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基于电子鼻与GC-IMS技术云南昌宁红茶香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云南省昌宁县8种红茶作为试验对象,采用电子鼻和气相离子迁移谱技术(GC-IMS)对不同茶树品种与不同加工工艺的红茶样品的挥发性香气物质进行检测分析.电子鼻检测结果显示,8种红茶样品的挥发性香气差异显著.气相离子迁移谱技术检测结果显示,8种红茶样品中共检测到91种(含单体和二聚体)确定的香气组分,包括醛类(31种)、醇...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无核黄皮挥发性风味化合物组分,采用顶空气相-离子迁移色谱(headspace-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 HS-GC-IMS)技术,并结合挥发性化合物的指纹图谱、峰强度及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测定分析并比较4个不同成熟度无核黄皮果实的挥发性风味化合物组分差异。从无核黄皮果实中共鉴定出60个已知的和3个未知的挥发性风味化合物,已知的挥发性风味化合物包含13种醛类、12种醇类、9种烯烃类、6种酮类、2种酯类、2种醚类、1种苯和1种乙酸。挥发性风味物质指纹图谱显示,在特有的风味化合物方面,STAGE2的种类最多,STAGE4次之,STAGE1仅有2种,而STAGE3无明显的特有风味化合物。此外,STAGE1与STAGE2共有的风味化合物种类最多,STAGE3与STAGE4仅共有乙酸和乙醇。各化合物的信号峰强度值显示,各成熟度果实中含量均较为丰富的有己醛、戊烯醛、乙烯醇、石竹烯、α-水芹烯、柠檬烯、1-戊烯-3-酮和丁香酚甲醚。丁香酚甲醚和乙烯醇的峰强度最高,且表现为随果实成熟度的增强,其相对含量逐渐降低。主成分分析(PCA)显示不同成熟度果实的挥发性风味组分各自聚类,但STAGE1与STAGE2、STAGE3与STAGE4的距离分别较近。无核黄皮果实中主要的挥发性风味化合物是醛类和醇类,其次是烯氢类和酮类,不同成熟度果实分别具有共同的及特有的挥发性风味化合物特征峰区域,成熟度越接近,其风味化合物的组成也较为相近。本研究可为无核黄皮的成熟度、品质和标准判定、风味成分研究及精深加工产品开发等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以广佛手不同成熟期的鲜果为材料,采用顶空固相萃取及GC-MS法,分析其挥发性物质含量成分及变化。结果表明:从花后160~200 d的5个成熟期共鉴定出25种成分,各成熟期成分的种类、数量基本相同。挥发性物质成分以烯类为主,占含量的96%以上,其中又以柠檬烯和松油烯为主,分别占含量的44%和27%以上。这些主要成分的含量之和先上升后下降,在花后180 d达最高值,说明花后180 d应为佛手采收最佳期。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不同徐麦品种(系)馒头制品的挥发性物质和质构特征,本研究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技术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5个徐麦品种(系)馒头制品的挥发性物质进行分析,并利用TMS-PRO质构仪进行了TPA检测。结果表明,馒头中挥发性成分有41种,包括醇类(1种)、醛类(2种)、酯类(13种)、烷类(10种)、烯类(4种)、苯类(8种)、酮类(2种)以及醚类(1种)化合物。含有挥发性物质种类最多的品种是徐麦178(29种),最少的品种是徐麦39(22种)。TPA检测数据显示,徐麦178制作的馒头具有较高的硬度、弹性和粘性;徐麦39的质地较为柔软。不同品种(系)馒头因为挥发性物质间的相互作用、种类数、含量以及硬度、弹性和粘性等的不同具有了独特的风味和口感。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嫁接对红色樱桃番茄果实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3个红色樱桃番茄品种实生苗和嫁接苗果实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种类和相对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CT18013S含有57种挥发性物质,包括5种特有成分,其中庚醛为主要风味物质;CT18013J含有69种挥发性物质,包括17种特有成...  相似文献   

