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研究施用酸性土壤改良营养液后大棚酸性土壤交换性钙、镁和有效态铜、锰、锌、铁含量的变化趋势。依照有关标准和土壤农化分析方法,测试了不同月份土壤pH值、交换性钙、镁和有效态铜、锰、锌、铁含量。结果表明:与对照区相比,酸性土壤改良营养液能有效提高试验区土壤pH值;随着改良液施用时间延长,试验区土壤交换性钙、镁和有效铁含量呈上升趋势;试验区土壤有效锌、铜、锰含量呈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2.
采集华南荔枝主产区荔枝园土壤样本470个,根据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土壤养分分级指标对土壤性质进行评价,并对各产区土壤性质进行对比,进一步探讨土壤性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华南荔枝园土壤普遍酸性强,90%以上果园土壤为酸性和强酸性。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整体处于低水平,保水保肥能力弱。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及有效钼含量处于中低水平,交换性钙和镁及有效硼处于低水平,而有效磷、有效锌含量适中,有效硫和有效铜含量丰富。整体上荔枝园土壤养分肥力偏低且不均衡。不同产区土壤养分肥力差异较大。海南产区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有效锌含量最高;云南产区速效钾、交换性钙、交换性镁、有效铜含量明显高于其他产区,而有机质、有效磷、有效硫、有效钼含量最低;广东产区则土壤有效硼含量最高。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土壤多种性质之间关系密切。其中,pH和交换性钙、交换性镁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交换性钙和交换性镁之间,有效铜和有效锌之间,速效钾与交换性钙之间均为极显著正相关(P<0.01)。针对华南荔枝园土壤酸性强及养分不均衡的问题,建议重视土壤pH改良,加强有机肥的施用,合理施用氮、磷、钾肥,并增加钙、镁、硼肥。  相似文献   

3.
针对部分红壤地区土壤酸性强、有效养分含量低及透气性差等特性,研究了硫酸镁和海藻渣配施对红壤理化性质及烟草生长的影响,为烟区红壤改良提供理论基础。采用盆栽试验,设置6个处理,CK:对照,不加镁和海藻渣;MS:单独施用硫酸镁,每千克土施用0.375 g;SF:单独施用海藻渣,每千克土施用50 g;C1:每千克土施用MgSO4 0.375 g+海藻渣50 g;C2:每千克土施用MgSO4 0.563 g+海藻渣75 g;C3:每千克土施用MgSO4 0.75 g+海藻渣100 g。烟草收获时,测定并分析不同处理对土壤pH、有机碳、矿质养分含量、土壤容重、总孔隙度,以及烟草农艺性状、烟叶矿质养分含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独施用硫酸镁或海藻渣以及硫酸镁与海藻渣配施后,烟草株高、茎粗和叶片数等农艺性状明显改善,生物量比对照显著提高;硫酸镁单施处理中烟叶的P和Mg含量比对照显著提高,海藻渣单施及硫酸镁与海藻渣配施的烟叶P、K和Mg含量比对照显著提高;C3处理土壤pH比对照提高0.38个单位,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交换性钙和交换性镁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了42.85%、60.01%、33.73%、253.02%和689.07%;C1、C2和C3处理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了212.9%、385.7%和540.7%;海藻渣单施及与镁配施对土壤有效磷、速效钾、交换性钙和交换性镁含量显著提高;海藻渣单施或与镁配施能显著降低土壤容重并提高土壤总孔隙度;C3处理土壤容重比对照显著降低9.78%,总孔隙度比对照显著提高8.87%。因此,海藻渣和硫酸镁配施能促进红壤中烟草的生长,并有效改善红壤的理化性状。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海拔600-1200m相对集中成片茶园取土样进行分析测定p H、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交换性钙、交换性镁、有效锌、有效硼含量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高山茶园土壤p H值极低,酸化严重,土壤有效磷、有效铁、有效铜、有效锰含量高,有机质和全氮接近指标要求,而有效钾、钙、镁等都极低,达不到指标要求。因此,高山茶园施肥应采取增施有机肥、减氮、控磷、适钾、调酸,补钙、镁、锌等措施。土壤养分含量变幅较大,高山红壤茶园土壤普遍缺乏有效镁和有效锌,多数茶农又缺少施用钙、镁、锌肥的习惯,因此,要引导高山茶园施钙、镁、锌现肥,增加茶叶产量提高品质。土壤酸化严重的茶园,建议施用白云石粉或生石粉来改良土壤,将p H值提高到4.5以上。  相似文献   

