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选取相对总二级分枝数比、相对地上部干重比、相对地下部干重比、相对总茎长比、坪用质量、叶片枯黄率6个指标,利用水培法对地毯草进行耐铝鉴定。结果表明,经2.1 mmol/L的铝处理后,不同种质间的生长存在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相关,部分指标如相对总二级分枝数比与相对地上部干重比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p0.01);相对地上部干重比与相对地下部干重比、相对总茎长比的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p0.01)(相关系数最高达0.221),与枯黄率相关性达显著水平(p0.05);坪用质量与枯黄率呈显著负相关。不同指标间的的变异系数范围34.1%~78.6%,其中坪用质量变异系数最小(34.1%),而枯黄率变异系数最大(78.6%)。聚类分析结果表明,86份优良品种被分为3大类,即中间型、敏铝型和耐铝型。  相似文献   

2.
狗牙根对铝胁迫响应及临界浓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狗牙根为研究对象,利用水培法进行耐铝鉴定,初步研究不同铝浓度胁迫对狗牙根叶色、耐铝指数、坪用质量、枯黄率、相对地上部干重、相对根系干重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50、500、750、1 000、1 250μmol/L铝浓度处理下,狗牙根受胁迫影响较小,不同浓度处理之间差异不明显。在1 500、1 750、2 000、2 250μmol/L铝浓度处理下,狗牙根随着胁迫时间的增长,叶色、均一性逐渐降低。在2 500、2 750、3 000、3 250、3 500μmol/L铝浓度处理下,狗牙根受胁迫影响较大,叶色、均一性明显降低,与对照相比表现出显著差异或极显著差异。通过建立回归方程,以狗牙根耐铝指数下降到60%作为狗牙根存活临界铝离子浓度,求得狗牙根致死临界铝浓度为2 520μmol/L。  相似文献   

3.
黄春琼  刘国道  陈振 《热带作物学报》2019,40(11):2112-2118
本研究将前期研究筛选出的5份耐铝及5份铝敏感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 (L) Pers.]种植于酸性土壤上,通过测定叶色、株高、分枝数及坪用质量等指标,研究其在酸性土壤上的生长差异。结果表明:在酸性土壤上生长28 d后,除相对株高外,耐铝种质和铝敏感种质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耐铝种质生长受抑制程度较小,而敏铝种质受抑制程度较大;耐铝种质在酸性土壤上可以保持较高的生长速率。本研究结果将为后续开展狗牙根的耐铝机理研究及耐铝品种的培育提供可靠的材料。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旨在筛选耐盐种质,为培育适宜中国盐碱土种植的结缕草新品种提供优良亲本。采用土培法对来自华东地区的41份结缕草属(Zoysia)种质的耐盐性差异进行评价。处理60 d后发现20 g/L的NaCl胁迫下结缕草种源间的生长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相对根系干重、相对地上部干重、相对全株干重的变异系数分别为44.86%、31.09%和31.51%。采用隶属函数值的综合评价方法对供试材料的耐盐性划分为5个等级,处于1~3级的(耐盐型)共14个;处于第4级的(中间型)共13个;处于第5级的(敏盐型)共14个。其中,沟叶结缕草最耐盐,中华结缕草处于中间型。筛选出最耐盐的5份种质是依次是Z36、Z35、Z09、Z22和Z05,最敏盐的5份种质依次是Z03、Z31、Z13、Z29和Z43。  相似文献   

5.
竹节草种质资源耐盐性初步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相对地上干重、相对地下干重、叶片枯黄率、叶片颜色、坪用质量为评价指标,在245 mmol/L Na Cl胁迫下,利用水培法对64份竹节草(Chrysopogon aciculatus)种质资源进行耐盐性初步评价。结果表明,各品系之间存在显著(p0.05)或极显著差异(p0.01),各指标的变异系数范围为20.64%(相对地上部干重)~43.40%(相对坪用质量)。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参数指标间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或极显著相关性(p0.01),相关系数最高达到0.912。利用5个指标对64份品系进行聚类分析,在欧式距离18.0处,分为敏盐型、中间型、耐盐型三大类。  相似文献   

6.
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是暖季型草坪草中得分最高,应用最广泛的草种之一,具有耐盐碱,生长快、建坪迅速等优点。本试验采用荷格伦特营养液培养法,依次用20、26、31 g/L的NaCl营养液对403份狗牙根材料进行耐盐处理30 d,筛选出在26 g/L的NaCl溶液中存活的耐盐种质21份,再对这些耐盐种质进行不同盐质量分数梯度(20、22、25、28和30 g/L)复选,初步筛选出较耐盐种质11份,次耐盐种质10份,这些材料为培育耐盐狗牙根品系提供了优良亲本。  相似文献   

