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水杨酸是一种植物内源信号分子和新型植物激素,可以用在果实的贮藏保鲜上。本文就近年来外源SA在桃果实贮藏中延缓果实衰老、维持果实贮藏品质、抑制果实病害和增强果实抗冷性等作用进行简要综述,以期为进一步研究应用SA提供参考。由于文字较多,分期连载。  相似文献   

2.
外源SA和SNP对“水晶”葡萄采后防腐保鲜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云南弥勒"水晶"葡萄果实为试材,研究了SA、SNP及复合处理对水晶葡萄在8℃贮藏条件下的防腐保鲜效果及其相关机制。结果表明,SA(水杨酸)、SNP(硝普钠)及复合处理均能有效降低水晶葡萄采后的失重率、果粒脱落率、腐烂指数和果粒染菌率,抑制贮藏期间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维生素C、葡萄糖、淀粉含量的降低,抑制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含量的升高,加速总氮和游离氨基酸的降解,提高固酸比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此外,SA和复合处理使果实硬度保持在较高水平;SA处理使总酚和总黄酮的下降幅度加大,而SNP和复合处理则有效抑制其下降幅度。可见,SA、SNP及复合处理均能提高水晶葡萄的耐贮性及贮藏品质,可作为防腐保鲜剂在水晶葡萄的实际贮运中应用,但综合各指标发现复合处理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3.
水杨酸处理对采后哈密瓜果实贮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哈密瓜品种"西州密25号"为试材,用浓度为0.1、0.3、0.5g·L~(-1)水杨酸(SA)处理后,分别放置于0、5、20℃贮藏,测定不同浓度水杨酸处理后哈密瓜果实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可滴定酸(T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清水)相比,在5℃贮藏条件下,经0.3g·L~(-1)水杨酸处理后,可以显著地保持贮藏期间哈密瓜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抑制SOD活性下降,延迟哈密瓜果实后熟,较好地保持了哈密瓜贮藏期间果实的品质。  相似文献   

4.
以"紫红龙"火龙果为材料,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了不同贮藏温度和时间内"紫红龙"果皮中水杨酸(SA)、茉莉酸(JA)的含量,利用比色法测定了不同处理下过氧化氢(H_2O_2)含量、脂氧合酶(LOX)、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多酚氧化酶(PPO)的酶活性,以期为火龙果资源利用及贮藏保鲜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通过研究常温(25℃)和低温(5℃)贮藏条件下"紫红龙"火龙果果皮SA、JA含量,H_2O_2积累以及LOX、PAL和PPO酶活性的变化规律,发现低温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诱导果皮内源SA和JA的积累,降低H_2O_2的含量,提高LOX酶活性;低温处理可延缓"紫红龙"火龙果果实腐烂,延长贮藏时间。  相似文献   

5.
据《园艺学报》2008年第3期报道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和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的研究人员,研究杧果生长期SA处理对果实采后品质和病害的影响,为杧果贮藏保鲜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过氧化氢在香蕉果实采后耐冷性诱导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外源过氧化氢(H2O2)、可诱导植物产生内源H2O2的茉莉酸甲酯(MJ)和水杨酸(SA)处理香蕉果实,探讨H2O2在香蕉果实采后耐冷诱导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在7℃下贮藏,外源20mmol·L-1H2O2、0.7mmol·L-1SA、0.1mmol·L-1MJ处理能使果实冷害症状推迟2~5d出现;延缓了香蕉果皮细胞膜透性和MDA含量的增加,提高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抑制了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从而使果皮中H2O2积累。推测H2O2可能作为信号分子参与诱导了香蕉果实采后的抗冷性。  相似文献   

