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以黑胡椒为主要原料,研究热回流提取、索氏抽提、超声波提取、微波提取、超声波-微波辅助提取等不同提取方法对胡椒油树脂得率的影响,并用HPLC分析测定胡椒粉和不同提取方法所得胡椒油树脂中的胡椒碱含量。结果表明,不同提取方法所得胡椒油树脂及其胡椒碱含量有显著性差异;索氏抽提法所得胡椒油树脂的得率最低,超声波-微波协同萃取的得率最高,可达17.23%;胡椒油树脂中的胡椒碱含量最高为42.20%;在相同提取条件下,温度对黑胡椒油树脂得率及其胡椒碱含量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3.
4.
5.
不同加工方法对胡椒精油化学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70%~80%成熟度的胡椒鲜果为原料,通过不同加工方法制备黑胡椒、白胡椒与青胡椒,并通过GC-MS对其胡椒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加工方法不同对胡椒油化学成分的种类与含量都有显著影响.(2)3-蒈烯、柠檬烯、反式-石竹烯、β-蒎烯、L-水芹烯、α-蒎烯6种烯类是3种胡椒精油中含量较多的化学成分.其中,黑胡椒精油中特有成分4种:5-甲基-3-己醇、氨基甲酸叔己脂、木罗烯、α-蛇床烯;白胡椒精油中特有成分7种:2-甲基-2-戊醇、3-甲基-3-戊醇、γ-萜品烯、樟脑、乙酸松油酯、β-檀香烯、δ-杜松烯;青胡椒精油中特有成分5种:朱栾倍半萜、γ-古芸烯、4-甲基-3-己醇、2,5-二甲基-2-己醇、反式3-蒈烯-2-醇. 相似文献
6.
7.
8.
吸附茶多酚树脂的筛选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通过对4种离子交换树脂和16种吸附树脂对茶多酚的交换或吸附及解吸性能的研究表明,92─2和92─3吸附树脂对茶多酚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和较好解吸性能,优于AmberliteXAD─7和日本HP─21。经这两种树脂静态吸附后,其提取物的茶多酚含量均可达60%左右(对照仅为26.6%,用日本《茶分析法》修改法测定结果)。表明这两种树脂适于从茶叶中制取高纯度茶多酚制品的工艺要求。 相似文献
9.
10.
11.
在超临界CO2萃取压力为30 Mpa、萃取时间为3 h、萃取温度为50℃的静态条件下,分别萃取未做任何处理、无水乙醇处理、乙酸乙酯处理的黑胡椒原料中的油树脂,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对萃取得到的黑胡椒油树脂进行成分分析,同时利用保留指数和MS对物质进行定性分析。结果显示,在超临界萃取条件下,未做任何前处理的黑胡椒油树脂的香气成分有22种,采用无水乙醇进行前处理的黑胡椒油树脂的香气成分有17种,采用乙酸乙酯进行前处理的黑胡椒油树脂的香气成分有41种。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不同提取方法对黑胡椒挥发性成分的影响,本研究以黑胡椒为材料,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戊烷:乙醚(1:1)溶剂萃取法和甲基叔丁基醚(MTBE)溶剂萃取法对黑胡椒中的香气成分进行提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和主成分分析法(PCA)对提取的香气物质进行分析。3种提取方法共得到6类(烯类、醇类、酚类、烃类、崁类、烯类氧化物)33种物质。戊烷:乙醚(1:1)溶剂萃取法、MTBE溶剂萃取法及顶空固相微萃取法分别检测到25、23、27种挥发性化合物,其中,相对含量较高的化合物均为3-蒈烯、柠檬烯、β-石竹烯、β-蒎烯。2种溶剂萃取法中,戊烷:乙醚(1:1)溶剂萃取法检测到的特有化合物有α-松油烯、α-松油醇、β-金合欢烯;与2种溶剂萃取法相比,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检测到的特有化合物有樟脑、4-萜烯醇、2-(4-甲基苯基)丙-2-醇、橙花醇、香树烯、β-甜没药烯和愈创兰油烃。结合主成分分析得出,β-蒎烯、3-蒈烯、柠檬烯、β-石竹烯对黑胡椒香气风味贡献率较大,其中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与2种溶剂萃取法所得成分差异明显。在溶剂萃取法中,戊烷:乙醚(1:1)溶剂萃取法优于MTBE溶剂萃取法。溶剂萃取法与顶空固相微萃取法所得物质在种类与数量上均存在差异。在胡椒香气物质检测时,将2种方法相结合可以更大程度保证所得化合物种类的丰富性和全面性。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Three phase partitioning has been evaluated for extraction of oil from Jatropha curcas L. seeds. This process consisted of simultaneous addition of t-butanol (1:1, v/v) and 30% (w/v) ammonium sulphate to the slurry prepared from Jatropha seed kernels. Combination of sonication and enzyme treatment with a commercial preparation of fungal proteases at pH 9, led to 97% oil yield within 2 h.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为进一步了解辣椒不育性的分子遗传机理和雄配子的发育机制,对辣椒细胞核雄性不育的育性相关基因进行初步研究。[方法]利用eDNA—AFLP对辣椒细胞核雄性不育两用系‘AB23’的可育株花蕾和不育株花蕾的表达基因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可育株与不育株在基因表达上存在差异,筛选出10对引物,并得到了有差异且重复性好且的19条TDFs,其中14条TDFs功能已知,3个功能未知,2个未找到同源序列。该研究通过RT—PCR技术对获得的19个TDFs进行验证,其表达特征与eDNA—AFLP结果一致。[结论]差异基因功能涉及细胞分泌、代谢、转录、细胞程序性死亡、蛋白质修饰、胞间运输、信号转导、细胞黏附等多个相关过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