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原理是通过细胞的全能性培养实现植株再生的目标,由于其具备保存种质资源、克服杂交不亲和及快速繁殖的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过程中。主要探讨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2.
山茱萸科植物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茱萸科植物是一类集观赏、食用、药用和材用于一体的多用途植物.掌握该科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对其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外植体、基本培养基、植物生长调节剂和组培苗移栽等方面综述了山茱萸科植物组织培养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在实际应用中所存在的相应问题及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3.
植物组织培养中畸形苗发生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畸形苗是植物组织培养中一种常见的生理异常现象,它严重制约着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发展。本文概述了植物组织培养中畸形苗的形态、发生机理及综合防治措施,并对进一步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具体论述了绿萝在组织培养过程中通过探讨外植体的处理及培养基的筛选,从而得出影响绿萝组织培养的主要因素,旨在进一步研究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对绿萝生长发育的影响,同时完善绿萝植物组织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5.
诱变与组织培养相结合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诱变育种是利用理化因素诱发变异,再通过选择育成新品种的方法,是选育新品种的有效技术。植物组织培养是指对具分生能力的组织进行离体培养,为现代植物育种创造新的变异体,脱毒原种、繁殖体提供了可能和条件。诱变与组织培养相结合可以将二者的优点综合到一起,扬长避短,加速植物育种进程。报道了诱变结合组织培养在国内外植物遗传育种研究中的应用与进展,从抗病虫育种、抗旱育种、抗盐育种、多倍体育种及基因工程等各个方面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育种上有广泛应用。针对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突变体育种及转基因育种方面的研究作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7.
铁线莲属植物种类繁多,品种丰富,是重要的观赏种质资源和园林绿化材料。组织培养技术作为植物快速繁殖的重要手段,不受外界环境条件限制实现植物增殖,可为基因工程提供技术支持。为归纳铁线莲属植物组织培养特点,本研究从外植体、基本培养基、生长调节剂、组培条件、愈伤组织诱导及生根培养等形态建成、移栽注意事项和遗传稳定性等方面,对铁线莲属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进行总结,并对今后工作进行展望。本研究可为后续铁线莲属植物组织培养和基因工程的开展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8.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韩磊  汪旭东  吴先军  张红宇 《种子》2005,24(1):38-43
本文回顾了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培养基、培养方法以及各种激素的作用机理.简述了组织培养技术在应用研究领域所获得的突破,包括作物育种中各种抗性突变体的获得、优良恢复系的选育、育种周期的缩短以及适宜株高的获得,在良种快繁、转基因植物的获得以及具有药用和保健作用的次生物质的生产方面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胡选萍  蒋景龙 《分子植物育种》2021,19(22):7561-7569
槭属植物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药用价值、食用价值与材用价值,离体组织培养可提高其繁殖效率,并保持优良性状,因而成为槭属植物快速繁育的重要途径.本研究从槭属植物组织培养的离体再生途径、外植体选择、基因型、基本培养基、植物生长调节剂、培养环境等方面,总结了历年来槭属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研究成果与最新进展,并对亟待解决的问题与发展方向进行探讨与展望.对于加强对槭属不同种类植物组织培养的深入研究,提高其利用价值及种质资源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LED在植物组织培养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光是植物生长中的重要环境因子之一。LED因体积小、质量轻、寿命长、光强可调等优点,使其成为植物光环境调控的重要工具之一,并在节能和促进植物生长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优势。目前,LED在植物组织培养研究中已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一些宝贵的成果。本文介绍了LED的主要特点及其在植物组织培养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1.
组培在花卉生产应用中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顺利实施,21世纪将成为生命科学与技术的世纪。花卉作为一类有美学、生态价值的特定植物类群,也必然成为生命科学与技术研究和发展的对象和受益者。花卉业作为植物生产类专业,已经成为生物技术应用的广阔天地。与花卉业有关的生物技术主要包括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基因工程作为定向改良花卉品种的有效途径,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已经成为花卉科学研究的热点。而在花卉生产中,目前应用最广泛、也是最成功的生物技术(也是农业高新技术之一),是植物细胞工程,即大家熟知的植物组织培养(Plant tissue culture)。植物组织培养是指在无菌条件下,将离体的植物器官(根、茎、叶、花、  相似文献   

