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推动光谱遥感在快速无损监测花生生长中的应用,明确监测花生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和地上部生物量(aboveground biomass,AGB)的最优植被指数及适宜的核心波段带宽。设置2个花生品种、4个施氮水平的花生田间试验,在不同生育时期(苗期、开花下针期、结荚期、成熟期)用Analytical Spectral Devices(ASD)公司生产的FieldSpec HandHeld 2型野外高光谱辐射仪,采集325~1075 nm范围冠层反射光谱,筛选敏感植被指数,并研究核心波段带宽对其监测叶面积指数(LAI)和地上部生物量(AGB)时精度的影响。结果显示,对花生LAI和AGB敏感的植被指数均为归一化红边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red edge),即NDRE(λ790, λ720)。进一步分析这一指数的监测精度随波段带宽的变化,发现监测LAI时,核心波段带宽(bandwidth,b)在(λ790:1~33 nm,λ720:41~59 nm)范围内时能使NDRE(λ790, λ720)保持较高监测精度,其中带宽组合(λ790:33 nm,λ720:53 nm)的带宽和值最大,对核心波段带宽的要求最低,利用其构建监测模型时决定系数(determination coefficient,R2)为0.7482,利用独立试验数据检验模型时相对均方根误差(relative root mean square difference,RRMSE)为13.88%。监测花生AGB时,核心波段带宽在(λ790:1~101 nm,λ720:19~101 nm)范围内时能使NDRE(λ790, λ720)保持较高的监测精度,其中带宽和值最大的核心波段带宽组合为(λ790:89 nm,λ720:89 nm),其建模R2为0.7103,检验RRMSE为20.42%。综上,在花生整个生长进程中,可用上述两个具有不同核心波段带宽的植被指数NDRE(λ790-b33, λ720-b53)和NDRE(λ790-b89, λ720-b89)分别对LAI和AGB进行监测,监测模型为LAI = 0.0296 × exp(14.365×NDRE)和AGB = 0.6240 × exp(20.222×NDRE)。在核心波段适宜带宽上的研究结果,可以为花生长势光谱监测设备研发及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优质籼稻剑叶SPAD值与稻米品质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揭示优质籼稻关键生育时期剑叶SPAD值与稻米品质性状间的关系,为今后的优质籼稻育种和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优质籼稻美香占2号、黄华占和五山丝苗等12个品种(系)为研究材料,测定各品种(系)的稻米品质性状、蒸煮食味品质、淀粉RVA谱和始穗期、齐穗期、乳熟期、蜡熟期、黄熟期的剑叶SPAD值,并对5个时期剑叶SPAD值与品质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籼稻蜡熟期和黄熟期剑叶SPAD值与稻米食味值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稻米蛋白质含量均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稻米淀粉峰值黏度和崩解值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结论籼稻黄熟期剑叶SPAD值与稻米食味值和蛋白质含量的相关性比蜡熟期高。黄熟期剑叶SPAD值越高,稻米蛋白质含量越低,食味品质越好。通过黄熟期剑叶SPAD值可以预测籼稻食味值和蛋白质含量。黄熟期剑叶SPAD值(x)与稻米食味值(y)的直线拟合方程为y=0.0901x+65.76,决定系数R2=0.687;与蛋白质含量(y)的直线拟合方程为y=-0.098x+9.217,决定系数R2=0.602。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木薯和花生间作模式下2种作物光合与干物质积累特性,以木薯和花生间作行数比为2∶4模式为对象,木薯单作(SC)、花生单作(SP)为对照,在大田条件下测定了该间作系统中2种作物(木薯用IC表示,花生用IP表示)不同时期干物质积累特点和光合特性。结果表明:(1)花生实际产量和预期产量均表现出先增后降的趋势,且在定植后92 d之前的实际产量大于预期产量,之后的实际产量和预期产量均开始下降;木薯实际产量从定植后75 d到收获均大于预期产量,且实际产量的增加速度大于预期产量的增加速度。(2)块根形成期和块根膨大期,IC植株叶片的最大净光合速度(Pnmax)和光饱和点(LSP)均显著高于SC;苗期和块根膨大期,IC植株叶片的暗呼吸速度(Rd)小于SC。荚果膨大期,IP植株叶片的光补偿点(LCP)、LSPRd均显著低于SP,表观量子效率(α)显著高于SP。(3)IC通过最大干物质积累速率出现时间提前、延长快增期持续天数和提高最大干物质积累速率来达到增加干物质理论最大积累量;IP通过提早快增期开始时间和快增期结束时间来缩短快增期持续天数,并使其最大干物质积累速率出现时间提前,最终使IP的干物质理论最大积累量下降。综上表明,木薯通过提高光能截获和利用效率,同时降低自身消耗来增加干物质积累量,花生后期由于高位作物的遮荫影响其生长发育,但在荚果膨大期IP通过降低LCPLSP来提高对弱光的利用效率,降低Rd来增加花生体内营养物质的有效积累。  相似文献   

4.
