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我国乳与乳制品的品种较为单调,随着人民消费水平的迅速提高和奶源的高速增长,提高乳品工业的加工深度,开拓新的生产领域势在必行。酸奶是乳制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销售呈上升趋势。尽管如此,酸奶的消费在我国并未得到普及。其中很大的原因是保藏期太短,不利于销售分配。所以应开发保鲜酸奶,延长其保藏期。  相似文献   

2.
综述了近年来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飞行时间质谱法、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在乳及乳制品中青霉素类残留及其主要酶解代谢产物、体内代谢产物等方面检测中的应用.从样品的提取、净化、色谱分离方式和质谱检测方式四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羊乳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易被人体消化吸收,却也极利于微生物的生长,如何使用安全、便捷、成本低廉的保鲜方法促进羊乳产业的发展是必须要解决的现实难题。本文从乳过氧化物酶(lactoperoxidase,LP)的结构特性、组成成分、抑菌机理、热力学特性以及稳定性等方面进行论述,并综述了LP在羊乳产业中用于保鲜、检测对原料乳、干酪和发酵型乳制品的影响,为了解LP在羊乳产业的发展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细菌素是乳酸菌在代谢过程中通过核糖体合成机制所产生的一类具有抑菌作用的代谢产物,由于其高效、无毒、不产生抗药性等优良特点,近年来作为生物抑菌剂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就细菌素的抑菌特性及作用机制,对其在鲜奶、酸奶以及干酪等不同类型乳制品加工和保藏过程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柱前衍生化方法,对市售发酵乳制品(天然干酪、再制干酪和发酵乳等)中的组胺含量进行检测。对影响测定结果的衍生试剂(丹磺酰氯)用量、反应pH值、衍生反应时间和衍生反应温度4 个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优化多因素交互作用分析。结果表明:优化所得衍生化条件操作简便、高效、测定准确度和精密度均较高,能够满足精确测定乳制品中组胺含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乳品中谷氨酰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乳制品中谷氨酰胺的方法.通过谷氨酰胺与双(1,1-三氟乙酸基)碘苯(BTI)反应后酸水解,再用异硫氰酸苯酯衍生后,用HPLC检测不同乳制品中谷氨酰胺的含量.结果显示,纯牛奶中的谷氨酰胺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7.
褐色酸乳是经过美拉德反应非酶褐变形成的具有浓郁焦香风味、丝滑口感及优质营养成分的酸乳新品类,已成为未来酸乳消费市场的新热点。甘肃省作为我国重要的畜牧业产区和乳制品加工基地之一,必然也要发展和抢占褐色酸乳的市场份额。本文以甘肃省乳制品产业的发展进程及问题、褐色酸乳工艺研发中的壁垒及驱动力、褐色酸乳加工领域的现状及挑战和褐色酸乳的发展前景及趋势作为切入点,对甘肃省褐色酸乳的发展现状及问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由于三聚氰胺事件影响,乳品安全已日益得到广大消费者的重视,生物酶制剂在牛乳保鲜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从组成、抗菌机理、保鲜效果等方面探讨了鲜牛奶中固有的一种天然抗菌活性体系-乳过氧化物酶体系(LPS)在牛乳保鲜中的应用,并结合当前研究进展论述了它在牛乳保鲜中的效果,为牛乳保鲜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乳过氧化氢酶体系在牛乳保鲜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三聚氰胺事件影响,乳品安全已日益得到_广大消费者的重视,生物酶制剂在牛乳保鲜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从组成、抗酋机理、保鲜效果等方面探讨了鲜牛奶中固有的一种天然抗菌活性体系-乳过氧化物酶体系(LPS)在牛乳保鲜中的应用,并结合当前研究进展论述了它在牛乳保鲜中的效果,为牛乳保鲜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介绍了乳品加工企业每班必遇的原料乳保鲜、产前消毒、班后清洗与工作环境的杀菌消毒等技术措施。同时,还详细的介绍了两种新型高效环保型的消毒剂在乳品加工业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电子鼻作为一种基于综合气味信息的气味指纹检测技术,有着快速、无损、便捷、有效、客观等多方面优势,成为了乳及其制品的热门检测技术。与常规仪器分析和感官评价方法结合,电子鼻在乳制品掺假,成分检测,乳制品加工、贮藏过程中品质变化等相关气味信息方面的研究较多,为市场监控乳制品的质量安全提供了有效保障。本文总结了电子鼻在乳制品风味成分鉴别,乳及其制品新鲜度检测,乳制品加工过程监控、掺假检测等方面应用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电子鼻技术在乳及其制品应用方面的进一步研究方向,旨在为其在乳及其制品质量安全快速检测等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张振宇  王勇 《中国畜牧兽医》2022,49(7):2820-2830
黄曲霉毒素(aflatoxin,AF)是霉菌产生的毒性极强的次级代谢产物,主要存在于乳与乳制品和霉变谷物中。目前研究较多的黄曲霉毒素有黄曲霉毒素B1(AFB1)、AFB2、AFG1、AFG2、AFM1和AFM2,黄曲霉毒素物理与化学性质稳定,加热处理很难将其破坏,是目前公认的毒性最强的致癌物之一。黄曲霉毒素不仅会造成动物营养不良及免疫力下降等问题,进入人体后还会对人体的肝脏造成极大的损害,而且原料乳中黄曲霉毒素的存在会对整个乳制品产业链造成严重的危害。因此,建立简便的、特异性好、灵敏度高的检测乳与乳制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者综述了乳与乳制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方法进展,介绍了国内外近年来质谱法、电化学法、光谱法、色谱法、试纸条法等方法在检测乳与乳制品中黄曲霉毒素的应用,总结以上各种方法在检测乳与乳制品中黄曲霉毒素中的优势与其面临的挑战,并对今后乳与乳制品中黄曲霉毒素检测方法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设计新的乳与乳制品中黄曲霉毒素检测方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3.
乳制品感官品评技术日益成熟并受到重视。现代统计学、心理学及人类仿生学等学科的发展推动了乳制品感官品评技术的日渐成熟。本文对乳制品感官品评的定义、方法及感官品评在乳制品中的应用进行综述,并对其应用进行展望,旨在为乳制品的感官评定技术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在全民健康的背景下,人们的健康意识普遍提高,对乳制品的功能性、多样性也有更高的要求.随着乳品加工业的快速发展,功能性乳制品显示出强大的市场吸引力.本文对牛初乳制品、益生菌乳制品、添加维生素和矿物质乳制品、添加酶制剂乳制品、益生元乳制品等功能性乳制品的研究现状进行概述,对我国功能性乳制品研发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对其发展前...  相似文献   

