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苦丁茶超声辅助不同有机溶剂(乙醇、乙酸乙酯、石油醚)提取物及超临界CO2萃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羟基自由基清除活性、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活性和ABTS +自由基清除能力)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苦丁茶不同提取物DPPH清除能力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活性依次为:超声-乙醇提取物>超临界CO2萃取物>超声-乙酸乙酯提取物>超声-石油醚提取物,羟基自由基和ABTS +自由基清除能力依次为:超声-乙醇提取物>超声-乙酸乙酯提取物>超临界CO2萃取物>超声-石油醚提取物。GC-MS结果显示,苦丁茶不同提取物中主要有5类物质,共有49种化学成分,7种共有成分。  相似文献   

2.
为了分离纯化白背天葵多酚,并探讨其体外抗氧化活性,本研究比较了8种大孔树脂对白背天葵多酚的静态吸附和解吸能力,优选出D101为最适宜纯化白背天葵多酚的树脂,并对其分离纯化的工艺进行了优化。采用DPPH和ABTS法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D101树脂最佳纯化工艺为上样液浓度1 mg/mL、pH 3.1、上样液流速2 mL/min,解吸的乙醇体积分数70%、体积60 mL、流速2 mL/min;白背天葵多酚的含量由14.73%提高到45.21%;其清除DPPH及ABTS自由基的能力为 Vc>纯化物>粗提物。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发利用白背天葵多酚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3.
桃金娘果实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去除种子后的桃金娘果实为试验材料,分别采用等体积的水与体积分数80%甲醇进行提取,测定2种提取物的总酚与总黄酮含量,并对2种提取物的DPPH自由基与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以及总抗氧化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桃金娘果实的2种提取物均具有不同程度的多酚含量与抗氧化活性,体积分数80%甲醇提取物的总酚与总黄酮含量、DPPH与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以及总抗氧化能力均显著高于水提取物。研究结果表明,桃金娘果实多酚物质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4.
研究木奶果果皮多酚水浴振荡辅助提取工艺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木奶果果皮多酚的水浴振荡辅助乙醇提取工艺,并以V_C为对照,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进行探讨。结果表明:采用优化后的工艺条件,提取时间63 min、提取温度65℃、乙醇浓度66%、液料比42∶1(m L/g),木奶果果皮多酚提取量为31.2 mg/g,与模型预测值31.0 mg/g相近,最佳工艺实用性强。体外抗氧化活性实验表明,木奶果果皮多酚对于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IC50值分别为12.3、2.35、0.141 mg/m L,最高清除率分别为90.6%、99.1%和61.9%,说明木奶果果皮多酚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5.
探索山兰丙酮层、正丁醇层、甲醇层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为珍稀药材山兰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以山兰为原料,用95%乙醇提取,依次用丙酮、正丁醇和甲醇萃取,测定其体外抗氧化活性(总抗氧化能力、DPPH清除率、ABTS清除率和铁离子还原能力)。结果表明,山兰正丁醇层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优于丙酮层和甲醇层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接近于Vc的表现,值得深入开发。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树仔菜中多酚物质的提取工艺条件并测定其提取物清除DPPH的抗氧化活性,通过单因素试验,分析不同浸提溶剂、料液比、浸提时间、浸提温度对树仔菜多酚提取量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树仔菜多酚的最佳提取条件。结果表明:提取剂为蒸馏水,料液比1∶25,提取温度30℃,提取时间8 h。提取条件下,树仔菜平均多酚提取量达到17.45 mg/g;80%甲醇树仔菜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达到93.66%,明显高于BHT。采用正交试验法优化了树仔菜多酚提取工艺条件,提升了树仔菜多酚提取量,同时树仔菜提取物具有较好的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筛选适合鹧鸪茶多酚的提取方法,在热水浸提法、有机溶剂浸提法和纤维素酶辅助浸提法提取鹧鸪茶多酚基础上,采用DPPH自由基法、ABTS自由基法、羟自由基法、超氧阴离子法和还原力法评价多酚提取物的抗氧化性;滤纸片扩散法和二倍稀释法测定多酚提取物的抑菌性。结果表明,热水浸提法、有机溶剂浸提法和纤维素酶辅助浸提法提取鹧鸪茶多酚的得率分别为(10.31±0.42)%、(9.79±0.38)%、(10.88±0.52)%;含量分别为(44.72±2.26)%、(39.54± 1.78)%、(47.07±2.52)%。3种方法浸提的多酚提取物均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性,纤维素酶辅助提取的鹧鸪茶多酚(CFC)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最强,其半抑制浓度(IC50)为(0.0034±0.0002)mg/mL;热水浸提的鹧鸪茶多酚(WFC)清除ABTS自由基、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能力最强,其IC50值分别为(0.066±0.004)、(0.069±0.004)、(0.127± 0.009)mg/mL。3种方法浸提的多酚提取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绿脓杆菌均有较好抑制作用,其中WFC对4种细菌的抑制效果最好,抑菌圈直径依次为(12.34±1.01)、(12.16±0.95)、(2.12±0.15)、(6.12±0.36)mm,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依次为3.13、3.13、12.50、6.25 mg/mL。综合考虑,鹧鸪茶多酚提取采用热水浸提法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8.
外源抗坏血酸对水稻抗铝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外源抗坏血酸(AsA)对水稻的抗铝性能的影响,以‘滇优35号’(杂交稻,粳稻)为试验材料,采用溶液培养法研究外源AsA对铝胁迫下水稻根尖H2O2、内源AsA、GSH、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等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相比,铝胁迫导致水稻根尖可溶性蛋白和内源AsA含量减少,而MDA和H2O2含量,SOD、POD、APX和CAT活性,GSH及脯氨酸含量增加;外源AsA可增强铝胁迫水稻根尖的脯氨酸及可溶性蛋白等含量,内源AsA、GSH含量及SOD、POD、APX、CAT活性,而降低MDA和H2O2含量。表明外源AsA通过调控抗氧化酶活性,提高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抗氧化物质含量来降低H2O2的积累,从而缓解铝胁迫下水稻质膜氧化程度,增强水稻的抗铝性能。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火龙果茎多糖的超高压提取工艺及抗氧化活性。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设计和响应面分析方法,确定超高压提取的最优工艺,并从清除ABTS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能力方面来评价火龙果茎多糖的体外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火龙果茎多糖的超高压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液固比10∶1(m L∶g)、超高压压力300 MPa、超高压时间4 min。在此工艺条件下多糖得率为(2.83±0.02)%。火龙果茎对ABTS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具有清除作用,对ABTS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IC_(50)分别为浓度为4.3 mg/m L和5.5 mg/m L时。  相似文献   

