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印度发现最早的稻作文化遗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最近,印度发现了一处时代很早的稻谷遗址,引起了国外有关学者的关注。1984年初,日本奈良国立文物研究所的佐原真先生和日本古代稻米研究专家佐藤敏也先生曾根据原发表报告对这一遗址的发现情况作了简要介绍,下面试据他们的介绍,向国内读者谈谈这一稻作文化遗址以及稻谷遗物的出土情况.  相似文献   

2.
农耕文化     
正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耕文化一直伴随中华文明的历史脚步。悠久而厚重的农耕文化是中华文化之根,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根基和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上万年的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历史,创造了发达持久和长盛不衰的传统文化。同时,灿烂辉煌的汉文化又丰富了农业的内涵。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在有文字记载的几千年中华文明发展历程中,农业虽经无数次大大小小天灾人祸的考验,仍然一直蓬勃兴旺,绵延  相似文献   

3.
正农耕文化,是指由农民在长期农业生产中形成的一种风俗文化,以为农业服务和农民自身娱乐为中心。农耕文化集合了儒家文化及各类宗教文化为一体,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内容和特征,其主体包括语言、戏剧、民歌、风俗及各类祭祀活动等,是中国存在最为广泛的文化类型。农耕文明决定了汉族文化的特征。中国的文化是有别于欧洲游牧文化的一种文化类型,农业在其中起着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4.
<正>我从小就生长在陇中的黄土地上,内心深处谈不上对这片土地有多么热爱,只感觉它永远是那么的干旱、寂静和荒凉。盛夏,烈日当头,骄阳似火,行走在黄土地的山腰间小路上,四周是如此的苍凉,好不容易走完一段长长的蜿蜒起伏的山路,绕过去,又看到更长的黄土小路懒洋洋地伸向远方。山沟谷里,总是有不规则的小川地,稍微平展一些,但随着山形走势的延伸变化,小川也会随之变宽或变得狭窄,延伸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以叙述地中海气候及其相应的植物为开端,从当地农作物的品种、作物栽培和加工技术等方面论述地中海农耕文化的衍变历史,揭示出发生在地中海地区的若干次农业革命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同时通过将之与世界其它主要几个农耕文化相比较印证,希望对亚洲和非洲如何更快地发展自身农业的问题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6.
半个世纪以前,东京考古学会的藤森荣一提出了绳文中期农耕论。1949年他发表此说的杂志是标榜着确立新日本史的《历史评论》。说到1949年,这一年还是登吕遗迹发掘的第三年,也和江上波夫发表骑马民族说是同年。该说的资料是取自长野县职县橄访郡丰平村(现在的茅野市)的尖石遗迹。尖石是当时在内陆地区所调查的绳文聚落唯一的遗迹,在该遗迹中包括炉址在内共发掘了85处居住遗迹。“绳文中期农耕论”的发表藤森设想在尖石遗迹的丘陵上在比较短期间里,从早到晚约有500座同时的房屋,他指出在这样大的遗迹中作为狩猎生活象征的石链出土量却…  相似文献   

7.
任何一种文化都有两面性,即先进性和局限性。在历史的长河中,云南各民族创造了各具特色的农耕文化。今天,云南农耕文化也有其不利于当代社会发展的一面,这是我们在传承和弘扬时必须加以摒弃的,其局限性主要表现在:封闭保守,自给自足;因循守旧,墨守陈规;小富即安,不思进取;原始平均,害怕竞争;势单力薄,难抗灾险。  相似文献   

8.
辖地9650平方公里的黑龙江农垦红兴隆管理局将“融合型”文化植入到现代化大农业建设中,生成多元化、复合型的生态经济系统,打造了“人地共生”的生态发展模式。红兴隆因此被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特色村工委、中国农业公园创建体系课题组选为中国首个以现代化大农业为主题的开放式“中国农业公园”。  相似文献   