5.
漳州主要长期蕉园土壤肥力分析与施肥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漳州市种植年限10 a以上主要蕉园土壤养分状况进行调查及评价,为漳州市香蕉园的土壤管理、合理施肥和香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漳州市蕉园土壤酸性较强,有机质含量处于中等偏下水平;92.31%的蕉园土壤碱解氮偏低;92.31%的有效磷含量处于极高水平;84.62%的蕉园土壤速效钾处于较高水平。对于中微量元素而言,84.62%的蕉园土壤交换性钙、92.31%的有效硫含量处于适宜香蕉生长的范围,30.77%的土壤交换性镁处于缺乏状态;土壤微量元素中有效铁、有效锰、有效铜、有效锌含量丰富,但92.31%的蕉园土壤有效硼含量低于临界值,硼素缺乏严重。因此,为了实现蕉园合理施肥和可持续发展,漳州市长期蕉园应施用石灰类物质或其他碱性肥料提高土壤pH,增施有机肥培肥地力;在施用化肥时,重施氮肥,适量施用硼砂和有机硼肥,适当减少钾肥用量,部分地区增施镁肥。  相似文献   

6.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海泡石、豆饼及二者配施对稻田土壤理化性质、土壤中镉(Cd)的存在形式以及水稻各部位Cd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海泡石、豆饼及其配施处理均提高了稻田土壤pH值、可溶性盐含量(EC值)和阳离子交换量(CEC值),豆饼与海泡石配施处理组的土壤pH小于单施海泡石处理组;与对照相比,添加豆饼处理土壤有机质含量(SOM)显著提高;与对照相比,各处理组均降低了土壤中DTPA-Cd含量,均使土壤中可交换态Cd向可还原态Cd、可氧化态Cd以及残渣态Cd转化,均不同程度降低了水稻根、茎叶、籽粒中Cd含量。  相似文献   

7.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在重金属镉污染(5 mg/kg)下,2种锌源(硫酸锌、纳米氧化锌)与3种有机物料(蚕砂、菜籽饼、豆饼)配施对水稻吸收镉、锌及对土壤镉形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物料与锌配施可以提高土壤pH值、阳离子交换量(CEC),降低土壤DTPA提取态镉含量,增加DTPA提取态锌含量,改变镉赋存形态。与对照相比,配施处理均能降低糙米镉含量;当有机物料种类相同时,纳米氧化锌降镉效果优于硫酸锌,其中纳米氧化锌+菜籽饼处理使糙米镉含量降低至0.04 mg/kg,低于国家标准镉的安全限值。相关性分析表明,水稻糙米镉含量与锌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土壤DTPA提取态镉含量与水稻各器官中的锌含量呈负相关。有机物料与锌配施通过改变土壤DTPA提取态镉和锌含量、水稻各器官锌含量及镉形态影响水稻吸收积累镉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施用不同土壤改良剂对砖红壤交换性能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砖红壤施用不同的改良剂.进行1a的大田试验后,测定土壤的阳离子交换量、有效阳离子交换量、盐基离子总量以及盐基饱和度来研究不同土壤改良剂对酸性土壤交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滤泥(40t/hm~2)、石灰(2.5t/hm~2)以及在施用一定量的羊粪(20t/hm~2)基础上施用中量(40t/hm~2)或者高量(60t/hm~2)膨润土的复合改良剂是有效提升酸性土壤交换性能、增加土壤盐基总量与盐基饱和度的优良措施.  相似文献   

9.
供磷型土壤调理剂在酸性土壤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南方酸性土壤常存在交换性铝含量极高和磷素供应不足的问题,如何有效改良南方酸化土壤,提高土壤活性磷含量是个重要的问题。本文以南方酸性红壤为供试土壤,通过土壤培养试验和玉米盆栽试验探究了基于磷尾矿、磷酸镁铵和石灰等为主要原料的供磷营养型土壤调理剂对酸性土壤的改良效果和对玉米磷素养分利用的影响。采用添加不同原料比例和数量的土壤调理剂进行土壤培养,结果表明施用量在4~8 g/kg时,可使土壤pH升高1.1~1.6个单位,显著降低土壤交换性铝和有效铁含量,增加土壤交换性钙、镁和有效磷含量;盆栽玉米试验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相比,施用C3配方土壤调理剂明显改善玉米苗期生长和植株磷素营养,但是土壤调理剂中辅料(白云石/石灰+膨润土)对促进磷酸二铵的肥效要明显优于土壤调理剂的供磷主料(磷酸铵镁+磷尾矿),说明在供磷方面主料的作用效果优于与辅料相混,辅料在增加土壤酸性改良效果的同时也钝化了主料中的磷素,该调理剂的配方需要进一步调整。   相似文献   

