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SPF雏鸡腹腔接种0.1ml鸡贫血因子(CAA)82—2株或口服10~(3.5)EID_(50)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GBF—1株,或在14、21或28日龄时间同时接种上述病毒。在第2个试验中,1日龄雏鸡皮下接种2200Pfu的火鸡疱疹病毒(HVT)H_2株;7日龄时,对接种的和未接种的雏鸡腹腔攻击2700Pfu的马立克氏病病  相似文献   

2.
马立克病(MD)可用火鸡疱疹病毒(HVT)或弱毒化血清型IMD病毒免疫预防。但经常在已接种过疫苗的商品鸡群中发生意料之外数量的MD病鸡,最近作者等才弄清在孵化后早期及1~14日龄时感染鸡贫血因子(CAA)是马立克疫苗接种失败的一个原因。另外,有报告说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能增强CAA的病原性。但是这  相似文献   

3.
鸡贫血因子(CAA)从其理化性质与形态上看,与小核酸病毒(parvovirus)极为相似。1日龄雏鸡非经口按种CAA,16天后症状明显出现,表现为健康受损、贫血等,亦有死亡的例子。未死的雏鸡以后可以恢复。CAA接种的雏鸡表现为全身出血、骨髓白色化、胸腺高度萎缩、法氏囊轻度至中度萎缩,肝  相似文献   

4.
鸡贫血因子(CAA)是引起鸡再生障碍性贫血和淋巴器官萎缩的一种病毒,呈二十面体,无囊膜,直径25nm,具有2.3kb的单股环状DNA。实验室诊断CAA感染通常是依据用淋巴母细胞株MDCC-MSB_1分离病毒,或用组织匀浆接种一日龄无CAA母源抗体雏鸡后  相似文献   

5.
研究观察了左旋咪唑对HVT免疫雏鸡免疫器官中浆细胞数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 :雏鸡在 1日龄接种火鸡疱疹病毒 (HVT)冻干苗后 ,同时连续 4d每天应用 15mg/kg左旋咪唑组和空白对照组相比 ,免疫后 7,14 ,2 1,2 8d胸腺、法氏囊和脾脏等免疫器官的不同区域中浆细胞的数量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增多 ,并在大部分时间内差异显著 (P <0 .0 5 )。  相似文献   

6.
将1日龄健康雏鸡200只,随机分成Ⅰ、Ⅱ、Ⅲ、Ⅳ4组。Ⅰ组1日龄不用HVT冻干苗免疫,基础日粮中不添加硒;Ⅱ组1日龄用HVT冻干苗,基础日粮中不添加硒:Ⅲ组1日龄不用HVT冻干苗免疫,基础日粮中添加硒(0.6mg/kg日粮);Ⅳ组1日龄用HVT冻干苗免疫,同时在基础日粮中添加硒(0.6mg/kg日粮)。以上各组雏鸡饲养管理条件相同。在10日龄接种强毒,70日龄全部扑杀检验。试验结果表明,各组雏鸡的马立克氏病(MD)死亡集中在21~44日龄,Ⅳ组死亡率明显低于Ⅱ组(P<0.01),Ⅲ组死亡率明显低于Ⅰ组(P<0.01)。证实硒有增强雏鸡对MD的抵抗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雏鸡用马立克氏病(MD)三价疫苗免疫后,其脾脏和胸腺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比未免疫健康对照雏鸡和以火鸡疱疹病毒(HVT)疫苗免疫的雏鸡显著增强(P<0.05),外周血液T辅助细胞(T_M)和单核细胞数量显著增加(P<0.01或P<0.05);雏鸡HVT疫苗免疫后,脾脏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比未免疫健康对照雏鸡显著增强(P<0.05),而胸腺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虽有增强,外周血液T_M数量虽有增加,但均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8.
观察了左旋咪唑对HVT免疫雏鸡免疫器官中T细胞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雏鸡在1日龄接种火鸡疱疹病毒(HVT)冻干苗后,同时连续4 d应用15 mg/kg左旋咪唑组和空白对照组相比,免疫后7、14、21、28 d,胸腺、法氏囊和脾脏等免疫器官的不同区域中T淋巴细胞的数量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增多,并在大部分时间内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9.
1979年Yuasa和其同事在日本发现并描述了一种鸡的病原,这种病原在实验室条件下给雏鸡接种可使接种雏鸡14日龄发生死亡,死亡原因为再生障碍性贫血;血液呈水样、骨髓苍白、全身出血及胸腺和法氏囊萎缩。他们把这种病原叫做雏鸡贫血因子(Chick Anaemia Agent—CAA)。这种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对鸡疱疹病毒苗(HVT)免疫的1日龄雏鸡和1日龄HVT+马立克氏病(MD)疫苗免疫增强剂免疫雏鸡分别在5日龄和10日龄攻击MD强毒后的免疫保护情况进行了对比观察,结果表明,MD疫苗免疫增强剂可明显提高HVT的免疫效果,使雏鸡提前获得免疫保护,从而降低MD的死亡率和病变阳性率。  相似文献   