12.
PGR是指施用在植物上,在植物体内很少量就能调控植物生长的非营养有机物。百合相关产品的保鲜技术欠缺,繁殖缓慢等问题是影响百合经济效益的瓶颈之一。本文介绍百合切花衰老机理;对PGR应用于百合切花、鳞茎保鲜,组织培养,栽培技术等方进行概述,并提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非选择性除草剂Basta对荞麦和莜麦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除草剂Basta对单子叶植物莜麦和双子叶植物荞麦种子萌发和生长的作用 ;应用高温高压灭菌法和过滤灭菌法对Basta进行了处理 ,比较了二者之间的灭菌效果。结果表明 ,当培养基中Basta的浓度超过 4mg·L- 1时 ,可有效杀灭荞麦的种苗 ,而对莜麦种苗的有效作用浓度为 6mg·L- 1以上。高温高压灭菌不会造成Basta的分解和杀灭效果的减弱。  相似文献   

14.
生物技术在中国药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技术运用为中国药用植物的研究和中药现代化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在此,综述了近年来生物技术在中国药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进展,包括组织培养技术在药用植物中的应用;植物组织、细胞培养生产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概况;基因工程和分子生物学在药用植物天然产物中的应用,并提出了该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使用马铃薯脱毒种薯需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脱毒种薯是在无菌操作条件下,采用茎尖组织培养技术脱除植物体内的病毒及真菌、细菌,结合病毒检测手段获得真正的脱毒苗,然后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无土栽培、设施栽培和病虫害控制等技术体系为生产上繁育的符合质量标准的种薯。我国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研究马铃薯脱毒技术,1995年后大面积应用到所有产区。目前,我国的马铃薯脱毒技术已跨入了世界先进行列,并完善了以微型薯无土栽培规模化生产为核心的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体系。全国大面积应用脱毒技术的结果表明,使用脱毒种薯一般比没脱毒的增产30%~50%,比严重退化的则成倍增产。为了充分有效地发挥马铃薯脱毒种薯的增产潜力,实现优质、高产、高效,在应用马铃薯脱毒种薯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魔芋组织培养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结合前人有关植物组织培养研究成果,论述了魔芋组织培养研究和应用方面所取得的成果与进展,并针对当前在魔芋组织培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如培养基的褐变以及组培苗的玻璃化等现象作出了分析,提出防止其问题产生的对策,为下一步魔芋组培快繁、生产服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珙桐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自然繁殖率极低,因此国内外尝试了各种人工繁殖技术,笔者将其进行系统的总结与归纳,为未来珙桐人工繁殖在生产实际应用中提供一些参考。综述了种子繁殖、组织培养、扦插繁殖、嫁接繁殖等国内外主要的珙桐人工繁殖技术,分析了各种技术在不同阶段的关键技术要点和较优方法。通过分析表明各种繁殖技术都有一定的不足之处,组织培养无论从育苗时间、育苗数量、育苗条件、育苗手段、育苗管理等方面都要优于其他繁殖方式。最后提出了未来研究的重点和方向。  相似文献   

18.
提高植物组织培养效率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艾勇 《种子》2005,24(8):93-95
根据多年植物组织培养的实践,对其中各阶段的技术进行认真探索,提出了如何提高组培效率的关键性、综合性、实用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9.
植物组培苗培养技术数据库查询系统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植物组织培养研究工作从组培苗种类到研究成果日益增加和提高,为增强其研究成果的生产力转换效率,增加农业企业信息需求,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笔者采用计算机网络编程技术,应用ASP语言,设计完成了包含组培苗全套培养信息的培养技术数据库,编写了技术数据库检索查询系统,该系统实现了植物组培苗技术的集中与网上资源共享,为植物组培科研工作者提供了丰富的研究信息,也为企业增加了农业生产创新途径,同时更有效地加强了高水平组培技术和优良组培苗的推广及应用于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20.
超低温处理是以植物组织培养以及超低温保存为基础的一种新型的脱毒技术。为研究其在甘蔗脱毒中的应用前景,笔者对超低温技术在常见作物中脱毒方法及效率进行了分析,对超低温的原理、方法以及脱毒效果做了总结,对甘蔗现有的脱毒技术进行了分析。阐述了超低温技术为甘蔗脱毒工作中所提供的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