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建立黎药海巴戟药材质量标准,为其质量控制及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依据《中国药典》2015 年版中药质量标准研制的要求,对药材性状、鉴别、检查、浸出物、含量测定等进行研究。明确了海巴戟药材性状和显微结构特征,并建立了其专属性薄层色谱鉴别方法;规定海巴戟药材多糖含量不得少于 6.0%、东莨菪内酯含量不得低于 0.017%、水分不得超过 10.0%、总灰分不得超过 6.0%以及醇溶性浸出物不得少于 20.0%。本研究制定的黎药海巴戟药材质量标准,可为该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树舌进行生药学研究。方法按照《中国药典》的研究方法对树舌中水分、灰分、浸出物进行测定;采用硫酸蒽酮法对树舌中多糖进行含量测定。结果树舌水分含量为10.82%,灰分含量为2.90%,水溶性浸出物含量为1.93%,多糖含量为0.125%。结论实验结果可为树舌质量标准、药理等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考察目前市售两头尖的质量状况。方法:在市场上购买了14批不同批次的两头尖。本次实验主要参考了《中国药典》2015版。分别从两头尖的性状,显微鉴别、薄层鉴别,水分、总灰分及酸不溶性灰分、醇溶性浸出物,含量测定等项进行质量分析。结果:购买14批两头尖,其性状,显微、薄层鉴别结果均符合药典规定;两头尖的水分在8.13%-9.72%左右,总灰分在4.37%-6.05%左右,酸不溶性灰分在1.5%左右,醇溶性浸出物均都大于12.0%,含量在0.15%-0.33%之间,有个别批次两头尖药材的质量未达到药典标准。结论:目前市场上销售的两头尖含量相差较大,需要进行把控。  相似文献   

4.
目的根据前期醋两头尖饮片最佳炮制工艺研究参数,建立醋两头尖饮片质量标准。方法对10批不同来源的醋两头尖饮片进行外观性状观察、显微鉴别、薄层色谱鉴别,测定醋两头尖饮片的水分、总灰分及酸不溶性灰分、醇溶性浸出物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含量进行测定。结果依据10批不同来源的醋两头尖饮片测定结果,制定醋两头尖饮片质量标准。结论该方法稳定性强、专属性高、重现性好,可用于醋两头尖饮片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优选炒甘草炮制工艺,建立炒甘草质量标准。方法以炒制温度、炒制时间、炒锅转数为因素,以性状、甘草苷和甘草酸含量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试验优选炒甘草炮制方法。根据10批炒甘草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的结果建立炒甘草的质量标准。结果炒甘草的最佳炮制工艺为取甘草饮片150℃炒制25min,炒锅转数为20rpm/min。炒甘草水分不得过5.0%,总灰分不得过5.0%,含甘草苷(CHO)不得少于0.45%,甘草酸(CHO)不得少于1.8%。结论建立了炒甘草的炮制工艺及质量标准,为炒甘草饮片生产提供质量依据。  相似文献   

6.
中药化妆品作用温和、安全、刺激性小,目前市场上以三七为主具有抗炎祛痘功效的化妆品较少,为了填补这一市场空白,我们将对三七精华液进行研究与开发。以三七、黄芩和苦参为原料,采用正交试验法对药材配方工艺进行优化,以各样品的pH值和抑菌效果作为评价指标,找出一组最佳的药材配方。并对其样品进行脱色,之后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样品中三七皂苷、苦生碱和黄芩苷的含量进行测定。确定了药材的最佳配方为三七:黄芩:苦参=3:3:2,根据2015版《中国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三七皂苷的含量不得少于5.0%,黄芩苷的含量不得少于9.0%,苦参碱的含量不得少于1.2%。配方中三种药材的含量分别达到了7.7%、9.3%、1.3%,都高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的含量。所以配方中三七皂苷、苦生碱和黄芩苷的含量达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标准。本试验的配方表现出明显的抑菌效果,具有潜在的抗炎效果。  相似文献   

7.
黄精属于多基源品种,来源复杂,目前人们对黄精的高产栽培技术加以研究,药典也收载其性状鉴定、水分与挥发油的检查、浸出物及含量测定等,但未见吸光度、总灰分、重金属及砷盐、农药残留、有效成分或指标性成分的检测标准,以至于很难控制药材质量。国内对黄精的化学成分和药理研究报道较多,但对其品种品质研究较少,本文从本草沿革、品种考证、植物学特性、质量控制等方面综述黄精的品质研究进展,为进一步黄精药材鉴别研究和质量控制的科学方法提供依据与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人参花中掺入三七花的鉴定方法。方法以HPLC法分别检测人参花,三七花,及自配的人参花与三七花的混合样品中的人参皂苷,并建立色谱图和特征图,发现人参花中含有人参皂苷Rg1和Re,三七花中不含有这两种人参皂苷;人参花中含有较微量的人参皂苷Rb3,三七花中含有较高含量的Rb3;通过观察样品中的Rb3的峰高变化、色谱图、特征图及Rg1+Re含量的比对,可判断出样品中是否掺入三七花。结果人参花和三七花都展现出各自特有的特征图;当人参花中掺入10%的三七花时,可明确检出Rb3的色谱峰,但Rg1+Re含量变化不明显;当人参花中掺入50%的三七花时,色谱图则呈现较高的Rb3的色谱峰,可与Re及Rd的峰高相当,而Rg1+Re含量不足人参花的一半。以此试验结果,在3份样品中成功鉴定1份样品人参花中掺入了三七花。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较灵敏,准确,直观性强,可用于的人参花的纯度鉴别。  相似文献   