7.
为保护茶树种质资源和促进茶树种质创新,对来自全国12个省份的32份茶树地方群体种资源表型性状及生化组分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6个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为0.81~1.94,供试群体表型遗传多样性较高;叶面积、叶形、叶面、芽叶茸毛、叶尖、叶身6个表型性状变异的累计贡献率为71.78%,是造成供试茶树群体表型差异的主要因素;综合两年生化成分测定结果,供试样品咖啡碱含量变异系数(17.95%和14.55%)最大,其次是茶多酚含量变异系数(13.61%和8.11%),游离氨基酸变异系数(5.62%和7.52%)最小;基于生化组分含量测定结果进行聚类分析将供试茶树群体划分为3个类群,分别包含不同类型的种质。从供试茶树地方群体种资源的地理分布范围来看,供试种质生化成分含量呈现出地域差异。  相似文献   

8.
中国大豆种质资源耐铝毒性的变异特点及优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波  赵团结  盖钧镒 《大豆科学》2007,26(6):813-819
铝毒害是酸性土壤中限制大豆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探讨我国不同生态区大豆种质资源耐铝毒害性的遗传变异特点对于大豆耐铝毒品种选育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从各生态区选出509份种质资源,采用苗期营养液砂培鉴定方法,以株高、叶龄、地上部干重和地下部干重的平均隶属函数值(FAi)作为耐铝毒性的指标,分析不同生态区品种对铝毒的耐性表现.结果表明,全国栽培大豆种质资源的耐铝毒隶属函数值存在相当大的变异,变幅为8.59%~74.83%,呈现出中间多、两头少的单峰态分布;各生态区内均存在与全国相同的变异特点,生态区间的变异比较小,平均数变幅仅为39.24%~41.65%,区内变异明显地大于区间变异;大豆耐铝毒性的强弱具有一定的相对性,根据参考文献所选的对照品种在509份资源中都处于中间状态,说明大豆种质资源耐铝毒性存在更大的耐铝毒和敏感性的变异;按照FAi》65%(1级),遴选出了15份强耐铝毒资源,占所选资源总数的2.95%,分别来自Ⅰ、Ⅱ、Ⅲ、Ⅳ、Ⅵ生态区;按照FAi《15%(5级),遴选出5份强敏感性材料,占资源总数的0.98%,分别来自Ⅱ、Ⅲ、Ⅳ、Ⅵ生态区,可供大豆耐铝毒性遗传育种研究利用.  相似文献   

