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塔里木裂腹鱼(Schizothorax(Racoma)biddulphi)属鲤形目、鲤科、裂腹鱼亚科、裂腹鱼属,是我国乃至世界上唯一分布在新疆的特有种,又名"塔  相似文献   

2.
裂腹鱼属(Schizothorax)是塔里木河流域分布的裂腹鱼亚科(Schizothoracids)鱼类中数量和种类最多的鱼类, 具有重要的生态学研究价值。本研究对采自塔里木河和伊犁河流域的 6 种裂腹鱼属鱼类的 COI 基因序列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 在 419 尾个体中共发现 25 个单倍型; 塔里木裂腹鱼(Schizothorax biddulphi)塔里木河主要支流群体、 宽口裂腹鱼(S. eurystomus)、重唇裂腹鱼(S. barbatus)和厚唇裂腹鱼(S. irregularis)之间的遗传距离小于 0.005, 未形成明显的“条形码间隙”。而塔里木裂腹鱼车尔臣河群体与其他物种间的遗传距离符合 2%阈值或 10 倍原则; ABGD 和 TaxonDNA 分析结果相同, 把新疆裂腹鱼属鱼类划分为 4 个组别, 塔里木裂腹鱼塔里木河主要支流群体、宽口裂腹鱼、重唇裂腹鱼和厚唇裂腹鱼分为一组, 伊犁裂腹鱼(S. pseudaksaiensis)、银色裂腹鱼(S. argentatus)、塔里木裂腹鱼车尔臣河群体分别划分为另外 3 个组别中; 贝叶斯法(BI)系统发育树中塔里木裂腹鱼车尔臣河群体形成了独立的分支, 节点支持率为 100%, 而塔里木裂腹鱼塔里木河主要支流群体、宽口裂腹鱼、重唇裂腹鱼和厚唇裂腹鱼未能形成独立的分支。BI 树拓扑结构与 ABGD 和 TaxonDNA 分组结果一致。塔里木裂腹鱼塔里木河主要支流群体、宽口裂腹鱼、重唇裂腹鱼和厚唇裂腹鱼可能存在种间杂交或尚未达到物种分化程度, 而塔里木裂腹鱼车尔臣河群体可能已分化成独立的物种。  相似文献   

3.
<正>塔里木裂腹鱼隶属鲤形目、鲤科、裂腹鱼亚科、裂腹鱼属,是该属中最具代表性的种类之一,仅生活在亚洲高原地区,繁殖季节在4-6月,是塔里木河域最具代表的品种鱼之一。近年来,受水利设施修建、环境恶化和过度捕捞等因素影响,塔里木裂腹鱼种群数量急剧减少(马燕武等,2009),已被列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Ⅱ级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本试验基于比较塔里木裂腹鱼幼鱼生长特性,开展体长-体重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任永丽  代金彩  赵年桦  赵贺  魏杰  聂竹兰 《水产学报》2022,46(12):2274-2285
为探究塔里木裂腹鱼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现状,选用车尔臣河、克孜勒河和阿克苏河3个不同地理种群的塔里木裂腹鱼共计126尾样本,进行线粒体DNA COII和ND4基因序列的对比分析,探讨了2种标记对塔里木裂腹鱼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的差异和关系。结果显示,塔里木裂腹鱼线粒体DNA COII和ND4基因序列的A+T含量均高于G+C含量,碱基组成具有偏倚性。基于线粒体DNA COII和ND4基因序列分析,126个样本中分别确定了6个和23个单倍型,其中线粒体DNA COII基因序列中3个群体存在共享单倍型现象,线粒体DNA ND4基因序列中未发现3个群体间存在共享单倍型。2种标记下群体的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分别为0.738±0.019/0.904±0.014和0.02129±0.00298/0.04876±0.00149,呈现出高单倍型多态性和高核苷酸多态性的特征。2种标记的分子方差分析(AMOVA)均表明,在所有群体中遗传变异主要来源于群体间,且车尔臣河群体的塔里木裂腹鱼与其他2个群体的遗传分化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贝叶斯法(BI)构建的BI树与单倍型网络图结构一致,塔里木裂腹鱼形成了2个分支。COII和ND4基因序列的岐点分布图均呈现双峰型,表明塔里木裂腹鱼现在的分布是先前分化种群发生二次交流的结果。种群结构分析结果亦表明塔里木裂腹鱼已分化出2个明显的地理种群,故建议将车尔臣河群体作为塔里木裂腹鱼的亚种。  相似文献   

