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了解广东省近年来马铃薯肥料使用现状及在施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粤东、粤西、粤北和珠三角4个马铃薯种植区160户马铃薯种植户的种植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广东省冬种马铃薯大多数品种为费乌瑞它系列,播种时间集中在10月底至11月初,施肥方式为一次性基施复合肥和鸡粪有机肥,并覆盖地膜。大部分马铃薯产量范围为33.5~45.0 t/hm 2,其中珠三角区域和惠东县的平均产量分别高达到40.40 t/hm 2和42.39 t/hm 2。全省化肥投入量为2289 kg/hm 2,其养分氮(N)、磷(P2O5)、钾(K2O)投入量分别为360 kg/hm 2、288 kg/hm 2、430 kg/hm 2,N∶P2O5∶K2O为1∶0.8∶1.19,与马铃薯配方施肥比[1∶0.53∶(1.46~1.95)]不符;有机肥平均投入量为8615 kg/hm 2。综上所述,广东省马铃薯施肥方法不科学,化肥用量大,尤其是氮肥和磷肥投入过多,建议按照马铃薯需肥规律施肥,减少化肥投入,适当增补钾肥,增加有机肥,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提高马铃薯产量和种植效益,最终达到节本增效和农田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华南区甘蔗间作花生的经济效益,研究不同氮磷钾配施对花生养分吸收及产量效益的影响。田间试验设置氮磷钾肥各4个水平梯度,比较氮磷钾不同配比的施肥对花生养分吸收和产量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肥施用量增加促进间作花生对氮磷养分的吸收,而钾肥施用过量会抑制花生对钾养分的吸收。开花下针期到荚果膨大期是间作花生干物质积累、吸收养分的关键时期。间作花生干物质累积量随氮磷钾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每形成1000 g的干物质,就需要吸收同化17.7 g N、1.7 g P2O5和11.3 g K2O,吸收比列为10.4∶1∶6.6(N∶P2O5∶K2O)。间作花生生产百千克荚果需吸收氮、磷、钾养分量分别在6.83~7.98 kg N、0.65~0.80 kg P2O5、4.10~5.32 kg K2O之间。综上,华南区种植与甘蔗间作的花生,较优氮磷钾施肥配比为80 kg/hm2 N,70 kg/hm2 P2O5,80~90 kg/hm2 K2O,可提高花生产量和经济效益,以及养分吸收利用率。  相似文献   

3.
以杂交早稻潭两优83为材料,设置不同N、P2O5、K2O配比的复合肥与不同类型农药的处理[F1,45%的复合肥(N、P2O5、K2O的含量比为15∶15∶15);F2,40%的复合肥(N、P2O5、K2O的含量比为20∶8∶12);F3,F2+超敏蛋白复合酶;F4,F2+呋虫胺;CK,不施任何肥料和农药],研究了不同药肥处理对早稻叶片生理、根系形态、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F1和F2复合肥处理相比,F3药肥处理能显著增加潭两优83各生育期的光合势、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叶面积指数和总根数、显著提高了齐穗期和灌浆期的根干重和SPAD值以及齐穗期的白根数和根体积;F4药肥处理能显著提高潭两优83齐穗期的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和白根数、灌浆期的叶面积指数以及齐穗期至灌浆期的SPAD值和光合势,延缓了叶片和根系衰老,使叶片保持较高的光合速率并维持较长的生理功能期。与F1和F2复合肥处理相比,F...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从高效生产角度出发,采用田间试验,分析机械化生产下4个甘蔗品种新植和宿根的干物质积累、养分积累及养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桂糖42号’茎干物质积累量和干物质积累总量最高,比其他品种分别增加819.66~4273.69 kg/hm 2和1232.14~5863.38 kg/hm 2,而‘桂柳05136’和‘桂糖29号’的较低;不同品种N、P2O5及K2O积累总量分别为133.79~196.82、35.99~47.29、233.31~311.57 kg/hm 2,其中‘桂糖42号’均显著高于‘桂柳05136’;不同品种每生产1 t蔗茎需要N、P2O5、K2O分别为1.57~2.03、0.43~0.48、2.72~3.21 kg,其中‘桂柳05136’的均较低;N、P2O5、K2O的经济效率和生理效率以‘桂柳05136’最高。不同品种宿根干物质积累量、养分积累量及养分经济效率和生理效率明显高于新植。因此,‘桂糖42号’的生物产量性状较好,‘桂柳05136’的养分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5.
卢珊  王福林 《大豆科学》2023,(2):204-211
为解决传统回归模型对大豆种植密度及施肥量进行优化时存在的结果不准确的缺陷,本研究提出基于BP神经网络的线性约束优化方法(BP-Linear Constrained Optimization, BP-LCO)。以黑河43为试验材料,进行四因素五水平正交旋转试验,试验因素为大豆种植密度,N、P2O5和K2O施用量,评价指标为大豆产量,采用BP-LCO算法对种植密度、施肥量与产量关系构建拟合模型,并进行全局寻优及验证试验。结果显示:通过模型分析得到最优种植密度36.67×104株·hm-2、施N量77.98 kg·hm-2、施P2O5量93.79 kg·hm-2、施K2O量24.34 kg·hm-2,大豆产量相应为3 679.56 kg·hm-2。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最优配比下大豆实际产量为3 702.29 kg·hm-2<...  相似文献   

