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几种纤维素分解菌在有机质转化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培养实验,研究了在添加有机物料的条件下几种纤维素分解菌在土壤有机质转化中的作用.目的在于探讨黑土有机质变化的微生物机理,并从中筛选出活性较高的菌株及其组合,以期将之用于秸秆还田,提高土壤肥力,充分发挥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在添加有机物料培养条件下土壤有机质的转化与纤维素分解菌的种类与数量有一定的相关性,不同的纤维素分解菌在有机质转化中的作用不同,多种菌株联合接种比单一接种对有机质转化的作用要强.所选择的4株菌株中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mum Rifai,Mycol)比绿色木霉(Trichoderma atroviride P.karsten,Finl.)、桔青霉(Penicillium citrinum Thom.)和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 v.Tiegh.)在有机质转化中的作用大.  相似文献   

2.
<正>土壤中的微生物种类繁多,数量极大,土壤具有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要的一切营养物质及各种条件,因此土壤是微生物良好的生活场所,有"微生物的天然培养基"之称。1微生物对土壤有机质的转化微生物转化对土壤有机质的过程是土壤有机质转化最重要的、最积极的进程。微生物对不含氮的有机物转化:不含氮的有机物主要指碳水化合物,主要包括:糖类、纤维素、半纤维素、脂肪、木质素的糖类容易分散,而多糖类则难分解;淀粉,半纤维素、纤维素、  相似文献   

3.
有机肥料在半干旱条件下的腐解残留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施用有机肥料是改良土壤、净化环境、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的重要措施。本试验采用砂滤管法研究了6种有机物料在新、老菜园土壤中的腐解状况,以了解土壤中有机质的积累规律,探讨有机肥料对土壤的培肥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麦秸、稻草、沼气渣肥、人粪尿堆肥等是增加土壤有机质的较好物料;对C/N比较高的物料,当增加N素、调节C/N比时,可以促进有机碳的分解和向腐殖质的转化;肥力较高的老菜园土壤更有利于有机碳素的腐殖质化和在土壤中的积累  相似文献   

4.
壤全氮、土壤有机质的测定对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都有重要意义。因此在许多实验室里,土壤全氮、土壤有机质都被作为一项常规分析项目。土壤全氮量的测定百余年来沿用杜马氏法和凯氏定氮法。测定土壤有机质的方法主要有3种:干烧法、化学氧化法、灼烧法,1989年农业部颁布了国标GB9843-88《土壤有机质测定法》。近年来使用元素分析仪(Elementar Vario MACRO)测定土壤C、N也越来越广泛,元素分析仪是一台用于快速,定量测定元素C、H、N、S的全自动分析仪。用元素分析仪测定C、H、N的方法属于灼烧法,灼烧温度为960摄氏度,对酸性、中性土壤的测定无疑是省时准确的首选。石灰性土壤中由于碳酸盐的存在,在高温灼烧时碳酸盐分解,形成CO2,使土壤有机质的测定结果偏高。降低燃烧管温度测定(630摄氏度),由于样品用锡箔纸包裹,锡箔纸在燃烧管内燃烧生成氧化锡为放热反应,增加燃烧管内的温度高于设定温度,增加碳酸钙的分解测定值偏高,燃烧管温度设定在低于碳酸盐分解点时仪器密封不严实,使测定结果偏低。用盐酸处理土壤中碳酸盐,其后测定有机质时,因土壤中的富里酸溶于酸,使测定结果偏低。因此元素分析仪不适于石灰性土壤有机质的测定。  相似文献   

5.
土壤有机质分解与转化的驱动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松  窦森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0):2203-2206
概述了土壤微生物、温度、水分、气候、土壤质地、pH值、CO2浓度等驱动因素对土壤有机质分解、转化的影响,并且指出今后应加强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膨润土对有机物料腐殖化系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砂滤管法研究膨润土对有机物料(玉米秸秆)在砂土中的腐解及对有机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膨润土对降低有机物料的分解速率,提高腐殖化系数有显著影响,施用膨润土有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和土壤肥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大量的秸秆在经过预处理后还田,研究其对作物生长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检测土壤中氮磷钾及有机质含量的变化。研究显示,大量的秸秆在经过预处理后还田,不仅可以完全替代化肥实现作物高产,还能显著增加土壤氮磷钾及有机质的含量,改良土壤,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究其原因,除了秸秆分解释放出大量营养物质可供给作物生长需求外,大量分解秸秆的微生物活动,还能固定、利用环境中的矿质元素,最终转化为作物可利用的形式。大量微生物的次生代谢产物也有利于作物的生长。  相似文献   

8.
正在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碳库中,只有农业土壤碳库是受强烈的人为干扰,且在较短的时间尺度上可以调节的碳库。秸秆还田是把不宜直接作饲料的秸秆直接或堆积腐熟后施入土壤中的一种方法,可改良土壤性质、加速生土熟化、提高土壤肥力。秸秆还田可增加土壤新鲜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作物秸秆的成分主要是纤维素、半纤维素和一定数量的木质素、蛋白质和糖。这些物质经过发酵、腐解、分解转化为土壤重要组成成分—有机质。有机质是衡量土壤肥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3种发酵菌剂处理麦秸在碳素物质转化及腐植酸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3种菌剂均表现出快速提高堆温;随堆温时间的延长有机质含量、CN/值下降;腐植酸占有机质的百分率呈增加的趋势。其微生物分解有机物的能力,TM1、TM2优于美国利克普康菌剂。  相似文献   

10.
秸秆盖田的微生物效应及其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土壤有机质是构成土壤肥力的重要因素之一,而有机质在土壤中数量的维持,主要取决于有机残体——作物秸秆等的还田数量和在土壤中的分解速度。我国农民素有沤制和使用秸秆肥维持地力的传统,但是,长期以来由于施入土壤中的机质数量减少,质量较差,加之频繁耕耘加速了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和有机质的分解[1],从而造成了收少支多的不平衡现象。黄准海等地区的土壤大多含有机质低(一般在0.5—1.0%以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