9.
目的测定并分析鲜铁皮石斛主要质量指标水分、浸出物、多糖和甘露糖含量,并比较与铁皮石斛不同加工品之间的差异。方法采集24批次云南省鲜铁皮石斛样品,参照2015版《中国药典》铁皮石斛质量标准,对鲜铁皮石斛多糖和甘露糖含量方法进行方法学验证,测定样品采收后7日内的水分、浸出物、多糖和甘露糖含量;并以鲜铁皮石斛为原料,比对高温烘烤卷曲制得铁皮枫斗、常压低温(45℃)鼓风烘干制得铁皮石斛片、真空冷冻干燥制得铁皮石斛粉三种不同加工品上述四个主要质量指标差异。结果鲜铁皮石斛水分平均含量为82%±3.8%,浸出物平均含量为7.7%±1.3%,多糖平均含量为41.1%±9.6%,甘露糖平均含量为31.5%±7.6%;三种不同加工品中常压低温鼓风烘干所得铁皮石斛片浸出物、多糖及甘露糖含量最高,而高温烘烤卷曲制得铁皮枫斗最低。结论鲜铁皮石斛多糖、甘露糖定量分析方法重复性好,可实现对鲜铁皮石斛进行质量控制的目的,其主要质量指标浸出物、多糖和甘露糖含量,符合《中国药典》铁皮石斛项下要求;常压低温加工方式有利于保持铁皮石斛主要质量指标值,但与铁皮石斛生物活性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该研究可为铁皮石斛新产品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人参花中掺人三七花的鉴定方法.方法 以HPLC法分别检测人参花,三七花,及自配的人参花与三七花的混合样品中的人参皂苷,并建立色谱图和特征图,发现人参花中含有人参皂苷Rg1和Re,三七花中不含有这两种人参皂苷;人参花中含有较微量的人参皂苷Rb3,三七花中含有较高含量的Rb3;通过观察样品中的Rb3的峰高变化、色谱图、特征图及Rg1+Re含量的比对,可判断出样品中是否掺人三七花.结果 人参花和三七花都展现出各自特有的特征图;当人参花中掺人10%的三七花时,可明确检出Rb3的色谱峰,但Rg1+Re含量变化不明显;当人参花中掺入50%的三七花时,色谱图则呈现较高的Rb3的色谱峰,可与Re及Rd的峰高相当,而Rg1+Re含量不足人参花的一半.以此试验结果,在3份样品中成功鉴定1份样品人参花中掺入了三七花.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较灵敏,准确,直观性强,可用于的人参花的纯度鉴别.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收集的121批次复方丹参制剂进行含量测定,对比不同厂家产品的质量差异.方法 参照中国药典,采用HPLC法测定丹参酮ⅡA、丹酚酸B、三七总皂苷(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e)的含量,采用GC法测定冰片(龙脑和异龙脑)的含量.结果 121个批次的含量测定结果表明,除丹参酮ⅡA以外的其他...  相似文献   