6.
2021~2022年在长江中游地区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开展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氯化钾施用量对油菜苗期及成熟期生物量、产量和养分吸收分配的影响。试验设置6个氯化钾施用量处理,分别为K0(K2O 0 kg/hm2)、K30(K2O30 kg/hm2)、K60(K2O 60 kg/hm2)、K90(K2O 90 kg/hm2)、K120(K2O 120 kg/hm2)和K150(K2O 150 kg/hm2)。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随着钾肥用量的提高,油菜苗期以及成熟期各部位生物量和产量显著增加,其中最高增产量和增产率分别为1199.6 kg/hm2和57.2%。当施钾量超过120 ...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规模化奶牛养殖场粪水发酵处理后还田对苜蓿生长和土壤的影响,试验设置了追肥(苜蓿专用配方肥N∶P2O5∶K2O为4∶13∶40)225 kg/hm2、追肥112.5 kg/hm2+粪水360 m3/hm2和只追施粪水360 m3/hm23个处理。结果表明,追肥112.5 kg/hm2+粪水360 m3/hm2处理下,2019、2020年全年苜蓿干草产量分别达到15 506.5和15 548.0 kg/hm2,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追肥112.5 kg/hm2+粪水360 m3/hm2和只追施粪水360 m3/hm2两个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pH,而含盐量则降低。追施粪水360 m  相似文献   

8.
采用4因素5水平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试验方法,研究密度(X1)与氮(X2)、磷(X3)、钾(X4)施肥量对紧凑型玉米极峰25制种产量和效益的影响,建立制种产量和经济效益目标函数与4因素之间的回归数学模型。通过模型解析与寻优表明,4个因素对产量和效益的影响顺序为氮肥>密度>磷肥>钾肥,且密度和氮肥交互作用对产量和效益的影响显著。提出制种产量≥8 250 kg/hm2和经济效益≥22 500元/hm2高产高效协同农艺措施优化方案:母本密度8.9万~9.6万株/hm2,平均9.3万株/hm2;施N量265.18~294.77 kg/hm2,平均280.0 kg/hm2;施P2O5量146.58~174.89 kg/hm2,平均160.7 kg/hm2;施K2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不同施氮量对弱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四川浅丘区弱筋小麦高产高效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2020—2021年以南麦660和南麦941两个弱筋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4个施氮水平:0 kg/hm2(N0)、105 kg/hm2(N105)、150 kg/hm2(N150)、195 kg/hm2(N195),磷肥(P2O5)和钾肥(K2O)按97.5 kg/hm2计。成熟期调查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测定小麦籽粒品质。在不同施氮量条件下,南麦660、南麦941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施氮量主要通过影响有效穗数和穗粒数作用于产量,且达极显著水平;增施氮肥可显著影响小麦品质。试验结果表明,粗蛋白和湿面筋含量、籽粒硬度、沉降值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升高,但当施氮量达到195 kg/hm2时,品质不符合弱筋...  相似文献   

10.
棉花专用配方缓控释复合肥示范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示范研究棉花专用缓控释复合肥对棉花的生育进程、产量性状及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缓控释复合肥的施用对棉花生育期的影响与常规施肥差异不大.但提高了果枝数,地膜覆盖可以增加株高及果枝数;施用缓控释复合肥与盖膜相结合可增加结铃.从而提高了子棉产量;施用缓控释复合肥且在盛花期少量追施尿素可以改善棉花的纤维品质,地膜覆盖不利于纤维品质的改善。长江流域棉区在地膜覆盖棉田使用基施专用配方缓控释复合肥1500kg/hm2+盛花期施尿素97.5kg/hm2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以香水菠萝为研究对象,采用“3414”施肥试验方案开展大田试验,研究氮、磷、钾肥不同施用量对香水菠萝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探讨海南香水菠萝生产适宜的施肥量推荐。结果表明:各施肥处理产量均高于无肥处理,缺素处理对香水菠萝产量的影响为氮>钾>磷;N2P2K2处理的产量和净收益最高,分别为50 350 kg/hm2和167 508元/hm2;对产量和施肥量进行肥料效应函数拟合分析,结果表明三元二次肥效函数为非典型肥效模型,二元和一元肥效函数拟合失真;应用产量频率分析方法得出施肥量N 317~422 kg/hm2、P2O5 66~92 kg/hm2、K2O 271~396 kg/hm2时,产量达30 870~50 350 kg/hm2的概率为95%,此时推荐施肥配比为1:0.16~0.29:0.64~1.25。  相似文献   

