DNA含量鉴定其倍性,并种植验证.结果表明:相同基因...  相似文献   

3.
油菜小孢子培养技术体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孢子培养在油菜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中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自1982年Lichter首次在甘蓝型油菜中进行小孢子培养获得成功以来,国内外在油菜小孢子培养技术方面已取得大量研究成果,包括油菜小孢子胚状体发生的影响因素,小孢子植株的再生、成苗、大田移栽、染色体加倍等,近年来又对一些关键技术环节加以了改进,笔者在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总结的基础上针对中国国情建立了大田条件下油菜高效小孢子培养技术体系。用该体系对甘蓝型油菜和新疆野生油菜的体细胞杂种后代进行小孢子培养的出胚率达到300枚/皿以上,采用小孢子苗直接移栽大田技术,成活率达到89.0%。此外还成功构建了含127个DH系的黄籽油菜DH群体及含115个DH系的粒重分离群体。  相似文献   

4.
提高油菜游离小孢子胚诱导频率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以11个甘蓝型油菜基因型为材料,采用NLN培养基进行游离小孢子培养,对如何提高可培养的基因型范围和产胚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1个油菜基因型中有10个基因型可以诱导出胚,培养成功率达90.9%,表明采用NLN培养基进行游离小孢子培养油菜基因型范围比较宽,但各基因型间小孢子胚产量差别很大,每花蕾产胚量为0.08~3.53个,TR4和TR9两个基因型每花蕾产胚可达3.23,3.53个。以TR4和TR9两个基因型为试材,进一步改进培养基和培养方法,采用NLN培养基中添加激素和活性炭方法,可大大提高产胚率,产胚量分别达到7.11和10.05个/蕾;接种后,小孢子经33℃高温预处理可显著影响产胚量。子叶形小孢子胚在光下适当培养后转入B5 BA 0.2 mg/L NAA 0.02 mg/L继代培养基上,大多数胚能长成绿芽,B5 6-BA 0.2 mg/L 3%蔗糖 1%琼脂培养基有利于小孢子胚长成植株。  相似文献   

5.
对甘蓝型油菜与芥菜型油菜种间杂交F1代杂种进行离体小孢子培养研究.结果表明:(1)F1杂种胚产量受亲本基因型的影响;(2)在F1杂种花粉可育率为30%~43%的范围内,F1杂种花粉可育率对有效胚产量无明显影响;(3)供体植株年龄对高胚产量的材料无明显影响,对低胚产量的材料有明显影响.(4)提出用花药颜色来选择适合的小孢子培养的  相似文献   

6.
《分子植物育种》2021,19(14):4745-4751
为进一步优化菜心游离小孢子胚再生技术体系,本研究以3份不同基因型的菜心小孢子胚状体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培养基类型、培养基中不同琼脂浓度和不同胚龄对胚再生的影响,并对再生植株进行倍性鉴定。结果表明,使用B5培养基时各基因型的成苗率均高于MS培养基,褐化率低于MS培养基,B5培养基是菜心小孢子胚状体再生的适宜培养基;培养基中添加适宜浓度的琼脂可提高再生植株的成苗率,随着琼脂浓度的增加,出苗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琼脂浓度为1.0%时,各基因型的出苗率达到最高;胚状体再生的最佳胚龄是25~29 d,胚龄时间过长或过短均不利于胚状体出苗,其中40 d以上胚龄的胚状体几乎不出苗;倍性鉴定发现菜心小孢子再生植株中同时存在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3个基因型的二倍体自然加倍率在62.22%~71.11%之间;75 mg/L秋水仙素处理可提高菜心再生株系的二倍体率。本研究为菜心游离小孢子胚再生体系优化及再生植株倍性鉴定提供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7.
油菜小孢子培养已经成为油菜育种和生物技术的一项重要内容.由于影响小孢子成胚和成苗的因素较多,低诱导频率及成苗率严重限制了该技术在育种中的应用.为了全面了解小孢子胚状体发生能力及影响再生体系的各项因素,掌握该技术的研究动态和发展方向,总结了近20年来国内外影响小孢子培养的主要因素:供体植株基因型、供体植株生长条件及生理状态、小孢子发育时期、培养基组成、培养条件,及其在双单倍体育种、诱变育种、转基因育种等领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赵丽芬  邓英  付文苑  王青青  杨巍 《种子》2024,(1):137-145
为获得早熟型的双单倍体(DH)植株,加快早熟型红菜薹育种进程,本研究以15个早熟型红菜薹品种为试材,进行小孢子培养,观察小孢子发育过程并对再生植株进行倍性鉴定。结果表明,当花瓣/花药(P/A)长度比值为0.6~0.8时,红菜薹小孢子72%~78%处于单核靠边期;共有6个基因型红菜薹出胚,其中出胚率最大的为gy21-55,平均出胚率为14.3胚/蕾;选取子叶形胚进行植株再生,成苗率在90%以上;利用流式细胞仪对再生植株进行倍性鉴定,平均自然加倍率达76.8%。gy21-40、gy21-55表现出早熟特性,与对照植株相比获得的DH植株可分别提早5 d和8 d抽薹。  相似文献   

