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西省文冠果种子形态特征及地理种源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通过对山西省文冠果种子形态特征以及地理变异规律的研究,揭示其变异程度和生态环境间的关系,以便充分利用不同种源文冠果居群地理变异。本研究以山西省文冠果18个野生种源的成年植株为研究对象,采用方差分析、偏相关分析、聚类分析等多种分析方法,对山西省不同种源文冠果的8个种实性状进行差异分析和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源文冠果的种长、种宽、种厚、种形指数和千粒重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千粒重、种长、种宽、种厚与种源产地的年均温呈正相关;种形指数表现出明显的地理变异规律,随经度增加,种形指数逐渐减小;种子出仁率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地理和气温变异规律,种仁出油率、种子出油率和种壳出油率与海拔呈负相关,随海拔升高而减少;种子出油率还受到年降水量的影响,随降水量增加种子出油率增加。根据种子形态和出油率等9项指标,采用UPGMA法将山西省文冠果划分为4种类型。  相似文献   

2.
郭来珍  陈虹  赵善超  陈凤  陈兵权  陈鑫悦 《种子》2022,(10):50-57+2
为探究天山花楸不同种源种子变异规律,采用方差分析、聚类分析和相关分析等方法对8个种源的天山花楸种子的4个表型性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天山花楸平均种子长度为4.22 mm,平均种子宽度为1.86 mm,平均种子千粒重为4.64 g,平均种形指数为2.28。不同种源间种子表型性状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花楸种子长度、种子宽度、千粒重、种形指数的变异系数分别为6.07%、7.75%、16.44%、4.65%。天山花楸种子4个表型性状具有显著的相关性,种子的发育受环境因子的调控,种子长度及千粒重均与经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随经度的增大而呈现不断增大的趋势。聚类分析将8个花楸种源划分为三大类,地理位置相近的种源基本聚在一起,自西向东亲缘关系逐渐变远。受地理和环境因素的影响,不同种源种子表型性状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奇台种源种子表现最优,在种源选择时可优先考虑。  相似文献   

