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田栽参技术要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一直沿用毁林开地来种植人参 ,每年约有 6万亩林地被伐 ,用来栽培人参。人参忌连作 ,砍伐森林面积不断增加 ,水土流失严重 ,土壤变干 ,气候干燥 ,严重破坏生态平衡。日本、韩国等国早已认识到这一点 ,上世纪四十年代开始采取农田栽参。由于农田栽参便于实行园田化、机械化、水利化和管理科学化的管理 ,因此增强了战胜自然的能力。为人参生长发育创造最适宜的条件 ,是获得高产的首要因素。随着我国禁止毁林栽参政策的实行 ,农田栽参将是我国参业发展的必然趋势。1 施肥改土农田栽参应当选择土质比较肥沃 ,有机质含量高 ,质地疏松 ,湿度…  相似文献   

2.
自然资源是参业赖以发展的基础条件,如果自然资源遭到破坏,人参的发展就失去后劲和依托。吉林省人参栽培仍采用伐林栽参和参后还林的方式,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综合效益并不高。建议积极发展农田栽参、参粮轮作和林下育参,开辟参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人参为五加科人参属多年生宿根性药食两用植物,素有百草之王和灵丹妙药之美誉。传统的伐林栽参模式使森林生态破坏严重,随着新时代生态农业发展思想的提出与落实,现有的人参产业发展模式正面临着严峻挑战,调整、创新人参种植方式已势在必行。非林地种参是未来参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通过土壤改良、土壤消毒杀菌和灭虫、土壤微生物区系调整等措施,使土壤具有适宜理化指标,达到能够栽培人参并获得较高产量和效益是非林地种参的基本技术路径。按照非林地种参的技术路线,我们开展了白浆土农田地不同玉米秸秆施用量栽参试验,现将试验效果总结如下,旨在为非林地种参技术的推广提供例证。  相似文献   

4.
正非林地种参是实现参业绿色转型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非林地只有采取科学的改良培肥措施才能保证人参健康生长。土壤容重是衡量土壤质量好坏的一项重要物理指标,其数值的高低直接影响土壤的通透性、蓄水保肥能力和微生物的活性,进而影响到参根的生长发育。通过改良培肥的非林地土壤容重在什么数值范围内人参长势最佳,这是人参种植者十分关心的一个问题,为探讨非林地人参根部生长的适宜容重指标,特开展此项试验,旨在为非林地种参模式的  相似文献   

5.
西洋参原产于北美洲加拿大蒙特利尔、魁北克和美国东部。原产地栽培西洋参大多不施用有机肥,主要采用根外追肥的方法。我国传统栽培人参中,也多不实行施肥的方法,认为施肥会烧须和烂根。而大多采用新开垦林地“伐林栽参”,伐林参地土壤有机质含量高,结构好肥力强,但是不利于生态平衡。目前,农田栽参是参业发展的方向。几乎任何良好的土壤,通过适宜的处理都能满足西洋参的生长。天津地区从1989年开始引种栽培,目前农田土栽培西洋参已获成功,有必要分析土壤理化性状,以便为高产栽培西洋参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老参地即栽种人参作货后的闲置地。人参有一重要特点,是不能连作,种过人参的参地,再栽种人参,则人参病害多,产量低。因此,老参地再利用一直是人参栽培领域的重要课题,也是长期没有解决的疑难问题。由于我国老参地栽参和农田栽参技术一直没有重大突破,使我国人参栽培方式仍然限制在“伐林栽参”的原始做法上,极大地破坏了人参主产区的林业资源和生态平衡。科研工作者为解决老参地问题不懈努力30多年,已取得一些重要的进展,摸清了人参连作障碍的主要因素,并提出土壤消毒、有机肥改土、绿肥轮作等技术,使人参轮作由33年缩短至6年左右,近年杨继祥等在人参与西洋参轮作方面又取得了重要的进展。解决老参地问题除了研究利用老参地继续栽种人参以外,尚有  相似文献   

7.
人参资源现状及可持续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资源和环境是人参赖以发展的基础条件。如果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发展与保护分离 ,人参的发展就失掉后劲和依托 ,既不可能有可持续的参业生产 ,也不可能有真正成功的环境保护 ;实行参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又将促进环境的改善和提高。为此 ,本文就制约参业可持续发展的部分因素及参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予以讨论。1 森林滥伐及过度采挖造成野山参资源破坏1 .1 野生山参的资源状况山参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地区、朝鲜和俄罗斯。古时我国太行山脉、长白山脉、大小兴安岭为人参主要分布地区。到上世纪五十年代 ,山参资源缩小在北纬 40°…  相似文献   

8.
<正>非林地种植人参是参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非林地种植人参包括选地、土壤改良培肥、种子和种栽处理、播种移栽、搭棚和田间管理等技术环节,每项技术环节之间衔接严谨、密切相关,环环相扣,缺一不可。只要按照核心技术要求认真组织实施,精心细致规范操作,非林地种参可以实现优质高产,并获得可  相似文献   