15.
乳制品中农药残留的检测是保障乳制品质量安全的一项重要措施,目前已实施的乳制品农药残留检测国家标准中均采用QuEChERS(quick, easy, cheap, effective, rugged, safe)前处理技术。本文主要介绍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并重点介绍QuEChERS前处理技术的原理、优点以及其在乳制品农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乳制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多,乳制品现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食品。如何保证乳制品的质量安全,给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乳制品,也已成为广大乳制品工作者不断奋斗的目标。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已引入到乳制品的生产加工中,最近几年很多新建造的乳品厂已采用智能化生产模式,特别是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引入MES系统的使用,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及产品的质量稳定性和安全性,对乳制品的溯源更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本文通过对MES系统在液态乳生产中的应用介绍,进一步说明了MES系统对乳制品质量提升及溯源环节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推动奶业振兴,2016年国家奶业科技创新联盟发起实施了推动奶业可持续发展的专项研究项目——优质乳工程,它涵盖了创建优质乳标识制度、推动奶牛养殖技术升级,全面实施乳制品加工工艺标准化监管3个方面。其中优质乳标识制度提出了以活性酶类、活性蛋白和糠氨酸为核心的优质乳制品品质的评价方法。目前,在糠氨酸和乳铁蛋白检测中常用的检测方法有高效液相色谱法、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毛细管电泳质谱联用法等。高效液相色谱法是最常用的检测方法,但前处理时间长且过程复杂,对样品纯度要求较高;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灵敏度高,但设备昂贵,对操作人员要求较高;毛细管电泳质谱法对生物大分子具有较好分离检测效果,但是毛细管电泳和质谱接口还存在一定缺陷,维护成本较高,检测重复性差。本文阐述了优质乳中糠氨酸和乳铁蛋白的检测方法,比较了方法的优缺点,旨在为进一步开发优质乳中糠氨酸和乳铁蛋白检测新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乳制品是人体摄入蛋白质的重要渠道,其中酪蛋白在乳蛋白中的占比最大,且在乳品加工及转化成各种乳制品的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虽然已有很多不同加工处理方式作用于酪蛋白的研究,然而研究内容相对较分散.本文系统综述温度、pH值、高压及超声处理对酪蛋白结构的影响以及不同处理方式使酪蛋白溶解性、凝胶性、乳化性、发泡性等功能性质...  相似文献   

19.
牛乳被称为"白色血液",是最理想的天然食品之一,富含蛋白质、乳脂、钙、维生素和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也被称为"接近完美的食品".但我国的牛乳多用于液态乳的加工,其营养价值未得到充分利用.酪蛋白基因多态性被认为会影响乳产量、乳的理化特性和营养成分、乳制品加工特性以及营养价值,因此得到学者们的重视.本文对现有研究中关于酪蛋...  相似文献   

20.
乳及乳制品是营养价值极高的食品,为保证充足的安全性、较长的货架期及稳定的营养价值,乳杀菌技术得到研究人员的重点关注。本文综述乳品工业的杀菌技术研究进展,阐明热处理技术和非热处理技术的杀菌机制,介绍巴氏杀菌、超高温瞬时灭菌、超高压处理、超声波、脉冲电场等不同杀菌技术对微生物、营养活性物质、风味物质、质构及化学反应等方面的影响,为其在高生物活性乳制品中的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