5.
塔里木裂腹鱼资源与分布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于2003~2006年在新疆塔里木河水系调查了塔里木裂腹鱼(Schizothorax biddulphi Günther)的分布和资源现状。结果表明:塔里木裂腹鱼在流域内各主要河流均有分布;分布范围较广,但分布区域缩小;栖息环境条件恶劣,水温低,饵料少;主要种群分布在海拔1000~3300 m区域;个体低龄化,种群数量占土著鱼类的比例小。水利工程、过度捕捞、引入外来物种和生态环境恶化等因素已对该鱼资源造成严重破坏。  相似文献   

6.
旨在明确塔里木裂腹鱼体长、体质量的关系,为塔里木裂腹鱼的合理利用及保护提供理论支持。本文根据2018年5月塔里木河流域拖网调查资料,在实验室中收集塔里木裂腹鱼体长、体质量数据,运用预报性回归法拟合体长-体质量幂函数表达式,并进一步计算肥满度,分析雌、雄两个群体间差异的显著性。结果显示:雌性群体体长、体质量均小于雄性群体,且两个群体体长分布均符合正态分布,两个群体之间差异不显著,运用Fulton状态指数K表示塔里木裂腹鱼肥满度,雄性肥满度高于雌性,且两者之间差异显著,塔里木裂腹鱼的体长、性别与肥满度之间的相关性较大(P0.05);拟合体长-体质量方程,雌性为W=0.000 023×L~(2.866 8)(r=0.976 8),雄性为W=0.000 049×L~(2.701 3)(r=0.952 9),雌、雄群体均为异速增长,且两群体体长-体质量关系参数a、b均无异常值。  相似文献   

7.
赵贺  赵年桦  李丽  强壮  魏杰  聂竹兰 《中国水产科学》2022,29(10):1461-1474
为探究克孜勒河 5 种土著鱼食物组成及其营养级, 本研究选取采自于克孜勒河的塔里木裂腹鱼(Schizothorax biddulphi)、宽口裂腹鱼(Schizothorax eurystomus)、厚唇裂腹鱼(Schizothorax irregularis)、叶尔羌高原鳅(Triplophysa yarkandensis)和长身高原鳅(Triplophysa tenuis) 5 种鱼样品共 46 尾作为研究对象, 运用传统形态学方法, 对样品 5 个摄食器官形态性状进行分析, 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其肠道食物组成, 并测定了碳、氮稳定同位素以分析其营养级。研究结果显示, 3 种裂腹鱼属鱼类摄食器官形态较为相近, 2 种高原鳅摄食器官形态基本一致; 厚唇裂腹鱼肠长比约为 2.95, 主要食物来源于初级生产者, 包括刚毛柽柳(Tamarix hispida)、野大豆(Glycine soja)和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等; 宽口裂腹鱼肠长比较短, 约为 2.56, 食物以初级生产者为主, 如二穗短柄草(Brachypodium distachyon), 也会捕食一些小型鱼类; 塔里木裂腹鱼肠长比较短, 约为 2.38, 食物以裂腹鱼属鱼类为主, 其次为白柠檬(Citrus latifolia); 叶尔羌高原鳅与长身高原鳅比肠长均小于 1, 肠道中裂腹鱼属鱼类丰度达到 95%以上; 塔里木裂腹鱼、宽口裂腹鱼和厚唇裂腹鱼营养级分别为 3.19、2.78 和 2.52, 叶尔羌高原鳅与长身高原鳅营养级为 3.44 和 3.55; 综合判断厚唇裂腹鱼属植食性鱼类, 宽口裂腹鱼为杂食性偏植食性鱼类, 塔里木裂腹鱼为杂食性偏肉食性鱼类, 叶尔羌高原鳅和长身高原鳅为肉食性鱼类。本研究拓展了对克孜勒河食物网的认识, 探明克孜勒河鱼类食物关系和营养级, 为克孜勒河鱼类资源保护及合理利用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8.
短须裂腹鱼鱼苗感染不动杆菌的诊断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短须裂腹鱼属鲤形目、鲤科、裂腹鱼亚科、裂腹鱼属、裂腹鱼亚属鱼类,主要分布于金沙江、雅砻江和乌江等水系。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深受当地民众青睐。近年来,由于过度捕捞和水电开发等的影响,其种群的分布和数量正在逐渐减少,已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记录为"近危"物种。为更好地保护该鱼类资源,短须裂腹鱼已被列为雅砻江和金沙江的增殖放流鱼类。虽然短须裂腹鱼人工驯养  相似文献   