9.
农耕文化是中华民族农业耕作智慧的结晶,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时至今日依然具有重要的传承价值。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一些农耕文化正面临着衰落和流失的威胁,保护和传承农耕文化迫在眉睫。本文分析了农耕文化的内涵和演进特征,阐述了传承农耕文化的现实意义,探讨了传承农耕文化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10.
秋分时节,我们一家三代人回乡下老家.此时的田野,一片繁忙景象.犁地机、播种机、耙耙机、碾压机和一些叫不上名的机械声轰轰隆隆,来回穿梭;人们端着麦种,补种着地角、旮旯等机器播不到种的地方.  相似文献   

11.
水族的传统农耕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孕育于百越母体中的水族稻作农业文明,在水族迁居黔桂边境之后,通过适时的文化调适,不但延续了原先“火耕水耨”的文化传统,更创造了“畲山为田”的梯田开发模式,劳动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体现了历史上他们与百越民族(骆越)的渊源关系,对历史的共同追忆,使人们打破了时空界线,形成了强烈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相似文献   

12.
蒋静  朱乐红 《农业考古》2012,(6):261-263
一、引言湖南三面环山,一面临水,是我国民族最多的地域之一。随着一九八八年,湖南省澧县彭头山遗址发现大量掺杂在陶片里的稻壳,距今约九千年,将世界稻作历史推前了二千多年。一九九三年,湖南道县玉蟾岩发现了世界最早的古栽培稻,距今约一万四千至一万八千年。一九九六年,在中国最早的古城澧县城头山遗址,发现了世界最早  相似文献   

13.
中国是农业的国度,农耕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母文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农耕文化的自觉与复兴.基于这种认识,自2018年起,秋分这一天被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2021年又将中国农民丰收节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2021年6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从国家和法律层面专门为农民设立...  相似文献   

14.
道家学说与农耕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人讲道家是"参天地之化育"的大学问,那么道家学说理应与中国传统农业(学)具有比较密切的相互作用与联系,但是并未引起学术界的充分关注。我们试想就此予以申论,敬希方家指正。一.农蕴诸学农业是古代社会的决定性生产部门,在传统农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中华农耕文化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这一文化不仅是农村的文化、农民的文化,"而且也是城市文化,官、商、兵乃至知识分子的文化"。  相似文献   

15.
农耕谚与农耕文化——以浙江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一个农耕历史文明悠久的国家。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形态在中国绵延了两千多年。农耕谚是农耕区老百姓长期以来从事农业生产,对气象规律和农时的观察,在生产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经验总结。就涉及的范围来看,有农作物、节气、水利、耕作、肥料、种植等方面。农耕文化,则是指由农民在长期农业生  相似文献   

16.
浅谈稻作农耕文化的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作农耕是稻作农业区新石器时代居民的一项重大发明。故农业(包括稻作农业、麦作农业、粟作农业、高梁种植业)被视为人类社会由旧石器时代步入新石器时代的标志之一。恩格斯给予高度评价时指出:“农业是整个古代世界的决定性的生产部门。稻作农耕的发明或传播,在世界各地虽有早有晚,但自稻作农耕发明以降,遂与稻作农耕区的居民结下不解之缘,迄至今天。随着稻作农耕的不断发展,稻作农耕文化的内涵也不断丰富,并可大致分为稻作农耕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大类。拙文拟就稻作农耕文化内涵中的稻作农具、作物遗存、稻田遗迹、水利工程、仓储遗迹与遗物及稻作农耕民俗和反映稻作农耕的雕塑、绘画作品、诗词、谚语等作一初浅的探讨和介绍。  相似文献   

17.
戴鸿 《北京农业》2011,(15):223-224
通过创意把文化艺术活动、农业技术、农副产品和农耕活动,以及市场需求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彼此良性互动的产业价值体系,是现代社会农业发展的新方向与新出路,也是福建省海西农业建设步伐中值得深入研究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8.
甘肃庆阳是中国传统古老的农业地域之一,也是周先祖创造早期农耕文明的初始地之一。这里有着勤劳纯朴、心灵手巧的人民,有着雄浑厚重、永不褪色的黄土文化。周祖陵、黄河象、窑洞、剪纸、香包、刺绣、皮影、陇东民歌等光彩照人。勇于开拓创新的庆阳人民缔造着一个又一个传奇。  相似文献   

19.
20.
农耕文化的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阐述了对农耕文化概念和内涵的理解;对农耕文化的旅游开发形式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开发农耕文化旅游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