9.
海雀稗是重要的暖季型草坪草,为筛选耐镉海雀稗优质资源,本试验在海雀稗耐镉评价体系优化的基础上,对23份海雀稗种质资源进行耐镉性评价,并初步探讨了其耐镉生理机制。结果表明,低浓度镉(0.50~1.50 mmol/L)处理时,海雀稗叶片枯黄率有显著差异,镉浓度为0.50 mmol/L与1.50 mmol/L时坪用质量无显著差异,镉浓度为1.00 mmol/L与1.50 mmol/L时坪用质量无显著差异,坪用质量与枯黄率在镉浓度为1.50~2.00 mmol/L均有显著差异,高浓度镉(2.0~3.0 mmol/L)处理时枯黄率差异显著,镉浓度为2.00 mmol/L与2.50 mmol/L、2.50 mmol/L与3.00 mmol/L时坪用质量间无显著差异。以叶片枯黄率50%为标准,通过建立回归方程求得临界浓度为1.5 mmol/L。选用坪用质量较好的23份海雀稗种质资源进行耐镉性评价,结果表明1.50 mmol/L镉胁迫条件下,不同材料之间耐镉能力差异明显,USA17-2、USA17-30、USA17-37、USA17-41和USA17-45相对坪用质量高,枯黄率低于45.00%,对镉耐性强;USA17-22、USA17-24、USA17-42、HN17-35和US17-47相对坪用质量低,最高枯黄率达到83.33%,对镉耐性最弱。通过对耐镉能力极端资源的脯氨酸及叶绿素含量测定发现,镉胁迫后耐镉海雀稗中脯氨酸和叶绿素含量显著高于镉敏感型海雀稗,推测维持高的脯氨酸和叶绿素含量是海雀稗耐镉的重要生理机制。本研究结果为选育优良耐镉海雀稗品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有效利用茄子种质资源,基于17个表型性状对113份茄子种质进行鉴定与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材料具有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变异系数变幅为8.2%~62.3%,平均32.7%,果形指数变异系数最大(62.3%),商品果光泽变异系数最小(8.2%);Shannon-Weaver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12~2.03,平均1.32,以始花节位最高(2.03),商品果光泽最低(0.12)。相关性分析表明株高、主茎高与始花节位互为正相关,熟性与主茎高、株高、始花节位正相关,与单果重负相关。主成分分析将17个性状提取为6个主因子、累计贡献率为70.936%,包含了全部指标的大部分信息;通过计算综合得分,有9份材料综合表现优良(F0.8),可作为优势亲本材料加以利用。聚类分析显示,在遗传距离23.5处,将供试的113份种质资源划分为4个类群,第Ⅰ类群包含30份种质,多为早熟、紫黑色棒形果实;第Ⅱ类群包含26份种质,以中晚熟、果实紫红色棒形种质为主;第Ⅲ类群包含22份种质,平均果型指数最小,主要为紫色扁圆形或卵圆形果;第Ⅳ类群包含35份种质,大部分为中晚熟种质。本研究结果可为茄子种质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以40份竹节草(Chrysopogon aciculatus)种质为材料,采用0(CK)、15%(T1)和20%(T2)3种浓度的PEG-6000溶液模拟干旱胁迫,对其进行抗旱性初步评价。结果表明,随着PEG浓度增加,干旱胁迫下不同竹节草种质枯黄率和萎蔫系数呈增加趋势,不同处理间差异显著;相对于T1处理,T2处理下枯黄率和萎蔫系数增幅更大,变化更明显;T1处理可促进根系生长,而T2处理有抑制作用,种质间呈现显著性差异。相关性分析表明,枯黄率、萎蔫系数、相对总根长、相对根体积、相对根表面积之间均呈现极显著相关,相对根直径与萎蔫系数、相对根长之间显著相关,与其他形态指标之间无显著相关性,运用隶属函数对竹节草抗旱性进行综合分析,分为抗旱种质(CA04、CA26、CA23、CA58)和敏旱种质(CA03、CA59、CA78、CA40)。本研究结果可为今后开展竹节草抗性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揭示建兰种质间的亲缘关系,促进建兰种质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利用。本研究利用ISSR标记分析了源于中国各地的39份建兰品种,并采用UPGMA方法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6个ISSR引物对39份建兰品种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共扩増出64条清晰条带,其中57条为多态性条带。平均每条引物检测到的条带数为11条,多态性条带10条,多态性比率为89.88%。通过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表明供试材料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500~0.953之间,供试材料被分为6群集,说明ISSR标记在建兰的品种间具有丰富的多态性,能够很好地揭示建兰品种间的亲缘关系。本研究结果可为建兰种质资源品种鉴定及杂交育种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不同生境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种群克隆构型和生物量的特征,以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3种不同生境的狗牙根种群为研究对象,对其直立茎密度、直立茎高度、匍匐茎长度、间隔子长度、分枝强度、分枝角度、直立茎生物量、匍匐茎生物量、地下根系生物量、地上生物量、总生物量以及根冠比等指标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从克隆构件生态可塑性看,在光照充足的生境中,狗牙根的直立茎密度较高、直立茎高度较低、匍匐茎长度较长、间隔子长度较短、分枝强度较大以及分枝角度较小;而在光照不足的生境中,狗牙根上述构件特征呈现出相反的趋势。样地A和样地C的狗牙根种群克隆构型趋向于“密集型”类型,样地B克隆构型趋向于“游击型”类型。从生物量生态可塑性看,在践踏和光照不足的生境中,狗牙根的直立茎生物量、匍匐茎生物量、地下根系生物量、地上生物量、总生物量以及根冠比都居于较低的水平;而在生长条件较好的生境中,其上述各项指标都居于较高的水平。不同生境狗牙根种群的克隆构型和生物量呈现较强的生态可塑性。  相似文献   

14.
采用ISSR分子标记对87份咖啡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分析。结果表明,19条ISSR引物扩增出140条带,其中多态性带107条,多态性位点为76.4%。运用UPGMA方法构建了聚类图,在遗传相似系数0.625水平下,87份资源被分为3大类。第Ⅰ类群包括了3份大粒种(Coffea liberica Bull ex Hiern);第Ⅱ类群为中粒种咖啡(C. canephora Pierre);第Ⅲ类群包括了全部小粒种资源(C. arabica Linne),共83份。咖啡种质的遗传关系种间容易划分,在种的分类水平上存在遗传关系多样性,而小粒种咖啡种内遗传多样性较窄。该研究结果将为咖啡种质鉴定、分类及分子育种提供重要科学依据。表明用ISSR分子标记进行咖啡资源遗传多样性的分析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A. E. Abdullahi   《Crop Protection》2002,21(10):1093-1100
Field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during two cropping seasons at two sites in Botswana to determine the efficacy of combining glyphosate and tillage in controlling C. dactylon. Treatments consisted of no-tillage, single and double ploughing during winter and spring plus the application of glyphosate at 0, 1.08, and 2.16 kg ha−1 3–4 weeks after the last ploughing. Visual assessment indicated higher levels of grass control from combining glyphosate and tillage than when these elements were applied separately. However, biomass data indicated that either double ploughing or glyphosate application controlled C. dactylon. A single ploughing followed by glyphosate at 2.16 kg ha−1 after a regrowth of C. dactylon may provide an effective and affordable control method to small-scale farmers.  相似文献   

