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K3Fe(CN)6分光光度法测定茶多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茶多酚测定法,国内外曾作过很多研究,目前常用的有酒石酸亚铁比色法、高锰酸钾滴淀法、紫外分光光度法等.酒石酸亚铁比色测定中磷酸盐缓冲溶液配制时因结晶水的不稳定使得实际pH值与测定值偏离,结果重现性较差;高锰酸钾滴淀法终点难于掌握,茶多酚以外的还原物质同时会被氧化;紫外分光光度法消耗有机溶剂,紫外吸收因多酚类结构的不同而产生差异.本文利用在酸性介质中,茶多酚能将Fe~(3+)还原为Fe~(2+),Fe~(2+)与K_3Fe(CN)_6生成深蓝色配位化合物KFe[(CN)_6],在一定范围内符合朗伯一比耳定律的特点对茶多酚进行定量.本方法试剂配制简单,测定快速,反应灵敏,适应范围广,结果重现性较好,尤其适用于微量茶多酚的测定.  相似文献   

2.
应用朗伯--比耳定律,利用排除法,确定太阳散射光对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咖啡碱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中国茶叶》2008,(6):42-42
采用柠檬酸-磷酸氢二钠缓冲液(pH=5.6)匀浆浸提法和硫酸铵沉淀法,从茶鲜叶中提取多酚氧化酶,并通过分光光度法研究pH、温度、抑制剂对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提取条件为以邻苯二酚为底物,茶多酚氧化酶PPO的最适pH为5.6,最适温度为50℃,亚硫酸钠、半胱氨酸和Vc为PPO的抑制剂。  相似文献   

4.
以单枞茶为实验材料,研究复合酶解辅助乙醇提取茶多酚的工艺条件,考察酶解温度、酶添加量、酶解pH、酶解时间、乙醇质量分数、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8个单因素对茶多酚提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实验优化提取工艺参数。结果表明:酶解温度60℃、酶添加量3.5%、酶解pH4.8的条件下酶解预处理3 h后,在乙醇质量分数为60%、提取温度为70℃、料液比为1︰50的条件下提取1.5 h,茶多酚的提取率达25.82%,与传统水提法相比,茶多酚提取率提高了69.87%。  相似文献   

5.
《中国茶叶》2008,(6):42-42
考察了紫外光、温度、CuCl2和KClO3作用下添加茶多酚对茶籽油过氧化值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用紫外光辐射7h,添加茶多酚的茶籽油的过氧化值比不加茶多酚的油低44.87%;在90℃下加热7h,添加茶多酚的茶籽油的过氧化值比不加茶多酚低58.96%;分别在0.08mol/L CuCl2和0.1mol/LKClO3的作用下氧化7h,添加茶多酚的茶籽油的过氧化值比不加茶多酚的分别低10.85%和11.23%.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PVPP吸附茶多酚特性及其在绿茶饮料中的应用。结果表明:PVPP能有效去除绿茶中过多的茶多酚,而基本不影响其他品质化学成分。PVPP对茶多酚的吸附在2min内达到吸附平衡容量的70%,25min内达到吸附平衡。在15~95℃、pH值3.5~6.5范围内,PVPP对茶多酚有着稳定的吸附容量。茶汤提取时同步添加PVPP(10min)是将PVPP应用于绿茶饮料工业化生产的最佳处理方法。PVPP处理能有效减少绿茶饮料中的茶多酚,对游离氨基酸浓度影响较小,从而降低酚氨比,优化绿茶饮料滋味;能显著提高绿茶饮料亮度,改善汤色和澄清度。通过绿茶饮料生产中的常规过滤工艺——布袋过滤和高速离心两个步骤能去除茶饮料中的PVPP残留。  相似文献   

7.
茶多酚的化学发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海宁  洪军  沈生荣 《茶叶科学》2003,23(2):124-128
研究了茶多酚在不同浓度,不同pH值,不同金属离子(Fe2+,Cu2+,Zn2+)存在下的化学发光,结果表明,茶多酚浓度对其发光强度有一定影响;pH越高茶多酚的发光强度越大;Cu2+可抑制茶多酚的发光,而Fe2+在一定条件下促进发光, Zn2+对茶多酚的化学发光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HPLC法测定7种人工虫草菌丝体中腺苷的含量。方法:固定相:Kromasil 5u 100AC18柱;流动相:磷酸盐缓冲液(pH6.5)[取0.01 mol.L-1磷酸二氢钠68.5 ml与0.01 mol.L-1磷酸氢二钠31.5 ml,混合(pH6.5);流速:1ml.min-1;检测波长:260nm;柱温:室温。结果:7种人工虫草菌丝体的腺苷含量均符合标准。  相似文献   