9.
利用传统石蜡切片、HE染色等方法对塔里木裂腹鱼(Schizothorax biddulphi)消化系统形态学和组织学特征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塔里木裂腹鱼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组成,消化管包括口咽腔、食道和肠(前肠、中肠、后肠和直肠)。口咽腔内具有发达的咽齿。无胃,肠与食道紧接,前肠膨大。消化道由腔面向外依次为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但口咽腔只有黏膜层、黏膜下层和肌层,未发现有浆膜层。消化道4层中,黏膜层差异最大:口咽腔黏膜层为复层扁平上皮,其间分布有味蕾和大量黏液细胞;食道粗而短,黏膜层为复层扁平上皮,黏膜褶两侧分布大量黏液细胞,且固有膜血管丰富;肠道上皮细胞为单层柱状上皮,上皮间分布有杯状细胞,其数量由前向后逐渐增加,而黏膜褶高度逐渐降低。消化腺由肝脏和胰脏组成,肝脏的肝小叶不明显,但明显可见肝血窦及中央静脉分布,肝门管区不典型。胰脏仅在肠系膜中出现,而未在其他组织中发现,胰小叶间中央静脉明显,中央静脉中可见大量椭圆形有核的红细胞。本研究对塔里木裂腹鱼消化系统形态学和组织学特征与其食性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旨在丰富塔里木裂腹鱼的生物学研究内容,可为其食性分析及饵料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正>云南裂腹鱼(Schizothorax yunnanensis Norman),小裂腹鱼(Schizothorax parvus Tsao)均隶属鲤形目、鲤科、裂腹鱼亚科、裂腹鱼属、弓鱼亚属。前者主要分布于澜沧江中游洱海上游的弥苴河、剑湖等水域,为云南四大名鱼之一,2011年被列为云南土著鱼类繁育推广鱼类品种,是大理洱海增殖鱼类;后者主要分布于金沙江支流的漾弓江流域水体,为云南特有裂腹鱼,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叶尔羌河流域4种裂腹鱼的表型差异,实验整合传统形态学和框架分析法2个数据体系,利用多变量形态学统计分析法对叶尔羌河流域裂腹鱼类(4种,494尾,48组参数)开展分析。单因子方差分析结果显示,9个参数同时在4种裂腹鱼中存在显著差异,差异主要位于头部、前躯干部和后躯干部;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重唇裂腹鱼与厚唇裂腹鱼形态数据在PC1轴上差异显著,主要反映头部特征;而框架数据结果显示,塔里木裂腹鱼和宽口裂腹鱼在第一主成分上差异较大,主要体现在后躯干部;2个数据体系逐步判别分析分别选取8个和6个主要参数建立判别公式,初始判别成功率分别为85.7%和75.7%,散点图组质心分离,样品重叠少;聚类分析结果显示,2个数据体系均分为2个分支,其中重唇裂腹鱼单独成一支,塔里木裂腹鱼与厚唇裂腹鱼在形态上距离较近,与宽口裂腹鱼次之。研究表明,2个数据体系中,形态数据表现较优于框架数据;叶尔羌河流域4种裂腹鱼外部形态存在显著差异,利用多元统计方法可以较好区分,但仍存在一定的重叠。  相似文献   

12.
塔里木裂腹鱼胚胎和仔鱼发育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人铭  马燕武  吐尔逊  郭焱 《水利渔业》2007,27(2):27-28,38
2005年4月,首次利用阿克苏河自然成熟的塔里木裂腹鱼,进行人工授精和孵化试验。初步观测,塔里木裂腹鱼成熟卵微粘性,卵径1.7~1.8 mm。在水温14~19℃,多数受精卵经101 h 55 m in后孵化出苗。初孵仔鱼全长7~8 mm,体节41~44对。6 d后卵黄囊基本被吸收,可平游,并开口摄食。  相似文献   

