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公路附近茶园土壤中铅和镉的化学形态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章明奎  黄昌勇 《茶叶科学》2004,24(2):109-114
研究了浙江省各地采集的公路附近茶园土壤中铅和镉的化学形态。结果表明,表层土壤中铅和镉总量和各形态组分的含量因采样地和土壤性质的差异可有很大的差别。土壤剖面中铅和镉从下至上有规律地显著增加,表明表土中积累的铅和镉的主要为外源铅镉。土壤中残余态、氧化物结合态、有机质结合态铅和镉的含量主要与土壤中铅、镉积累有关;而生物有效性较高的交换态和水可溶态铅、镉受土壤pH有很大的影响。因此,长期植茶导致的土壤酸化可能是土壤中铅和镉活度增加的主要原因,并可增加茶树对铅和镉的吸收。  相似文献   

2.
施用猪粪对土壤Cu形态和菜心Cu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研究施用猪粪对土壤和菜心铜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全Cu、有效态Cu和菜心Cu的含量均随猪粪施用量和猪粪施用茬数的增加而提高。施用猪粪明显降低土壤残留态Cu含量,提高土壤交换态、松结有机态、紧结有机态和固体颗粒态Cu含量,其中尤以交换态、松结有机态Cu的增加最为明显。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交换态和松结有机态Cu是菜心吸收Cu的主要来源,并与土壤全Cu、有效Cu含量具有极显著的相关。  相似文献   

3.
酸和有机质对土壤镉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有机酸、无机酸及有机质都对土壤起酸化作用。一般认为,在酸性条件下,土壤中镉的有效性比较高,作物吸收利用的比较多,对作物的危害也比较大。但由于土壤的差异对作物吸收镉也表现出明显的差异。防治土壤酸化能有效抑制镉进入植物体内,进而防止毒害人类。  相似文献   

4.
史锟  徐虹  田艳芬 《北方水稻》2003,36(2):30-33
有机酸、无机酸及有机质都对土壤起酸化作用。一般认为,在酸性条件下,土壤中镉的有效性比较高,作物吸收利用的比较多,对作物的危害也比较大。但由于土壤的差异对作物吸收镉也表现出明显的差异。防治土壤酸化能有效抑制镉进入植物体内,进而防止毒害人类。  相似文献   

5.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硒在生命活动中所具有的抗氧化作用,免疫功能等诸多方面的重要性已被人们广泛认识。本文就土壤-植物系统中硒的存在形态以及在硒形态分析中所应用的各种方法和技术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不同吸镉能力油菜各器官累积镉的差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筛选出的高吸镉能力和低吸镉能力油菜品种进行全生育期土培盆栽实验,研究两个油菜品种各器官吸收累积镉特征及体内镉分配差异。试验结果表明,两个不同吸镉能力油菜品种全生育期地上部总吸镉量与苗期地上部吸镉量高低一致,地上部不同器官累积镉量两个品种存在显著差异。随土壤镉含量的增加,高吸镉能力油菜朱苍花籽地上部吸收的镉主要转运至叶中,而低吸镉能力油菜川油Ⅱ—93则主要转运至茎中。在土壤镉含量大于1 mg.kg-1时,高吸镉能力油菜籽粒中镉含量显著高于低吸镉能力油菜,当土壤镉含量小于1mg.kg-1时则相反。两个油菜品种地上部吸收的镉主要累积在茎和叶中,各器官中镉含量两品种均表现为叶>茎>角果壳>籽粒。  相似文献   

7.
武夷山茶园土壤汞、镉和砷形态及茶叶有效性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测试武夷山19个茶园土壤及茶叶中的Hg、Cd和As元素全量及土壤元素化学形态组成,分析3种元素对茶叶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土壤Hg存在一定程度的富集,以残渣态和强有机态为优势形态;Cd富集最严重,且以离子交换态为优势形态;As符合无公害茶产地环境标准(NY/T 853-2004),且以残渣态为主,占总量的70.35%。茶叶Hg、Cd、As含量属于安全范围内,均值远低于《茶叶中铬、镉、汞、砷及氟化物限量(NY659-2003)》标准限值。土壤Hg、Cd和As的生物可利用性系数及富集系数值比较得出,土壤Cd生物可利用能力最强,As次之,Hg最弱;茶叶对土壤Cd、Hg富集能力较强,对As富集较弱。总之,土壤元素种类和化学形态组成更大程度上决定了元素活性、迁移与转移能力。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闽北典型茶园土壤中硒形态特征,采集了闽北地区4个主要土壤类型(黄壤、红壤、潮砂土、紫色土)的35份茶园表层土壤(0~20 cm),分析土壤中硒含量、赋存形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闽北地区35份茶园土壤全硒含量为0.22~1.07 mg·kg-1,均值为0.59 mg·kg-1,达到富硒土壤标准(> 0.4 mg·kg-1)比例茶园占82.86%;土壤硒活化率均值为8.34%,土壤中硒的有效度较低。不同土壤类型中以黄壤茶园土壤全硒及各形态硒含量最高,潮砂土含量硒含量最低,但其茶园土壤硒活化率最高。茶园土壤硒形态分布规律表现为有机结合态>残渣态>可交换态及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可溶态,土壤硒的生物有效性较低。相关分析表明,茶园土壤硒形态总体受土壤有机质、氮素形态及pH的影响,土壤有效磷与土壤全硒、有机结合态和残渣态硒之间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土壤铁锰氧化物结合态硒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相关性均不显著。总体而言,该区域茶园富硒土壤为发展天然富硒茶提供了物源保证,但硒生物有效性不高,如何...  相似文献   

