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玉米是甘肃省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近几年由于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的实施.解决了甘肃省旱作农业区玉米种植和提高玉米产量的难题.加速了玉米产业的飞跃发展。由于全省的气候条件比较复杂,不同生态区对玉米品种要求不同,决定了甘肃省玉米品种类型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2.
段军 《中国种业》2013,(12):84-84
甘肃省旱作农业区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在全国掀起了“旱作农业的一场革命”,在国内率先闯出一条旱区农业抗旱节水增收的新路子。2008年以来,金昌市农技中心在全膜双垄沟播技术高效抑蒸、增温保墒、汇流集雨等诸多技术优势的启发下,引进该项技术在灌溉农业区不同生态区域、不同作物上开展试验示范,取得了良好的节水增产效果,为灌区农田节水探索出了一条高效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3.
郭爱萍 《种子世界》2021,(11):0027-0029
玉米是陕西省非常重要的粮食产物,玉米高产、优质生产对于陕西省的农业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能够有效提升玉米的产量,提升玉米经济效益,陕西省根据当地的环境特征和生态条件采用了旱作覆膜栽培技术,为玉米单产的有效增长奠定了基础。本文首先分析了影响陕西旱作区玉米产量的因素,其次介绍了旱作覆膜栽培技术对玉米生产的重要意义,最后详细分析了玉米覆膜栽培技术提升玉米产量的措施要点,为玉米的生产和栽培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旱作农业是秦州区农业的主体.如何加快发展本区旱作农业,进一步提升旱作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快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步伐,是目前农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1 正确认识加快发展旱作农业的重要性 1.1 正确认识旱作农业的基础地位旱作农业就是指半干旱偏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偏旱地区在没有灌溉条件下,完全依靠天然降水来从事农作物种植业,也叫雨养农业.  相似文献   

5.
旱地玉米不同种植方式抗旱效果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持续春旱使旱作农业区不能如期播种,给农业生产造成重大损失,经对旱地玉米不同种植方式抗旱效果分析,玉米座水点种加覆膜是旱作区最经济,有效的抗旱播种方式;春旱持续时间短(5月中下旬落接墒雨),育苗移栽和座水点种可作为抗旱稻播种方式之一推广应用,穴播座水覆膜栽培可作辅助抗旱措施推广应用,春旱持续时间长,杜绝种植玉米等生育期长的作物。  相似文献   

6.
依据临夏州的自然气候特点,通过对近些年临夏州主栽玉米品种在不同区域的种植施肥方法,以及不同玉米覆膜栽培方式下的产量比较,并对当前临夏州玉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总结出临夏州旱作玉米获得高产稳产的原因在于良种与良法相配套、推广旱作农业新技术以及平衡施肥技术,为临夏州玉米高产稳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北京市顺义区近40年降雨特点及其对玉米生产影响的数据分析,京郊平原区玉米生产灌溉特征比较明显,但在许多情况下,灌溉增产效果不明显,水资源利用效率较低;京郊雨养旱作玉米生产在年降雨总量、常年降雨分布及玉米适宜播种期间的一次性透雨的保证率均达到90%,表明在京郊大力发展雨养旱作玉米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司学样  郭伟  黄锦灵 《种子世界》2021,(10):0162-0164
自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旱作节水农业技术推广项目实施以来,通过建设物联网水肥一体化示范区,墒情自动监测站和监测点,蓄水保墒技术(保水剂)示范区等项目,并加强旱作节水农业技术的宣传和示范推广,促进旱作节水农业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应用,加快实现旱作节水农业核心示范区 5000 亩,辐射推广 1.5 万亩,示范推广总面积 2 万亩的目标任务。  相似文献   

9.
@@小麦是白银市旱作农业区主要的种植作物品种之一,常年播种面积4.60万 hm2左右,其生产状况对当地农业经济发展意义重大。农业基础薄弱、生态条件严酷是白银市旱作农业区的基本特点。干旱是阻碍当地旱作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选育强抗旱作物新品种是促进旱作农业持续有效发展的重要途径。针对白银市旱作农业区尤其是旱砂田地区异常干旱的生态条件,白银农业科学研究所通过抗旱基因累加的原理,坚持开展强抗旱小麦新品种选育工作,通过近10年选育出旱地小麦新品种银春9号。  相似文献   

