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紫花苜蓿耐盐新种质一般配合力分析与轮回选择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以第1代轮回选择的后代为材料,种植后通过表型从中选出107个耐盐单株,其耐盐性一般配合力测定结果表明:其中耐盐性一般配合力高的75株,低的32株;再将配合力较高的单株相互杂交,完成第2代轮回选择;在两次选择的基础上,又进行一次混合选择,得到了70个杂交后的耐盐苜蓿新材料。  相似文献   

2.
中苜3号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cv.Zhongmu No.3品种登记号:321草种名称:紫花苜蓿品种名称:中苜3号登记日期:2006年12月13日育种者: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杨青川、侯向阳、郭文山、康俊梅、张文淑。品种来源:亲本材料为中苜1号苜蓿,经2次轮回选择和1次混合选择培育而成。育种方法:以耐盐苜蓿品种中苜1号为亲本材料,通过盐碱地表型选择,得到102个耐盐优株,经过测定,将其中耐盐性一般配合力较高的植株相互杂交,完成第1次轮回选择。然后又经过2次轮回选择,1次混合选择;2003-2006年分别进行品种比较试验、区域试验、生产试验育…  相似文献   

3.
为培育高产苜蓿(Medicago sativa L.)新品种,以110个苜蓿高产单株的半同胞后代为材料,研究其第1茬、第2茬、第3茬、第4茬及全年产草量一般配合力,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产草量一般配合力较高的植株共22株,一般配合力中等的植株共48株,一般配合力较低的植株共40株;淘汰40株产量一般配合力较低的单株,收到70株产量一般配合力较高的单株相互杂交的种子,完成了一次轮回选择。苜蓿第1茬、第2茬、第3茬、第4茬产草量广义遗传力分别为H2=34.95%,H2=50.42%,H2=29.52%,H2=1.9%;苜蓿全年产草量的广义遗传力为H2=25.58%。  相似文献   

4.
六十九个苜蓿品种耐盐性及其二上耐盐生理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通过苗期盆栽胁迫试验,对69个苜蓿品种的耐盐性进行了研究。经过0.3%和0.4%盐处理的存活率、相对株高和相对干重共6个指标的聚类分析,将供试69个品种的耐盐笥分为三级,其中耐盐品种21个,中等耐盐品种40个,敏感品种8个。选择耐盐性差异较大的,包括5个耐盐品种和5个敏感品种,研究叶片细胞膜透性以及叶片游离脯氨酸含量与苜蓿品种耐盐性的关系。结果表明耐盐性不同的10个苜蓿品种之间,在叶片细胞膜透性和  相似文献   

5.
鲁梅克斯离体培养及耐盐植株的再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鲁梅克斯K-1杂交酸模的幼嫩花序切段为外植体,在诱导培养基上经连续4代培养,诱导丛生芽高频率发生.丛生芽增生迅速,在继代培养中增殖率达每月10~40倍.丛生芽分割为单芽后,转入生根培养基中产生根系.旺盛增生的丛生芽在附加171 mmol/L NaCl的培养基上连续筛选3代,获得了耐盐小芽,然后在无NaCl的培养基上形成完整植株.耐盐小芽在无NaCl的培养基上培养3代后转回附加171 mmol/L NaCl的培养基上继续培养,表现出高的耐盐性和小芽增殖率.耐盐再生植株的后代在盐碱地种植,表现出良好的耐盐性.本研究建立了一个适合于离体遗传操作的鲁梅克斯丛生芽诱导及继代培养体系,并获得了鲁梅克斯耐盐育种新材料,为培育出适合于滨海盐碱地及大面积盐荒地种植的鲁梅克斯新品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六十九个苜蓿品种耐盐性及其二个耐盐生理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苗期盆栽胁迫试验,对69个苜蓿品种的耐盐性进行了研究。经对0.3%和0.4%盐处理的存活率、相对株高和相对干重共6个指标的聚类分析,将供试69个品种的耐盐性分为三级,其中耐盐品种21个,中等耐盐品种40个,敏感品种8个。选择耐盐性差异较大的,包括5个耐盐品种和5个敏感品种,研究叶片细胞膜透性以及叶片游离脯氨酸含量与苜蓿品种耐盐性的关系。结果表明耐盐性不同的10个苜蓿品种之间,在叶片细胞膜透性和叶片游离脯氨酸累积量上无明显差异,这二个生理指标不能作为评价苜蓿品种间耐盐性差异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利用花粉管通道法将盐生植物红树总DNA导入紫花苜蓿,共导入1391朵花,获得894粒T0代转化种子.T0代种子种植在含有225 mmol/L NaCl的MS培养基上,获得12株耐盐性强的植株.以供体和受体为对照,对12株耐盐植株进行RAPD分析,在55条随机引物中有8条扩增出稳定、清晰的条带,条带的差异性表现为新增条带、供体特异条带和受体条带丢失.以上结果初步证实外源DNA已经整合到受体的基因组中,而且T0代植株耐盐能力提高可能与外源基因的导入有关.  相似文献   