三熟制模式下南方双季稻茬口衔接季节紧张是协调双季稻周年增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虽然前人在三熟制模式下水稻品种搭配以及肥料利用率方面做了大量研究,但是三熟制模式下南方双季早稻产量及其养分积累分配相关性的研究鲜有报道。为了比较南方双季早稻养分积累分配特征,本文以15个水稻早稻品种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水稻品种的秧苗素质、基本苗及分蘖动态、经济性状、营养元素积累及分配、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秧苗素质存在显著差异,‘株两优819’的叶龄、苗高、百株鲜重等多项指标优于其他品种,秧苗素质表现佳。分蘖动态调查表明不同品种达到分蘖峰值的时间不同,其中以‘株两优929’的高峰苗最大,1 hm2达616.65万茎蘖数,‘株两优929’与‘中早39’高峰苗差异最为显著,‘株两优929’较‘中早39’显著增加33.62%。氮、磷、钾总养分的积累方面,‘株两优929’和‘陵两优942’养分积累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分别为311.88 kg/hm2和376.35 kg/hm2。‘陵两优942’的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最高,为12 028.09 kg/hm2。‘株两优929’的实际产量最高,为7873.01 kg/hm2。成熟期水稻品种养分积累量与子粒产量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氮、磷积累与有效穗均呈显著正相关(r=0.62*,r=0.50*),株高与千粒重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r=0.80**),有效穗数与每穗粒数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r=-0.76**),结实率与千粒重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r=-0.68**)。通过关联度分析表明,‘陵两优942’和‘株两优929’的综合表现明显优于其他品种。本研究对南方多熟制稻区早稻品种筛选及高效栽培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为探明独蒜兰属植物在光合生理方面的差异,本研究以云南独蒜兰(Pleione yunnanensis)、美丽独蒜兰(P. pleionoides)和流苏独蒜兰(Pleione barbarae)为材料,测定其叶片的光响应曲线、CO2响应曲线和叶绿素含量(SPAD),探究其光合特性。结果表明:3种独蒜兰属植物均具有较强的耐阴性,且植株叶片SPAD值的高低与其光合速率有相关性。3种独蒜兰属植物之间的光补偿点(LCP)、光饱和点(LSP)、暗呼吸速率(Rd)、初始量子效率(a)、光呼吸速率(Rp)和CO2饱和点(CSP)均无显著差异。云南独蒜兰光合作用对较低浓度的CO2利用率高,更能适应低CO2浓度的环境;美丽独蒜兰表现出对光的适应范围较广,但在光合速率增加时所需的CO2浓度较高;而流苏独蒜兰对强光较敏感,易出现光抑制现象。此外,CO2的供应可能是影响其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之一,在生产栽培中注意遮荫,适当增加CO2浓度对3种独蒜兰属植物的光合作用有利。  相似文献   

6.
