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研究不同干旱程度对不同藜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期耐旱性的影响,以忻藜1号(黑藜)、忻藜2号(白藜)和忻藜3号(红藜)为材料,采用培养皿萌发、土培育苗的方法,设置6个PEG 6000浓度梯度(0、5%、10%、15%、20%、25%),对3种藜麦的种子和幼苗进行处理,测定其种子发芽率、发芽势、下胚轴长、根长等指标和幼苗脯氨酸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等生理指标。结果表明:(1)随着PEG 6000浓度的升高,藜麦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下胚轴长和根长都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用回归分析求得白藜半致死PEG 6000干旱胁迫浓度为20.02%,黑藜为20.25%,红藜为24.70%;(2)随着PEG 6000浓度的升高,3种藜麦幼苗SOD和POD活性都呈先升后降的趋势;MDA和脯氨酸含量与干旱胁迫程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由此可得,红藜耐旱性最强,黑藜次之,白藜最差。 相似文献
2.
为筛选藜麦种子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的最佳处理条件,本试验以‘忻藜1号’为材料,采用培养皿萌发与营养土育苗的方法,研究了不同EMS浓度(0, 1.4%, 1.6%, 1.8%, 2.0%)和不同时间(50, 100, 150,200 min)诱变处理下,藜麦种子发芽率、出苗率及幼苗脯氨酸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等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1)藜麦的发芽率和出苗率随着EMS浓度的升高和处理时间的增加而下降,且差异显著。当EMS浓度为1.8%、处理时间为200 min时,藜麦发芽率和出苗率最接近半致死量。(2)藜麦叶片中脯氨酸(Pro)含量,随EMS浓度和处理时间的增加而先升后降;随着EMS浓度的增加与处理时间的延长,藜麦叶片中MDA含量总体上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当EMS浓度为2.0%时,藜麦叶片中MDA含量随时间的增加而呈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且显著高于对照。(3)随EMS浓度和处理时间的增加,藜麦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总体呈先升后降的趋势。由此可得,EMS诱变藜麦最佳浓度与处理时间为1.8%... 相似文献
3.
用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探究其对北苍术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分别以 5%、10%、15%、20%、25% 浓度的 PEG-6000 溶液对内蒙古赤峰和河北承德的北苍术种子进行处理,分析种子的萌发时间、发芽势、发芽率、根长、茎长和呼吸速率指标变化;发芽后模拟自然干旱,探究其对幼苗光合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河北种子的萌发时间比内蒙古种子短;内蒙古种子和河北种子的发芽率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剧先升高后降低,在 10% 干旱胁迫下,种子的发芽率最高,内蒙古种子为 49.97%,河北种子为 80.00%;在 25% 干旱胁迫下,种子的发芽率最低,内蒙古种子的发芽率为 6.67%,河北种子的发芽率为 31.07%。2 种种子的发芽势、根长、茎长和呼吸速率均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剧逐渐降低,但整体上河北种子的降低程度小于内蒙古种子。自然干旱胁迫 6d 后,北苍术幼苗的光合速率降低。 相似文献
4.
以藜麦种子为试验材料,设置8个ABA浓度梯度(0、5、10、20、40、60、80、100mg/L)研究了外源ABA对藜麦种子萌发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ABA(0~5mg/L)对种子发芽势和发芽指数没有显著影响,高浓度ABA(20~100mg/L)显著抑制了藜麦种子的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以及幼苗根长、苗高和鲜重,且随着浓度增加抑制作用增强。5mg/L和10mg/L ABA处理可以延缓种子发芽,但发芽率与对照差异不显著,80mg/L和100mg/L ABA处理的藜麦种子萌发起始时间比对照推迟2d,发芽率也受到显著抑制。该研究结果表明外源ABA可以抑制藜麦种子萌发,浓度越高延缓抑制作用越强,可以为解决藜麦田间穗发芽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作物杂志》2017,(1)