8.
牧草研究牧草耐盐突变体筛选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国内外牧草组织耐盐突变体高效再生体系的建立、突变体材料的选择、变异的来源、愈伤组织耐盐突变体的筛选、耐盐性鉴定、细胞分化、耐盐愈伤组织的分化以及再生植株的耐盐性鉴定等一系列培养筛选耐盐植株的流程和方法进行综述,旨在为提高牧草耐盐性、培育耐盐牧草新品种等提供科学理论依据,同时对今后牧草耐盐突变体研究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耐盐突变体对盐碱地的改良与利用等研究方向进行阐述,并为其他抗性育种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利用花粉管通道法将盐生植物红树总DNA导入紫花苜蓿,共导入1 391朵花,获得894粒T0代转化种子。T0代种子种植在含有225 mmol/L NaCl的MS培养基上,获得12株耐盐性强的植株。以供体和受体为对照,对12株耐盐植株进行RAPD分析,在55条随机引物中有8条扩增出稳定、清晰的条带,条带的差异性表现为新增条带、供体特异条带和受体条带丢失。以上结果初步证实外源DNA已经整合到受体的基因组中,而且T0代植株耐盐能力提高可能与外源基因的导入有关。  相似文献   

10.
饲用小黑麦品种全生育期耐盐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田模拟盐胁迫环境下,设0.1%,0.2%和0.3%及对照4个处理浓度对17个饲用小黑麦品种综合评价全生育期的耐盐性,通过生育进程及各单项指标的分析,盐胁迫使各品种的生育进程推迟,植株的存活率、株高、总茎数、地上干物重显著降低,运用标准差系数赋予权重法和耐盐指数法综合评价结果表明:NTH2597、NTH2337、NTH1888和NSHW11品种耐盐性较好,NTH2351,NTH1877和NTH2685品种耐盐性较差。  相似文献   

11.
苜蓿对白粉病的抗性与叶绿素含量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人工接种白粉菌Erysiphe polygoni 条件下,测定了8种不同抗病性的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结果表明,不同抗病性的苜蓿品种间叶绿素含量差异不显著,接种白粉病菌后品种间的叶绿素含量有显著变化,感病品种叶绿素含量下降的幅度明显大于抗病品种,接菌后第27天,感病品种叶绿素含量平均下降38.26%,抗病品种的叶绿素含量下降13.6%.其叶绿素含量随发病程度的增加而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2.
盐胁迫下苜蓿种质资源萌发特性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不同苜蓿(Medicago sativa.L)品种及品系的耐盐能力,明确不同盐浓度对苜蓿种子萌发的影响规律,从而为苜蓿耐盐性早期鉴定和筛选提供科学依据,试验对23个苜蓿品种及品系种子在不同浓度Na Cl'溶液下进行胁迫处理,Na Cl浓度分别为0.20%,0.40%,0.60%,0.80%,1.00%,1.20%和1.40%(以蒸馏水为对照),观察发芽率、根长、苗高,计算发芽势、耐盐系数、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并通过隶属函数和聚类分析,对苜蓿品种及品系进行耐盐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质量分数为1.20%的Na Cl是苜蓿耐盐性的转折点,是耐盐性鉴定的最佳盐浓度。聚类分析将23份苜蓿种质分为3类,强耐盐种质占34.78%,中等耐盐种质占47.83%,弱耐盐种质占17.39%。隶属函数分析表明,耐盐性最强的是‘游客',最弱的是‘巨能801'。综合分析各项观测指标,23个苜蓿种质中耐盐能力最强的为‘巨能2',最弱的为‘L3003'。  相似文献   

