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家住莱阳本姓孙,漂洋过海来挖参。路上丢了亲兄弟,顺着蝲蛄河往上寻。三天吃了个蝲蝲蛄,不找到兄弟不甘心——孙良1老把头孙良故事在长白山区,几百年来一直流传着采参祖师、老把头孙良闯关东挖参,并被当地各行各业人们尊称为长白山神的故事。明末清初,正是朝代更迭,兵荒马乱的年代,山东莱阳一带更是连年旱灾、瘟疫横行,百姓们不得不背井离乡,四处逃难,躲避瘟灾。在莱阳穴坊镇西富山村  相似文献   

2.
王博凡 《人参研究》2012,24(3):61-62
孙良到底是哪里人,是什么时代人?这个谜团一直困扰着研究者。流传长久广泛的绝命诗、各种人参故事和长白山区诸多县志,是认定的理由之一。在交通不便、人烟稀少、信息闭塞的年代,各行各业都流传和信奉老把头孙良,这说明,孙良应该确有其人,在明末清初时从莱阳闯关东到了长白山、死在了长白山。从历史上看,清太祖努尔哈赤创立了出则为兵,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种文化,理应具有一个核心,一个灵魂,我们说,老把头就是长白山民间文化之魂。没有老把头,就没有长白山文化。为了求实求真,笔者下了很大工夫研究他。如果你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理应如此。对此,《安图县志》叙述最全面:一切求财于山者,都向山神老把头叩头,求其护佑。一般人只知道挖参人信  相似文献   

4.
正伴随着,三长十六短,铿锵有力的鼓声,一年一度,三月十六,老把头节,在吉林省通化县快大镇喇蛄河畔,盛大举行。人们尊称采参祖师爷孙良为老把头,感怀其孝、义、勇的崇高品质,将每年的农历三月十六日,称之为老把头节即山神节。几百年来,老把头节成为了当地一个极为重要的节日。不但与人参打交道的人们过老把头节,还有与大山打交道的伐木人、养蚕人、  相似文献   

5.
正采参祖师爷老把头孙良的故事,在东北地区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人从皆知。四百多年来,在信息相当封闭的长白山区,孙良的故事能够世代流传,越传越广靠得是什么媒介呢?其魅力何在?为什么至今经久不衰?当然是他留给后世的那首绝命诗。这首诗可以说把他的故事,他的人品,他的坚韧不拔,他的勇敢顽强,他的舍生取义全都包括进去了。一首打油诗真的有那么大魅力吗?它的特色在哪里?下面我们着重分析一下孙良绝命  相似文献   

6.
正每年农历三月十六日,是长白山区参农必须纪念的山神老把头节。山神老把头是放山人和种参人心目中的保护神,传说三月十六日是山神老把头的生日。山神老把头很久以前就有传说,有人说山神老把头名叫王皋,还有人说老罕王努尔哈赤就是山神老把头,近四百年来,人们大多认为孙良是山神老把头,一首诗流传至今:家住莱阳本姓孙,漂洋过海来挖参。路上丢了好兄弟,找不到兄弟不甘心。三天吃个蝲蝲蛄,你说伤心不伤心。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查阅大量国内的史书、科研论文、县志及内部资料,对三七药膳的起源、历史记载、现代应用情景等方面进行考证。三七药膳不同于普通食品,它具有一定的调整人体脏腑气血阴阳,健身祛病功效,深受广大消费者的亲睐。  相似文献   

8.
我国是应用人参最早的国家。早在汉元帝(公元前48~33年)时代《急救章》、《春秋论》和《礼论》等书中都有“参”的记载。东汉安帝时许慎著《说文》中进一步说明“人参出上党”。以后的医药书籍大多记载人参。到了明代嘉靖年间,上党人参基本采绝,东北的人参成为主要的资源。因此,人参的采集中心转至东北,使东北人参的采集业迅速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9.
追溯宁德市蕉城区天山绿茶的历史起源和生产技术,结合当前绿茶市场前景,提出发扬天山绿茶优势的策略,讨论从建立绿色生产基地,大力调整茶树品种结构,提高绿茶加工机械设备的科技含量,创建品牌形成规模化生产,申请原产地认证等方面来进一步扩大天山绿茶知名度和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张雯虹 《人参研究》2013,25(1):60-64
由于参农疯狂的采挖人参,造成长白山人参资源的枯竭,试以老子的道生万物,德养育万物的生态观,顺应自然,服从自然事理,可以解决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1.
茶叶产业发展是近代厦门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清末到民国时期,厦门地区的茶叶商号伴随着海丝茶路的发展而逐渐兴盛,同时也经历了衰退。对清末民国时期厦门茶叶老商号的考证发现:五口通商以后茶叶贸易已成为厦门的重要支撑行业,并且带动了本地茶叶商号和消费市场的发展。民国时期的厦门茶叶老商号的经营模式仍是单店经营,当时在欧美日等国出现的茶叶店连锁经营的模式尚未被引入厦门。最后,茶叶老商号见证了近代中国茶叶贸易和流通消费的历史进程,这些茶叶老商号的故事和经营历史值得深入挖掘和梳理。  相似文献   