10.
茶叶黄酮类物质的双水相系统纯化及抗氧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PEG/盐的双水相系统纯化茶叶黄酮,探究萃取机理及其抗氧化活性。以茶叶为原料,茶叶黄酮得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和响应面法试验设计,研究PEG的种类和用量、盐的种类和用量、温度、pH对茶叶黄酮提取率的影响,根据Box-Behnken中心组合方法进行3因素(Na2SO4的质量分数、PEG600、MgCl2添加量)3水平的试验设计,进行响应面(RSM)分析。通过分析还原力和DPPH体系,评估不同浓度黄酮的抗氧化活性,并与参照抗氧化剂BHT和Vc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最佳条件:pH为5,萃取温度30℃,5mL 15% Na2SO4,6g PEG600,MgCl2的添加量为2.9%,萃取率为96.31%。本方法所形成双水相体系,操作简便,萃取率高,方法重现性好;茶叶黄酮有较强的铁还原能力和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茶叶黄酮是一个潜在的天然安全的有效的抗氧化剂。  相似文献   

11.
为比较不同原料来源白茶的体外抗氧化和体内抗衰老作用并探究其作用机制,本研究制备白毫银针(Baihaoyinzhen, YZ)、白牡丹(Baimudan, MD)和寿眉(Shoumei, SM)的提取物,检测其主要功效成分含量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通过诱导D-半乳糖衰老小鼠模型,探究其体内抗衰老作用。结果显示,YZ提取物的主要功效成分含量均高于MD和SM提取物,SM提取物的茶多酚和总黄酮含量高于MD提取物。在体外,相同浓度下YZ提取物抗氧化能力最强,MD和SM提取物差异不明显。在体内,YZ提取物在抑制肝脏脂质过氧化方面表现出显著优势(P<0.05),SM提取物在提高血清抗氧化酶活性方面具有显著优势(P<0.05),但未表现出剂量依赖关系。3种白茶提取物上调了小鼠肝脏抗氧化酶与抗衰老基因的表达,表现出剂量依赖性,有效地改善了机体氧化应激状态,且对小鼠均未表现出肝脏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究千层金叶片醇提物的抗氧化活性,本文研究了千层金叶片醇提物及其不同极性部位的抗氧化活性和总多酚含量。研究结果表明:千层金叶片醇提物正丁醇相的总多酚含量最高,为(453.75±0.75) mg/g;75%甲醇粗提物及其正丁醇相对ABTS +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较抗坏血酸(VC)强;各组分还原力强弱顺序为VC>正丁醇相>75%甲醇粗提物>水相>乙酸乙酯相>BHT>石油醚相;正丁醇相和乙酸乙酯相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较醇提物和水相强,石油醚相最弱;千层金叶片醇提物及其不同极性部位清除ABTS +自由基清除能力、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及还原力均与其总多酚含量呈正相关。除石油醚相外,千层金叶片醇提物及其不同极性部位均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可作为一种良好天然抗氧化剂的物质来源。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彩色马蹄莲(Zantedeschia spp.)接种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Pectobacterium carotovora subsp. Carotovora, Pcc)的适宜方法,鉴定彩色马蹄莲组内品种对软腐病菌Pcc的抗性情况,本研究先以10个彩色马蹄莲品种为试验材料,进行以完整叶片、叶片圆片(叶盘)为接种材料的室内离体接种,以及以主脉、侧脉为接种部位的温室活体植株接种,接种后分别于12、24、36 h 3个时间点,以发病率、病情指数为指标,统计马蹄莲软腐病发病情况;在明确适宜的接种方法和发病时间后,选取包括第1步试验品种在内的34个彩色马蹄莲品种进行Pcc抗性鉴定。结果表明:离体接种的最佳材料为完整叶片,最佳发病观察时间是24 h;活体接种的最佳接种部位为叶片主脉,最佳发病观察时间是36 h;离体鉴定的中抗品种为5个,感病品种为11个,高感品种为18个;而活体鉴定的中抗、感病和高感品种分别为2、17、15个。离体方法鉴定的中抗品种多于活体鉴定,离体方法鉴定的抗性情况更接近田间大规模生产,其原因可能是离体方法鉴定时接种材料的均一性、环境条件的一致性好,更能反应品种本身的抗性情况。