12.
鲜三七、干三七、活性三七皂苷含量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 对三种不同形态的三七的主要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测定人参皂苷Rg1 、Rb1 、三七皂苷R1 的含量。结果 :鲜三七的Rg1 、Rb1 、R1 含量分别为3 5 5 %、3.2 8%、1 .1 2 % ,活性三七的Rg1 、Rb1 、R1 含量分别为 3.43%、3.0 6%、0 .93% ,干三七的Rg1 、Rb1 、R1 含量分别为 2 .64%、2 .1 6%、0 .69%。结论 :通过比较得出Rg1 、Rb1 、R1 含量为鲜三七 >活性三七 >干三七。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检测并比较不同栽培土壤条件下种植的灵芝经济性状、三萜及甾醇类成分、多糖类成分以及水分和浸出物含量,探讨山核桃壳、山沙土、玉米芯及玉米秸秆4种栽培土壤对灵芝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中国药典》(2020版)方法,对山核桃壳、山沙土、玉米芯及玉米秸秆栽培土壤培育的灵芝中灵芝三萜及甾醇、多糖、水分及浸出物含量进行分析测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传承白糖参传统炮制技艺及品种。方法通过文献查阅及实地考察挖掘整理白糖参的传统炮制工艺,实验研究白糖参的制备,描述其成品性状,对成品水分、灰分、皂苷含量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白糖参传统炮制工艺主要工序为煮炸、排针(二次)、灌糖(二次)、干燥;成品的水分为9.7%、总灰分为1.1%,人参皂苷Rb1、Re、Rg1含量分别为0.2240%、0.1644%、0.2244%。结论梳理验证了白糖参的传统炮制技艺,操作稳定,成品质量可控。为人参炮制品种的开发利用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相同人参、西洋参样品分别采用2015版药典人参、西洋参含量测定方法测定人参皂苷Rg1、Re、Rb1的含量差异变化,分析研究导致结果的差异原因。结论:相同人参、西洋参样品分别采用2015版药典人参、西洋参含量测定方法测定结果的人参皂苷Rb1含量存在较大差异,分析导致差异的主要原因为供试品制备方法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不同采收期老翘内连翘苷、连翘酯苷A、浸出物的含量测定,为老翘适宜采收期的确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不同采收期老翘果实中连翘苷、连翘酯苷A的含量;采用《中国药典》2010版一部(附录ⅩΑ)项下醇溶性浸出物冷浸法测定;以Luna5uC18(2)100A(250 mm×4.6 mm,5μm)为色谱柱,连翘苷测定流动相为乙腈-水(25∶75,V∶V),检测波长为277 nm,柱温为室温,流速为1.0 mL/min;连翘酯苷A测定流动相为乙腈-0.4%冰醋酸溶液(15∶85,V∶V),检测波长为330 nm,柱温为室温,流速为1.0mL/min。[结果]连翘苷在3.33~13.32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 7),平均回收率为98.9%,RSD=1.8%;连翘酯苷A在4.17~6.69μg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 7),平均回收率为101.7%,RSD=0.9%。[结论]连翘苷、连翘酯苷A、浸出物在老翘整个采收期试验过程中都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其中连翘苷的含量测定结果在老翘整个采收期试验过程中都达不到2010版药典的规定标准,连翘酯苷A、浸出物的含量结果分别在2013年1月20日、2月25日采集的样品测定结果中达不到2010版药典的规定标准。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采用高温高湿条件贮藏三七,观察和测定三七质量的变化情况,探索沿海一带气候潮湿、闷热地区三七的最佳贮藏方法。方法:在室内条件下模拟高温、高湿环境,将4个不同处理的三七样品分别进行贮藏,于0、1、2.3、4、5个月时分别采集样品,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三七3个主要单体皂苷含量的检测。结果:灭菌+密封包装处理在模拟高温、高湿环境中,总皂苷(R1+Rg1+Rb1)含量减少最少。结论:经过初加工干燥后的三七药材,先进行灭菌处理后再进行密封包装贮藏,既能保证有效成分含量的稳定,又可延缓病虫害的发生危害。  相似文献   

18.
甘肃黄芪新品系94-02选育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黄芪新品系94-02由甘肃省定西市旱作农业科研推广中心采用集团选择法经多年按程序选育而成.该品系2004-2006年,在定西市黄芪品种区域试验中折合平均产量鲜黄芪9091.5Kg/hm2,较对照品种甘肃黄芪94-01增产15.8%.黄芪新品系94-02样品经甘肃省定西市药品检验所按2005年版《中国药典》规定方法测定其内在质量:显微特征符合规定,薄层色谱均与对照一致,总灰分2.9%、酸不溶性灰分0.1%、浸出物41.4%、黄芪甲苷0.060%,分别优于《中国药典》规定标准42%、90%、143.5%、50%.抗根病能力强,根病平均发病率为7.6%,病情指数平均2.4%,分别较对照降低6个百分点和2.2个百分点.该品系适宜在海拔1800~2500m,年降水量450~600mm的半干旱区、二阴区和高寒阴湿区及同类生态区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了有效控制保健食品参红咀嚼片的质量,研究参红咀嚼片成型工艺,初步制定该制剂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单因素分析法分别对矫味剂、填充剂、润湿剂、润滑剂进行考察,优选最佳制剂成型工艺;通过对参红咀嚼片性状、人参薄层鉴别、制剂项下检查、人参总皂苷含量等测定,制定质量标准。结果确定参红咀嚼片的成型工艺:取药材提取物,按提取物粉末-无水乳糖-柠檬酸-阿斯巴甜(333:167:10:1)加入辅料,混匀,以95%乙醇制颗粒,55℃下干燥,整粒,加入硬脂酸镁适量,压片,即得;参红咀嚼片中人参药材薄层鉴别斑点清晰,阴性无干扰;并确定其含人参总皂苷不得少于64mg。结论参红咀嚼片成型工艺合理,质量稳定可控,适合工业大生产。  相似文献   

20.
《中国茶叶》2014,(2):33-33
正根据2013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第27号公告,21项茶叶国家标准将于2014年6月22日起正式实施。它们分别是:GB/T 8302-2013《茶取样》、GB/T 8303-2013《茶磨碎试样制备及其干物质含量测定》、GB/T 8304-2013《茶水分测定》、GB/T 8305-2013《茶水浸出物测定》、GB/T8306-2013《茶总灰分测定》、GB/T 8307-2013《茶水溶性灰分和水不溶性灰分测定》、GB/T 8308-2013《茶酸不溶性灰分测定》、GB/T 8309-2013《茶水溶性灰分碱度测定》、GB/T8310-2013《茶粗纤维测定》、GB/T 8311-2013《茶粉末和碎茶含量测定》、GB/T8312-2013《茶咖啡碱测定》、GB/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