9.
人参土壤改良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我国人参在不同的生长环境中土壤改良技术进行综述,从传统的伐林栽参、农田栽参、林下参栽培等方面阐述了人参土壤在改良过程中的优缺点,并提出了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及对今后的展望。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人参农田育苗技术的主要环节——土、水、光、病虫害防治等进行了研究,并在大面积上应用取得良好效果,为农田栽参特别是年降水量较少的地区栽培人参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韩国人参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栽培人参有千余年 ,一直采用伐林栽参的生产方式 ,由于人参忌连作 ,砍伐森林面积不断扩大 ,以至造成参、林矛盾 ,水土流失严重。韩国从本世纪 4 0年代开始采用农田栽参 ,其方法便于施肥改土、灌溉和其它田间管理 ,也便于实现参业生产机械化 ,有利于人参产业化生产。现在退耕还林人参下山势在必行 ,集国内 5 0年人参生产经验 ,引进了韩国现行栽培方法 ,推广平地栽参 ,是当务之急。高丽参在国际市场上负有盛名 ,其特点是 :平地栽参、人工施肥、栽培期短、质量好、产量高。韩国人参栽培有直播栽培和移栽栽培两种方法 ,直播栽培是把催芽的种…  相似文献   

12.
老参地(参后地)永续栽参的土壤处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参地土壤改良及永续栽参是目前人参、西洋参栽培行业中急需解决的老大难问题 ,也是五十多年来众多参业生产者和科研人员的研究方向。由于人参、西洋参的生长需要良好的森林生态环境和优质的林地土壤 ,在我国东北从 2 0世纪 50年代开始人们一直是靠毁林开地来发展人参和西洋参。由于该行业产值高、利润大 ,所以山林中具有最好的土壤和植被的地块几乎都被用做伐林栽参。据不完全统计 ,每年有近 6万亩林地被伐做栽参。由于人参、西洋参对光能的利用率很低 ,加之大面积土壤的裸露 ,因此参地的蓄水、生物多样性、生物量等森林生态效益日趋减少。…  相似文献   

13.
参地土壤改良及永续栽参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参地土壤改良及永续栽参是人参、西洋参栽培行业急需解决的老大难问题 ,它也是五十多年来众多参业工作者和科研人员的研究方向。由于人参、西洋参生长需要森林生态环境和优质的林地土壤 ,在我国东北从 2 0世纪 5 0年代开始到现在 ,人们一直是靠毁林开地来发展人参和西洋参种植业。由于该行业产值高、利润大 ,所以山林中最好的地块 ,最好的土壤和植被几乎都被伐林栽参 ,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将有近 6万亩林地被伐做栽参之用。由于人参、西洋参对光能的利用率很低 ,加之大面积土壤的裸露 ,因此参地的蓄水、生物多样性、生物量等森林生态效益日趋减…  相似文献   

14.
郑殿家 《人参研究》2009,21(4):48-48
为了解决参林矛盾,改变传统的伐林栽参模式,保护生态环境,实现我市参业的可持续发展,集安人参研究所于2004年在阳岔村建立了“农田栽参试验示范基地”。几年来,在市有关领导及相关部门的亲切关怀与大力支持下,在省内知名专家的指导下,经所科技人员的共同努力,基地建设初见成效,取得了多项科研成果,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为我市的参业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2次实验结果表明,新土壤熏蒸消毒剂甲基溴在有一定坡度的林地老参地上应用效果不理想,仍然存在着烧须,烂根,产量低,质量差等问题.甲基溴熏蒸消毒平地农田土老参地土壤后再栽参,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不同程度地提高了人参的保苗率和存根率,并能使须根正常生育,产量增加和质量提高.  相似文献   

16.
金慧 《人参研究》2001,(Z1):5-6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来宾 ,您们好 !首先让我代表吉林人参研究所 ,对各位嘉宾的到来 ,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吉林人参研究所为落实省政府关于我省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推动中药现代化建设进程 ,振兴吉林参业 ,加强技术合作与推广 ,使中国人参赶超国际先进水平而召开这次会议。省政府已把“振兴吉林参业工程”纳入我省“十五”规划之中 ,这将对我省参业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人参是我国名贵的中药材 ,约占世界产量的 70 % ,而我省人参产量又占全国产量的80 %以上 ,但由于目前人参生产仍是伐林栽参 ,加工分散 ,人参制品和人参保…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省人参业发展很快,毁林种参使生态环境遭到一定的破坏,为解决参业与林业争地的矛盾,吉林省气象研究所利用我省东部山区风化沙资源进行了人参育苗的研究。经三年多的实验研究已培植成风化沙一年生和二年生的人参育苗。本文应用  相似文献   

18.
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是我国农业经济中一大优势产业,在国内外市场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我国参业有了长足发展.人参栽培区域、栽培面积、单产及质量均有明显变化。但参业内部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为掌握不同土种对土壤N素的供应能力,通过不同土种N素养分来精确定量施用肥料,发展小麦生产,研究江苏省建湖县不同土种N素养分和种植小麦基础产量之间的相关性。设供试土种8个,每个土种设4个不施N肥空白小区,共32个;每个土种设置2个常规施肥区,共16个;总共试验小区48个。以当地主推品种宁麦13号为供试品种。结果表明,潴育型水稻土类4个土种中的田间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含量及不施用N肥空白小区小麦基础产量要明显高于脱潜型水稻土类4个土种,速效磷含量2个土类较接近。潴育型水稻土类4个土种土壤N肥当季利用率平均为40.5%,而脱潜型水稻土类4个土种土壤N肥田间当季利用率平均为35.3%。同一土种不同农田土壤中的有机质、全氮与碱解氮含量相对较为稳定,潴育型水稻土类4个土种土壤氮当季利用率大于脱潜型水稻土类4个土种。  相似文献   

20.
老参地农田地连续栽参中试扩繁土壤处理操作规程细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老参地(参后地)、农田地连续栽培人参、西洋参项目是吉林人参研究院最新科研成果,2003年12月通过省级技术鉴定,2004年1月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为更好的推广使用该项目,现将中试扩繁土壤处理操作规程细则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