9.
铝和镉及其复合污染对砖红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土培盆钵试验,研究铝、镉及其交互作用对砖红壤酶活性的影响,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铝单独处理中,脲酶活性变化很大;铝抑制磷酸酶、过氧化氢酶、脱氢酶和蔗糖酶活性。镉浓度不超过20 mg/kg时,脲酶活性升高,低浓度镉处理降低磷酸酶活性,而高浓度镉对磷酸酶活性没有影响;镉对过氧化氢酶的影响小于铝。铝与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呈显著负相关;铝镉复合处理对脲酶没有交互作用,对磷酸酶、过氧化氢酶、蔗糖酶及脱氢酶的影响有交互作用。由于土壤磷酸酶及过氧化氢酶对不同铝浓度表现出强烈的敏感性,因此选用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作为外源铝污染土壤的指示酶。相对其它土壤酶,脲酶对不同土壤镉浓度反应敏感,可以用脲酶作为土壤镉污染的指示酶。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西沙群岛9个主要岛屿、12个剖面的52个土壤样品的分析研究,发现西沙群岛土壤磷的含量有从海岸向内陆递增的趋向;土壤全磷量中无机P占优点,而有机P的含量随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增加而提高;土壤无机P形态以磷酸钙盐(Ca-P,以下仝)占绝对优势(占98%以上),其他铁、铝磷酸盐〔Fe(AL)-P〕和闭蓄态磷(O-P)含量很微,因而磷的有效性很高,构溶P占无机P总量的30%左右;西沙群岛的磷质石灰土--  相似文献   

11.
从土壤中筛选分离出两株茶皂素利用菌WTS和YTS,这两个菌株在利用茶皂素生长繁殖的同时,对多氯联苯(PCBs)的降解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茶皂素共存的条件下,WTS菌对PCB 77、PCB 118和PCB 138的降解速率常数分别提高了4.3倍、4.8倍和2.8倍,YTS菌对PCB 77、PCB 118和PCB 138的降解速率常数分别提高了7.1倍、9.1倍和8.9倍。结果初步表明,茶皂素能明显促进微生物对多氯联苯的降解,可望开发成一种良好的PCBs降解诱导剂,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陈宇宏  高颖  韩震  尹军峰 《茶叶科学》2022,42(5):705-716
茶皂素是一类在山茶科植物种子中含量丰富且具有特异生物活性的化合物,但不同种质茶叶籽中皂素含量及组成尚不清晰。以浙江省同一地区采集的21个茶树品种(系)的茶叶籽为试验材料,对茶叶籽的基本特征、皂素含量及组成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系)的茶叶籽的百粒质量、壳仁比、皂素含量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得21个茶树品种(系)的茶叶籽的皂素含量范围分别为30.82%~48.16%和16.93%~31.82%,其中黄观音的茶叶籽皂素含量最高。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轨道阱质谱(UHPLC-Q-Exactive/MS)同时检测出68种茶叶籽皂素单体,其中Theasaponin E1的峰相对强度最大。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显示,21个品种(系)的茶叶籽以树型为依据被明显地划分为2组,组间差异单体物质有21种。结合相关性分析,高积累的Theasaponin E12、Camelliasaponin B1/B2、Theasaponin A5/A6、Camelliasaponin C1/C2和Assamsaponin G可能是灌木型种质资源有别于小乔木型、乔木型种质资源的重要特征物质。研究结果为生产茶叶籽皂素原料的选择和高值化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马园园  吴扬 《茶叶通讯》2021,48(1):15-19
茶皂素是一类从茶籽粕中提取出来的由有机酸、糖体和配基组成的五环三萜类化合物,因其生物活性而被运用于不同生产领域,具有可观的市场发展前景。本文就茶皂素的生物活性、应用概况以及新领域开发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茶皂素更好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茶树名部分茶皂素含量的测定和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谭新东  肖纯 《茶叶》2000,26(3):136-138,148
本文探讨了用对-二甲氨基茶甲醛比色法测定和比较了茶树体内各部分茶皂素含量,同时就茶皂素工业生产的原料来源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  相似文献   

