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土绿化》2004,(7):30-30
现任青海西宁南北山绿化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水利高级工程师张奎.从事林业工作13年来,艰苦奋斗,尽职尽责.鞠躬尽瘁,走遍了西宁南北山27万亩荒山的每一条沟,每一道梁.主持完成了近9000万元的林业灌溉工程,完成了6万多亩的荒山绿化面积,为改善100多万人口的城市生态环境、改善人民生活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2.
林业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在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扩大城乡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山东省邹城市现有林地面积47万亩,林业年产值达6.6亿元。但全市23万亩荒山仍有近10万亩尚未绿化。如何加快荒山造林封育力度,提高森林覆盖率,仍是该市夯实生态基础,改善人居环境,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迫切需要。一、基本情况近年来,该市立足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山东省封山育林管理办法》,启动了荒山绿化包保责任制,荒山绿化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3.
中国人民解放军黑龙江省黑河军分区自1960年成立以来,始终把绿化荒山、美化营区,改善驻地生态环境作为部队一项长期任务常抓不懈。1986年认领宜林荒山近1.5万亩,组织部队持续造林建林场。近20年.投入经费300多万元,植树320余万株。  相似文献   

4.
奈曼旗地处科尔沁沙地腹部,“六沙二山二平原”的立地条件导致了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十几年来,在“两种三治”的方针指导下,全旗的造林绿化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全旗林地面积达到36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4.51%。但目前仍有400多万亩流动、半流动沙地未得到...  相似文献   

5.
黑河军分区自1960年成立以来,始终把绿化荒山、美化营区,加强和改善驻地生态环境作为部队一项长期任务常抓不懈。1987年,军分区认领宜林荒山近1.5万亩,组织部队持续造林近20年,投入经费300多万元,植树320余万株,成林8600余亩,使昔日的荒山秃岭变成了林木茂盛、  相似文献   

6.
昭平县1960年仅有森林面积110.8万亩,其中:马尾松林50.6万亩。尚有宜林荒山300多万亩,其中集中连片的宜林荒山就有30多片,合计面积达200万亩之多。大面积的荒山,单靠人  相似文献   

7.
建国四十年来,处在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的新疆,在自治区各级党委、人民政府的重视和领导下,经过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平原造林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造林速度逐年加快,五十年代初全区每年造林面积为2万多亩,六十年代增加到10万亩,七十年代末达到20多万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中央改革开放总方针指引下,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和各项经济政策的贯彻落实,“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和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开  相似文献   

8.
青海省化隆县自2000年开始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全县累计完成退耕还林工程30.83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12.5万亩,周边荒山造林17.33万亩,封山育林1万亩。对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调整农村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带动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对创建化隆绿色文明,构建和谐社会,推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一、退耕还林取得的实效(一)生态环境初步得到改善。退耕还林工程共实施面积30.83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7.5%,工程实施地点选择在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生态区位重要的陡坡地。通过采取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办法,大力开展植树造林、绿化荒山活动,增加了绿色植被,控制了水土流失,部分区域、部分地段的植被得到了恢复,提高了森林覆盖率,6.11万亩退耕地已完全郁闭成林,全县森林覆盖率提高了  相似文献   

9.
最近5年,我国林业工业发展的总投入中,近90%是民间资本;非公有制林业在新造林面积中占了80%以上,个别省份达90%(包括退耕还林);许多造林大户,非公有制林业已迅速崛起。2002年,陕西省完成造林面积1126.7万亩,其中退耕还林379.6万亩,荒山造林415.33万亩,占总造林面积的70.6%;2003年全省计划造林1126万亩,其中退耕还林420万亩,荒山造林420万亩,占总造林面积的74.6%。全省承包500亩以上荒山荒坡的大户共投资3.76亿元,治沙英雄石光银在沙地造林22.3万亩,定边县64万亩的荒沙荒坡,有3个石光银就可以使  相似文献   

10.
韩城市1999年全面启动了退耕还林工程,十个年头共计完成退耕还林面积10.96万亩,宜林荒山造林13.76万亩,水土流失得到有效地遏制,森林覆盖率进一步提高,生态环境得到较大改善,同时增加了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1.
《国土绿化》2004,(11):18-18
江西兴国县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中,赋予林业以重要地位;在生态建设中,赋予林业首要地位,如今已成为京九线上的一颗绿色明珠。与1982年相比,全县有林地面积由156.7万亩增加到343.8万亩.活立木蓄积量由115.7万立方米增加到299.7万立方米,水土流失面积由284.8万亩下降到109万亩,森林覆盖率由33.8%增加到71.3%。全县已消灭了宜林荒山,生态环境明显改观,逐步实现了青山、绿水、鸟语花香的生态佳境?  相似文献   