越南油茶40年生实生林优株筛选与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越南油茶实生老林优株和探讨实生变异的遗传多样性,在海南省保梅岭生态保护区以40年生油茶老林32个丰产单株为试验材料,开展了主要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和品质性状的田间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表明:从32个丰产单株中筛选出果实丰产性良好或果实、种子含油率较高的优株共20株,其中金波5号和23号果实丰产、果实和种子含油率较高;32个单株茶籽油理化性质和脂肪酸含量基本上都达到了《油茶籽油》(GB/T11765-2018)的要求;依据农艺和经济性状、茶籽油理化性质和茶籽油脂肪酸组成等差异分别作聚类分析,可以分别归属成6类(r 2=0.932)、10类(r 2=0.864)和7类(r 2=0.937),3项聚类分析结果都能区分出丰度较高和较低的基因型种类,20个优株分别归属到全部6类、10类中的7类和全部6类中,说明越南油茶实生变异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不同种类基因型存在丰度差异,不同优株分属不同基因型种类。可见,越南油茶的育种目标应以丰产性和稳产性为主,金波5号和23号是有希望上升为品种的优株;越南油茶具备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且不乏有特色的稀有种质。  相似文献   

7.
为筛选花生秸秆饲用性评价指标和饲用价值高的种质,以40份生物量较大的品种(系)为材料,利用NIRS方法分别检测收获后花生茎秆、叶片和种子部位的蛋白质、钙、磷、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干物质、酸性洗涤木质素和体外干物质消化率等指标。结果表明,叶片中的蛋白质含量较茎秆高5%以上,营养价值较高;茎秆、叶片、种子部位对钙和磷的吸收均具有协同特征;茎秆、叶片中的钙、磷含量分别与蛋白质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种子中的钙、磷含量均与蛋白质含量极显著正相关。秸秆饲用性评价分析表明,利用主成分分析共提取到5个主成分,代表茎秆、叶片检测指标91.12%的信息,可用于花生品种(系)秸秆饲用性的综合评价;根据各品种(系)的综合得分D值筛选出10份饲用价值较高的品种(系);构建了花生秸秆饲用性评价的回归方程,D=0.014X1+0.012X2-0.003X5+0.009X7-0.023X8+0.009X10+0.011X16-1.582(R2=0.994,F=764.329,P<0.01),该方程的估计精度达88.0%以上,方程中茎秆的蛋白质、灰分、中性洗涤纤维、植物干物质、酸性洗涤木质素、叶片的蛋白质和干物质共7个指标可作为花生秸秆饲用性综合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8.
针对籽用工业大麻种植区存在的灌水施氮不合理问题,在大田条件下设置不同水平灌水量和施氮量,探讨作物生长、SPAD值(叶绿素含量)、叶片光合性能、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等的变化,揭示麻籽产量对水氮互作的响应机制等,为确定适宜的水氮施用量提供理论依据。采用2因素4水平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灌溉水平设0(W0)、60(W1)、120(W2)、180(W3)mm,施氮量设0(N0)、225(N1)、450(N2)、675(N3)kg/hm2。结果表明:灌水(W1、W2、W3)和施氮(N1、N2、N3)均可显著提高工业大麻株高、茎粗和地上部干物质量数值。SPAD值在不同灌水水平下均表现为N0123;在不同氮肥水平下表现为W0123。灌水和施氮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显著提高工业大麻叶片光合性能。W3和W2水平麻籽产量显著高于W0;N3和N2水平麻籽产量显著高于N0;W2N2产量最高,比W2N0和W0N0分别高11.25%和22.01%。通径分析表明,不同水氮处理导致分枝高、茎粗和分枝数等的改变进而影响产量。旺长期和开花期各灌水60 mm,配合播前施氮肥450 kg/hm2,是籽用工业大麻最佳水氮供应模式,可起到节本增产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在木荷人工林中,基于哑变量模型法构建树皮厚度模型,以提高预测模型参数的稳定性,为木荷人工林出材率计算和经济价值评估方面提供参考依据。基于福建省南平市213块木荷人工林固定样地的调查数据,选取19个包含胸高处、任意高度处、相对树皮厚度和去皮直径的理论方程作为构建木荷人工林树皮厚度的基础模型,使用R软件进行模型拟合分析,运用决定系数(R2)、均方根误差(Erms)、和方差(Ess)、赤池信息准则(AIC)、贝叶斯准则(BIC)等模型评价指标,结合含熵值的TOPSIS法筛选出拟合度较高的4个基础模型(M1、M10、M12、M16),进一步构建含龄组和立地质量哑变量的木荷人工林树皮厚度模型。用于建模的胸高处样本数为130个,任意高度处、相对树皮厚度和去皮直径样本数为2386个,用于检验模型拟合效果相对应的样本数分别为55个和1013个。结果表明:含龄组哑变量胸高处、任意高度处、相对树皮厚度模型(M20、M22、M25)的R2分别为0.9769、0.9214、0.9111,比基础模型(M1、M10、M12)的R2(分别为0.6981、0.5540、0.5056)提高了39.9%、66.3%、80.2%,有了明显提升;含龄组哑变量去皮直径模型M27的AIC为21.62,BIC为76.44,比其基础模型M16分别降低了95.8%、85.46%。通过含熵值的TOPSIS法对模型指标综合评价,并经模型配对t检验,这4个含龄组哑变量模型(M20、M22、M25、M27)拟合效果更佳,适合于福建木荷人工林树皮厚度预测。  相似文献   

10.