13.
正扁吻鱼(Aspiorhynchus laticeps)是分布于我国新疆塔里木河流域的特有种,属鲤科、裂腹鱼亚科、扁吻鱼属,仅一属一种。裂腹鱼亚科鱼类起源被认为与青藏高原隆起有密切关系,扁吻鱼属原始等级的裂腹鱼,该物种对于研究现代鱼类如何适应高原环境具有积极意义,故有"古鱼活化石"之称。扁吻鱼性成熟较晚,且繁殖周期  相似文献   

14.
为了建立塔里木裂腹鱼(Schizothorax biddulphi)尾鳍细胞系,本研究采用组织块法,分别用含胎牛血清(FBS)的DME/F12培养基体外培养塔里木裂腹鱼尾鳍组织,初步建立了塔里木裂腹鱼尾鳍细胞系(BICF1)。采用MTT法测定分析盐度(NaCl)和碱度(NaHCO3)对其增殖的影响。结果显示,BICF1悬浮培养传至45代,最适培养液为DME/F12,最适FBS浓度为20%,最适温度为25℃。第10代BICF1的群体倍增时间为28.11 h,呈“S”型生长。第6代BICF1液氮冻存180 d后复苏,经台盼蓝染色计数,BICF1有(87.85±0.66)%的细胞具有活性,复苏后可增殖并传代。BICF1无细菌、真菌、支原体污染。第10代BICF1线粒体16S rRNA测序结果与GenBank基因序列进行一致性对比,结果显示,BICF1与JQ844133.1的一致率为100%,表明BICF1来自于塔里木裂腹鱼。BICF1增殖数量在盐度为1、2、4、6时呈上升趋势,在盐度为6、8、10时呈下降趋势;盐度为6时,BICF1增殖数量最高。BICF1增殖数量在碱度为2、3、4、5、6 g/L时呈上升趋势,在碱度为6、7、8、10 g/L时呈下降趋势;碱度为6 g/L时,BICF1增殖数量最高。细胞增殖数量随盐碱度增加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本研究旨在为合理开发和利用塔里木裂腹鱼遗传资源以及建立和保护其种质资源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正>四川裂腹鱼(Schizothorax kozlovi Nikol-sky),属鲤科(Cyprinidae),裂腹鱼亚科(Schizo-thoracine),裂尻鱼亚属(Racoma Heckel),俗称细鳞鱼,细甲鱼。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金沙江、雅砻江、乌江上游和北盘江,是产区重要经济鱼类。是  相似文献   

16.
塔里木盆地鱼类生物地理学初步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塔里木盆地与青藏高原地理位置邻近,但地形地貌、气候水文差别显著,而两地的鱼类区系组成却均以裂腹鱼和高原鳅为主。本文依据现代生物地理学研究方法,以裂腹鱼和高原鳅的起源与演化为线索,结合塔里木盆地的地质、气候变迁,探究塔里木盆地鱼类空间分布格局形成原因及过程,研究塔里木盆地与青藏高原两地间鱼类的关系。结果显示:中新世晚期至上新世末塔里木盆地出现的从外围山地向沙漠腹地流向的水文网雏形,使不同进化水平的裂腹鱼和高原鳅在以后不同的地质时期陆续随地表径流从青藏高原(昆仑山)、天山等塔里木盆地周边山地进入该盆地成为可能。扁吻鱼Aspiorhynchus laticeps(Day)、塔里木裂腹鱼Schizothorax(Racoma)biddulphi Günrher、叶尔羌高原鳅Triplophysa(Hedinichthys)yarkandensis yarkandensis(Day)、隆额高原鳅T.(T.)bombifrons(Herzenstein)和长身高原鳅T(Triplophysa)tenuis(Day)5种鱼类可能是裂腹鱼类和高原鳅类某些较为原始的类群在晚中新世-早更新世进入塔里木盆地,在地理隔离下,趋异进化适应辐射形成的物种。宽口裂腹鱼S.(Schizothorax)eurystomus(Kessler)、扁嘴裂腹鱼S.(R.)esocinus Heckel、厚唇裂腹鱼S.(R.)irregularis Day、重唇裂腹鱼S.(R.)barbatus Mcclelland、斑重唇鱼Diptychus maculatus steindachner、新疆裸重唇鱼Gymnodiptychus dybowskii(Kessler)、斯氏高原鳅T.(T.)stoliczkae(Steindachuner)7种鱼类可能发生在塔里木盆地周边的山地及青藏高原,第四纪陆续进入塔里木盆地。进入塔里木盆地的鱼类在环境的选择压力下、种间和种内的竞争中,受多重因子的共同作用,逐步形成近现代的区系及空间分布格局。塔里木盆地和青藏高原两地主要的鱼类起源的种类和时间基本一致,演化发生的地区地形、气候显著不同,形成了区系结构相似、种类组成各具地域性的特点。近50年来,受灌溉引水、筑坝发电等人为影响,塔里木盆地鱼类资源量迅速衰减,分布范围大幅缩小。  相似文献   

