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安婷 《种子科技》2022,(6):130-132
在我国农业产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为了促进玉米产业高产量、高质量发展,需要严格控制影响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因素。其中,栽培密度和施肥两个因素对玉米产量和品质的提升影响最大。因此,加大对栽培密度和施肥的控制力度,做到合理密植、科学施肥,对实现玉米种植增产丰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文章分析了玉米生长过程中,栽培密度与施肥对玉米生长产生的影响,探究了优化和改善玉米栽培密度和施肥问题的相关策略,希望能为玉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2.
李倩 《种子科技》2024,(4):152-154
为了培育出高产优质的玉米,要重视玉米栽培中的密度管理和施肥管理。基于此,以栽培密度对玉米种植的影响为切入点,分析了确定栽培密度的几个关键要素,阐述了玉米生产过程中的主要施肥管理技术,以期为玉米的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密度与施肥对不同玉米品种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适宜普洱地区玉米高产栽培的优化农艺措施,以云瑞47、云优105两个玉米杂交种为材料,研究不同类型玉米品种在不同密度和不同施肥水平下产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品种产量差异显著,在相同密度和施肥水平上云优105高于云瑞47;云优105栽培密度在82500株/hm2和施肥水平N37 kg/hm2、P2O5 225kg/hm2、K2O270 kg/hm2处理下产量最高;云瑞47栽培密度82 500株/hm2和施肥水平N375 kg/hm2、P2 O5 225 kg/hm2、K2O270 kg/hm处理下产量显著高于其它处理.  相似文献   

4.
焦广斌  师红利 《种子世界》2021,(7):0129-0131
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农业产业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同时也直接影响着人民群众的日常饮食安全。而作为我国三大农作物之一,玉米在保证我国粮食安全方面具有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现如今,我国各地区都在不断推动现代化农业的建设步伐,玉米栽培面积呈现出了逐年递减的趋势,如何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来提高玉米栽培的质量与产量成为了重点研究内容。其中,密度与施肥的科学性是影响玉米产量与质量的关键因素,加强这两方面内容的研究,对于提高玉米产量而言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对此本文结合铜川市耀州区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从玉米种植密度与施肥两个角度出发,提出其中的不足之处以及相关解决对策,以此来证明密度与施肥在玉米栽培过程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简要介绍了黑龙江省玉米种植过程中的几种主要栽培技术模式,归纳总结了玉米在品种选择、栽培密度、精准施肥、精细管理、绿色防控等方面的相关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6.
毕节地区西部地膜玉米高产的密度与施肥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多元二次正交回归旋转组合设计试验,建立了毕节高海拔地区地膜玉米亩产量与密度,施肥诸因素相关的数学模型。提出了亩产400kg以上和500kg以上的栽培农艺方案。确知提高密度和增施磷肥是其中最关键的措施。并在密度,施肥种类,施肥方法(时期)等相互关系方面的,获得了一些参数。  相似文献   

7.
密度与施肥对玉米新品种黔804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设计,对玉米生长发育影响较大的种植密度、肥料种类及其用量等可控栽培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4个因素对产量的影响程度为种植密度>氮肥用量>磷肥用量>钾肥用量.探讨了玉米新品种黔804获得高产的最佳密度及施肥配比.  相似文献   

8.
水稻不同栽培密度与施肥方法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水稻不同栽培密度与施肥方法(常规施肥法和叶龄诊断施肥法)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绥粳3号适宜的栽培密度为C3(30 cm×10 cm);叶龄诊断施肥方法比常规施肥方法产量高,在叶龄诊断施肥方法和栽培密度C3互作时产量最高,产量为9 739.1kg/hm2  相似文献   

9.
玉米新品种引进试验与示范推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品比试验筛选出优质高产玉米新品种种都100、正大12等,经密度、施肥、苗龄、适应性等各类栽培试验研究.总结出高产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0.
陈永双  潘承丹 《耕作与栽培》2012,(2):58-58,45,47
杂交玉米品种华丰99在黔东南表现果穗较大,植株较高大,产量潜力较高,适应性较广。株高、穗位高受栽培密度和施肥水平影响可有较大变化。苗期较耐渍,耐肥耐瘠能力较强。抗病力较强。高产栽培要适时早播,加强苗期管理,力攻苗齐苗壮。实行平衡配方施肥,加大穗肥施用量,主攻大穗。  相似文献   

11.
通过连续2年对玉米不同栽培密度和施肥比例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海禾1号在平塘县中等肥力土的最佳栽培密度为栽5 000~6 000株/667m2为,适宜施肥量和配比为农家肥1 000kg/667m2,纯氮10kg/667m2,五氧化二磷4.5kg/667m2,氯化钾9kg/667m2。  相似文献   