利用Na Cl和PEG溶液模拟盐胁迫和水分胁迫,比较等渗Na Cl和PEG胁迫下藜麦种子萌发、幼苗生长以及胁迫解除后幼苗生长状况的差异,探明渗透胁迫对藜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在水势<-0.6MPa时,PEG对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大于Na Cl,而在-2.3MPa Na Cl与-1.0MPa PEG条件下种子均不能萌发;随着水势的降低,两种胁迫处理的种子初始萌发时间均逐渐推迟,并且在同一水势条件下,PEG胁迫的种子初始萌发时间较Na Cl处理时间延长。(2)Na Cl和PEG胁迫下幼苗根茎生长总体呈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趋势,但对不同生长指标影响存在差异。在≤-0.6MPa Na Cl和≤-0.8MPa PEG条件下根长较对照显著降低,而在不高于-1.4MPa Na Cl和-0.6MPa PEG时茎长显著降低;在不高于-1.4MPa Na Cl和-0.6MPa PEG时根、茎、苗鲜重均显著低于对照;在低于-1.8MPa Na Cl或-0.8MPa PEG时,藜麦幼苗不能存活。(3)Na Cl处理,根、茎、苗长分别在不低于-1.0、-1.4和-1.0MPa时复水后可恢复至对照水平,甚至高于对照;根、茎、苗重分别在不低于-1.0、-1.8和-1.4MPa时复水后可恢复对照水平,甚至高于对照。前期不同浓度的PEG处理,复水后根茎长度与鲜重均能恢复至对照水平,甚至高于对照。(4)高盐环境降低幼苗根长分配,提高茎长分配,复水后根长与根重分配比例都有所提高,表现出一定的补偿性;干旱胁迫的加剧增加幼苗根长和根生物量的分配,但对幼苗自身根茎生物量分配比例影响不显著。说明藜麦具有很强的耐盐、耐旱及抗环境变化能力,适合在黄土高原引种。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电场提高沙棘种子抗旱性的相关生理机制,对受干旱胁迫的沙棘种子进行不同电场强度、不同时间处理,并对沙棘种子萌发、幼苗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及酶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受干旱胁迫的沙棘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明显降低,根长和苗高生长受抑,可溶性糖及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对比干旱胁迫,30 min的各电场处理萌发指标升高,叶片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增加,且随电场强度增加均呈现先升后降的规律.综合评价表明,电场处理30 min后,6~12.0 kv/cm的电场强度能缓解干旱胁迫对沙棘种子的影响,其中9.0 kv/cm缓解效果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7.
以2个品种藜麦为试验材料,研究亚精胺(Spd)对盐胁迫下藜麦种子萌发的影响,分析Spd对NaCl胁迫下藜麦种子萌发率、淀粉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等生理指标的影响。采用呼吸电子传递链专一性抑制剂水杨羟肟酸(SHAM)部分抑制交替氧化酶(AOX)呼吸途径,研究Spd和AOX途径与藜麦种子抗盐性的关系。结果表明,NaCl胁迫下,不同品种藜麦种子的最适Spd浓度不同;适宜浓度Spd提高藜麦种子的α-淀粉酶活性、促进淀粉分解,为藜麦种子萌发提供ATP;Spd通过提高CAT等抗氧化酶活性、提高呼吸速率,清除或减少氧自由基产生。外源施加适宜浓度Spd可以提高藜麦种子的抗盐性,提高盐胁迫下藜麦种子的呼吸速率,释放能量,促进藜麦种子萌发,而这种促进作用与AOX呼吸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8.
以芫荽种子为实验材料,采用9%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10、20、40、80mg/L)的甜菜碱(GB)对芫荽种子萌发和幼苗生理指标的影响,以未加PEG和GB的蒸馏水组为空白对照(ck),以只添加PEG未添加GB的为条件对照(CH)。结果表明,与ck组相比,PEG模拟干旱胁迫下,芫荽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显著下降,幼苗叶绿素含量显著下降,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増高,丙二醛(MDA)、脯氨酸(Pro)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上升;与CH组相比,随外源GB浓度的增高,芫荽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先增高后降低,芫荽幼苗叶绿素含量、POD、CAT活性先增高后降低,MDA、Pro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先降低后升高,其中20 mg/L的GB对PEG胁迫下芫荽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影响的缓解效果最显著,显著提高了芫荽的抗旱能力。 相似文献
9.
10.