10.
土壤有机质和盐基饱和度是评价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为了探究土壤调理剂与配施化肥对热带地区酸化土壤有机质和土壤交换性能的影响,明确土壤调理剂配施配方肥改良酸性土壤和提升土壤肥力的最佳方案,本研究在海南省儋州市木薯园开展田间试验,采用有机无机复合型土壤调理剂并配施不同梯度配方肥的改良方式,对比分析不施肥、常规施肥和土壤调理剂与化肥配施对木薯地土壤有机质和土壤交换性能的影响,从而为改良酸性土壤、减肥增效、缓解土壤环境等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参考。结果表明:与CK(不施肥)相比,土壤调理剂配施配方肥(100%、75%、50%)处理的pH分别提高了0.29、0.24和0.44(P<0.05),土壤有机质分别提高了20.82%、22.04%和20.49%(P<0.05),交换性盐基总量分别提高了20.62%、21.25%和48.75%(P<0.05),土壤交换性酸含量分别降低了17.65%、15.38%和30.43%(P<0.05),在所有处理中以Tr50(土壤调理剂+50%配方肥)处理的改良效果最好。因此,在土壤改良中推荐施用土壤调理剂+50%配方肥的改良方案。  相似文献   

11.
研究3种套种模式(分别套种广藿香、金钱草和穿心莲)对广佛手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和有效态元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广佛手与广金钱草套种土壤pH最低(pH 6.1),广佛手单作土壤pH最高(pH 6.4);与广佛手单作相比,3种套种模式下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碱解氮含量有所下降,其中与广金钱草套种下降最为显著,广藿香套种组土壤碱解氮与广佛手单作组无显著差异;穿心莲套种组比广佛手单作组土壤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提高了8.07%和3.41%,说明套种穿心莲后土壤有效磷、速效钾含量明显增加;广藿香套种组根际土壤交换性钙、镁,有效铜的含量降低,有效锌、铁、锰、硼的含量增加;广金钱草套种组根际土壤的交换性钙、镁,有效铜、锌、铁的含量降低,有效锰、硼的含量增加;穿心莲套种组根际土壤交换性钙、镁、有效铜、锰的含量降低,有效锌、铁、硼的含量增加;PCA分析结果表明碱解氮,速效钾,有效磷、铜、锌、铁是影响广佛手生长的特征因素;同时不同套种模式提高了整体经济效益。不同套种模式显著影响了广佛手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和有效态微量元素的含量,为广佛手套种模式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陵水芒果园土壤养分、pH与果实矿质营养的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集陵水芒果10大主产区芒果园0~20、20~40 cm土层,对采集的土壤样品和果实样品进行养分测定和多元统计分析,以期掌握陵水芒果园土壤养分与果实矿质元素的基本状况及相关性,为科学合理制定陵水芒果主产区的施肥策略提供理论参考。通过多元逐步回归法及线性规划研究发现果园养分优化方案:p H 6.01-6.85,有机质为20~25.22 g/kg,碱解氮大于90 mg/kg,有效磷为22.15~40 mg/kg,速效钾大于100 mg/kg,交换钙大于1 800mg/kg,交换镁为100~144.15 mg/kg,有效硫大于16 mg/kg,有效铁为4.5~20 mg/kg,有效锰大于30 mg/kg,有效铜为0.2~1.03 mg/kg,有效硼为0.5~2 mg/kg。芒果园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硼、有效硫、有效钙、有效镁的含量普遍偏低,大部分果园p H都不适宜;建议大量增施有机肥,以基肥为主,适当增加氮肥、硼肥、硫肥、钙肥、镁肥的施入量与养分管理,且要注意不同养分间的比例。在施肥时应根据各地区各时期养分丰缺度平衡施肥,并在生理关键期适当补充微量元素。  相似文献   

