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充分利用被假眼小绿叶蝉等茶虫吸食为害过的茶树鲜叶,利用该种原料特有的香气,试验将其生产成红茶产品—“金龙美人茶”,确定的工艺为虫害原料→晒青→萎凋→揉捻→发酵(控温控湿)→造型→烘干,产品评分总分达96分,可开发利用.为无公害茶园茶青的充分利用,提高效益提供了—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3.
为了研究不同加工工艺紫娟茶的品质差异,本实验选取了4 种紫娟茶产品,分析比较了
所制茶类的营养成分的含量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加工工艺对紫娟茶品质优劣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柿叶茶的传统加工工艺是采用绿茶方法加工柿叶茶的,但是汤色、香气均有粗老气味,消费者不易接受。新加工工艺添加采用乌龙茶的摇青和红茶的发酵工序。摇青是乌龙茶特有的加工工序,经过摇青的摇活-摇红-摇香,使茶叶的香气转换加速,形成怡人的花果香,汤色金黄明亮,滋味鲜甜爽口;经过发酵制成的柿叶茶有红碎茶的品质特征,汤色橙红,香气高锐,滋味甜醇爽口,品质较传统加工工艺优良,达到预期目的,改善了传统柿叶茶的风味。 相似文献
6.
加工工艺对不同茶类主要生化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为探明加工工艺对不同茶类主要生化成分的影响,采用相同鲜叶原料,同时加工成六类茶样,分别测定其主要成分的含量。结果表明,水浸出物、茶多酚和儿茶素总量以绿茶中最高,红茶中最低。氨基酸、黄酮和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则以白茶中含量最多,红茶中最少,这些差异与加工过程中影响生化成分变化的机制有关。认为以茶多酚的氯化程度作为中国茶叶分类的依据比较合理。为有效利用茶叶中的营养、保健成分,饮用白茶和绿茶最好,红茶不及青茶(乌龙茶)和黄茶;若加工液体茶饮料,采用各类茶的在制品为原料最佳。 相似文献
7.
8.
9.
研究不同加工工艺流程及参数条件对枇杷叶茶品质的影响,为提高枇杷叶茶品质提供技术参考。以新发芽的夏梢枇杷幼叶为材料,杀青后分别采用先揉后炒、先炒后揉再炒和先揉后炒再揉再炒3种工艺流程及不同参数加工枇杷叶茶,对叶茶主要功能成分和冲泡性状指标进行检测,并运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工艺流程对枇杷叶茶的品质有较大影响,先揉后炒工艺所制叶茶的总黄酮、茶多酚及总三萜酸的平均含量显著高于先炒后揉再炒工艺,而先炒后揉再炒工艺的可溶性总糖和游离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先揉后炒工艺,3种工艺下所制枇杷叶茶均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工艺流程、揉捻时间相同条件下,随着炒制时间的延长,茶中总黄酮、茶多酚及总三萜酸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而游离氨基酸含量大多呈下降趋势。综合主成分分析及感官品质评价,以枇杷新梢幼叶为原料加工叶茶,采用蒸汽杀青75 s、揉捻5 min后再炒制25 min加工的叶茶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米仓山茶是四川省广元市旺苍县特色产品,也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四川十大名茶之一。为解决米仓山茶干茶色泽较黄泛灰、欠绿润,香气欠高,滋味欠鲜等问题,比较了传统工艺和新工艺所制米仓山茶的感官品质和香气组分含量差异。结果表明,与传统工艺相比,新工艺所制米仓山茶外形更扁直绿润、栗香更浓郁、滋味更浓醇,具有更佳的感官品质;米仓山茶样中均检出香气成分50种,其中新工艺所制米仓山茶中醇类、烯类和酮类香气组分含量所占比例均高于传统工艺,且具有花香、果香的香气成分含量均高于传统工艺。可见,新工艺改善了米仓山茶的茶叶品质,所制绿茶品质更佳。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本文采用产自赤水当地农家自产的赤水虫茶和广西市售的化香虫茶作为试验对象,针对两种不同产地的虫茶展开内在成分及品质分析,旨在通过比较分析两种不同产地所生产虫茶之间的品质差异,为人们科学饮茶提供一定的参考。试验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在不同波长下测定虫茶中各成分的吸光度值,研究结果表明,赤水虫茶中的水浸出物、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等各功能成分含量均较高于市售广西化香虫茶,尤其以茶多酚、水浸出物及可溶性糖的含量差异最为明显;但在色素成分分析方面则与各功能成分呈现相反趋势,结果表明市售广西化香虫茶中叶绿素a/b的含量以及总叶绿素的含量高于赤水虫茶。综上所述,赤水虫茶中酚氨比、咖啡碱的含量等功能成分比例相对合理,更加利于人体健康,因而赤水虫茶的品质相对来说优于市售广西化香虫茶,具有更佳的药用价值以及更高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8.
19.
20.
为探寻信阳毛尖茶不同产区茶鲜叶品质的差异,对信阳毛尖茶5个产区(浉河区、平桥区、光山县、罗山县和新县)的2批春茶和1批夏茶鲜叶中主要品质成分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5个茶区的3批次茶鲜叶中氨基酸总量、儿茶素和酯型儿茶素的含量均以浉河区最高;茶氨酸含量最高的为浉河区的第1批春茶和夏茶,罗山县的第2批春茶。5个茶区间,3批次茶鲜叶中茶多酚、水浸出物、茶多糖和非酯型儿茶素的平均含量差异不显著,而咖啡碱、氨基酸、茶氨酸、儿茶素和酯型儿茶素的平均含量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5个茶区的春茶与夏茶鲜叶中咖啡碱、儿茶素的含量差异不显著,而茶多酚、茶多糖、氨基酸、茶氨酸、酯型儿茶素和非酯型儿茶素的含量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