盐碱胁迫对小冰麦种子萌发和早期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别将两种中性盐(NaCl和Na2SO4)与两种碱性盐(NaHCO3和Na2CO3)均按摩尔比9∶1混合,在模拟出不同强度的盐碱胁迫条件。比较了盐碱胁迫对小冰麦种子萌发、早期幼苗生长及幼苗中Na+、K+离子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碱胁迫对小冰麦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明显大于盐胁迫,而碱胁迫对萌发的抑制可能是致死的。碱胁迫对早期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也明显大于盐胁迫,尤其对幼根的抑制作用。碱胁迫明显破坏根的结构和功能,导致根活力急剧下降。盐碱胁迫均造成芽和幼根Na+含量上升而K+含量下降,Na+/K+也随之升高。但若两种胁迫相比,碱胁迫下Na+含量及Na+/K+比值上升幅度和K+含量下降幅度均大于盐胁迫。小冰麦的Na+、K+含量变化特点表明,碱胁迫造成的高pH干扰了根系选择性吸收K+、Na+的能力,而造成了植物体内Na+、K+不均衡,这可能是碱胁迫对小冰麦的伤害作用大于盐胁迫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纤维素基水凝胶处理下藜麦盐碱胁迫及干旱胁迫下的生理特性,以藜麦品种津藜 1 号为试验材料,分别研究了纤维素基水凝胶浸种对不同盐碱胁迫下(300mmol/L NaCl、200mmol/L Na2SO4、200mmol/L NaHCO3 和 200mmol/L Na2CO3)藜麦种子的发芽率、胚根长、胚芽长、鲜重的影响和土壤中施用纤维素基水凝胶对干旱胁迫下藜麦幼苗根长、株高、根冠比以及叶片叶绿素、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纤维素基水凝胶浸种 2h 处理,增加了盐碱胁迫下藜麦种子的发芽率、胚根长、胚芽长和鲜重。在土壤中施用纤维素基水凝胶后,增加了藜麦幼苗的根长和株高、降低了幼苗根冠比,提高了幼苗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氮含量。纤维素基水凝胶能够有效改善盐碱胁迫和干旱胁迫下藜麦的生长状况。 相似文献
12.
为揭示干旱胁迫对陆稻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此研究以‘白花山’、‘旱谷’和‘小红米’3 个具有不同抗旱能力的陆稻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PEG模拟水分胁迫法,对其5 个理化指标在水分胁迫下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SOD、POD与CAT等保护酶在轻度的PEG渗透胁迫下,3 个供试陆稻品种的抗氧化酶活性均表现为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而在严重胁迫下,大部分品种表现为先少量上升后剧烈下降或直接下降的趋势,严重胁迫T3、中度胁迫T2、轻度胁迫T1 对保护酶活力的影响表现为T3>T1>T2,且在各浓度的PEG模拟干旱胁迫下其保护酶的活性均表现为高抗品种‘白花山’>中抗品种‘旱谷’>低抗品种‘小红米’。MDA含量随着胁迫程度的加深以及胁迫时间延长不断上升的趋势,且上升的速度表现为低抗品种‘小红米’>中抗品种‘旱谷’>高抗品种‘白花山’。可溶性糖的总体趋势表现为高抗品种‘白花山’>中抗品种‘旱谷’>低抗品种‘小红米’、T3>T2>T1>T0(CK)。由此可以看出,陆稻在干旱胁迫下通过增加渗透调解物质含量,降低水势来提高其抗旱能力;并通过增强抗氧化酶活性,提高抗氧化能力,来减轻干旱胁迫所带来的伤害。 相似文献
13.
《分子植物育种》2020,(14)
山兰稻(Oryza sativa L.)是海南少数民族保留下来的特殊稻质资源,具有抗旱,抗病虫害等抗性特点。为进一步研究海南山兰稻的其他抗性生理,本试验使用浓度为5%、10%、15%和20%的海水与NaCl分别对山兰稻种子进行浸种与苗期培养,通过对种子的发芽率与幼苗生长期间其形态与生理指标的变化进行分析,以期探索出山兰稻对盐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于培养3 d短时间内,海水与NaCl对山兰稻种子萌发抑制效果随着浓度的增加而作用增强。对幼苗生长影响表现为5%低浓度的海水促进山兰稻幼苗的生长,茎的增粗,根的伸长,而随着盐浓度增加,对山兰稻幼苗生长则抑制作用不断增强。浓度为15%以下的海水和浓度为5%的NaCl提高山兰稻幼苗地上与地下部分的鲜重。盐胁迫下会减少地上与地下部分干物质的积累,降低叶绿素含量与根系活力。浓度为15%以下的盐胁迫会提高山兰稻幼苗中SOD酶活性,浓度为20%盐胁迫会促进POD酶活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研究不同浓度(质量分数)的NaCl (0、0.3%、0.6%、0.9%、1.2%、1.5%)对烟草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测定了相对发芽势、相对发芽率、幼苗根长、以及叶绿素、细胞膜透性、丙二醛含量、脯氨酸含量;随着盐浓度增加,烟草相对发芽势、相对发芽率、根的长度、叶绿素含量呈现下降的趋势;细胞膜透性、脯氨酸含量则表现为持续升高趋势;丙二醛含量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在盐浓度为1.2%时,烟草叶片叶绿素含量降幅最大,而此时丙二醛含量达到最大值,这对研究烟草抗盐机制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5.