12.
紧凑型杂交玉米高效栽培密度与施肥技术模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研究了密度、氮、磷、钾用量与紧凑型玉米产量、生产成本、产投比和纯收益的关系,建立了紧凑型杂交玉米生产成本(Ya)、产投比(Yb)和纯收益(Yc)与密度及其氮磷钾施用量间关系的优化数学模型,在对模型进行解析的基础上,作计算机模拟试验和优化选择,提出了两套紧凑型杂交玉米高交、高效栽培的密度与施肥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3.
玉米高产栽培中,密度是影响产量的关键因素,因此,确定玉米最适种植密度是玉米栽培技术研究的关键问题,而培育和选择耐密植的品种则是玉米高产育种、栽培发展的趋势。本试验对多个玉米优良品种进行种植密度试验,以期为玉米品种的高产栽培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聊城市地处华北鲁西平原,是以玉米生产为主的农业大区,玉米的丰歉和效益的高低直接影响农民的收入和农业经济的发展。为了实现农业生产的高产高效,我们从对亩产800kg水平的高产玉米品种的选用到适宜播种期、施肥数量、种植密度等栽培技术进行了探讨和高产示范攻关,以便为全区实现玉米大面积的高产高效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一增四改”是2012年黄淮地区玉米高产栽培的主推技术,即增加种植密度,改平展叶形品种为耐密型高产品种,改套种为直播,改粗放施肥为按叶龄指数配方施肥,改人工播种为机械播种。为加速推广该项技术,做到家喻户晓,群众乐于接受,本文就主推玉米“一增四改”技术的原因展开解读。  相似文献   

16.
紧凑型玉米不同品种密度与产量关系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玉米在栽培上与产量直接相关的主要是品种、密度、施肥水平。为了探讨紧凑型玉米在我县的适宜种植密度,特设置该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随密度增加而产量增加。即栽4500株/667m^2〉4000株/667m^2〉4000株/667m^2〉3700株/m^2〉3700株/667m^2。  相似文献   

17.
我国玉米高密度、超高密度栽培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综述了我国玉米品种栽培密度现状及高密度、超高密度栽培研究进展与生产实践,指出7.5万~10.0万株/hm2的栽培密度,将是今后玉米育种的主要目标和栽培技术研究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18.
聊城地区地处华北鲁西平原,是以玉米生产为主的农业大区,玉米播种面积约占耕地面积的78%,可见玉米的丰收和效益高低,直接影响农民的收入和农业经济的发展.为实现农业生产的高产高效,我们对玉米产量水平12 000kg/hm2的品种选用、适宜播期、施肥数量、种植密度等栽培技术进行了探讨和高产示范攻关,为全区实现玉米大面积的高产高效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在常规耕作方式下,探讨施肥因素和种植密度对玉米蛋白质含量的影响,为获得玉米高蛋白质含量提供栽培理论依据。采用五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在“小麦-玉米”轮作下定位研究2013年玉米季蛋白质含量与施肥因素和种植密度的关系,探索优化调控措施。结果显示:本试验条件下,其他因子为中间水平时,蛋白质含量随着氮肥、有机肥用量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随着磷肥用量的增加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随着钾肥用量、种植密度的增加呈逐渐增加的线性关系;氮肥对玉米蛋白质含量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有机肥达到显著水平,其余各因素不显著;有机肥与种植密度、氮肥与钾肥用量之间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其余各因素之间交互作用不显著。表明,氮肥和有机肥过高不利于蛋白质含量的积累,适当增施磷、钾肥,合理增加种植密度有利于获得更高的蛋白质含量。  相似文献   

20.
明确不同年代春玉米生产力对种植密度和氮肥水平的响应特征及其趋势,对高产高效的耐密品种选育和密植抗倒栽培具有重要的理论参考和技术指导意义。本文以黑龙江近50年来第一积温带大面积种植的8个典型春玉米品种为材料,于2009和2010年进行密度和施肥的田间试验,比较不同年代主栽品种生产力演变特征。结果显示,黑龙江省1970s—2000s玉米品种更替过程中,单株生产力与群体产量均明显提高,平均增幅分别为16.96 g 10年-1和790 kg hm-2 10年-1;植株空秆率和倒伏率显著下降,株高、穗位、单株叶面积、穗粒数、千粒重显著提高。随着密度的提高,各年代玉米的单株产量呈显著下降趋势,群体产量呈抛物线形上升,群体最高产量的理论密度增幅为3 507株 hm-2 10 年-1;空秆率显著提高,但倒伏率仅1970s和1980s的品种呈递增趋势;株高、单株叶面积、棒三叶面积、穗粒数与千粒重均呈现下降趋势,穗位随密度增加呈显著上升趋势。各年代品种株高、穗位、单株叶面积和千粒重随氮肥水平提高呈增加趋势。在150~450 kg hm-2的施氮水平范围,随着氮肥水平的提高,各年代品种增产效果不明显。各主要指标在年代、密度和氮肥水平之间存在显著的互作效应。对照东北玉米现有的品种特性、种植密度和施肥现状表明,选育耐密品种和实施密植抗倒栽培的增产潜力大,在现在的施肥水平上进一步提高种植密度是东北春玉米高产增效耕作栽培的技术创新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