Phosphorus(P) deficiency in soil is a major constrain for rice production. An important set of rice genotypes(landraces, old improved and new improved varieties) were screened for P deficiency tolerance in two major cropping seasons of Sri Lanka, in 2012. The Ultisol soil, which was collected from a plot cultivated with rice without fertilizer application for past 40 years(P0) at the Ric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stitute(RRDI), Bathalagoda, Sri Lanka, was used as the potting medium for greenhouse trials. Two field trials were conducted in the same plots at RRDI. Both P0 and P30(30 mg/kg P2O5) conditions were used in the two greenhouse trials. At the early vegetative(three weeks after transplanting), late vegetative(six weeks after transplanting) and flowering stages, plant height and number of tillers per plant were recorded. At the flowering stage, shoots were harvested and shoot dry weight, shoot P concentration, shoot P uptake and P utilization efficiency were measured. All data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 using analysis of variance, regression and cluster procedures. The measured parameter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P0 and P30 conditions(P < 0.05). Higher shoot dry weight was reported by the rice genotypes H4 and Marss under P0 conditions. The regression analysis between shoot dry weight and P utilization efficiency revealed that the studied rice genotypes could be categorized to three P deficiency tolerance classes. A total of 13 genotypes could be considered as highly tolerant and 4 genotypes as sensitive for P deficiency. These results could be used to select parental genotypes for breeding and genetic studies and also to select interesting varieties or landraces for organic rice production.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辣木多糖的酶促提取工艺和辣木不同部位的多糖含量,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多糖提取率为指标,选择纤维素酶用量、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液料比为试验因素,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对纤维素酶辅助提取辣木多糖的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并在此基础上研究辣木不同部位的多糖含量差异。4种因素对辣木多糖提取率的影响顺序依次为:纤维素酶用量>提取温度>液料比>提取时间。建立辣木多糖提取率(Y)与纤维素酶用量(X1)、提取温度(X2)、提取时间(X3)、液料比(X4)的二次正交回归模型:Y=18.6602+0.8134X1+0.7572X2–0.4312X3+0.6909X4–0.5181X12–0.4935X22–0.6277X42,该模型拟合度好,4个因素均对多糖提取率有显著影响(p<0.05)。通过回归模型获得优化的提取工艺为:纤维素酶用量1.60%,提取温度53℃,提取时间68 min,液料比52∶1,在此条件下辣木多糖提取率为19.83%,实际值与预测值一致。辣木不同部位的多糖含量结果表明,辣木根、花、嫩叶、茎中均含有丰富的多糖,其中根中含量最高且极显著高于其他部位(p<0.01),可进一步开发利用。