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江西省的农民工群体抽样调查,发现年龄因素和受教育程度会影响农民工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意愿,而婚姻状况、对养老保险政策了解情况以及自身的健康状况对参保意愿的影响并不大。  相似文献   

2.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9):216-217
基于对天津市滨海新区农民工群体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现状的调查,认为农民工对养老保险政策了解不充分、经济承受能力差、参保责任意识不足,以及养老保险政策设计缺陷、政府和企业执行不力,是影响农民工"断保"、"弃保"的主要因素。提升农民工群体可支配收入、加强养老保险政策宣传工作、健全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强化政府和企业的社会养老保险责任,是推进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扩面征缴"工作、进而促进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的可行之策。  相似文献   

3.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3):188-190
农民工养老制度建立由来已久,但各类问题却一直层出不穷。农民工养老模式自身的制度困境、多种影响农民工参保主动性的阻碍因素的存在是导致问题的两个主要原因。制度困境主要为当前农民工养老保险各类模式所存在缺陷,而农民工参保主动性的影响因素则主要是农民工收入较低无力承担养老保险缴费、受教育程度较低导致的对养老保险政策了解不够。探讨在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之外建立一项配套补充制度——农民工援助计划的可行性,以期提高农民工养老政策意识和参保主动性,为贯彻实施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提供强而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4.
以江苏省苏南、苏中、苏北3个地区为代表,分别从新生代农民工个体特征、就业状况、政策因素、心理特征4个层面选取影响养老保险参保意愿的因素,对南京、南通、徐州3个地级市的新生代农民工进行抽样调查与访谈,并运用Logistic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选取的变量中,所在行业、劳动合同签订等5个因素对新生代农民工养老保险的参保意愿有显著性影响,性别、未来居住地一定程度上也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养老保险的参保意愿。  相似文献   

5.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日益突出。解决农民工的社会保障特别是养老保障问题,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和保持社会的和谐稳定。本研究基于浙江省奉化市的实地调查,运用Logistic模型对影响农民工参保意愿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受教育程度越高、打工年限越长、留在城市的意愿越强烈、对自身的安全保障越担心、对城镇养老保险越信任和对当地的农民工养老保险政策越了解的农民工参与城镇养老保险的意愿越强烈,而年龄较大的农民工参与城镇养老保险的意愿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6.
以521位新生代农民工为例,运用Logistic模型,对其参与失业保险的意愿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性别、外出务工时间、劳动合同签订情况、所从事的行业、对社会保险政策的满意度以及社会救助接受情况是影响参保意愿的主要因素,需要通过完善社会保险政策、督促企业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提升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本等方面进一步提高新生代农民工失业保险参与率。  相似文献   

7.
以521位新生代农民工为例,运用Logistic模型,对其参与失业保险的意愿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性别、外出务工时间、劳动合同签订情况、所从事的行业、对社会保险政策的满意度以及社会救助接受情况是影响参保意愿的主要因素,需要通过完善社会保险政策、督促企业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提升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本等方面进一步提高新生代农民工失业保险参与率。  相似文献   

8.
农民工是城市化进程的产物,随着新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农村土地开始出现流转,更多的农民选择放弃务农进城务工,促进农民工城镇化是新型城镇化政策所极力支持的,为了顺利实现城镇化,将农民工纳入社会保障制度是推进城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使农民工享受到和当地居民同样的福利和公共服务机会。以新城镇化建设为背景,进行农民工养老保险的调查研究。主要针对农民工养老保险的现状,农民工参保的影响因素,以及农民工养老保险政策制定三个方面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和探讨唐山市农民工社会保障现状和参保意愿。[方法]采用多分类Logistic回归方法对唐山市1050名农民工的社会保障现状、参保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农民工对社会保险各险种的参保意愿受多种现实因素影响和制约。[结论]政策制定者在建立和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相关制度安排时应充分考虑到农民工的自身意愿,以提高制度运行的效率。  相似文献   