9.
CXJZ95-198菌株果胶酶活力检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DNS法,对影响CXJZ95-198菌株果胶酶活力测定的酶解反应条件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酶解反应条件对酶活力测定值的影响明显,其中,温度、缓冲液种类、底物种类及其浓度对测定结果影响较大,缓冲液pH及DTT浓度对测定结果也有一定影响.测定该菌株果胶酶活力适宜的酶解反应条件为温度50℃,底物桔子果胶(Sigma),底物浓度0.2%,缓冲液1/15mol·L-1KH2PO4-Na2HPO4(pH5.2),DTT浓度为1.0mmol·L-1.  相似文献   

10.
茶多酚对淡水鱼肉保鲜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廖丹  朱旗  刘焱  宁静 《茶叶通讯》2009,36(3):3-5
为解决鱼糜易氧化腐败的难题,将天然抗氧化剂茶多酚添加到鱼糜中并提取鱼油.通过对鱼油的酸价、过氧化值、丙二醛含量等因素变化的研究,探讨茶多酚对鱼糜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茶多酚对冷藏鱼糜具有保鲜效果,可将0.05%茶多酚定为最佳添加量.  相似文献   

11.
茶多酚绿色荧光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茶多酚为材料,研究了茶多酚浓度、溶液pH、溶剂、金属离子(Ca2+、Al3+)和热处理对茶多酚绿色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以上各因素对荧光强度的影响都极为显著,当溶液pH=7.4±0.2、茶多酚浓度为3βmg/ml或溶剂采用50%乙醇水溶液时,荧光强度达到最大值;金属离子(Ca2+、Al3+)的直接影响不明显,主要通过影响游离茶多酚浓度而降低其荧光强度;加热处理能显著增大荧光强度。当茶多酚浓度过高(>3βmg/ml)或pH>8时,能导致最大发射峰位置显著红移,其它因素对其影响较小;此外,溶剂极性显著地影响激发峰的形状和荧光强度,但对最大发射峰位置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2.
茶叶中茶多酚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茶叶主要活性成分茶多酚的检测方法进行了综述,介绍了茶多酚总量测定方法分光光度法、近红外光谱法、电化学分析方法,以及茶多酚组分测定方法色谱法、毛细管电泳法,重点介绍了应用最广的儿茶素检测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样品前处理及色谱条件进行了详细分析,以期为茶多酚检测方法学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DNS法,对影响CXJZ95-198菌株果胶酶活力测定的酶解反应条件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酶解反应条件对酶活力测定值的影响明显,其中,温度、缓冲液种类、底物种类及其浓度对测定结果影响较大,缓冲液pH及DTT浓度对测定结果也有一定影响。测定该菌株果胶酶活力适宜的酶解反应条件为:温度50℃,底物桔子果胶S(igm a),底物浓度0.2%,缓冲液1/15m ol.L-1KH 2PO4-Na2H PO4(pH 5.2),DTT浓度为1.0m m ol.L-1。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外源pH缓冲液对冬小麦幼苗抗旱性的影响,在温室条件下,采用负水头供水控水盆栽装置,测定和分析了不同供水(正常水分、轻度干旱和中度干旱)和叶片喷施不同pH磷酸缓冲液(以喷施清水为对照)条件下小麦叶片的相对电导率、活性氧代谢能力及抗氧化酶活性。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使膜系统受到伤害,导致叶片相对电导率增加。在干旱胁迫下喷施pH缓冲液降低了叶片相对电导率、O2-产生速率及H2O2含量,其中pH 6.0和pH 7.5缓冲液处理效果最明显。说明在干旱条件下喷施适宜的pH缓冲液能增强小麦的抗氧化能力,减轻干旱引起活性氧增多对细胞膜的伤害,提高植株抗旱能力。  相似文献   