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优化得到的辣木多糖酶促提取工艺条件准确可靠,可有效提高辣木多糖提取率并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不同涂膜处理对槟榔鲜果储藏过程中品质的影响,以无菌蒸馏水(CK)、壳聚糖(T1)、壳聚糖-茶多酚-百里香酚(T2)3组涂膜剂分别对槟榔鲜果进行表面涂膜处理后装于PE带孔包装袋中,测定13℃、65%相对湿度下贮藏40 d鲜果的品质变化规律。结果表明,T1和T2涂膜处理有效延缓和抑制了鲜果腐烂软化、果仁褐变、黄化、失水皱缩,货架期可从常温5 d延长至处理后35 d。相较于CK组,T1处理有效抑制了鲜果黄化,但T2处理综合保鲜效果最佳,除可增强鲜果初期抗氧化能力外,还可显著抑制失重率和腐烂率上升,第35天时腐烂率仅为8%。同时,T2处理的鲜果色泽更加稳定,果仁褐变不明显。另外,呼吸强度、硬度、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等指标的变化情况表明,储藏25 d后,T2涂膜处理可稳定维持储藏期内鲜果生理代谢能力,保鲜效果显著优于CK组,因此T2涂膜处理可作为一种绿色安全、经济、有效的槟榔鲜果保鲜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不同基质配比下米老排组培苗移植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基质配比对组培苗移植效果的影响,以黄心土和泥炭土为基质,按照体积比设置5种基质配比处理,即T1(100%黄心土)、T2(80%黄心土+20%泥炭土)、T3(60%黄心土+40%泥炭土)、T4(40%黄心土+60%泥炭土)和T5(20%黄心土+80%泥炭土),分析不同基质处理对米老排组培苗移植成活率、生长量和苗木质量指数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T1和T3处理有利于提高米老排组培苗移植后成活率,移植1个月的苗木成活率以T1最高(83.33%),T3次之(81.11%);随着泥炭土比例的增加,米老排组培苗的株高、叶片数、地径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规律,并在T3时达到峰值,移植6个月的株高、叶数与地径分别为30.93 cm、8.1片和5.04 mm,均极显著高于其他4个处理(P<0.01),分别是T1的2.11、1.82和1.67倍;6个月的苗木地上干重和地下干重大小均为:T3>T4>T5>T2>T1,T3的地上干重和地下干重分别为T1的8.51和5.56倍;T3的苗木质量指数达到了1.13,显著高于T5、T2和T1P<0.05)。60%黄心土+40%泥炭的混合基质是米老排组培苗移植的理想育苗基质。  相似文献   

14.
以粤油13为供试材料,通过3种不同直径的管环处理,创制不同株型。本研究统计分析了18个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采用通径分析的方法对单株产量进行通径分析;然后进行单株产量的逐步回归分析。农艺性状分析结果表明,单株产量、最大果节数、侧枝长、单株总果数、单株饱果数随着处理直径的增大显著增加;相关分析表明,单株产量与侧枝角度、最大果节数、单株总果数和单株饱果数呈极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表明,单株总果数对单株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最大(PY.X7=2.15),而在株型相关性状中,侧枝角度具有较大的间接效应(IEX2=0.8567),在侧枝角度影响单株产量的间接因素中,通过影响单株总果数的间接效应最大(IEX2.X7=1.2060)。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分别建立了单株产量的最优回归方程:Y=8.43+0.53X2 (P=6.8E-5);Y=-29.26+1.26X8+0.22X7 (P=3.13E-19;P=4.06E-11),为单株产量预测提供理论参考。本研究初步解析了花生株型与产量之间的关系,初步探明了株型相关性状对产量的影响因素,提出了培育具有"U"型特征的花生新株型品种,可为花生株型育种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作物的生物量与产量的形成密切相关,建立生物量预测模型可实时分析植株的生长情况,有利于进行科学管理、合理施肥。本试验通过测定3个品种火龙果3个不同时期的部分形态指标对火龙果的生物量进行拟合。结果表明:火龙果植株结果枝的干物质积累量与其叶肉的长、宽、厚等指标显著相关,其预测模型为W(结果枝干重)=–43.5430+0.7100×叶肉长+0.5919×叶肉宽+2.7955×叶肉厚,验证系数R=0.8760;火龙果花的干物质积累量与花长、基部直径等指标密切相关,其预测模型为W(花干重)=–14.8919+0.4499×花长+4.5402×基部直径,验证系数R=0.8815;果的干物质积累量与果横径、横纵比显著相关,其预测模型为W(果干重)=–35.7435+16.3456×果横径–62.6395×横纵比,验证系数R=0.8782;地上部的干物质的积累量与分枝数、主茎的叶肉厚、节点个数、髓部直径、髓部厚度等指标显著相关,其预测模型为W(地上部干重)=0.058707+0.1337955×分枝数+0.0153781×主茎叶肉厚–0.041053×节点个数–0.083695×髓部直径+0.23970...  相似文献   

16.