7.
据《园艺学报》2008年第3期报道 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和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的研究人员,研究了杧果生长期SA(水杨酸)处理对果实采后品质和病害的影响,为杧果贮藏保鲜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以青椒为试材,研究不同浓度水杨酸(SA)溶液对青椒抗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以2.0mmol/L浓度的SA处理效果最佳。经过SA处理可有效抑制青椒表面水浸凹陷,改善青椒冷藏期间的贮藏品质,延缓青椒果实中叶绿素的降解和维生素C的流失,抑制细胞膜透性的增加和丙二醛(MDA)含量的积累,并使抗氧化系统酶类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还原酶(GR)、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始终维持在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9.
水杨酸对新红星苹果果实后熟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田志喜  张玉星 《园艺学报》2001,28(6):557-559
 以7 年生‘新红星’苹果为试材, 研究了水杨酸(SA) 在果实发育中的作用。 结果表明, 在果实生长发育期间SA 出现一个含量高峰, 随着果实的成熟, SA 含量呈现下降趋势。于8 月中下旬用SA 进行喷施处理, 各浓度都抑制了果实采后PG、PME 活性, 其中以SA 0.002 mmol·L-1处理作用最强; 在圆片培养中, SA 0. 002 mmol·L-1 处理同样抑制了PG、PME 活性; 不同浓度SA 喷施处理可明显降低果实呼吸速率, 延缓后熟。  相似文献   

10.
"曙光"油桃保鲜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曙光”油桃是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利用美国油桃品种丽格兰特与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林果所培育的油桃新品系26—2杂交培育而成的特早熟油桃新品种,果实圆形或近圆形,果形整齐,两半较对称,艳丽美观,风味浓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3%~17%,品质较优。作为激素类物质的SA(即水杨酸,可以由水杨酸钠原粉及生化合剂生成)和GA3,与植物抗病性关系密切,在油桃、苹果、柿子、柑桔等果实上具有良好的保鲜效果,可显著降低果实的腐烂率,保持果实硬度,延缓叶绿素分解。但是其保鲜机理尚未完全研究清楚。本文拟对曙光油桃贮藏保鲜效果的试验研究作以阐述,旨在为油桃贮藏保鲜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以沙田柚为试材,利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低温和薄膜贮藏对沙田柚果实外观、失重率、还原糖、总糖、有机酸、维生素C、可溶性固形物等营养指标和商品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薄膜贮藏的果实还原糖、总糖、可溶性固形物和维生素C含量最低,低温贮藏和室温贮藏相比差异不显著,但低温贮藏果实有机酸含量最高,糖酸比最低。3种贮藏方式相比,不包膜室温贮藏果实失重最快,贮藏30d,失重率为11.42%;低温贮藏果实在贮藏后60d果顶部开始转绿,沙田柚采后贮藏方式以薄膜室温贮藏最佳,但贮藏时间不宜超过75d。  相似文献   

12.
以京采8号为试材,研究不同成熟度番茄果实在4℃条件下随贮藏时间的品质变化,并利用番茄品质指数(TQI)对果实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成熟度番茄果实的硬度均随贮藏时间的延长呈逐渐降低趋势,可溶性固形物、VC含量和糖酸比分别在贮藏3、7、7 d时最高,硝酸盐含量在贮藏3 d时最低;半熟期和坚熟期果实的可溶性糖含量在贮藏3 d时最高,完熟期果实的可溶性糖含量则在贮藏7 d时最高;半熟期和完熟期果实的有机酸含量在贮藏1 d时最高,坚熟期果实的有机酸含量则在贮藏3 d时最高;不同成熟度果实的TQI在贮藏3 d和7 d时较高。综合来看,半熟期、坚熟期和完熟期的果实,采收后在4℃条件下分别贮藏7、3、3 d,可在延长番茄货架期的同时获得果实最佳综合品质。  相似文献   

13.
华冠苹果的芳香物质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探明华冠苹果产生异香的原因,采用气相色谱法(GC)对不同采收时期和贮藏方式下的华冠果实在贮藏期间果实中芳香物质含量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华冠果实中醇类物质明显比同期的金冠、富士含量高,随贮藏时间的延长,果实内醇类含量逐步提高、后期稍有下降;果实在贮藏期间随丁醇含量的增加而逐步呈现出特殊的异香味。延迟采收和冷藏处理有利于减少华冠果实贮藏期内丁醇积累,可用以控制和降低华冠在贮藏期间果实异香味的产生。  相似文献   

