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杂交不亲和系6477与常规自交系87-1的BC1分离群体的遗传机制进行了分析,发现该材料的杂交不亲和性由1对隐性基因ga1控制.采用SSR分子标记结合BSA分群,将该基因定位在玉米的第4染色体上,与SSR标记umc1288和umc1294连锁,遗传距离分别为19.0和8.7 cM.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推进贵州玉米种质资源的有效利用、遗传改良以及新品种的选育。【方法】用多态性丰富的85个SSR标记,选取50个来自贵州省内已审定的玉米品种进行分析。【结果】(1)共检测出471个SSR等位基因,SSR位点的等位基因数平均为5.54个,PIC值平均为0.58,表明所用SSR标记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态性。(2)umc2048、bnlg1885、bnlg1083、bnlg2144、phi092、umc2094、umc1726、nc005、umc1491、umc1619和bnlg2228等11个SSR位点的He和Ho差值较高(0.2),受人为选择和近交等的影响较大。(3)杂合位点的品种数占总品种数的比值0.5的SSR标记有47个,其中比值0.8的SSR标记位点有8个。(4)第1染色体的20~55 cM区段,第4染色体的380~590 cM区段,第5染色体的430~495 cM区段,第6染色体的25~40和40~90 cM 2个区段,第7染色体的395~505 cM区段,第8染色体的75~130 cM区段和第9染色体的60~185 cM区段,是杂合位点的重要富集区域。【结论】这些杂合位点富集区域对贵州50个玉米杂交种的杂种优势贡献较大,富集区域含有的优良基因,有利于杂种优势的基因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3.
玉米矮秆主效QTL qph1-4的精细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份在玉米自交系87-1的遗传背景上综3的染色体单片段代换系(Single segment substitution line,SSSL) SSSL-Y7为试验材料,3年3点的株高表现型鉴定表明,SSSL-Y7的株高均显著矮于受体亲本87-1,且加性效应百分率均在-10%以下,推测在该SSSL内的位于第1染色体长臂上SSR分子标记umcl122附近的目标代换片段上存在可以使玉米株高致矮的主效QTL.在该SSSL与87-1杂交构建的F2分离群体中,高秆与矮秆的株数符合3∶1的分离比例,推测其矮秆表现型由1对隐性基因控制,将该基因命名为qph1-4.qph1-4基因来源于供体自交系综3,位于Bin 1.07区域,在SSR标记MPH147和umc2396之间,距两标记的遗传距离分别为1.5和0.3 cM.与qph1-4基因连锁的SSR标记还有MPH164,umc1122,MPH162,MPH9,qph1-4与之间的遗传距离分别是2.2,2.0,2.0和2.5 cM,这些SSR标记与qph1-4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排列顺序为MPH164-umc1122-MPH162-MPH147-qph1-4-umc2396-MPH9.  相似文献   

4.
利用简单序列长度多态性(SSLP)定位水稻核育性恢复基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用397条SSR引物对D62A和红米水稻红宝石B的杂交F2代不育可育分离群体及双亲的12条染色体进行筛选,定位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发现在第7染色体上找到与主效恢复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RM182,遗传距离是7.4cM。  相似文献   

5.
小麦T型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Rf6的ISSR标记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以小麦T型恢复系 2 114和不育系ND4 4A配制杂交组合 ,并以 14 7株个体组成的F2 分离群体作为恢复基因的标记群体。用 4 3个ISSR引物对两个亲本进行了扩增 ,发现 18个引物能在两者间产生明显的多态性 ,其中引物UBC 80 8、UBC 84 8在 2个亲本间以及可育池和不育池间都能产生一致、稳定的多态性。用这 2个引物在F2群体中进行扩增。经连锁分析 ,证明这 2个标记与小麦T型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Rf6连锁 ,遗传距离分别为7.9cM和 4 .9cM。用 181对SSR引物对两个亲本进行扫描 ,其中有 34.3%SSR引物能在亲本间扩增出多态性 ,但没找到与Rf6连锁的SSR标记。对ISSR、SSR等方法在小麦中的多态性比例进行了比较 ,发现ISSR具有更高的多态性 ,特别是在外源基因的检测中能提供更丰富的遗传信息。  相似文献   

