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采用稀硫酸对玉米秸秆进行预处理,采用DNS法测定玉米秸秆水解液中还原糖的含量,对水解温度、水解时间、稀硫酸质量分数、固液质量比4个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分析,再通过正交试验对预处理条件进行优化。试验结果表明,最佳预处理条件:水解温度为121℃,水解时间为1h,稀硫酸质量分数为0.6%,固液质量比为10%。  相似文献   

2.
为了促进芦笋秸秆原料沼气发酵系统的产气效果,利用NaOH在无流动水的条件下对芦笋秸秆进行了碱性化学预处理,并在小型沼气发酵装置上以不同预处理时间、粒径和NaOH溶液质量分数对芦笋秸秆木质纤维素的变化及产沼效果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预处理时间15~20d比不经预处理的试验组启动时间提早10d;芦笋秸秆粉碎和切割后,不经筛分的试验组比经过筛分后的试验组启动时间提早5~15d,发酵周期缩短23d;5% NaOH处理的试验组比NaOH 10%处理和不使用NaOH处理的试验组总产气量分别高453.82%和84.58%。综合比较,预处理时间15~20d、不经筛分和5% NaOH处理的条件下是较优的工艺条件,沼气发酵后其甲烷体积分数最高达70%,pH值大于7.5,均在正常范围内。  相似文献   

3.
芦笋秸秆预处理与厌氧发酵制取沼气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促进芦笋秸秆原料沼气发酵系统的产气效果,利用NaOH在无流动水的条件下对芦笋秸秆进行了碱性化学预处理,并在小型沼气发酵装置上以不同预处理时间、粒径和NaOH溶液质量分数对芦笋秸秆木质纤维素的变化及产沼效果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预处理时间15~20 d比不经预处理的试验组启动时间提早10 d;芦笋秸秆粉碎和切割后,不经筛分的试验组比经过筛分后的试验组启动时间提早5~15 d,发酵周期缩短23 d;5% NaOH处理的试验组比NaOH 10%处理和不使用NaOH处理的试验组总产气量分别高453.82%和84.58%.综合比较,预处理时间15~20 d、不经筛分和5%NaOH处理的条件下是较优的工艺条件,沼气发酵后其甲烷体积分数最高达70%,pH值大于7.5,均在正常范围内.  相似文献   

4.
为改善沙果渣膳食纤维的颜色和品质,以H_2O_2溶液浓度、脱色温度、pH、脱色时间为考察因素,以吸光度值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H_2O_2溶液对沙果渣膳食纤维的脱色工艺条件。由试验确定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10,H_2O_2浓度3%,脱色时间1.5 h,脱色温度65℃,pH为9,此时吸光度值为0.897。  相似文献   

5.
以玉米秸秆的维管柱、皮层和表皮为材料,分别考察固液比、发酵时间、碱性氧化物浓度和预处理时间对发酵液中还原糖含量以及FPA酶活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进一步优化糖化条件,结果表明,在固液比、发酵时间、碱性氧化物、预处理时间分别为1∶20、5d、1%、3d,1∶15、5.5d、1%、3.5d和1∶15、5d、1%、3d条件下,发酵液中的还原糖含量最高,维管柱、皮层和表皮分别为15.92%、12.43%和5.93%;木质纤维素糖化率分别为31.84%、18.65%和8.9%。在糖含量较低时,FPA与还原糖含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6.
水剂法同时提取花生油和蛋白质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水剂法提取花生油和蛋白质的工艺中固液比、pH值、温度和时间对油和蛋白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固液比1:10、pH值11.0、温度55℃和时间1.5h,在此条件下,脂肪提取率达到96.21%,蛋白质提取率达到89.91%。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以热榨春油菜菜籽粕为原料,采用超声波技术提取菜籽蛋白,考察了料液比、pH值、超声功率、提取温度、超声时间等因素对提取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50、pH值12.5、超声功率800W、提取温度35℃、超声时间40min。在此条件下菜籽蛋白的提取率达76.57%,提取的蛋白质纯度达72.08%。其中pH值对菜籽蛋白提取率的影响最大,料液比次之,超声功率的影响最小,且pH值对菜籽蛋白提取率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8.
棉籽分离蛋白的提取及脱酚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雪  田少君 《农业机械》2011,(32):65-68
以棉籽粕为原料,采用碱提酸沉的方法提取棉籽蛋白,以蛋白质提取率、蛋白含量及棉酚含量为指标,研究了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液固比及pH值对棉籽蛋白提取效果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和验证试验,得到提取的最优工艺条件为提取液pH值11.5、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2h和液固比15:1mL/g;棉籽饼粕蛋白的提取率为69.85%,蛋白含量90.69%;蛋白中游离棉酚含量为77.35mg/kg,与棉籽粕相比降低了89.9%。  相似文献   

9.
采用响应面法优化酶法提取芡实蛋白工艺。考察了料液比、酶解时间、酶添加量、酶解温度和酶解pH值5个单因素对芡实蛋白提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优化酶法提取芡实蛋白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影响芡实蛋白提取率的主次因素顺序为酶解pH>酶添加量>酶解温度;在料液比1∶20(gmL),酶解时间2 h,pH值5.0,酶添加量0.35%,酶解温度49 ℃的优化条件下,芡实蛋白平均提取率达80.38%。   相似文献   