12.
读了毛兴文同志《关于大花生传入山东之数说》一文很受启发,借编志的机会,作了一些调查,今就所知谈几点看法。 普通型大花生,原产美国东北部的弗吉尼亚州,故也称弗吉尼亚型,沈毓骏教授著文称:据Mcclemy(1935)考虑,可能早在1844年,Harris博士就已经将花生种植在弗吉尼亚了,十八年后传到中国是完全可能的。  相似文献   

13.
周娜 《人参研究》2014,(4):62-64
民俗文化作为一种具有深厚社会历史积淀的社会意识形态,似一杯陈年老酒,滋养着世世代代朴实无华的人们,延续着千百年来传承的文化血脉,其中蕴含了大量具有原始思维特点的观念及信仰形式,也凝聚了丰富的生态主体意识。采参习俗作为传统民俗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民众长期采参经验、采参智慧和知识的结晶。本文试以集安地区采参习俗为视点,运用生态学理论,从道德层面、信仰层面、哲学层面、地理学层面、社会学层面对其加以观照,以阐释其中所蕴含的生态内质及现代意蕴。  相似文献   

14.
老青茶是青砖茶的原料,产自湖北南部咸宁、蒲圻、崇阳、通山、通城及与之相毗邻的湖南临湘诸县,年产量约8000吨,按砖茶压制工艺分为洒面、二面、里茶3个等级。现对老青茶生产加工的历史现状作一介绍。 (一)茶园历史上老青茶是专用茶园,完全不采细茶。条栽丛植,每丛20~30株,茶行稀疏,便于间作。群体品种比较好,通城县的茶树叶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从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环境、营养条件三个方面对农田老参地土壤进行改良。方法研究该土壤改良技术对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蔗糖酶、磷酸酶四种酶活性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生态改良处理组土壤脲酶活性提高37.48%~74.99%,过氧化氢酶活性提高9.16%~22.90%,蔗糖酶活性提高16.00%~101.31%,磷酸酶活性提高1.24%~74.38%。结论该生态改良技术可明显提高土壤酶活性,对农田老参地土壤改良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杨晶石  刘畅  袁华  初众 《人参研究》2020,32(1):62-64
从长白山人参故事的内涵、主题、艺术特色和蕴含价值四个层面进行解析,挖掘长白山人参故事的深层次价值,展现人参文化魅力,对于保护和传承人参故事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人们民俗生活,弘扬长白山地域民俗文化,发展地区人参产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整个茶叶生产过程中,茶树修剪和茶叶采摘用工量占50~55%,生产费用则占60~63%。修剪和采茶作业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茶叶的产量和质量。茶树是多年生作物,如修剪和采摘不当,不仅影响当年的产量和质量,而且会危及多年。根据我国茶叶生产的特  相似文献   

18.
我们去年在《花生科技》第二期发表了《对广西发现花生化石的初步考证》一文。该文发表后,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和重视,不少学者和其他人员对于“花生化石”的真伪性提出了质疑。81年9月7日《地质报》431期,周国兴、黄天祥两同志对“花生化石”的存在提出了否定的证据,引起了笔者的高度注意。本着对科学的负责,我们将石质花生与现代花生标本又作了观察对比,发现宾阳石质花生与周国兴等在1981年9月7日《地质报》中所  相似文献   

19.
在日本今村革丙的《人参史》第六卷杂记篇第三章《人参文艺》第一节的人参诗里有中国18首,朝鲜7首,日本21首,计27首。朝鲜、日本早期文学均受中国文学影响,都用汉字撰写诗文,在此可见一斑。原书序言称:朝鲜在三国(指新罗、百济、高句丽)以前有过人参诗文,刊载于文籍之中,到高丽  相似文献   

20.
我国天然橡胶在生产上已广泛使用乙烯利.但实践证明:采用乙烯利必须适当,采胶频率必须适度,产量才会高,经济效益才会显著;橡胶树正常使用乙烯利一般可增产15%以上.每亩年可增产干胶8.9公斤,割胶用工,树皮消耗等明显减少,死皮现象也明显减轻;减刀是使用乙烯利增产的技术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