16.
茶皂素在农药工业中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总结了茶皂素在农药工业领域中的应用概况 ,提出了今后开发的可能途径。文中对茶皂素在农药工业中应用的作用机理进行了论述 ,从茶皂素的表面张力、接触角和湿润性 ,证明茶皂素是一种适合农药工业应用的天然表面活性剂。实践证明 ,茶皂素作为可湿性粉型农药的湿润剂 ,能使可湿性粉剂农药的湿润性、pH、悬浮率等各项指标都能达到或超过国家规定标准。茶皂素在乳油型农药中应用 ,可以作为增效、展着剂 ,提高农药的施用效果。茶皂素在除草剂可溶粉、水剂方面应用能够提高产品质量和施用效果 ,总体水平优于国外同类产品。本文还对茶皂素作为生物农药在水产养殖作清池剂、作物和蔬菜种植业作杀虫剂、杀菌剂、灭螺剂等方面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7.
《Plant Production Science》2013,16(2):137-145
Abstract

Chloride (Cl) in saline soil increases the cadmium (Cd) concentration in crops. Here, we conducted a field experiment to investigate changes in Cd concentrations in wheat grain after the application of the Cl-containing fertilizer ammonium chloride (NH4Cl), with the aim of reducing its potential health risk. Effects of the application stage of NH4Cl fertilizer and leaching treatment (i.e., heavy rainfall) were also investigated in field and pot experiments. Both field and pot experiments showed that the Cd concentration of wheat grain was higher with NH4Cl fertilizer than with ammonium sulfate or urea fertilizers. Grain Cd concentration in wheat fertilized with NH4Cl at the tillering–jointing and flowering stages in the field experiment was 0.223 mg kg–1, which was about 1.5 times higher than that fertilized with urea. This finding is important because, in Japan, compound fertilizers containing NH4Cl are commonly used in fields for wheat cultivation. NH4Cl fertilizer application at the tillering–jointing and flowering stages had nearly equal effects on the Cd concentration in wheat grain. Basal dressing with NH4Cl fertilizer increased Cd concentrations in wheat grain to a greater extent than topdressing (at thetillering–jointing and flowering stage applications) in a pot experiment that was protected from rain. Leaching treatment (assuming two lots of 100 mm rainfall) negated the effect of NH4Cl fertilizer application on Cd concentration in wheat grain. We recommend the use of ammonium sulfate or urea preferentially as the nitrogen fertilizer because heavy rainfall rarely occurs during this period in Japan.  相似文献   

18.
我国茶园施肥量大,氮磷钾配比不合理的现象突出,导致养分损失大,肥料利用率低.本文分析总结大量相关文献,就茶园施肥对土壤质量、茶叶产量、茶叶品质等方面影响进行了综述,为今后合理施肥、提升茶园土壤质量,生产高产优质茶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应用Le Bissonnais法研究茶园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结果表明:(1)不同植茶年限茶园土壤>5 mm团聚体含量均表现为湿润扰动处理(81.05%~95.62%)>慢速湿润处理(64.18%~89.31%)>快速湿润处理(17.62%~24.26%),团聚体平均质量直径(MWD)、几何均重直径(GWD)和偏倚系数(CS)值也具有相同的变化规律,表明茶园土壤团聚体的崩解机制主要是快速湿润时孔隙内封闭的空气压力作用,快速湿润处理更接近茶园土壤实际情况;(2)快速湿润处理下,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对茶树连作的响应存在明显差异。随着植茶年限的增加,土壤团聚体MWDGMDCS值先降低后升高,在植茶23 a时最低。表明茶园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在植茶23 a时最弱;(3)在快速湿润处理下,茶园土壤团聚体稳定性与土壤有机质和粘粒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表明茶园土壤有机质和粘粒含量升高有利于土壤团聚体的形成和稳定性增强。因此,在茶园管理中应加强铺草覆盖,减弱消散作用对团聚体的破坏,植茶16~23 a时需增施有机肥料,以提高茶园土壤团聚体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植茶对土壤环境效应分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用多年种植茶园与相邻自然土之间进行物理、化学、微生物特性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茶园种植年限的延长,土壤容重、孔隙、水稳性团聚体、水分性能、三相比等物理指标得到明显而持续的改善;同时,土壤持续酸化,CEC增加,pH下降,交换性酸量增大。持续种茶土壤的基础养分较自然土有大幅度增加,有效钾有所减少;钙、镁有效量随种植年限的延长呈持续减少趋势。土壤微量元素Mn、Zn、Cu和重金属元素Cd、Pb、As、Hg、Cr全量未出现积累或减少,但Mn有效性增幅较大,Cu、Zn有效性也有显著增加,Hg有效性则显著下降。茶园土壤中3大类群微生物数量较自然土大幅增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