10.
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加强农村社会保障工作是建设现代农业、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当前,进城务工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铁杆庄稼",是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进城务工的农民逐年增加,总量规模巨大,严重考量着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虽然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对农民工参加社会养老保险有明确规定,但由于种种原因,大部分农民工对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认识不够,参加社会保险率低、依法参保的权利易受侵犯等诸多问题.为了进一步解决我国农民工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问题,应进一步完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逐步提高社会养老保险统筹层次,加强社会养老保险经办管理,建立统一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维护农民工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1.
农村居民新农保参保行为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参保率是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能否增进农民养老保障水平的关键。基于激励机制设计和计量经济学相关理论,利用江苏、四川、陕西、河北和吉林5省的农户调研数据,使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研究农民参保行为变迁及其影响因素,探讨提高农民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的有效办法。结果表明:近年来农民新农保参保率从74.6%下降到了72.1%,且存在一定区域差异,而参加其他社会养老保险和不参加任何社会养老保险的农民比例则有所上升。农民新农保参保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新满足新农保参保条件的农民参保率远低于年满59岁即将不再满足新农保参保条件农民的参保率。农民年龄与参保行为呈倒U型曲线关系;家庭抚养比和参保行为间有负相关关系;新农保"长缴多得"政策对参保行为有正向激励作用。因此,政府可以在参保时间和激励强度方面根据激励相容的原则出台更多有效的激励政策鼓励农民早参保,同时结合精准扶贫战略和其他涉农政策补充与完善针对弱势群体的补贴救助政策,做到应保尽保。  相似文献   

12.
社会基本养老保险是基础,商业养老保险是支撑,均助力解决农村养老难题。利用2015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通过多元有序Probit模型分析地区差异和受教育程度对18~59周岁农民参保2类养老保险、仅参保1类、2类都不参保等3种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民参保2类保险的比例最低,仅2.65%,而仅参保1项的比例最高,达到58.97%,参加商业养老保险比例仅为3.49%。受教育程度和地区差异均对农民参保产生显著的影响,受教育程度越高,农民参与积极性越高,东部地区农民参与2类保险的概率高于中西部地区。因此,提高农民的教育水平、分区域制定参保引导政策、创新符合农民需求的商业养老保险可能是提高参保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张利民 《河北农业》2007,(10):44-45
一、筹集农村养老保险费存在的问题 1、农民参保缺乏积极性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出现滑坡局面,虽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还是由于政策不完善,政府没有承担责任造成的,即财政没有给参保农民提供补助。现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的核心内容是以个人缴费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予以政策扶持。  相似文献   

14.
农民工养老保险政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世军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2):5996-5998
在对部分地区现行农民工养老保险政策进行概要介绍的基础上,分析了现行农民工养老保险政策的积极意义和不足之处,并提出若干完善农民工养老保险政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陈碧沁 《乡村科技》2023,(21):55-60
为探讨商业养老保险在农村地区发展的可行性,以2021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hinese General Social Survey,CGSS)数据为基础,建立二元Logistic模型,对影响农村居民购买商业养老保险行为的因素展开分析。结果发现,个人素质水平中的受教育程度、经济水平中的个人经济水平与基本社会保险参保情况中的是否参加基本养老保险3个变量会对农村居民购买商业养老保险的行为产生显著影响;经济水平中的个人经济水平与基本社会保险参保情况中的是否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对农村居民购买商业养老保险行为的影响存在性别分异性。  相似文献   

16.
1.对农民工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有哪些规定? 对农民工中断就业或返乡没有继续缴费的,由原参保地社保经办机构保留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保存其全部参保缴费记录及个人账户,个人账户储存额继续按规定计息。农民工返回城镇就业并继续参保缴费的,无论其回到原参保地就业还是到其他城镇就业,  相似文献   

17.
农民工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期间所形成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本文在分析我国农民工的基本情况与特点的基础上,对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的设计原则进行探讨,以期对建立完善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18.
基于供求理论,采用实地调查数据,从社会养老保险、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低保三个层面,深入剖析了农民工对流出地农村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的影响。结果显示:农民工促进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对医疗保险的完善提出了新挑战;对最低生活保障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公平与效率视角下的农民工社保问题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农民工是我国特有的城乡二元体制的产物,农民工社保问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体现公平与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农民工参保的影响因素进行二元选择模型的分析,并对Probit模型和Logit模型进行比较,得出影响农民工参保的主要因素,并提出完善公共服务、建立社保体系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利用江苏、安徽、福建三省三县的农户调查数据,以Logistic模型分析了影响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行为的因素,比较了不同地区不同补贴政策对农民参与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行为的影响。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政策因素、年龄、对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了解程度对农民是否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具有显著影响。在发放高龄养老补贴的地区,年龄越大的人群,参保率越高,直接补贴比强制性补贴效果好;在未实施高龄养老保险地区,政府的宣传力度对农民参保行为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