9.
提高甘蓝型油菜小孢子胚状体成苗率的某些培养因素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余凤群  刘后利 《作物学报》1997,23(2):165-168
甘蓝型油菜小孢子胚转到固体培养基上可直接发芽成苗或继代1~2次后成苗。直接成苗率与基因型、培养基成分和培养温度有关,与胚状体放置方式无关。(保604×Topas)F_2较DH保604直接成苗率高;1/2MS 0.1mg/L 6-BA较B_5 0.1mg/LGA_3利于胚状体直接发芽。胚状体转到固体培养基上经10℃低温培养5天或10天可提高直接成苗率,且10天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0.
姚祥坦  赵建平  徐素琴 《种子》2008,27(2):15-17
利用正交设计对影响油菜小孢子培养的基因型、低温预处理时间、取材时期及小孢子发育时期(用花蕾花瓣花药比表示)等供体材料条件进行系统研究。结果显示,对小孢子培养成胚率影响最大的为基因型,其次依次为小孢子发育时期,取材时期和低温预处理时间。最佳处理以51039为材料,开花前5天取样并于4℃低温预处理2d,取花瓣花药比为0.5至1的花蕾培养成胚率最高,达10.33枚/蕾。  相似文献   

11.
甘蓝型油菜矮秆突变体DS-1和DS-2甘蓝型油菜矮秆突变体DS-1和DS-2产生于离体诱变的甘蓝型油菜小孢子胚状体的胚性培养物。1993年3月,采用NLN液体培养基(Lichter,1982)对生长于大田的甘蓝型油菜品系92-B10植株的单核期小孢子...  相似文献   

12.
甘蓝型冬油菜F1杂种分离小孢子直接用500 mg/L秋水仙碱处理15 h,在NLN-13培养液中培养,并于32℃和30℃分别热击暗培养3 d和7 d后转入24℃下培养,胚胎发生好,5周后产生大量正常胚体.将这些发育优异的胚体移入固体MS培养基后即进行10 d低温诱导(2℃),常温(24℃)光下培养能很好地萌发并直接、快速地再生植株,其萌发胚率和成苗率  相似文献   

13.
低温预处理对甘蓝型油菜小孢子胚胎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大田环境下栽培的甘蓝型油菜小孢子胚状体诱导过程中低温预处理的作用,结果表明:两个供试材料经过低温预处理,小孢子胚胎发生能力明显提高,同时,不同基因型要求的预处理时间不同。G369的胚产量在低温3d时达到最高,是对照的27.2倍,而Topas的胚产量在低温2d时达到最高,是对照的15.4倍。试验还统计了子叶型胚状体发生频率,发现与对照相比,处理后子叶型胚状体的频率呈下降趋势,表明低温预处理使小孢子胚发育同步性降低。  相似文献   