15.
茶多酚对蛋鸡生产性能、脂类代谢及蛋品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研究进行了两次饲养试验。试验一选用225羽37周龄罗曼蛋鸡随机分为5个处理,在试验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0.05%、0.1%、0.2%、0.4%茶多酚(纯度40%),试验期59天;试验二选用600羽51周龄罗曼蛋鸡随机分为4个处理,分别在试验基础日粮中添加0%、0.025%、0.055%、0.1%茶多酚(纯度40%),试验为期8周。探讨了茶多酚对蛋鸡生产性能、脂类代谢、蛋品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日粮中添加不同剂量茶多酚对蛋鸡产蛋率和饲料利用率有一定的改善,但未见随茶多酚添加水平的升高而提高的趋势。(2)日粮中添加0.1%茶多酚可提高蛋黄中VE58.99%、VA20.96%,添加0.025%茶多酚降低蛋黄中胆固醇35.28%,茶多酚对全蛋中含硫氨基酸有增高趋势,重金属指标符合无公害鸡蛋要求;产蛋后期日粮中添加0.025%~0.1%茶多酚可降低破软蛋率31.59%~47.09%。(3)日粮中添加0.4%茶多酚分别降低46周龄蛋鸡血清总胆固醇19.65%、甘油三酯19.99%、低密度脂蛋白7.69%,提高高密度脂蛋白45.35%;但添加0.025%~0.1%茶多酚对59周龄蛋鸡血脂指标未见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茶多酚对钙镁元素水溶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静态浸提和添加法测定了茶多酚对土壤和不同水质钙镁元素水溶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茶多酚能增加土壤钙镁元素的水溶性,但作用较盐酸弱,较0.2%对苯二酚强,茶多酚能降低水中钙镁的浓度,显然茶多酚类物质能改善作物钙镁供应,饮茶能减少结石形成,调节人体电解质平衡。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大鼠运动实验,研究茶多酚对运动抗疲劳作用。方法,以50只大鼠为例,随机分为5组,即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分别喂食300mg/kg、150mg/kg、50mg/kg茶多酚提取物,模型组与安静组不喂食;喂食30d后,检测大鼠力竭时间、MDA、SOD、BUN、LDH以及LD等指标。结果:通过实验表明,茶多酚能够有效延长大鼠的力竭时间,随着茶多酚剂量的增加,运动后大鼠的尿素、血乳酸含量降低、血乳酸脱氢酶活力提高,并且在剂量为300mg/kg时,效果最显著。结论:通过大鼠运动实验,表明茶多酚具有显著的抗疲劳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了获得低咖啡碱的茶叶,再用较少的工艺得到高含量的茶多酚,减少茶叶有效成分提取工艺环节,并且综合利用其有效成分。实验方案采取先物理方法脱咖啡碱,再提取茶多酚,以提高茶多酚的含量,减少纯化工艺。采用沸水对茶叶进行快速浸提和pH梯度对茶叶进行提取。结果表明,以水为溶剂,超声波辅助提取,去除咖啡碱达1.84%占总量的60.6%。而采取pH3.5提取茶多酚,得到的茶多酚的含量达到55.80%,提取率为63.04%。为实现茶叶的综合利用提供了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茶多酚改善慢性不可预知应激小鼠抑郁症状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茶多酚对慢性不可预知应激抑郁模型中小鼠的抗抑郁作用及机制.建立慢性不可预知性刺激小鼠抑郁模型,通过小鼠旷场实验、强迫游泳实验和悬尾实验中对茶多酚的抗抑郁作用进行研究;并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小鼠脑组织中丙二醛(MDA)的水平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同时测定小鼠脑组织中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以及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的含量.给予茶多酚低高2个剂量组小鼠在旷场实验中的爬行格数与直立次数较模型组显著增加(#P<0.05,△P<0.001);小鼠在强迫游泳实验和悬尾实验中的不动时间较模型组明显减少(#P<0.05,△P<0.001;#P<0.05,△P<0.05),显示造模成功;此外,茶多酚可显著抑制脑组织中MDA的含量增加,并上调SOD和GSH-Px的活性,明显提升小鼠脑组织中5-HT和NE的含量.茶多酚对慢性不可预知应激引起的小鼠抑郁具有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脑部5-HT和NE的含量以及抑制脑组织氧化应激有关.  相似文献   

20.
通过添加不同比例的过磷酸钙、生石灰,研究不同pH值的培养料对杏鲍菇工厂化栽培生产的影响,确定最佳的pH值调整试剂用量。研究表明,各处理培养料灭菌后pH值均明显下降,培养料pH值过大会抑制菌丝的生长,随着石灰添加量的增加,菌丝生长速度逐渐下降,添加1.0%过磷酸钙和1.0%石灰的菌丝生长速度最快、满袋时间最短,石灰添加量为1.0%时杏鲍菇的产量最高。因此,通过综合分析,石灰添加量1.0%,pH值为6.41,较为适宜杏鲍菇工厂化生产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