10.
为优化金针菇多糖的提取工艺,采用木瓜蛋白酶与纤维素酶复合处理,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液料比、复合酶添加量、木瓜蛋白酶与纤维素酶质量比、酶解温度、pH值和提取时间对金针菇多糖得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n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获得了复合酶法提取金针菇多糖的最佳工艺,即木瓜蛋白酶与纤维素酶质量比1.1、酶解温度49.2℃和酶解pH值4.4,在此条件下金针菇多糖得率可达2.56%。  相似文献   

11.
超声波法提取发菜多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超声波法提取发菜多糖的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超声波功率对提取工艺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L9(34)优化超声波提取工艺。确定最佳提取条件为:以水为提取溶剂,料液比1∶50,超声波功率100 W,温度60℃,超声时间20 min,连续提取2次。此条件下发菜粗多糖的提取率为7.369%,证明超声波方法可以快速、大量提取发菜多糖。  相似文献   

12.
研究利用超声波技术提取大豆多糖对其抗氧化性的影响,确定最佳提取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优化试验,确定各因素对大豆多糖抗氧化性的影响顺序为:超声功率〉料液比〉超声时间〉超声温度;得到最佳工艺参数为:超声时间60 min、超声功率90 W、超声温度55℃、料液比1∶24,在此条件下大豆多糖对羟自由基的清除率为24.8%。  相似文献   

13.
采用超声波辅助浸提方法分别对栀子多糖和山楂黄酮进行浸提。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分别取得栀子多糖浸提最佳工艺条件:浸提温度50 ℃,浸提时间60 min,料水比1∶15;山楂黄酮浸提最佳工艺条件:乙醇溶液体积分数80%,浸提温度60 ℃,浸提时间45 min,料液比1∶25。所得山楂黄酮浸提液经40 ℃,0.1 MPa的减压蒸馏,除去乙醇。   相似文献   

14.
核桃蛋白质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提油后的核桃粕为原料,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的方法,对核桃粕中蛋白质提取工艺进行研究,得到最佳捉收条件pH8.5,料液比1:30,在50℃下超声波提取60min.然后在pH4.5条件进行酸沉淀。在此条件下,核桃蛋白质的提取率可达到85%左右。  相似文献   

15.
紫玉米色素的提取工艺及产品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紫玉米为原料提取紫玉米色素,并对产品稳定性进行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各工艺参数对紫玉米色素提取率的影响;选择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料液比3个因素进行正交试验设计,对紫玉米色素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影响紫玉米色素提取率的因素主次顺序为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以80%乙醇与0.2mol/L柠檬酸混合溶液为提取剂,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2h、料液比1:10。  相似文献   

16.
高崇风  韩鲁佳 《农业机械学报》2024,55(2):346-352,371
为了探究超微粉碎/NaOH同步处理对小麦秸秆纤维素分离及其微观形貌结构和热稳定性的影响,将小麦秸秆与质量分数6%的NaOH溶液按照料液比0.1g/mL混合,进行了不同时长的超微粉碎/NaOH同步处理,并使用1.4%酸性亚氯酸钠溶液漂白和水浴式超声处理,分离得到纤维素纤维。系统表征了不同处理时长对小麦秸秆木质纤维素分离以及小麦秸秆纤维素微观形貌、晶体结构和热稳定性影响。结果表明:在同步处理0~60min范围内,机械力显著降低了麦秸样品的粒度,有效促进了秸秆木质纤维组分分离;经不同时长超微粉碎/NaOH同步处理后分离获得的小麦秸秆纤维素中,大量微米和纳米纤维素呈相互缠绕的网状分布;随处理时间延长,纤维素结晶度先降低后趋于稳定,处理30~60min是纤维素结晶度降低的转折点;Pe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小麦秸秆纤维素热稳定性与其结晶度以及处理时长呈现显著相关性(P<0.05)。  相似文献   

17.
利用NaOH对玉米秸秆进行预处理,并利用微波辐射的方法进行物理方式处理,选取含多官能团小分子的柠檬酸与玉米秸秆进行酯化反应,以添加羧基官能团的方式制备出吸附性能强的改性玉米秸秆吸附剂。研究了改性玉米秸秆吸附剂在不同条件下对Cu2+吸附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改性玉米秸秆吸附剂对Cu2+有很好的吸附性能。当吸附剂的投加量为0.8 g、pH值为5、反应时间90 min、反应温度35 ℃、溶液初始浓度60 mg/L时,对Cu2+吸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8.
微波预处理对水稻秸秆糖化率与成分和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微波辐照对水稻秸秆进行预处理,研究了优化条件下以水为媒介的微波辐照对秸秆酶解糖化率及酶吸附能力的影响。通过预处理前后秸秆主要化学成分的变化,以及FTIR、XRD和AFM对其表面形貌结构的表征,研究了微波促进水稻秸秆酶解的机制。结果表明:微波辐照可以破坏水稻秸秆表面特殊的"角质-双硅层"结构和木质素-半纤维素复合体,去除部分硅和木质素含量,因此能有效减少秸秆对酶的吸附,同时提高纤维素酶的酶解效率。  相似文献   

19.
提出了一种简化Kalina循环发电系统,该系统以净功率、电力产率、热效率和换热面积比率为性能指标,分析了氨水溶液质量分数、循环倍率、热源温度、冷源温度和换热器端部温差对性能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氨水溶液的质量分数可以改变循环系统的性能;循环系统存在最佳的循环倍率约为4,对应的氨水溶液质量分数差范围为12%~13%;提高溶液换热器端部温差,可使电力产率增加,但系统热效率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