3.
在油松天然林分布区共抽取了10个群体,分别测量了8个种实性状。方差分析表明:油松种实性状在群体间和群体内存在广泛的变异,8个性状在群体间和群体内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表型分化系数即群体间的变异为51.86%,大于群体内变异(48.14%),是油松表型遗传变异的主要部分。球果长、球果径、球果形状指数、种子长、种子宽、种子厚、种子形状指数和千粒重的变异系数分别为:12.87%、12.43%、11.19%、13.97%、16.92%、18.8%、11.53%和32.50%。利用群体间欧氏距离进行UPGMA表型性状的聚类分析,可将油松10个天然群体划分为5类。相关分析表明,油松球果长和果径相关紧密,种长、种宽和千粒重两两相关显著。种形指数与纬度、海拔和生态梯度值(EGA)呈显著负相关,与年均温、年降水量和生长期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厚荚相思不同家系间种子性状的变异规律及与其子代苗期生长性状的关系.对厚荚相思种子园中不同家系种子的主要性状进行了测定及育苗试验.结果表明:21个不同家系间种子各性状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变异系数从大到小依次为发芽率>种脐长>千粒重>种形系数>种子长>种子宽.家系间的苗高与地径生长均存在着显著差异.广义遗传力分别为0.614和0.844.这些差异主要受遗传因素控制.种子各性状与苗木生长的相关未达显著水平.而种子各性状间也不存在显著相关性,表明厚荚相思苗木早期生长与种子大小和重量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比较了广东、广西、海南3省10个市(县)不同产地66个家系种质间的差异,并进行相关性状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10个产地66家系降香黄檀种子性状及幼苗生长具有丰富变异,种子性状变异系数为8.99%~25.28%,幼苗性状变异系数为8.49%~33.03%,种子性状中荚果千粒重(22.34%)、去翅荚果千粒重(23.8%)、出种率(20.17%)、种子千粒重(25.28%)、种子厚(14.20%)、种子发芽率(16.11%)变异系数较大,幼苗性状中幼苗高(15.71%)、根干重(22.62%)、茎干重(33.03%)、叶干重(27.87%)变异系数较大,可作为育种和优良单株选择重要性状指标。相关性分析显示,种子千粒重与荚果(长、宽、千粒重)、种子(长、宽、厚)呈显著正相关;发芽率与出种率、种子千粒重、种长、种厚呈显著正相关;苗高、地径及幼苗地上干重均与种子千粒重、种长呈显著正相关;幼苗根干重与种子性状的相关性均未达到显著水平。此外,降香黄檀种质受地理位置因素的显著影响,年均温与荚果、种子大小和种子发芽率呈显著正相关;降雨量与出种率呈显著负相关;海拔与种子千粒重、发芽率亦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以17个优树自由授粉家系种子和子代一年生苗为试验材料,分析了种子性状和幼苗生长差异,并进行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以探讨薄壳山核桃不同家系种子性状、变异规律及与子代苗期生长的关系。结果表明:薄壳山核桃家系间种子性状、幼苗生长存在丰富的变异,种子性状变异系数为1.63%~11.85%,幼苗生长的变异系数为4.91%~17.26%,种壳厚、发芽率、茎干重和叶干重因变异程度高,可作为育种和优良单株选择重要性状指标;百粒重与种长、种宽呈极显著正相关,长/宽与种长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种宽呈负相关但不显著,说明其长/宽主要取决于种长。种子的种宽变化很小,种长变化较大,地径与种长呈显著负相关,说明种子过长对植株增粗生长有阻碍作用;通过主成分综合评价,初步筛选出家系1、8、4、3、7、12号和9号表现较优的子代,为薄壳山核桃优良植株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钩栗种子形态特征及主要生理指标测定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建瓯,恩施,浏阳、桑植、永顺等5个不同地理种源以及永顺小溪3个不同家系的钩栗种子为实验材料,对不同种源间钩栗种子的形态特征差异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源间钩栗种子的长度、宽度、高度和种子单粒重差异显著.钩栗种子长度的变化幅度为19.8424~ 20.2168 mm,宽度为19.2338 ~ 19.6922 mm,高度为17.3375~17.5043 mm,百粒重为391.1922 ~412.9354 g.测得种子含水量为43.15%,可溶性糖的含量为20.61 mg/g,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为12.89 mg/g.所测钩栗的各项生理指标中,含水量表明种子不耐贮藏,可溶性糖含量表明种子耐脱水,但是钩栗种子成熟后并不耐脱水,因此可溶性糖并不是决定种子是否具有耐脱水性的唯一因子.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安徽省不同种源樟树的叶片、果实、种子表型形态特征和多样性。本试验对安徽省9个种源地樟树的叶片、果实和种子的表型性状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安徽省不同种源樟树叶表型性状变异系数均大于10%,变异系数变化范围为13.75%~27.85%。果实和种子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变化范围为7.51%~26.45%,其中果实百粒重、体积,种子百粒重、体积变异系数均大于15%,果长、果宽、果高、果形指数和种子直径变异系数均小于10%;樟树叶表型性状相关性分析中,7个叶表型性状之间有较高程度的相关性,在樟树果实和种子表型性状相关性分析中果实和种子的9个表型性状之间有较高程度的相关性;聚类分析将9个种源地樟树聚为两类,第一类包括的种源地有宿松县、太湖县和东至县,第二类包括的种源地有歙县、屯溪区、潜山市、祁门县、休宁县和徽州区。第一类种源地的樟树表型特征为叶片大宽叶片,果实和种子较大,第二类种源地樟树表型特征为叶片为小叶,果实和种子偏小。  相似文献   

9.
旨在阐明多花黄精种实形态性状在种源水平上的遗传变异规律,为多花黄精优良种源选择提供理论依据。以栽植在同质栽培园的18个多花黄精种源为材料,比较了不同种源多花黄精浆果、种子的纵径、横径、侧径等形态性状,以及单果重和种子千粒重等性状的差异。多花黄精种实形态性状及其单果鲜重和种子千粒重在不同种源间均存在着极显著差异;多花黄精浆果形态性状两两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种子形态性状两两之间也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但绝大多数浆果形态性状与种子形态性状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多花黄精种实形态性状在种源水平上不存在明显的地理变异模式;多花黄精种子形态性状在种源水平上的广义遗传力达到强度遗传范围,能比较稳定地遗传。可以考虑利用种子千粒重这一指标作为多花黄精优良种源选择的间接指标。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棕榈不同地理种源间种子的变异,对贵州省18个棕榈种源的种子形态指标、品质指标、内含物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种源棕榈种子的长径、短径、长宽比、绝干千粒重、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种子生活力、可溶性糖含量、蛋白质含量、淀粉含量均差异显著(p<0.05).通过对18个棕榈地理种源种子性状进行聚类分析,可将供试种源划分为4类.采用隶属函数法对18个地理种源种子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种子综合质量排序为:毕节市七星关区>罗甸县>六盘水市钟山区>贞丰县>惠水县>铜仁市碧江区>贵阳市花溪区>松桃县>兴义市>遵义县>榕江县>长顺县>安龙县>道真县>福泉县>习水县>湄潭县>望谟县.  相似文献   