11.
带有抗火鸡疱疹病毒(HVT)和马立克氏病(MD)疱疹病毒母体抗体的3个品系鸡群,在1日龄时用不同剂量的无细胞HVT接种。对这些鸡用MD强毒进行攻击,无论是注射攻毒还是接触感染攻毒,接种鸡都获得了保护,甚至当接种剂量为每只鸡250噬斑形成单位(PFU)这样的小剂量时,结果也是如此。用1,000PFU的真空冻干无细胞HVT疫苗或结合细胞HVT疫苗,对4个品系的肉用鸡和4个品系的白来杭鸡进行接种。在8或21个星期的实验期间内,没有发现MD肉眼病交频率有重大差异。  相似文献   

12.
本文比较了4种血清Ⅰ型马立克氏病(MD)单价弱毒疫苗及其与血清Ⅱ型和Ⅲ型病毒混合多价疫苗在安全性及效力方面的差异。以0 2ml的剂量皮下接种1日龄母源抗体阳性的雏鸡。接种后5天 ,所有的疫苗接种鸡及对照鸡都用MD强毒株—Md 5或RB1/B株攻毒。血清Ⅰ型单价疫苗的保护指数由56至80以上不等。Ⅰ型毒 +HVT(Ⅲ型)疫苗的保护指数亦有很大的提高。用HVT +SB -1或HVT +301B/1与Ⅰ型毒组成的三价疫苗 ,其保护指数特别高。实验结果表明 ,三价疫苗用于因MD造成的高死亡率鸡群或被MD超强毒污染的鸡群会大有裨益。马立克氏病会引起感染鸡群的严重死亡和污染。MD可通过使用MD单价或含双价、三价的多价疫苗而得到控制。本研究的目的在于评估几种MDⅠ型不同毒株单价疫苗及多价疫苗对母源抗体阳性雏鸡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分别用火鸡疱疹病毒疫苗(HVT)和马立克氏病(MD)三价苗(SB1 814 HVT)肌肉注射免疫1日龄肉用AA雏鸡。在免疫后10、20、40、60和90天以间接ELLSA法检测实验雏鸡血清、泪液、气管液、胆汁和肠液中IgG、IgM和IgA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发现免疫雏鸡血清、泪液和气管液IgM、IgA和IgG为主的免疫球蛋白均较对照鸡显著增多,胆汁和肠液中IgG、IgM和IgA的抗体水平也明显高于对照鸡;三价苗免疫鸡的免疫球蛋白含量又显著多于HVT免疫鸡;表明MD疫苗免疫后,雏鸡不仅全身的体液免疫反应显著增强,而且消化道和呼吸道相关局部的体液免疫应答水平也明显提高;三价苗免疫雏鸡的体液免疫应答显著强于HVT免疫鸡。  相似文献   