13.
薛勇 《牧草与饲料》2007,1(3):23-24,39
探讨研究紫花苜蓿品种种子萌发期耐盐性,可筛选出耐盐品种。结果表明,8个苜蓿品种中青睐苜蓿和恺撒苜蓿的耐盐性最强,其次是金皇后和友谊苜蓿;龙牧801和首领苜蓿的耐盐性弱。  相似文献   

14.
以NaCl为选择因子,对长期继代培养的紫花苜蓿愈伤组织进行选择,筛选出耐1.2%NaCl的耐盐细胞系并对其进行生理分析,结果表明:耐盐细胞系对逆境的忍受能力高于对照,积累的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也高于对照,维持着较高的K+/Na+比,在盐分胁迫下能维持较高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  相似文献   

15.
为构建具有盐渍土环境竞争力与遗传稳定性的苜蓿(Medicago)-根瘤菌高效共生体系,以12个苜蓿品种为材料,进行了复合盐种子萌发、种子内生根瘤菌抗盐碱筛选及接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种子复合盐抗性差异较大,成活率以中苜1号最高,甘农7号、新疆大叶次之,但三者间无显著差异;种子内生根瘤菌复合盐抗性以甘农1号最强,菌株数目最丰,为2.58×106,中苜1号次之,为2.49×106,根瘤菌固氮酶活性以中苜1号最高;以新疆大叶种子接种中苜1号根瘤菌匹配度为最佳,共生体系地上生物量、茎叶粗蛋白含量以及固氮酶活性均为最高。  相似文献   

16.
苜蓿萌发期耐盐性综合评价与耐盐种质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明苜蓿(Medicago L.)萌发期耐盐性评价方法并筛选耐盐种质,采用加权隶属函数法对120个苜蓿种质进行综合评价并划分为不同的耐盐级别。试验以150 mmol·L-1 NaCl溶液进行盐胁迫,以发芽势等13个性状来鉴定苜蓿对盐胁迫的反应,以耐盐系数为评价依据。结果表明:150 mmol·L-1的盐溶液对苜蓿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发芽势、发芽率、萌发指数比幼苗生长受抑制的程度更大;盐胁迫对根的抑制程度大于苗。相关分析表明,加权隶属函数法可以综合评价苜蓿萌发期耐盐性。根据加权隶属函数值和聚类分析,可将120个种质分为耐盐性不同的5个级别:11个种质高耐盐(1级)、24个种质耐盐(2级)、38个种质中等(3级)、36个种质敏盐(4级)、11个种质高敏盐(5级)。  相似文献   

17.
紫花苜蓿耐盐新品系选择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青川  孙彦 《草地学报》1997,5(4):244-250
紫花苜蓿耐盐新品系是以保定,南皮,RS和秘鲁苜蓿为亲本材料,于1988-1994年在河北省中捷农场和山东省德州市苗圃,通过四代混合选择而成。1995-1997年通过盆栽耐盐鉴定,品种比较试验和生产试验,对新品系耐盐性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在0.3%和0.4%NaCl胁迫下,盆栽耐盐苜蓿的干重比保定苜蓿分别提高13.0%和11.3%。  相似文献   

18.
耐盐苜蓿与敏盐苜蓿RAPD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以耐盐苜蓿和敏盐苜蓿为材料,通过RAPD反应,对8组的160条引物进行筛选.结果表明,经过5轮筛选,OPA组6条引物、OPD组9条引物、OPE组6条引物、OPF组7条引物、OPH组5条引物、OPC组9条引物、OPG组2条引物、OPN组7条引物共51条都可作为多态性引物,其中以OPA-17、OPD-5、OPD-7等3条引物的DNA多态性最稳定.在"中苜一号”DNA组上,OPA-17可在2200bp处产生一条多态性谱带,并在380bp出现谱带缺失现象.OPD-5可在3500bp处形成一条清晰度极高的谱带,OPD-7则在650bp处无谱带产生.这3条引物所检测出的耐盐苜蓿与敏盐苜蓿具有稳定的DNA多态性,该多态性与其耐盐性状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