不同钾水平下厚皮甜瓜生育后期氮磷钾吸收及利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翠甜’厚皮甜瓜为试材,采用盆栽砂培试验,设6个钾水平,即K1~K6(0、3、6、9、12、15mmol/L),研究其对厚皮甜瓜生育后期氮、磷、钾养分吸收与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钾能够降低厚皮甜瓜各器官氮含量及成熟期根、茎叶氮累积量,显著增加果实氮累积量;增加根、果实磷含量及各器官磷累积量,显著增加果实、单株磷累积量;增加各器官钾含量及钾累积量,显著增加茎叶、果实以及单株钾累积量;显著增加氮生理利用效率和磷收获指数,增加氮收获指数,显著降低钾收获指数和磷、钾生理利用效率;单果鲜重以K2、K3和K4处理较高,且处理间差异不显著。钾处理与其厚皮甜瓜各器官氮、磷、钾含量存在的显著相关关系与器官部位及生育期有关,但与氮含量均呈显著负相关,与钾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各器官氮磷钾含量与氮收获指数没有显著相关性,但茎叶氮累积量与氮收获指数呈显著负相关;茎叶氮累积量与磷收获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果实磷、钾含量及累积量均与磷收获指数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根、果实氮含量与钾收获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根磷含量与钾收获指数呈显著负相关,茎叶及果实钾含量和累积量均与钾收获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通过比较拟合优度(决定系数R2),发现钾水平与成熟期茎叶磷含量采用二次多项式拟合最佳,钾水平与成熟期根钾含量采用线性拟合最佳,钾水平与其他各器官养分含量采用三参数指数或者五参数双指数拟合最佳。比较三者养分吸收及利用情况可知,钾水平为9 mmol/L(K4)时,氮磷钾生理利用效率较好,较有利于氮磷钾养分吸收利用,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7.
为了了解一种国外沉香中的2-(2-苯乙基)色酮类化合物,采用多种色谱分离技术从该沉香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通过波谱学方法分别鉴定为:6-羟基-8-氯-2-[2-(4°-羟基苯基)乙基]色酮(1),6-羟基-2-[2-(3°-甲氧基-4°-羟基苯基)乙基]色酮(2),6-羟基-7-甲氧基-2-[2-(4°-羟基苯基)乙基]色酮(3),沉香四醇(4),5α,6β,7β,8α-四羟基-2-[2-(4°-甲氧基苯基)乙基]-5,6,7,8-四氢色酮(5)和6-羟基-2-[2-(3°-甲氧基-4°-羟基苯基)乙烯基]色酮(6)。化合物1为新的2-(2-苯乙基)色酮。对化合物2~6的细胞毒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6对5株人体肿瘤细胞均表现出一定活性,其中对人慢性髓原白血病细胞K562和人肝癌细胞BEL-7402具有显著抑制活性,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2.87和 4.75 μg/mL,化合物2、3、5对5株人体肿瘤细胞表现出中等活性,IC50范围为9.91~45.38 μg/mL。  相似文献   

18.
假木豆(Dendrolobium triangulare)为多年生灌木,假木豆叶量大、产量高,营养价值高,是优良的高蛋白青饲料。目前仅有山蚂蝗亚族之间的遗传多样性研究,假木豆属的形态学遗传多样性的分析研究比较匮乏,缺少大范围的种质形态学遗传多样性研究。对优质育种资源植物学性状综合评价是育种的前提。为了培育优质豆科牧草品种,满足南方畜牧生产需求,本研究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材料为76份假木豆属种质资源,对35个植物学性状进行观测,分析假木豆属的遗传多样性特点,为假木豆选育工作提供基础材料。通过形态学观测分析研究其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35个植物学性状中叶背面毛况(CV=46.92%),茎的颜色(CV=39.77%)和叶柄毛况(CV=39.52%)变异系数(CV)最大,说明假木豆属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多个植物学性状之间存在相关性,叶长与叶宽(r=0.887)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长宽比在2.0左右,叶形比较接近椭圆形。茎的形状与叶长(r=–0.459)、叶宽(r=–0.491)存在相关性,这表明如果假木豆产量以叶面积为主,应尽量选择圆柱形的茎。中央小叶叶形与荚果长(r=0.360)存在极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