17.
正保山裂腹鱼隶属鲤形目、鲤科、裂腹鱼亚科、裂腹鱼属、弓鱼亚属,系怒江水系特有鱼类,是为数不多的以"保山"命名的一种鱼类。为积累和丰富保山裂腹鱼人工繁殖生物学资料,以及今后开展规模化人工养殖及增殖放流,达到保护保山裂腹鱼种质资源、扩大其种群数量的目的,保山市水产工作站自2017年开始收集、驯养保山裂腹鱼亲本,2019年12月26日开始分  相似文献   

18.
<正>宽口裂腹鱼(Schizothorax eurystomus),又名宽口臀鳞鱼、宽口弓鱼、白条鱼、冷水鱼。属鲤形目、鲤科、裂腹鱼亚科、裂腹鱼属,国外分布于阿姆河水系、锡尔河水系,国内分布于阿克苏河、渭干河、叶尔羌河、克孜勒苏河、伊犁河,是塔里木河水系的土著鱼类、新疆特有经济鱼类,市场上较少见,市场价在200~400元/千克,由于水电开发及人为活动的影响,资源量正在减少,自治区拟列为保护鱼类。宽口裂腹鱼1872年被鱼类学家Karl Fedorovich Kessler发现并将其命名,目前该鱼类主要在  相似文献   

19.
新疆开都河鱼类区系组成与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2013年间对新疆开都河鱼类的种类和分布进行了10次野外调查,根据不同的海拔和生境,设置鱼类采集点22个,共采集鱼类标本1 990号,分属3目7科19种。其中土著鱼类3种,由裂腹鱼类和高原鳅类构成;外来鱼类16种,隶属2目5科16属,鲤科鱼类占绝对优势。与历史资料相比,土著鱼类中扁吻鱼(Aspiorhynchus laticeps)、塔里木裂腹鱼(Schiorhorax biddulphi)、扁嘴裂腹鱼(Schiorhorax esocinu)和高原裸裂尻鱼(Schiorhorax stoliczkae Steindachner)未见,而外来鱼类则增加了12种,形成了土著鱼类与外来鱼类共存的生态格局;开都河鱼类区系及分布有较明显的多样性和地域性,受人为干扰、水温及大坝阻隔的影响,出山口后河段以外来鱼类占主导,而出山口以上河段则仍以土著鱼类为主,二者在空间分布上有较明显的界限。开都河鱼类区系的演变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稳定和发展阶段;人工引种后剧烈变化阶段。土著鱼类的保护管理应由政府牵头,进行保护、监测、科研等规划的顶层设计,突出栖息地生境的保护。  相似文献   

20.
正齐口裂腹鱼属于鲤科、裂腹鱼亚科、裂腹鱼属,其肉质细嫩、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广受群众赞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齐口裂腹鱼等名优水产品的需求在不断增加,但是由于电站修建、生态破坏、过度捕捞、环境污染等因素的影响,齐口裂腹鱼等种群数量在不断下降,分布区域日趋缩小。因此,人工养殖是解决齐口裂腹鱼产量的最佳措施。目前在四川雅安和攀枝花地区已在开展流水池塘和网箱养殖。随着集约化养殖方式的开展,齐口裂腹鱼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