12.
开发退耕还林后续产业 探索农民增收长效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9年以来,清水县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机遇,坚持把退耕还林工程作为改善生态环境、调整经济结构和增加农民收入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按照“沿梁设带、见坡退耕、逢沟治理、顺路植树”的原则,累计造林面积31.85万亩,其中退耕还林18.35万亩,配套荒山造林13.5万亩。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省林业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仅1992、1993两年,全省完成大面积造林近600万亩,封山育林200余万亩,新建经济林240多万亩,全省有林地面积已达到2627.85万亩。继全省平原绿化整体达标后,省委、省政府又提出了1997年基本消灭全省宜林荒山的目标。 按照这种速度发展下去,十年后,我省面临的营林任务将十分繁重。按当前有林面积85%的保存率计,十年后将有1000万亩成熟林需采伐更新,近1000万亩中龄林需间伐,200多万亩新造幼林需  相似文献   

14.
自2002年以来,按照中央提出的“退得下、稳得住、不反弹、能致富”的退耕还林指导思想,河南省西峡县开始实施退耕还林工程。5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正确领导和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下,按照上级有关要求,认真组织,精心施工,严格管理,取得了明显成效。生态趋向良性循环5年来,共完成退耕还林21.81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6.71万亩,荒山荒地造林11.6万亩,封山育林3.5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5平方公里,林地面积增加了15.5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了2.9个百分点,局部遏制了水土流失,有效改善了生态环境。经监测,实施退耕还林以来,全县年降雨量增加90毫米,且分…  相似文献   

15.
岢岚县位于晋西北黄土高原,全县总土地面积297万亩,山地、丘陵面积占全县总土地面积的80%以上。全县有人口7.4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历届县委、县政府把岢岚兴县富民的支柱点放在发展林牧上,坚持不懈地带领全县人民植树造林,已收到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荒山披绿装,林茂羊肥壮。近三年来,该县每年造林5万亩、植树60万株、育苗1000亩。全县已有1500多户农民购买“四荒”地11万亩,初步治理4.5万亩。  相似文献   

16.
编者按:茶陵县松林中幼林面积大,急需抚育间伐。近3年来,茶陵县委、县政府把抚育间伐当作一件大事来抓,已间伐松林近7万亩。他们的做法和措施值得各地借鉴和推广。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抓现有林分的抚育间伐就是抓荒山造林,甚至胜过荒山造林。在目前造林任务不大的情况下,各地要象抓荒山造林一样抓抚育间伐,以提高林分质量,巩固造林成果。茶陵县有松林面积70万亩,林分密度普遍较大,分化严重,生长减弱,林分质量和产量下降,急需抚育间伐。为切实抓好这项工作,县委、县政府从1997年开始,把松林间伐列入林业建设的重要内容,计划用…  相似文献   

17.
近10年来,西峡县以长防林工程建设为契机,以“绿染西峡,净化长江”为宗旨,加大植树造林工作力度,点、造、改、飞、封、管并举,累计完成工程造林52万亩,飞播造林4.2万亩,封山育林58万亩,低效林改造16万亩。全县有林地面积增加到370万亩,其中经济林增加到88万亩,森林覆盖率上升到74.9%,活立木蓄积增加到791万立方米,消灭了全县宜林荒山,被评为“全  相似文献   

18.
一、我县林业资源现状、特点及经营意见全县林业用地175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56%,有林地155.6万亩.占林业用地的889%。竹林面积达Sg.9万亩,为有林地的384%。全县覆盖率为s4%,林木总蓄积为139.97万m‘。消灭了宜林荒山,获全因造林绿化先进县称号,正在向全面绿化迈进。经过十年耕耘,全县资源大幅度增长,并呈现出以下四个特点:(1)森林资源出现“四增四减”。一是林地面积增加,荒山荒地减少。用材林1995年为72万亩,比1985年增长174.5%。1985年有荒山荒地32.2万亩,1995年为6720亩,减少29,5万亩,减少车为叽.6%;二…  相似文献   

19.
对伊克昭盟林业生态建设发展思路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国以来,伊盟林业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到1998年,全盟有林地面积达157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12.17%,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农牧业生产条件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但就整体而言,伊盟的生态环境还十分脆弱,自然条件仍十分恶劣。由于受沙化和水土流失的双重危害,全盟1.3亿亩国土面积中有6300万亩沙化土地和7050万亩水土流失面积,特别是有2300万亩流动、半固定沙地和3750万亩严重水土流失区急需治理。另外,在已经治理的部分地区,由于没有注重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林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  相似文献   

20.
《山西林业》2014,(3):3-5
近十多年来,我省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林业建设,强化组织领导,采取得力措施,大胆创新实践,推进了生态脆弱区向生态良好区的积极转变,林业建设取得了重大阶段性成果。全省森林面积达到4236万亩,森林覆盖率18.03%,其中经济林面积达到1000万亩以上,基本遏制和初步扭转了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山上治本、身边增绿、产业富民、林业增效”态势良好。我省林业已展现出新的发展局面,站在一个新的发展起点。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我省仍然是一个林业小省、生态弱省,还有3000余万亩宜林荒山尚未绿化,新造林地长效管护机制尚未普遍建立,森林抚育提质尚有差距,经济林管理经营较为滞后,林产富民仍有差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