14.
为探寻番茄果实适宜贮藏时间,以"汉蒙7号"番茄果实为试验材料,置于4℃冰箱进行低温贮藏,分别于贮藏0、2、4、6、8 d测定果实形态、品质、色素含量的变化,并观察果皮显微结构。结果表明:在低温贮藏过程中,番茄果实横径、纵径、果形指数、单果质量、糖度和叶绿素含量无显著变化,而番茄果实的失重率显著增加,花青素含量在2 d显著增加,随后6 d又降低;硬度在6 d时显著降低;有机酸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显著下降,4 d均达到最低值;维生素C含量在8 d显著降低,类胡萝卜素和番茄红素含量分别在低温贮藏2 d和6 d时显著降低;外果皮细胞排列较紧密,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细胞间隙逐渐增大。综合分析发现,"汉蒙7号"番茄果实在低温贮藏4 d以内,其果实品质保持较好,果皮结构完整性较好。因此,为防止番茄果实营养品质的降低,"汉蒙7号"番茄果实最佳低温贮藏时间为4 d以内。该研究明确了"汉蒙7号"番茄果实低温贮藏过程中果实品质、色素含量和果皮显微结构的变化规律,为指导番茄果实贮藏保鲜以及品质调控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梨近冰温贮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在近冰温(-1±0.5)℃条件下果实温度的变化,比较了丰水、园黄梨在近冰温与0℃条件下的贮藏效果。结果表明,丰水、园黄梨果实冰点为-1.3~-1.4℃;在(-1±0.5)℃条件下贮藏果实的温度为-0.6℃;近冰温贮藏可减少贮藏期间果实乙烯释放量,减轻细胞膜损伤,保持果实硬度和风味,延缓果实衰老,延长贮藏期,贮藏效果明显好于0℃贮藏。  相似文献   

16.
苹果果实的品质与贮藏性,在很大程度上受采收时期的影响。适期采收的果实,不仅着色和风味好,而且贮藏后果实品质在较长时间内保持不变,商品价值高。采收过早或过迟品质都会下降,贮藏障害增多。 根据贮藏需要决定采收时期,尽可能保持果实的贮藏力、品质,减少贮藏期间的障害发生,提高商品性,增加经济效益。生产上常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以"金艳"猕猴桃为试材,采用不同温度贮藏的方法,研究了温度对果实品质和呼吸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贮藏可以很好的保持果实品质,呼吸强度峰值出现晚,保持了较高的果肉硬度;5℃和10℃贮藏能够促进果实的后熟,加速呼吸强度峰值的到来、果实硬度的下降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上升;但35℃贮藏的果实7d后会失去商品价值,发生腐败;16℃贮藏果实后熟品质不佳。在整个贮藏过程中,果实干物质含量在上述温度条件下贮藏变化都不明显,但在一定范围内,干物质含量会随着温度的上升而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8.
果实贮藏的效果,取决于贮藏果实的技术和工艺以外的许多因素,其中最重要的是奠定在贮藏基础上的果实的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它们的耐贮性。“果实的性状”——不仅是果实商品质量的外部特征,还有果实形成的条件和成熟度,根据许多地区存在的性状表现,“贮藏效果产生在果园”。  相似文献   

19.
对江石榴果实在(10±0.5)、(5±0.5)℃贮藏条件下生理变化和和贮藏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江石榴属非跃变型果实,果实乙烯释放量较低;随果实衰老,相对电导率及丙二醛含量缓慢增加,可滴定酸含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变化不显著;与在10℃贮藏相比,在5℃贮藏减少了果实的褐变和腐烂程度,贮藏16周后,商品果率达80%。  相似文献   

20.
以香梨、‘早酥’梨及其11个杂交后代为材料,在冷库和室温条件下贮藏,研究贮藏过程梨果实失重率与果皮蜡质、叶绿素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冷库和室温条件下贮藏,果实失重率、烂果率呈上升趋势,品种(系)间差异较大,冷库贮藏果实失重率和烂果率明显低于室温下贮藏;果皮叶绿素含量呈下降趋势,冷库贮藏果实的果皮叶绿素含量明显高于室温贮藏;不同贮藏条件不同品种(系)果皮蜡质含量的峰值出现时间不同,冷库贮藏的蜡质含量明显高于室内贮藏。冷库贮藏效果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