14.
HVT国内株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来自国内某火鸡饲养场的健康火鸡血白细胞 ,接种于鸡胚成纤维细胞 ,分离到一株火鸡疱疹病毒的野毒—SY8_2。电镜下可观察到分离株SY8_2的鸡胚成纤维细胞培养物中存在典型的火鸡疱疹病毒粒子 ;分离株SY8_2的细胞培养物经卵黄囊途径接种 4日龄鸡胚 ,14天后在绒毛尿囊膜上形成痘斑 ;用分离物SY8_2细胞培养物接种 1日龄SPF雏鸡 ,感染雏鸡可产生病毒血症 ,并能从感染雏鸡的血液白细胞中重新分离到病毒 ;经 2个月的临床观察人工感染鸡无不良反应 ,剖检无任何病理解剖学变化 ;用HVT特异性单克隆抗体L78(3型 )做间接免疫荧光染色试验证实分离株SY8_2为MD血清 3型病毒—HVT。  相似文献   

15.
接种马立克氏病(MD)三价疫苗的雏鸡,用马立克氏病强毒(vMDV)攻击,免疫保护指效为73.3%,脾脏和胸腺 T 淋巴细胞 IL-2诱生活性比 vMDV 感染雏鸡显著升高(P<0.01,P<0.01),IL-2R 诱导表达显著增加(P<0.01,P<0.05);接种火鸡疱疹病毒(HVT)疫苗的雏鸡,用 vMDV 攻击,免疫保护指数为56.7%,脾脏和胸腺 T 淋巴细胞 IL-2诱生活性比 vMDV 感染雏鸡显著升高(P<0.01,P<0.05).IL-2R 诱导表达显著增加(P<0.05,P<0.01).  相似文献   

16.
左旋咪唑对HVT免疫雏鸡免疫器官中T细胞数量影响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察了左旋咪唑对HVT免疫雏鸡免疫器官中T细胞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雏鸡在1日龄接种火鸡疱疹病毒(HVT)冻干苗后,同时连续4d应用15mg/kg左旋咪唑组和空白对照组相比,免疫后7、14、21、28d,胸腺、法氏囊和脾脏等免疫器官的不同区域中T淋巴细胞的数量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增多,并在大部分时间内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7.
针对鸡马立克氏病免疫失败的问题,采用了HVT、HVT ACM1、CV1988三种疫苗大面积免疫1日龄雏鸡的观察试验。结盟果表明,CV1988疫苗免疫效果最好(发病率为0.22%),HVT ACM1次之(发病率为2.48%)。HVT疫苗居第三(发病率为6.5%)。为临床上正确选择和应用疫苗预防鸡马立克氏病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针对鸡马立克氏病免疫失败的问题 ,采用了HVT、HVT +ACM 1、CVI988三种疫苗大面积免疫 1日龄雏鸡的观察试验。结果表明 ,CVI988疫苗免疫效果最好 (发病率为 0 2 2 % ) ,HVT +ACM1次之 (发病率为 2 4 8% ) ,HVT疫苗居第三 (发病率为 6 5 % )。为临床上正确选择和应用疫苗预防鸡马立克氏病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病原学若干实验室,用由感染鸡制备的肠道匀浆接种1日龄雏鸡而传播了一种类ISS病症。接种物经过滤去除细菌,并用脂类溶剂(如三氯甲烷)处理以灭活包膜病毒,接种物经如此处理后仍具有感染性。在ISS感染鸡的肠道中或粪便中已分离出或观察到多种病毒和类病毒颗粒,如萼状病毒、肠道病毒、细小病毒、呼肠孤病毒、非典型反转录病毒及披膜病毒样颗粒。感染了这些病毒就出现生长抑制。但并不见ISS的其他典型变化。鸡贫血因子(CAA)也曾被称为鸡生长停滞因子。感染了CAA无疑会出现生长抑制和淋巴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分别用MD三价苗和HVT苗免疫AA雏鸡,免疫后15天用MD强毒(vMDV)攻击,检测其免疫保护率及免疫器官组织的免疫应答变化。结果表明,MD三价苗、HVT苗免疫雏鸡vMDV攻毒后的免疫保护率分别为73.3%和56.7%,其免疫器官(胸腺、法氏囊、脾脏)以及局部免疫组织(盲肠扁桃体、肺支气管粘膜下淋巴细胞组织、哈德尔腺)中的T_(ANAE~+)、TA_(cp~+)、浆细胞和淋巴细胞数量明显高于未免疫攻毒鸡;其中MD三价苗的免疫应答水平明显高于HVT苗,表明不同MD疫苗的免疫保护力与免疫器官的免疫应答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