6.
紫苏属植物的叶具多种生物活性,且有特异性香气。为探究紫苏属不同植物鲜叶挥发性物质异同,以紫苏、白苏和柠檬紫苏为研究对象,采用固相微萃取进行富集提取,运用气相质谱对鲜叶挥发物进行分离鉴定。结果表明:(1)紫苏属植物鲜叶的挥发物存在较显著差异。通过主成分分析,3种紫苏属植物的样本点分别独自聚为一类;(2)3种紫苏属植物高匹配(匹配度≥90%)、高相对含量(相对含量≥2%)的挥发物存在不同。柠檬紫苏为柠檬醛、顺式-柠檬醛和蘑菇醇等,紫苏为α-石竹烯、β-石竹烯和洋芹脑等,白苏则包括β-石竹烯、蘑菇醇和芳樟醇等;(3)3种紫苏属植物存在各自特异性挥发物。柠檬紫苏叶片中检测出特异性挥发物19种,为柠檬醛、β-柠檬醇等。紫苏有8种,如洋芹脑等。白苏有6种特异性挥发物,为芳樟醇等;(4)3种紫苏属植物同时存在4个共有挥发物,分别为β-榄香烯、大根香叶烯、β-石竹烯和蘑菇醇;(5)以所测挥发物为指标,通过聚类分析得到白苏和紫苏的样本聚为一个类群,而柠檬紫苏的样本单独聚为另一类群。本研究为紫苏属植物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SDE/GC/MS)技术,分别测定了健康及受茶饼病菌侵染鲜叶中挥发性物质,探讨了云南大叶种健康及受茶饼病菌侵染鲜叶中挥发性物质的组成和差异,分析了茶饼病菌侵染对茶树挥发性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茶树健康叶片中共检测出37种挥发性物质,占总挥发物的80.195%,而受茶饼病菌侵染叶片中共检测出56种挥发性物质,占总挥发物的92.166%;在受茶饼病菌侵染叶片中有13种物质未检测出,有31种新的挥发性物质被检测出;芳樟醇是云南大叶种茶树鲜叶中主要的挥发性物质;受茶饼病菌危害的叶片以含氮含硫化合物、萜烯类、芳香族化合物、绿叶性气体为主要挥发物.  相似文献   

8.
酿造大麦挥发性风味物质组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啤酒风味的稳定性研究提供借鉴,利用固相微萃取与气-质联用分析了两个优质酿造大麦品种Sabastian和Gairdner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组成.在两个大麦品种中共分析鉴定出34种化合物,Sabastian中检出28种,Gairdner中检出32种.在Sabastian中共检出醛类化合物11种,占总质量分数的17.58%;醇类化合物7种,占总质量分数的7.32%;酮类3种,占总质量分数的13.08%;酸类化合物2种,占总质量分数的8.41%;其他类化合物5种,占总质量分数的9.54%.在Gairdner中共检出醛类化合物10种,占总质量分数的38.36%;醇类化合物9种,占总质量分数的25.36%;酮类化合物4种,占总质量分数的9.07%;酸类化合物2种,占总质量分数的6.81%;其他类型化合物7种,占总质量分数的7.77%.两个大麦品种中含量较高的成分为正己醛(Sabastian,13.56%;Gairdner,30.76%)、丙酮(Sabastian,12.82%;Gairdner,8.39%)、乙酸(Sabastian,8.00%;Gairdner,4.86%).作为大麦特征风味物质的异戊醛和2-甲基丁醛的含量在Sabastian中分别为0.51%和0.79%,在Gairdner中分别为1.93%和1.72%.  相似文献   

9.
40%乙烯利水剂催熟对香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七成熟的威廉斯香蕉为试材,采用两种不同稀释浓度(1 000和1 500 mg/kg)的40%乙烯利溶液进行浸泡处理,分别贮存于16和22℃的室内进行催熟,并定期对香蕉进行取样,检测香蕉各感官及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处理浓度的乙烯利催熟效果无显著差异,样品均成熟且色泽光亮,营养损失不大。22℃条件下催熟的香蕉比16℃条件下催熟的香蕉成熟速度快,食用品质更佳,有利于采摘后快速投放市场。综合考虑乙烯利残留量的安全问题以及催熟成本,建议采用1 000 mg/ kg的乙烯利溶液在常温下(22℃)催熟。  相似文献   