13.
了解我国蕉园土壤肥力现状对明确土壤障碍因子,制定有效的消障措施和合理的养分管理方案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收集已公开发表有关蕉园土壤肥力的文献数据及结合实地调研测定的数据,建立土壤养分数据库,包括土壤pH、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交换性钙、交换性镁、有效铁、有效锰、有效铜、有效锌和有效硼含量。参考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养分分级指标,明确我国蕉园土壤养分现状,并分析海南、广东、广西、云南和福建香蕉种植区域土壤养分分布特征。我国蕉园土壤pH平均为5.3、有机质含量平均为14.9 g/kg、碱解氮含量平均为77.3 mg/kg、有效磷含量平均为96.0 mg/kg、速效钾含量平均为227 mg/kg、交换性钙含量平均为1039 mg/kg、交换性镁含量平均为102 mg/kg、有效铁含量平均为169 mg/kg、有效锰含量平均为41.8 mg/kg、有效铜含量平均为2.84 mg/kg、有效锌含量平均为4.82 mg/kg、有效硼含量平均为1.16 mg/kg。86.3%的蕉园土壤有机质处于潜在缺乏及以下水平,97.1%的蕉园土壤碱解氮处于中等以下水平,60.8%的蕉园土壤交换性镁处于潜在缺乏及以下水平,50%以上的蕉园土壤速效磷、有效钾和微量元素含量处于极高水平。不同省份蕉园土壤养分含量及有机质、大中量元素、有效锰和硼处于中等以下水平的蕉园存在差异。我国蕉园土壤综合肥力指数平均为0.71,福建蕉园土壤肥力综合指数为0.78,显著高于其他省份;广东(0.71)和云南(0.69)蕉园土壤综合肥力指数显著高于海南(0.62)和广西(0.61),不同省份13.3%~37.1%蕉园土壤综合肥力指数在中等以下水平。我国蕉园土壤有效磷、速效钾、交换性钙、微量元素(除有效硼外)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土壤pH偏低,有机质、交换性镁和有效硼处于中等或缺乏水平,成为蕉园土壤肥力潜在限制因子。因此,我国香蕉生产中,应重视有机肥、镁肥和硼肥的施用,不同香蕉种植省份要因地制宜,制定有效障碍因子消减措施,提升蕉园土壤肥力,促进香蕉提质增效和产业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对中国马铃薯主产区的17个省(自治区)中90个市、县的130个土壤样本的有机质、全氮、速效氮、全磷、速效磷、全钾、速效钾、有效钙、有效镁、有效铁、有效锌、有效铜、有效锰进行分析,以对中国马铃薯主产区的土壤养分丰缺状况作出初步评价。结果表明:同一种营养元素在不同产区的含量相差很大;西南产区和东北产区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西北产区和中原产区土壤有机质较为缺乏;西南产区氮含量丰富,西北产区和中原产区氮缺乏;东北产区、西北产区和中原产区磷缺乏;西南产区和西北产区钾缺乏。大部分产区土壤中有效钙含量都比较丰富,只有云南、四川、重庆的部分地区含量较低;有效镁的含量普遍较低;有效铁、锌、铜、锰含量都很丰富。  相似文献   

15.
广西主要蕉园土壤肥力调查及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调查广西南宁、崇左、玉林、钦州、北海等香蕉主产区主要蕉园土壤养分状况,评估其土壤肥力状况,为广西香蕉植区土壤养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结果显示,86.7%蕉园土壤pH低于5.5; 53.4%蕉园土壤有机质含量低于20 mg/kg;66.7%蕉园土壤碱解氮低于100 mg/kg; 53.3%土样有效磷含量低于5.0 mg/kg; 73.7%蕉园土壤速效钾低于100 mg/kg; 80.0%蕉园土壤交换性钙高于250mg/kg; 46.7%蕉园土壤处于镁素缺乏状态(小于50 mg/kg); 53.3%蕉园土壤有效硼在0.50~1.00 mg/kg,但仍有46.7%土壤有效硼含量低于临界值(0.5mg/kg);所有调查土壤有效铁含量均高于土壤临界值(4.5mg/kg),且46.7%处于极丰富状态;53.4%蕉园土壤有效锰低于临界值(10mg/kg);6.67%蕉园土壤有效铜低于临界值(0.2 mg/kg),80.0%蕉园土壤有效铜含量处于丰富或极丰富水平;所有调查区蕉国土壤有效锌含量均高于1.0 mg/kg,73.3%以上蕉园土壤有效锌达到极高水平.土壤酸性强、有机质含量低、土壤氮磷钾镁硼锰含量低是当前广西蕉园的主要土壤养分问题.  相似文献   

16.
采集耕地土壤198份样品,分析土壤有机质、pH和4种微量元素含量,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有机质含量较为丰富,全县平均含量达27.66 g/kg,各镇之间的差异较大;全县土壤呈酸性或强酸性反应,pH平均值为5.10;土壤有效铜含量符合正态分布,土壤有效铁和锰稍缺乏,铜和锌较丰富;有机质与锰、铜和锌呈正相关,与锰相关关系达极显著水平;pH同4种土壤微量元素均表现为正相关关系,与铁的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近期在进行农业生产时,应注重微量元素肥料的施用,避免缺素症状的发生,注意调节土壤酸碱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