16.
为了充分利用油茶资源,以油茶饼粕为试材,通过提取剂筛选和均匀试验设计等优化提取条件,采前1 d喷施粗提液,观察其对火龙果采后贮藏品质的影响。研究表明:油茶饼粕最佳提取条件为是1 g饼粕15 mL 85%甲醇料液比在75 ℃下超声波辅助提取2 h,提取2次。采前喷施粗提液可显著提高火龙果采收时果皮色泽b *和果实抗坏血酸含量(P<0.05),显著降低果皮硬度、果肉黏度、TSS(总可溶性固形物)及还原糖含量(P<0.05);采前喷施粗提液显著延缓贮藏期间火龙果果肉黏度的急剧增加(P<0.05),维持果皮亮度L *b *、果肉硬度、TSS及抗坏血酸含量,从而延缓霉烂指数的升高,维持火龙果的品质。  相似文献   

17.
土槿皮乙酸(pseudolaric acid B, PAB)是一个结构独特的天然二萜酸,前期发现该化合物对芒果胶孢炭疽菌等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具有广谱的抑菌活性,但其杀菌作用机制未知。本研究以芒果胶孢炭疽菌菌株JB-Q为供试对象,采用药剂驯化、紫外照射和钴辐射等方法诱导产生抗PAB的突变体,并分析抗性菌株的生物适合度。结果表明,仅药剂驯化法得到了18株不同抗性水平且可稳定遗传的抗PAB的胶孢炭疽菌,抗性频率为1.69×10-7。适合度研究表明,所有供试菌株在15~35℃范围内均能生长,且在25℃时菌丝生长速率达到最大值;而不同抗性水平的突变菌株的生长速率存在一定差异,其中低抗菌株>亲本菌株>中抗菌株>高抗菌株;渗透压测试结果表明,亲本菌株对0.02% 十二烷基硫酸钠(sodium dodecyl sulfate, SDS)表现更为敏感,其抑制率高达70%;在金属离子(NaCl、KCl和CaCl2)胁迫下,抗性突变菌株则表现更为敏感。因此,研究认为PAB不易导致胶孢炭疽菌的抗性产生,但诱导产生的抗性突变菌株的生存竞争力与敏感菌株相当。此外,交互抗性结果显示,土槿皮乙酸与吡唑醚菌酯、咪鲜胺和戊唑醇之间不存在交互抗性,但与苯并咪唑类杀菌剂多菌灵存在正交互抗性,其皮尔逊相关系数为0.7729(P<0.01),这表明PAB可能与微管抑制剂多菌灵有相似的作用机制,但仍需开展进一步的研究验证。  相似文献   

18.
以金花茶(Camellia nitidissima)和山茶(Camellia japonica)为材料,研究全光照(CK)以及八角(Illicium verum)林冠郁闭度分别为0.9、0.7、0.5时,对2种植物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郁闭度除了对山茶的叶宽影响不显著以外,对金花茶和山茶的各生长指标均有显著影响;与CK相比,金花茶和山茶在郁闭度0.5、0.7、0.9下的株高、地径、生物量都有增加,均显著高于CK,且金花茶的增加幅度大于山茶。2种植物的比叶重都随郁闭度的增加先降后升,都在全光照下最大;2种植物的叶长、叶宽都在全光照下最小,而叶厚在全光照下最大;叶面积、比叶面积随郁闭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在郁闭度0.7最大,CK最小。金花茶在郁闭度0.7和山茶在郁闭度0.5的Pn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且均随着有效光合辐射强度增加而增大,最后趋于稳定。郁闭度对金花茶和山茶的表观量子效率(AQY)、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光饱和点(LSP)、光补偿点(LCP)和暗呼吸速率(Rd)均有显著影响;随着郁闭度的增大,金花茶和山茶的叶片AQY、Pmax、LSP先增大后减小,金花茶均在郁闭度0.7时最大,山茶均在郁闭度0.5时最大;2种植物的LCP在全光照下最大;金花茶Rd在全光照下最大,山茶的Rd在郁闭度0.5下最大。综合分析得知,金花茶和山茶有一定的耐阴能力,且对弱光环境有一定的适应性,适合在郁闭度0.5~0.7下的环境下生长,但强光环境不利于2种植物的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