6.
以普通小麦品种"望水白"与"Alondra"杂交并通过单粒传方法获得的含104个重组自交系(F7)的群体为作图群体,采用JoinMap~3.0软件初步构建了含有2个RAPD、109个SSR和105个AFLP多态性标记的小麦遗传整合图谱。该图谱的遗传总距离为1241.4cM,含有25个连锁群,已确认其中24个连锁群相应的染色体,除3D染色体外,其余20条染色体均构建了遗传连锁图。A、B、D3个染色体组的染色体平均长度分别为75.1cM、59.6cM和45.8cM,每个染色体平均分布的多态性标记分别为11.3、13.8和5.5个,标记间的平均间隔为5.7cM,仍有25.8%的多态性标记未能构建进遗传图谱。  相似文献   

7.
粘类小麦育性恢复基因的遗传分析及SSR分子标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进一步探讨粘类小麦育性恢复基因的遗传机理。【方法】选取具有高恢复力的恢复系亲本材料rk5451为父本与ms(Kots)-90-110杂交,F1代再与保持系90-110回交,以ms(Kots)-90-110/rk5451//90-110的BC1F1代分离群体为研究对象,分别用定位于1B短臂染色体上的18对SSR引物和6B染色体上的47对SSR引物对粘类小麦细胞质雄性不育育性恢复基因进行分子标记。【结果】初步筛选出Wms273和Wmc406 2对揭示育性恢复基因多态性的引物,用132株BC1F1回交群体对这2对引物进行进一步检测,得出Wmc406与粘类小麦细胞质雄性不育系1BS上的恢复基因连锁,遗传距离约为7.6 cM。【结论】粘类小麦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育性是由1对主效恢复基因和多对微效基因共同控制的,标记Wmc406可直接用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8.
草莓抗白粉病遗传图谱及其SSR标记初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易感草莓白粉病品种达赛莱克特和高抗品种甜查理杂交的220个杂种F2代群体材料为作图群体,利用146对SSR标记构建了包含两个连锁群和7个SSR标记的分子遗传连锁图谱,平均遗传图距8.85 cM。通过对抗草莓白粉病相关的SSR标记进行初步遗传分析,结果 FSS50和FSS121与抗性相关基因连锁比较紧密,遗传距离分别为1.3 cM和3.3 cM,理论上可应用于白粉病抗性种质的辅助选择育种实践中。  相似文献   

9.
为了获得番茄雄性不育基因的分子标记,提高番茄雄性不育性状选择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本研究利用一个与苗期绿茎基因紧密连锁的花粉败育型材料为母本,以一个苗期紫茎可育系为父本,构建F2分离群体。通过BSA法建立不育、可育DNA池,筛选多态性的SRAP分子标记。结果从544对SRAP引物组合中获得了4对呈多态性的引物组合,此4对引物组合在两DNA池间共有12个多态性位点标记。利用这些多态性的位点标记对60个F2群体进行遗传鉴定及连锁分析;最终获得1张雄性不育基因的连锁遗传图,与不育基因连锁的特异位点标记共5个,分别是C10B9_1、C10B9_2、C10B9_4、C10B9_3和C10B8_2,其与不育基因的连锁距离分别为3.3 cM、3.3 cM、3.3 cM、3.3 cM和13.7 cM。同时,获得1张雄性不育等位基因的连锁遗传图,与不育等位基因连锁的位点标记共7个,分别是C10B8_4、C10B8_8、C10B8_9、C10B8_6、C10B8_7、C9E6_2和C9K6_2,其与不育等位基因的连锁距离分别为17.3 cM、1.7 cM、1.7 cM、0.0 cM、0.0 cM、13.7 cM和21.2 cM。  相似文献   

10.
利用3个回交后代分离群体结合混合分群法,对发现的玉米矮秆平展叶突变体的遗传机理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该突变体主要是由于植株节间长缩短而导致株高降低,同时穗上叶夹角接近直角,表现为典型的一因多效作用.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该材料的株高与叶夹角变异由1对隐性基因控制.利用SSR标记将该基因定位在玉米第3染色体的3.05 bin,位于SSR标记umc2265和umc2166之间,遗传距离分别为2.5和5.4 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