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和茶氨酸两种茶叶主要活性成分单独和协同清除2, 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ABTS)、1, 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和羟自由基的效果,并通过建立细胞氧化损伤模型,测定两种化合物对氧化损伤细胞的氧化水平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EGCG和茶氨酸对ABTS和羟自由基的清除有协同增效作用,对DPPH自由基无协同作用;在细胞水平,EGCG和茶氨酸可协同降低细胞内活性氧自由基及脂质过氧化水平,提高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即两者共同作用可协同降低细胞所受的氧化损伤,提高细胞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普洱茶仓储陈化过程中酚类物质等品质成分变化及其对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方法对6个系列3个不同仓储期共18款普洱茶(生茶)中的17种酚类化合物、3种嘌呤碱等品质成分进行定量检测.并对普洱茶(生茶)的铁离子还原/抗氧化能力、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和...  相似文献   

16.
牛丽  曹佩琴  刘仲华 《茶叶通讯》2014,(1):15-17,23
研究茶黄素(Theaflavin,TF)对高糖(High glucose,HG)诱导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Human lens epithelial cells,HLECs)氧化损伤的影响。采用体外培养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用葡萄糖诱导细胞成氧化损伤模型,外加一定浓度的茶黄素干预,比色法检测细胞体内SOD、CAT、GSH-Px、MDA活力和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相对于正常培养的细胞,高糖诱导细胞体内SOD、CAT、GSH的活性降低,MDA含量上升;加入茶黄素后,提高了细胞内SOD、CAT、GSH-Px的活力,降低了细胞内MDA的含量,与模型组细胞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1)。  相似文献   

17.
研究不同干燥方式对橄榄多酚抗氧化活性的影响。采用乙醇浸提法来提取橄榄多酚,AB-8 大孔树脂纯化后干燥,考察热风干燥温度、真空冷冻干燥及远红外干燥方式对橄榄多酚清除 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DPPH?)、羟自由基(?OH)和 2,2′-二氮-双铵盐自由基(ABTS+?)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热风干燥处理对橄榄多酚清除 3 种自由基的能力差异显著,以 80 ℃干燥效果最好;3 种处理方式对橄榄多酚清除 DPPH?的影响无显著差异,对?OH 和 ABTS+?清除能力影响差异显著。因此,在选择干燥方式时需要考虑橄榄多酚的用途。  相似文献   

18.
The fungicide cyproconazole and four herbicides, DNOC, dicamba, ioxynil and bromoxynil, were tested singly and in mixtures against Rhizoctonia cerealis (in vitro and on wheat) and against Pseudocercosporella herpotrichoides (in vitro, as well as against two weeds, Avena fatua and Sinapis alba. Cyproconazole showed very strong fungicidal acitivity against both fungi. DNOC was inhibitory to the fungi in vitro but had little effect on the disease; dicamba had low activity against the fungi in vitro but prevented the disease on wheat. Ioxynol and bromoxynil were moderately fungitoxic both in vitro and against the disease. Cyproconazole-herbicide mixtures were synergistic in their action against both fungi in vitro and against the disease. The level of synergism depended on the relative proportion of fungicide and herbicide components in the mixtures. Mixtures of herbicides with cyproconazole against weeds were at best additive in their activ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