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 毫秒
1.
2.
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性恢复突变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290 Gy 60Co-γ射线处理细胞质雄性不育系Ⅱ-32A和协青早A,获得了育性恢复突变体,突变频率分别为8×10-3和5×10-3,从Ⅱ-32A中所获得的育性恢复突变体,在农艺性状上与Ⅱ-32A育性恢复突变体Ⅱ-32R,与Ⅱ-32A和珍汕97A测交,杂种结实率在70%以上,对测交后代的遗传分析表明,Ⅱ-32R对珍汕97A和Ⅱ-32A的育性恢复均涉及2对恢复基因。Ⅱ-32R与珍汕97A和Ⅱ-32A的杂种F2在结实率分布上存在差异,从中选出两个结实率较高的株系。表明诱导不育系产生育性恢复突变是获得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恢源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华南晚籼夜公细胞质(Y型)雄性不育系的选育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由华南晚籼迟熟品种夜公细胞质育成了Y型不育系,证明华南晚籼迟熟品种中存在着雄性不育细胞质。Y型雄性不育细胞质效应优于野败,其不育系表现全不育,不育性稳定,恢保关系与野败相似,生育期遗传多样化,配合力强,已由其育成一批强优组合。由Y华农A育成的华优86和华优桂99 表现高产稳产、米质优良、抗病性强,表明Y型不育系是可以开发利用的新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 相似文献
4.
水稻胞质雄性不育恢复性的遗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来自Chinsurah Boro Ⅱ水稻雄性不育胞质cms-bo,其恢复可育受1对显性Rf-1基因控制,该基因属fl-pgl连锁群。Rf-1座位上有4个效应不同的复等位基因。来自野败水稻雄性不育胞质cms-WA,在一些试验中其恢复可育至少有2对独立的恢复基因,它们的互作效应随不同组合而异;在其它试验中,恢复性受单基因,多基因,隐性微效基因或修饰基因控制或调节。一些恢复基因和符号已由水稻基因符号,命 相似文献
5.
以雄性不育系郑 58cms-M084和郑 58cms-Q1261为材料,鉴定其育性稳定性和胞质类型,观察小孢子败育过程和不育性的遗传特性,并对不育系的产量和品质相关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两个不育系在不同生态环境下均表现为花药不外露,干瘪皱缩,无花粉粒,属于 CMS-S型胞质不育类型。其小孢子均在单核晚期至双核期开始出现崩溃解体现象,到成熟花粉期完全降解消失。两个不育系的穗位高极显著低于郑 58,郑 58cms-Q1261子粒蛋白质含量极显著高于郑 58,其他性状与郑 58均无显著差异,表明郑 58cms-M084和郑 58cms-Q1261均为 CMS-S型不育系,不育性状稳定、无明显不良胞质效应,具有一定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利用育性调节剂调节水稻核雄性不育系育性的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育性调节剂调节水稻核雄性不育系育性的设想Ideasonregulatingthefertilityofgenicmale-sterilericewithfertilityregulators黄群策(湖南湘潭师范学院411201)通过两系法培育籼粳... 相似文献
7.
水稻Y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Y华农A的选育 总被引:10,自引:9,他引:10
以华南晚籼迟熟品种夜公为细胞质源育成的雄性不育系Y华农A,花粉败育长度,不育性稳定,开花习性良好,株型适中,米质优良,抗病性强,配合力好,于1997年6月通过广东省科委组织的成果鉴定。其杂种一代是高产、优质、抗病三者结合得较好的组合,所配组合华优86、华优桂99于2000年12月至2001年5月先后通过广西、广东和全国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8.
9.
10.
水稻雄性不育性在异源胞质背景的遗传表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早籼金早6号天然雄性不育株与金早6号正常可育株杂交F1为父本,9个水稻种质O. barthii、O. glaberrima、 O. sativa的印度春籼T141、非洲栽培稻Gambiaka Kokum、中国早籼珍汕97、印尼爪哇稻Boak和Gannal品种、中国粳稻花壳糯和日本粳稻南粳56 与早籼珍汕97杂交并多次回交的同核异质代换系为母本进行杂交,观察后代的遗传表现。杂交F2代结果表明,金早6号雄性不育性在9个异源胞质背景下全部分离并出现雄性不育株,未发现与金早6号雄性不育基因互作导致可育的胞质类型。 相似文献
11.
我国水稻光温敏雄性不育系选育的回顾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从光温敏雄性不育资源鉴定,育性转换特性研究,实用不育系选择与鉴定程序等方面,对我国水稻光温敏雄性不育系选育与研究情况作了简要回顾,并对目前不育系选育的最新进展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2.
13.