10.
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是甘肃农业科技工作者近年来研究探索出的一项旱作农业新技术,具有充分纳蓄降水和抑制土壤水分蒸发的双重功效。为了进一步细化技术,做到因地制宜,于2009年在临夏州的广河县开展了玉米不同覆膜方式试验,以测定不同覆膜方式对旱地玉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推动原州区旱作农业新品种选育及示范推广工作,加速农作物新品种更新换代步伐,在原州区彭堡镇河东村进行玉米种植试验。试验结果显示,全膜覆膜的玉米植株的高度和穗位高均高于半膜覆盖和对照,说明全膜覆盖玉米植株生长量大;穗粒数和百粒重等性状表现为全膜覆盖高于或接近半膜覆盖,且明显优于露地栽培。因此,在作物单产水平低的旱作区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为主的旱作农业新技术,对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高瑞峰  杨凯华 《种子世界》2021,(10):0003-0005
玉米是作为乌兰察布市凉城县的支柱性产业和重要农作物,产量和品质对保证一个地区的粮食安全有很大帮助。新时期为了更好的解决干旱对玉米生长发育造成的不良影响,当地农业部门积极推广地膜覆盖垄沟栽培管理技术,该项技术集合了抑制水分蒸发,开沟增温,免耕施肥,籽粒精细化播种,播种后镇压技术为一体的生态型环保型创新技术,可以利用各种覆盖物起到蓄水保障的作用,更好地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提高土壤含水率,缓解旱作地区春季干旱少雨,玉米播种难度相对较大,出苗时间较长,夏季干旱严重的问题。从 2010 年开始,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凉城县旱作农业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得到了大力的推广和应用,旱作地区的玉米产量显著提升,为自治区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3.
贵州省毕节地区属低纬度高海拔高寒山区,是典型的雨养旱作农业山区,农业生产的制约因素较多,为了发挥旱作农业优势,提高旱地生产水平,结合术区实际,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总结,逐渐形成了山区旱地粮肥分带间套农业生产技术体系,体系以粮肥分带,间套轮作为基础,以提高科技含量,推广应用规范化增产集成技术为手段。实现旱作农业的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14.
郑彦伟 《种子科技》2023,(13):84-86
粮食是人民生存的基础,粮食安全就是国家安全、人民生活安全。应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发挥山区优势,大力推进小杂粮有机旱作农业生产技术,以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实施主体为主力军,以发展绿色小杂粮有机农产品为抓手,创新山区小杂粮绿色农业品牌的发展理念,完善有机旱作农业生产技术体系。近年来,和顺县以小杂粮荞麦为种植优势农产品,着力研究其有机旱作种植高产技术,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文章主要介绍了和顺县荞麦有机旱作种植高产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浅谈山西有机旱作农业的发展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促进山西省有机旱作农业的发展,实现有机旱作农业高产、稳产,政府各部门要加快构建有机旱作农业的支撑体系,提升有机旱作农业的发展水平,准确把握有机旱作农业的科学内涵和本质要求,以便可以应用有机旱作农业生产出更多无公害、绿色、有机的农产品,坚持走有机旱作农业的路子。对加快构建有机旱作农业支撑体系,提升有机旱作农业发展水平的具体路径进行了详细分析,并介绍了有机旱作农业发展项目及重点工程。  相似文献   

16.
S6533(试验名嘉玉 168)是山西农业大学山西有机旱作农业研究院以 L209 为母本、L338 为父本选育而成的玉米新品种。2021 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玉 20210413)。对多年试验中产量、农艺性状、抗病性的分析表明 S6533 具有高产、稳产、适应性广、耐密、高抗等优点,适宜黄淮海复播区、山西省春播中晚熟区及相似生态区种植。  相似文献   

17.
正1.试验目的应用优良品种和增加种植密度是获得玉米高产的两个重要措施,为了进一步发挥品种和栽培技术的增产优势,为玉米创建和旱作农业提供科学依据,特设此试验。2试验设计试验设在陕西省宜川县英旺乡茹萍村杨玉平的责任田里,参试品种为郑单958、先玉335、陕单609、榆单9号、陕单618、大丰30六个品种,小区排列采用裂区设  相似文献   

18.
<正>平昌县地处四川省东北部,米仓山南麓,属四川盆地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是玉米主产区。近年,我县狠抓旱作农业,突出发展玉米生产,探索抗旱减灾途径,提高粮食产能,全县玉米产量平均增幅达10%以上。现就我县玉米生产提出如下高产栽培管理技术。1选择高产优质品种玉米品种、类型较多,根据自然条件、土壤条件和栽培制度选择最佳的高产品种。一是要根据我县自然条件、栽培水平,合理选择通过国家、省级审定,在平昌县表现  相似文献   

19.
四川丘陵区是四川省面积最大、人口分布最集中的区,伴随着农业重心从成都平原转向盆中丘陵,四川丘区农业成为全省经济特别是农业的重要区域.近年来,由于异常气候和生态环境恶化,农业生物灾害常年影响丘陵地区农业活动,制约了丘区的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因此,为了绿色安全地进行农业生产活动,笔者总结了丘区旱作农业主要生物灾害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20.
临夏州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接壤地带,大部分地区海拔在2000m以上,年均气温6.3℃,无霜期130~180d,粮食生产以旱作农业为主。这一地区年降水量在300~450mm左右,是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地区。主要种植早熟玉米、马铃薯、小麦、胡麻、荞麦等作物,单产低,群众收入少,生活困难。严酷的自然环境严重制约着旱作地区农业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已成为制约全州经济发展的“瓶颈”。自2006年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以来,我州的旱作农业掀起了一场“白色革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