11.
张浩  邵财  郑颖  王英平 《种子》2016,(11):72-75
采用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等多种分析方法对吉林省西洋参栽培区13个群体种子单株种子数、千粒重、种子长、种子宽、种子厚5个表型性状进行研究,以系统揭示西洋参栽培群体种子表型性状的变异程度和变异规律.结果表明:西洋参种子单株种子数、种子宽在群体间和群体内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差异,而千粒重、种子长及种子厚仅在群体内存在极显著差异,说明西洋参种子性状在2个层次上都具有丰富的多样性.5个种子性状平均变异系数为0.161 9,变异幅度为0.088 2~0.314 9,其中单株种子数最大,为0.314 9,种子长最小,为0.088 2,各群体平均变异系数最大的是延吉2,最小的是汪清.各性状的平均表型分化系数(Vst)为9.8%,即群体间的变异(8.31%)远低于群体内的变异(49.49%).群体内的变异是吉林省西洋参栽培群体的主要变异来源.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乐东拟单性木兰种子的形态特征和种子的发芽率在不同种源间的差异,选取湖南新宁、福建武夷山的乐东拟单性木兰种子作为研究材料,测定果实和种子的纵、横径、千粒重、含水量、果实的出种率等指标,并通过种子发芽试验,分析不同种源地种子的发芽率及幼苗生长情况。结果表明:新宁果实的出种率为19.8%,武夷山果实的出种率为12%;新宁种子纵径9.81 mm,横径7.57 mm,千粒重156.28 g,含水量11.1%;武夷山种子纵径7.04 mm,横径6.61 mm,千粒重111.38 g,含水量8.46%;新宁种子发芽率为87%,武夷山种子发芽率为82%;新宁幼苗株高为9.17 cm、地径为2.31 mm,武夷山幼苗株高为6.23 cm、地径为2.0 mm。方差分析表明,不同种源间种子纵、横径、果实出种率、千粒重、含水量有极显著差异;不同种源间种子的发芽率、幼苗株高、地径生长量有显著差异,发芽率与种子形态特征呈正相关。说明种子的形态特征影响种子的萌发特性,相对较大的种子出种率较高,发芽率较大,幼苗的生长 量也较大。  相似文献   

13.
以15株滇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oides)母树(家系)种子为实验材料,对其种子性状进行测定分析,了解家系间其差异状况。结果表明:不同家系种子的种皮厚、种子横径、纵径、种仁横径、纵径、单粒种子和种仁及种皮含水率、千粒重分别为0.35~0.56mm、9.86~13.39mm、10.35~16.00mm、8.74~12.66mm、8.60~14.42mm、32.3%~39.5%、36.3%~52.3%和14.0%~24.2%、683.12~1 866.46g。家系间除种皮含水率外,其他指标均呈极显著差异(p≈0.000.01)。滇青冈不同家系的种子具有丰富的变异,为其遗传研究、种子采集和苗木培育提供家系的种子信息。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我国境内各地区采集的构树种子进行表型性性状观测,分析其地理变异,旨在揭示不同种源构树种子地理变异规律及其气候生态学基础,为构树种源类群划分和造林用种调拨提供依据。[方法]对中国21个省(区)42个地点构树种子性状进行了观测,通过方差分析、多项式回归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揭示其地理变异趋势。[结果]构树各种源间种子形态差异较大。种子长、厚、千粒重这3个性状差异由遗传控制较强,种子长、厚、千粒重的地理变异受采种点经度、纬度变异的双重控制,呈连续的渐变群地理变异模式。种子长、厚、千粒重均呈西南-东北梯度变异趋势,其中种子长、厚受经度的影响大于受纬度的影响,种子的长、厚、千粒重与采种点海拔均呈正相关,其中千粒重受海拔的影响最大。聚类分析结果可将42个构树种源划分为4类,其中类群Ⅰ由山东青岛种源单独组成,其特点是种子体积质量均为最大,种子外观呈细长型;类群Ⅱ由东北部地区的种源所构成,其种子特点是体积、质量相对较大,外观相对圆润;类群Ⅲ由中部地区的种源所构成,其种子特点是体积、质量相对适中,外观圆润;类群Ⅳ由南部、西南部地区的种源所构成,其种子特点是体积、质量较小,外观最为圆润饱满。聚类结果呈现明显的地域性。  相似文献   