甘蓝型油菜胞质雄性不育系212A的选育与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Ledos字兴?号后代材料中发现5株雄性不育株,经与中双2号自交系212B保持,育成了细胞质雄性不育系212A和保持系212B.通过人工套袋自交、剥蕾授粉自交及镜检观察,认为不育系212A属稳定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产生的原因可能与低温时期的死蕾现象有关.恢保关系的研究表明,212A胞质雄性不育系与pol CMS、陕2A CMS恢保关系相同.遗传研究表明,测交F2育性为可育与不育3∶1分离;用恢复系回交(BC1)后代全可育,无育性分离;用保持系回交,后代育性为可育与不育1∶1分离.初步认为控制不育系的基因为S(rr),保持系基因为N(rr),恢复系基因为N(RR)或S(RR),属1对核基因控制的细胞质雄性不育系. 相似文献
14.
为更好地揭示粘类小麦细胞质雄性不育系(CMS)的恢复性能、杂种优势和细胞质效应,以推动三系杂交小麦的生产应用,以4类19种异质粘类小麦CMS为母本,与系列恢复系亲本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获得248个互为同核异质、同质异核、异质异核的杂种F1,对粘类小麦CMS的恢复规律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影响粘类CMS恢复性能的主要因素是恢复系、不育系核型、不育系胞质类型,三因素对恢复度的影响表现为:恢复系>不育系核型>不育系胞质类型;(2)粘类CMS与系列恢复系的杂种F1穗长、分蘖均值分别为其亲本的1.129倍和1.273倍,具有很强的杂种优势,株高为亲本的0.997倍,具有一定的负向优势;(3)对粘类小麦CMS产生单倍体的影响表现为:不育系核型>不育系胞质类型>恢复系,单倍体产生程度与不育系核型和不育系胞质类型相关,单倍体产生频率只和不育系核型直接相关,单倍体产生频率与单倍体产生的严重程度没有直接关系,利用特定不育系核型可有效避免产生单倍体。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水稻Kalinga-I/Krishna杂交的花粉完全不育的F1与轮回亲本Krishna多次回交,培育出具有KalingaI细胞质的细胞质雄性不育系 Krishna-A.该不育系在12℃和9℃下的发芽率和根、苗长度表明,它比耐寒母本Kalinga-I(由耐寒品种Dunghansali和高产品种IR8杂交育成)更耐低温。推测除雄住不育性外,该不育系发芽期的耐低温性也是从Dunghansali的细胞质通过Kalinga-I而遗传的。耐寒性的细胞质控制为水稻文献中首次报道。该不育系将适宜于杂交水稻的发展,在低温发芽难的地区尤其如此。 相似文献
16.
以核质杂种NC2134和D^2-鉴26(均带有D^2细胞质)为细胞质供体,以筛选恢复系和转育不育系为目的,用69个春小麦品种为核供体进行回交转育,观察不同核质组合后代的育性变化。初步结果表明,大约28%的品种携带有D^2细胞质长日光敏雄性不育的恢复基因,约35%的品种通过回交可以转育成D^2细胞质长日光敏雄性不育系。对其中一些组合F2群体单株育性的分布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核质组合育 相似文献
17.
水稻印尼水田谷型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系R68的恢复基因初步定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印尼水田谷型不育系中9A和恢复系R68配组,选取F2的高可育株和极端不育株构建2个基因池,用82个完全不育单株作为定位群体,利用分布于12条染色体的413对SSR引物对双亲和两池进行多态性分析。 位于第1染色体的RM283和位于第10染色体的RM5756、RM258、RM6100、RM171 在亲本、两池间存在多态性,用F2单株验证证明它们与恢复基因连锁。经典遗传分析和分子标记定位研究表明,印尼水田谷型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系R68具有2对恢复基因,分别位于第1和第10染色体上。位于第1染色体的恢复基因与分子标记RM283的距离是6.7 cM,位于第10染色体的恢复基因与标记RM5756、RM258、RM6100和RM171间的距离分别是10.4、8.0、2.4和4.2 cM。 相似文献
18.
24份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SSR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SSR标记技术对四川省及其它部分省区生产中主要使用的和新育成的24份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从135对SSR引物中筛选出具有多态性的引物34对,共扩增出77个等位位点,平均每个引物的等位位点数为2.26个;多态信息含量(PIC)变化范围0.080~0.559,平均为0.254。根据24份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遗传相似系数矩阵做出树状图,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目前在生产中应用的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遗传背景比较单一,不利于充分发挥水稻杂种优势利用潜力。 相似文献
19.
20.
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681A选育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介绍了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681A和保持系681B的选育经过及后代的育性表现,研究表明,681A属于胞质不育,其不育胞质可能来自马努。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