10.
林霞  陈峥  刘波  朱育菁  李慧敏 《热带作物学报》2018,39(10):2074-2082
紫薇是我国著名的夏季观赏花木,具多种花色,有丰富的生物活性。探究不同花色紫薇花的挥发性物质在组 成和含量上的差异,对紫薇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 5 种花色紫薇花的挥发性物质为研究对象, 利用固相微萃取(SPME)技术对进行富集提取,通过 GC-MS 对挥发性物质进行分离鉴定。在前处理条件优化方面, 以质谱鉴定出物质(总物质和高匹配物质)的出峰数和峰面积为指标,筛选得到适用于萃取紫薇花挥发性物质的萃取 温度为 25 ℃,萃取头为 65 μm PDMS/DVB。接着对 5 种不同花色的紫薇花中的高匹配度和高含量成分进行了讨论, 分别从白色、淡粉、粉红、玫红、紫色花色的紫薇中检测出高匹配挥发性物质 23、3、14、18 和 15 个,占各自总香气 成分的 46.38%、47.11%、47.42%、49.18%和 47.32%;而高含量成分分别占到各自总香气成分的 59.33%、79.35%、58.24%、 69.23%和 54.83%。同时,不同花色紫薇花的挥发性成分也存在共性和特异性的成分。以高匹配成分为研究对象,4 种 花色紫薇有 2 个共有成分(β-石竹烯、十四烷),3 种花色共有的挥发性成分有 3 个(苯乙醛、苯甲醛和顺式-罗勒烯), 而 2 种花色共有挥发性成分有 5 个(D-柠檬烯和 2,4-葵二烯酸甲酯等)。同时,各花色还存在特异性成分,在白色、淡 粉、粉红、玫红、紫色花色中的特异性成分数量分别为 15、2、9、10 和 9 种。通过探究不同花色紫薇花在挥发性成分 上的差异,为紫薇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明香蕉中酚酸化合物的种类及含量,本研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法对 香蕉果肉样品进行分析,并对色谱、质谱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香蕉富含多种酚酸化合物,且酚酸化合物主 要以游离酯型和结合型存在。含量较高的 2 种酚酸为异阿魏酸(112.54~370.34 μg/g)、阿魏酸(83.96~157.54 μg/g)。 酚酸含量由高至低依次为异阿魏酸>阿魏酸>对香豆酸>3,5-二羟基苯甲酸>芥子酸>香草酸>咖啡酸>对羟基苯甲 酸>鞣花酸>丁香酸>反式肉桂酸>水杨酸。方法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检出限低、线性范围宽、灵敏度高,定量结 果准确、可靠,适用于实际样品检测;香蕉样品酚酸组分与含量检测结果可为香蕉的营养成分和功能活性物质 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以非极性柱Rxi-5Sil MS为第一维柱,中等极性柱Rtx-200为第二维柱,对普洱茶粉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分析。结合飞行时间质谱普检索图库与全二维特有结构信息谱图,鉴定出相似度大于800、含量≥0.1%的物质90种,占总峰面积的66.306%。研究结果表明,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系统的高分离度、高峰容量和高灵敏度,以及全二维分离特有的结构谱图特征,非常适合于普洱茶粉中复杂挥发性组分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对12份菠萝品种的果实香气成分采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进行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菠萝果实香气成分种类含量变化差异较大,聚类分析在相关系数距离19时,分为4个类群;主成分分析显示120种挥发性成分简化得到3个主成分包含27个香气成分,综合得分显示密宝菠萝最高。本研究结果可对菠萝果实香气品质进行评价,有助于加快菠萝选育种进程。  相似文献   