14.
甘蓝型油菜离体小孢子胚胎发生能力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一套甘蓝型油菜6×6半双列杂交组合和1个F2群体进行了离体小孢子培养。 不同基因型(组合)间产胚率差异极显著, 小孢子产胚率的广义遗传力为0.85。 F1小孢子产胚率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 平均优势率为10.52%。 小孢子产胚率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方差均达到极显著。 根据一般配合力的大小, 可将供试亲本分为高和低配合力  相似文献   

15.
选用对小孢子培养反应较好的白菜型油菜地方品种(茅山种)为供体材料,研究了换培养液和秋水仙碱直接处理分离小孢子对胚产量的影响,并分析了秋水仙碱直接处理小孢子所获再生植株的染色体倍性水平。结果表明,分离小孢子在10%蔗糖浓度的NLN-10培养基上培养2 d后换成新鲜培养液,能显著提高出胚产量,比不换培养液的胚产量  相似文献   

16.
几种抗生素对离体培养中植物形态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抗生素羧苄青霉素(Carbenicillin),头孢霉素Ⅱ(Keflodin)和Claforan影响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游离小孢子培养胚胎发生,其浓度越高,影响越大.羧苄青霉素促进辣椒(Capsicum annuum L.)子叶外植体愈伤组织发生,同时,还影响油菜小孢子胚再生植株及辣椒子叶再生株的生根,产生粗短根甚或发育为瘤状物.  相似文献   

17.
试验以大田环境下的多份甘蓝型油菜的品种或品系为材料,研究了活性炭对游离小孢子胚胎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活性炭对甘蓝型油菜游离小孢子培养胚状体发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不仅提高了胚产量,而且有利于小孢子胚的正常发育,添加活性炭的固液双层培养基效果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18.
以不结球白菜小孢子胚为外植体,对胚发育成苗过程中基本培养基、激素配比、基因型及生根条件进行了研究,并对再生植株的染色体倍性进行了鉴定。研究表明:适于小孢子胚芽分化的培养基为B5+GA30.1 mg/L+蔗糖3%+琼脂1.2%,在此培养基上6号、14号、31号的子叶型胚状体的出芽率分别为53.33%,85.24%,75.55%,平均出芽数分别为5.66,3.83,3.28个;为了诱导获得健壮新根,提高植株再生率,最适宜的生根培养基为MS+IBA 0.1 mg/L+蔗糖3%+琼脂0.6%,生根率达100%,平均根数9.70条。对133株再生植株进行了染色体倍性鉴定,结果发现不结球白菜自然加倍率很高,且倍性变异情况比较复杂,其中四倍体植株所占比例最高,达到56.39%,二倍体植株占39.10%,三倍体植株占3.01%,而单倍体植株仅占1.50%。  相似文献   

19.
不结球白菜小孢子胚成苗及倍性变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不结球白菜小孢子胚为外植体,对胚发育成苗过程中基本培养基、激素配比、基因型及生根条件进行了研究,并对再生植株的染色体倍性进行了鉴定.研究表明:适于小孢子胚芽分化的培养基为B5 GA3 0.1 mg/L 蔗糖3% 琼脂1.2%,在此培养基上6号、14号、31号的子叶型胚状体的出芽率分别为53.33%,85.24%,75.55 %,平均出芽数分别为5.66,3.83,3.28个;为了诱导获得健壮新根,提高植株再生率,最适宜的生根培养基为MS IBA 0.1 mg/L 蔗糖3% 琼脂0.6%,生根率达100%,平均根数9.70条.对133株再生植株进行了染色体倍性鉴定,结果发现不结球白菜自然加倍率很高,且倍性变异情况比较复杂,其中四倍体植株所占比例最高,达到56.39%,二倍体植株占39.10%,三倍体植株占3.01%,而单倍体植株仅占1.50%.  相似文献   

20.
试验以大田环境下的多份甘蓝型油菜的品种或品系为材料,研究了活性炭对游离小孢子胚胎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活性炭对甘蓝型油菜游离小孢子培养胚状体发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不仅提高了胚产量,而且有利于小孢子胚的正常发育,添加活性炭的固液双层培养基效果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