李秋莹;于婵;周艳;李贺敏;夏至;陈欣;黄勇 《种子》2024,(1):124-129
为了明确重金属铬胁迫对丹参种子萌发、幼苗生长与生理指标的影响,采用不同浓度(0、50、100、150、200、250 mg/L)K2Cr2O7处理丹参种子,测定种子发芽率和幼苗根长、苗鲜质量、叶绿素含量及抗逆酶活性等指标。结果表明,丹参种子发芽率及幼苗根长、苗鲜质量、叶绿素含量均随着Cr6+浓度增加而下降;随着Cr6+浓度增加,丹参幼苗POD活性显著升高,CAT活性先升高后降低,SOD活性逐渐下降,Pro和MDA含量增加。研究表明,Cr6+对丹参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有显著的胁迫和毒害作用,幼苗根的生长受Cr6+胁迫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16.
盐胁迫对构树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对盐胁迫下构树种子萌发特性及幼苗生理的研究有助于探明构树的耐盐机理,为盐碱地造林树种的选育及栽培提供依据。于2007年夏季对不同浓度NaCl胁迫下的构树种子发芽、胁迫中萌发幼苗的生理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构树种子在0~0.4% NaCl溶液中具有发芽能力,0.1% NaCl溶液对构树种子的萌发有促进作用。浓度大于0.1%之后,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发芽率、芽长、发芽速度及发芽指数也随之降低,浓度对各项发芽指标的影响极显著。种子在NaCl胁迫中萌发的幼苗体内脯氨酸含量随盐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先升高后下降。 相似文献
17.
低温胁迫对不同藜麦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低温胁迫对藜麦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以红藜、白藜、黑藜3种不同藜麦为实验材料,采取小盆暗萌发、营养土育苗的方法,在人工模拟低温胁迫环境下(4℃)分别处理不同的时间。结果表明:1)白藜和红藜游离脯氨酸含量随着低温胁迫时间的延长先上升后下降,黑藜的脯氨酸含量随着时间的变化逐渐上升。2)不同藜麦的丙二醛含量随时间的变化均呈先上升再下降的趋势,出现最大值的时间不同,但波动都比较小,恢复条件之后含量均相对上升。3)不同藜麦幼苗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在低温期间持续上升,解除胁迫后活性下降。4)随着低温胁迫时间的延长,不同藜麦幼苗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先上升后下降,在48 h达到最大值。实验表明:低温胁迫不同的时间对3种藜麦生理生化指标影响程度不同,随着时间的延长,各指标的变化趋于稳定。抗寒性强弱依次为:黑藜、白藜、红藜。 相似文献
18.
19.
PEG模拟干旱胁迫对高粱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选用两个甜高粱和一个粒用高粱品种:‘高粱蔗’、‘四丽美’和‘河农16’,利用PEG6000对供试品种进行干旱胁迫处理,测定这3个品种不同处理时间和浓度的保护酶系活力和渗透调节物质(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酶活力、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并进行抗旱性分析,结果表明:胁迫处理下这3个品种的SOD、CAT、POD酶活力和可溶性糖含量均表现为‘高粱蔗’最高,‘四丽美’次之,‘河农16’最低,即‘高粱蔗’抗旱性最强,‘河农16’最差;不同品种类型之间保护酶系活力和渗透调节物质变化不同,抗旱能力存在差异,即甜高粱品种的抗旱能力强于普通粒用高粱品种。 相似文献
20.
以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分析西伯利亚冰草种子发芽率、发芽势、胚根和胚芽长及三叶期幼苗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和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高渗透势PEG溶液(-0.2,-0.4 MPa)能够促进种子萌发,在-0.4 MPa时,发芽率和发芽势均达到峰值.2)高渗透势PEG溶液(-0.2,-0.4,-0.6 MPa)对胚根伸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0.4 MPa最大,但对胚芽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3)随着渗透势的降低,发芽率、发芽势、胚根长和胚芽长不断下降,胚根/胚芽的比值持续上升.4)3叶期幼苗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和脯氨酸含量随胁迫强度的增加,胁迫时间的延长持续增加,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除了-0.4 MPa,1d处理外,其他处理均极显著(p<0.01)高于对照,脯氨酸含量各处理均极显著(p<0.01)高于对照,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和脯氨酸这3个指标均可作为抗旱性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