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宁明县城南安置小区中心花园为例,探索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民安置小区中心花园景观设计,提出此类绿地景观设计应尊重失地农民生活习惯和传统风俗,融入原住地的地域文化,侧重居民户外活动需求,以创建以人为本的生活环境,共享城镇化发展成果。  相似文献   

2.
作为旅游接待区景观设计,在设计中应考虑到游人这一特定人群的需求。该项目在设计中采用凤凰山的名称"凤凰"作为景观设计的主题立意,在别墅区内运用各种凤凰的典故来命名景观,丰富景观的内容,给游人带来不一样的景观感受,让游人不虚此行,使凤凰山旅游接待区更符合景区特性并独具特色。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矩形区组方“RBS”增广设计及其在树木育种中的应用,“RBS”增广设计的方差分析和遗传分析的数学模型,并举例介绍其计算过程.  相似文献   

4.
陈晓玲 《广东园林》2022,44(2):34-37
乡村公共空间承载着村民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其建设直接关系到乡村整体环境、乡村文化传承以及村民生活幸福指数,在乡村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以广州市红山村为例,针对其中心区公共空间存在的空间功能单一、配套设施不健全、天然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等问题,结合当下全域旅游的发展导向,明确村落更新目标,基于以人为本、地域文脉动态保...  相似文献   

5.
对四川乡村生态旅游转型升级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乡村生态旅游目前存在政府引导和规划滞后、经营管理粗放、产品单一等问题,难以满足游客高层次需要,因此转型升级成为四川乡村生态旅游的出路,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则为其带来了重要契机.通过分析和研究四川乡村生态旅游现状以及转型升级的方向和契机,得出要实现乡村生态旅游转型升级,形成现代化规模经营的乡村生态旅游发展模式,必须在以...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各地美丽乡村建设也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美丽乡村的建设须在保护与发掘乡村原有历史文化的基础上进行传承与发展,霞迳美丽乡村度假酒店的景观设计结合了对岭南乡村历史文化的建设和保护,是新时期乡村建设传承与发展本土历史文化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7.
文章在梳理村庄公园概念和分析村庄公园与城市公园异同的基础上,对村庄公园规划设计的相关问题进行初步的分析研究。认为现时的村庄公园只是一种过渡性质的公园,并指出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采用参与式乡村评估(PRA)调查方法,对2003年开展社区共管项目的格化箐村进行跟踪调查,通过对比分析项目实施前后以及该村与非项目村的差异,对项目成效进行评估.结果认为,社区共管示范项目对于缓解保护区与社区矛盾、改善村民生活质量、提高社区自我管理能力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产生一些问题和负面影响.提出了建立资源保护与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和将社区共管纳入地区发展规划等社区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9.
鲍士海 《绿色科技》2013,(3):177-178
通过2012年对河洼村的空气、水和土壤监测数据进行的统计分析,研究了锦州市以旅游农业为主的农村地区的环境现状。  相似文献   

10.
将场所精神引入城市带状公园设计中,可以延续地域文脉,让人们产生强烈的精神体验,对于园林的不同空间营造具有重大意义。从场所精神的基础理论出发,阐述相关概念,总结场所精神理论指导带状公园设计的重要作用,结合西安唐长安城遗址公园、洛阳洛浦公园两个案例,探讨带状公园实际应用中场所精神的表达。在带状公园设计中,场所精神可以通过3个方面来表达:合理利用场地现有元素,尊重场地历史文脉;以园林景物的象征手法再现场地景观元素;注重地域文化与历史文化表达。  相似文献   

11.
以女儿寨小流域为研究对象,着重研究了植被恢复重建过程中小流域系统的小气候变化特征。随着小流域内的植被恢复与重建,小流域内最高气温约降低了1~4℃,尤其以夏、秋季更为突出,约降低了3~4℃;最低气温提高了1~2℃,夏季较其它季节更为显著一些;森林不能降低小流域的日平均气温,但能略微增加秋冬季的平均气温0.1~0.5℃;平均地面温度降低了0.9~1.3℃,秋冬季的地面平均温度略微增加0.1~0.5℃;年降水量增加了77~115mm;年蒸发量降低105~175mm。小流域小气候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小气候质量在不断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乡土元素在杭州梅家坞农家乐景观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杭州梅家坞村为例,在分析乡土元素的分类与特点的基础上,从景观主题、景观布局、景观营造等方面详细阐述了梅家坞村乡土元素的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并对农家乐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运用SD问卷调查法和主成分分析法,以杭州市吴家村为对象,调查和分析了村民对村庄环境整治的需求及其主要影响要素,构建了村民对村庄环境的认知模式,反映村民对村庄环境的现状认知及整治诉求,用于指导规划建设“村民认可”的新农村环境,使村庄规划中“村民参与行为”科学化、规范化。本方法已经运用在吴家村项目的实践过程中,体现出此方法的可靠性和结果的合理性,同时也发现村民视角需求模型的不足,为今后建立全面客观的村庄环境整治需求模型积累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