14.
为建立固相萃取-气相色谱法测定香蕉中多种残留有机磷农药敌敌畏、乐果、毒死蜱、辛硫磷、丙溴磷的方法,采用氮磷检测器(NPD)气相色谱法对经无水丙酮提取、Na2SO4脱水、固相萃取净化、氮吹仪浓缩后,用丙酮定容的样品进行测定。结果显示,敌敌畏、乐果、毒死蜱、辛硫磷、丙溴磷的最低检出浓度分别为0.010、0.008、0.012、0.002、0.008 mg/kg,加标回收率在78.82%~101.5%,相对标准偏差为3.7%~6.2%。表明该方法线性良好,回收率、精密度好,灵敏度高,符合检测要求,可用于香蕉中多种残留有机磷农药的测定。  相似文献   

15.
内生真菌HND5挥发性物质组分分析及其抑菌作用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HND5是从健康的臂形草叶片中分离得到的一株顶孢霉属(Acremonium sp.)内生真菌,可通过产生挥发性物质抑制病原菌生长。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HS-SPME)提取富集了内生真菌HND5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进行了挥发性物质的组分分析,共分离鉴定得到14个单体化合物。活性分析发现,石竹烯(Caryophyllene)和4-乙烯基-1,2-二甲氧基苯(Benzene,4-ethenyl-1,2-dimethoxy-)具有抑菌活性,对峙试验表明2种物质均对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胶胞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和多主棒孢菌(Corynespora cassiicola)具良好的抑制作用,其中石竹烯的有效中浓度(EC50)分别为2 916.07、729.54和404.23μL/L,4-乙烯基-1,2二甲氧基苯的有效中浓度(EC50)分别为62.72、27.60和23.54μL/L。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热带水果中植物甾醇的种类和含量。将香蕉、火龙果、木瓜、菠萝、龙眼样品进行冷冻干燥处理、索 氏抽提、皂化提取、衍生,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进行麦角甾醇、菜油甾烷醇、菜油甾醇、豆甾醇、谷甾醇的 分析测定,并用胆甾烷醇内标法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菜油甾烷醇、麦角甾醇均为未检出。5 种甾醇的含量总和为 4.05~34.89 mg/100 g,含量顺序为火龙果>菠萝>木瓜>香蕉>龙眼。  相似文献   

17.
张芹  王少青 《热带作物学报》2013,34(9):1831-1835
采用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对水中13种挥发性卤代烃进行测定。通过调整吹扫温度和吹扫时间、解吸温度和解吸时间,分析吹扫捕集条件对吹扫捕集效率的影响,并确定最佳吹扫捕集条件。结果表明,在吹扫温度40 ℃、吹扫时间12 min、解吸温度240 ℃、解吸时间3 min的条件下,13种挥发性卤代烃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4.5%~106.7%,相对标准偏差为2.4%~5.5%,相关系数为0.999 1~0.999 9,最低检出限为0.03~0.28 μg/L。与国家标准方法相比,该方法操作简单、检出限  相似文献   

18.
以海南兴隆地区咖啡豆(Coffea robusta)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烘焙方式(即快速烘焙、中速烘焙以及慢速烘焙)对咖啡豆理化性质和挥发性成分的影响,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鉴定3种烘焙速度下产生的挥发性成分,再以电子鼻技术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法进一步分析不同烘焙豆样品整体风味的差异。结果表明,3种烘焙方式下共鉴定出92种挥发性成分,其中快速、中速和慢速烘焙豆中分别鉴定出82、72、76种;烘焙豆样品间挥发性成分含量相差较大,在中速烘焙豆中检测出最高的挥发性成分总含量(1080.51 μg/g);电子鼻检测发现不同烘焙方式咖啡豆挥发性成分存在差异,PCA结果显示三者差异明显,其中中速和慢速烘焙样品的挥发性成分有部分重叠现象,二者与快速烘焙样品差别较大。本研究可为咖啡烘焙工艺改进及品质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