12.
以常规早籼稻品种浙辐203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施肥模式和施肥量水平对早籼稻产量和产量构成、大田茎蘖发育动态、肥料利用效率、生产成本和收益等指标的影响,以期筛选和优化早籼稻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的高产高效施肥模式.结果表明,常规肥料同步侧深施肥模式(A1)在产量水平、产值、经济收益和肥料农学效率等指标上均优于专用控释肥料同...  相似文献   

13.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两种缓控释肥料施用对鄂北水稻产量和产量构成因子、养分吸收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比较了两种缓控释肥料不同用量施用效果的差异,以期为鄂北水稻生产中缓控释肥的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施用缓控释肥料可显著提高水稻产量.与不施肥处理相比,施用掺混包膜型控释复合肥料处理水稻增产6.6%~17.3%,施用腐...  相似文献   

14.
为了更好地为生产者和技术人员提供推荐服务,本研究汇总和分析各地试验数据,以明确向日葵养分专家系统推荐施肥的优势,促进向日葵养分专家系统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2017-2019年在向日葵主要产区进行了84项向日葵养分专家系统田间验证试验,分析比较了向日葵养分专家系统与当地习惯施肥的节肥效果、增产效果、肥料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向日葵养分专家(NE)推荐养分用量较农民习惯(FP)减少了氮(N)投入7 kg/hm2,减少磷(P2O5)投入23 kg/hm2,施肥更加优化合理。NE较FP平均增产293.1 kg/hm2(增产率为8.4%),经济效益增加1754.4元/hm2,氮和磷农学效率增加1.7和3.6 kg/kg,氮磷钾养分回收率分别提高8.7、6.1和6.0个百分点。向日葵养分专家系统具有节约氮磷肥、增加产量、增加经济效益、提高肥料利用效率的良好效果,向日葵产区可以根据向日葵养分专家系统进行推荐施肥。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磷素养分和外源赤霉素(GA3)对旱地胡麻干物质积累特征及产量形成的调控效应,采用田间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磷素水平(0、67.5和135 kg P2O5·hm-2)下于现蕾期和盛花期不喷和喷施15 mg·L-1、30 mg·L-1 GA3对胡麻干物质积累规律,花前、花后转运特征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磷素...  相似文献   

16.
桂糖42号是我国甘蔗推广面积最大的自育品种,探讨该品种的氮肥需求特性,可以为指导该品种在蔗区科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以桂糖42号为供试材料,在分蘖前施用不同水平的氮肥(CK:尿素0 kg/hm 2;低水平:尿素150、300 kg/hm 2;中水平:尿素450 kg/hm 2;高水平:尿素600、750 kg/hm 2),研究不同氮肥水平甘蔗内源激素含量(GA、CTK、BR和ABA)、产量和糖分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施肥水平下甘蔗产量顺序为150 kg/hm 2>300 kg/hm 2> 0 kg/hm 2>450 kg/hm 2>600 kg/hm 2>750 kg/hm 2,其中150 kg/hm 2和300 kg/hm 2分别比对照提高了5.40%和2.54%(P<0.01),超过300 kg/hm 2施肥量后甘蔗产量呈下降趋势;不同施肥量下的每公顷含糖量从大到小顺序与产量顺序相同,但施氮肥多少不同不会对糖分产生影响;经济效益顺序为150 kg/hm 2>0 kg/hm 2>300 kg/hm 2>450 kg/hm 2> 600 kg/hm 2>750 kg/hm 2;不同施氮肥水平下GA含量和BR含量的表现一致,在150 kg/hm 2施肥条件下达到最高值,随后随施氮肥量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ABA则呈相反趋势,即含量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而CTK则呈先升高后下降再升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明确直接播种雨养为主的旱作水稻的硅肥最佳施用量并揭示硅肥增加产量的机制。【方法】以绥粳18为材料进行两年大田试验,设计0、15、30、45、60和75 kg/hm 2的有效硅用量(用Si0、Si15、Si30、Si45、Si60和Si75表示),研究不同硅肥用量对旱作水稻生理指标、干物质转运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施加硅肥显著增加了旱作水稻的产量,二次回归方程分析表明施用有效硅量47.68 kg/hm 2可获得最大理论产量,当有效硅用量为30~47.68 kg/hm 2时,硅肥显著提高了根系活力、叶片SPAD值和叶面积指数,协调了茎叶干物质向穗部的转移,延缓了后期叶片的衰老,每穗粒数提高了23.62%~24.63%,千粒重提高了8.94%~10.08%,优化了穗粒结构进而增产38.42%~110.20%;有效硅施用量为47.68~75 kg/hm 2时,生育后期加快了茎叶干物质向穗部转移,加速了叶片衰老,不利于籽粒的持续性灌浆,影响了每平方米穗数、每穗粒数和千粒重进而影响产量。【结论】对于绥粳18而言,适宜吉林省中部地区旱作水稻高产高效的最佳有效硅肥施用量为30~47.68 kg/hm 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