15.
对鹅掌楸13个产地种实性状的研究发现,聚合果表型性状(果长、果宽、长/宽比等)与种子性状(千粒重、发芽率等)的差异在产地间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且变异主要存在于产地问,产地内也存在一定的变异.单聚合果翅果数随聚合果的增长而增加,翅果千粒重随聚合果增宽而增重.参试种子发芽率多在3%~5%,部分产地达10%以上,估计与参试产地的种群大小密切相关(如贵州黎平).地理生态因子对种实性状存在一定影响,产地的海拔及年降雨量是聚合果发育的主要影响因子;而海拔和无霜期则对种子发芽率存在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格木不同天然种源家系苗的生长差异,选出相对速生的优良种源,本研究对8个格木天然林种源、110个家系1年生的苗高和地径等生长量指标进行测量,结合各家系的种子表型性状进行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源的格木苗期生长量差异显著,具备种源选择的基础;不同种源的苗期生长量差异主要来源于种源内,具备从优良种源内选择优良家系的基础;苗期生长量与种子大小、种子厚和千粒重等性状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大粒、饱满种子可作为优良种源和家系选择的初选参考指标。初步选出浦北、北流种源作为格木优良种源。本研究为格木速生种源及家系的早期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对扃蓿豆(Medicago ruthenica (L.) Trautv.)不同生态区的20份野生材料种子性状的变异进行系统研究,分别测定千粒重、种子长、种子宽和种子长宽比共4个种子形态指标,方差分析表明:扁蓿豆种子性状变异幅度最大的为千粒重,变异系数为12.50%,所有性状均表现差异极显著.主成分分析表明:前2个主成分包含了原来4个性状指标的93.74%,足以能够代表所有性状变异的全部信息,特征值总和为3.749.聚类分析表明:在遗传距离为12时,可以把20份野生材料分为六大类.相关分析表明:种子长和种子宽、种子宽和千粒重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而种子长和种子长宽比、种子长和千粒重均呈显著正相关.研究表明,扁蓿豆植物野生种质材料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8.
《种子》2020,(7)
以广西玉林市林科所5个家系火力楠种子为材料,对种子性状变异进行研究,使用不同浓度外源赤霉素处理后进行发芽试验。结果表明, 1)火力楠家系间种子性状存在显著差异,种厚变异系数最大达18.90%,各性状平均变异系数为3.51%,42号家系种子长、宽、厚和千粒重最大,24号最小; 2)不同赤霉素浓度处理下各家系种子发芽率有显著差异,100 mg·L~(-1)赤霉素浓度处理下火力楠各家系种子发芽率最高,42号种子发芽率高达88.3%;1 200 mg·L~(-1)赤霉素浓度处理下各家系种子发芽率最低,24号种子发芽率仅为4.7%; 3)统计赤霉素处理后的火力楠种子发芽后形成的幼苗生物量发现,经100 mg·L~(-1)赤霉素处理的火力楠种子幼苗生物量与对照相比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9.
对5个种源核桃楸种子性状及苗期生长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源间核桃楸果实及种子性状存在着丰富的遗传变异,以种仁和种子重量的变异最大,变异系数高达25%以上,而果实及种子的横径与侧径、壳厚的变异较小;以双鸭山青山和方正星火的果实及种子三径较大,种子及仁重量大,出仁率高,壳厚薄。不同种源间苗高、地径和叶片生长均差异显著,种源间生长性状的变异较大。种子重量与仁重、种子三径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壳厚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但种子性状与苗高、地径、叶面积等相关性不大。通过聚类分析可将5个种源划分为3组,其中双鸭山青山和方正星火种源的种子三径大,种子及仁重量较大,苗高、地径及叶片生长较大。  相似文献   

20.
不同生态区扁蓿豆野生居群种子产量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形态标记和SSR分子标记相结合的方法,对13个野生扁蓿豆居群的单位面积分枝数、花序花朵数、单枝花序数、花序结荚数、花序种子数、单荚种子数和种子千粒重等种子产量性状的遗传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扁蓿豆野生居群间种子产量性状的变异为19.97%~109%,种子产量变异最大,变幅为0.08~11.208 kg/hm2(P0.05);种子千粒重的变异最小,差异不显著(P0.05),而其他性状差异均显著,根据形态性状聚类结果显示:13个野生居群可分成4大类群;SSR分子标记分析表明:各居群的遗传距离变异范围为1.00~0.11,可见扁蓿豆野生居群间的种子产量性状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经UPGMA方法建立的树状图,可将13个野生居群划分为4大类群。两种标记结果部分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