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四种内源激素在HPGMR叶片中的含量与育性转换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相似文献   

3.
农垦58S对光周期敏感的育性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4.
5.
光敏核不育水稻育性转换的温度敏感期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在14.5小时长光照下,利用人工气候箱对农垦58S和W6154S于幼穗分化不同时期分别进行不同温度处理,育生结果表明农垦58S的育性转换温度敏感期为颖花原基分化期至单核花粉期,W6154S的温敏期为雌雄蕊形成期至单核花粉期。农垦58S的温敏期较长,育性受低温影响后在高温下要较长时期才能恢复不育;W6154S育性易受低温影响,但温敏期较短,在高温下不育性恢复快。在光敏核不育水稻育性感温性鉴定中,建议  相似文献   

6.
7.
以来源于农垦58s的籼型光敏核不育系培矮64s和8902s及其F1、F2群体为材料,通过不同光温和不同生态条件处理,研究了影响光敏核不育基因的育性不稳定性和育性可转换性的遗传机理,结果表明:光敏核不育系培矮64s和8902s的光敏核不育主效基因等位。影响光敏核不育基因的育性不稳定性和育性可转换性可能均表现为微效基因的作用,且它们分别有独立的作用系统,环境温度对育性不稳定性和育性可转移性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8.
9.
10.
对籼型核不育系蜀光612S、蜀光357S、泸光2号、2301S,粳型核不育系N5088S、N7001S、N95076S、N94S的育性转换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论籼型还是粳型,育性转换在不同的环境因子条件下表现明显,其规律除了受品种特性主导外,温度对各不育系的育性转换起着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1.
湖北光敏核不育水稻雄性不育性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相似文献   

12.
不同光温条件下光敏感核不育水稻生育动态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光温条件对晚粳型光敏感核不育水稻生育动态及植株性状的影响。初步认为在种子繁殖时,以13小时光照处理对植株性状和生育进程都较有利;制种时高温条件下以14小时,常温条件下以14小时30分光照处理,有利于株高、穗长的增加、每穗总粒数的提高。第二光周期以12小时光照处理生育进程最快,这与第一光周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3.
对2个籼型5个粳型湖北光敏核不育材料在元江不同海拔高度条件下的育性转换与光温条件的分析表明,N5047S和W7415S在400米至1600米4个试点中均有明显的育性转换,但随着海拔升高,不育期缩短。W6154S,6334S,农垦58S,31111S和WD1S仅在400米和800米2个试点中存在育性转换,在1230米和1600米海拔点则无明显的育性转换。在光照条件基本相同的情况下,海拔不同引起的育性转换变化是温度差异所致,温度在诱导育性转换中起着重要作用,供试品系间诱导育性转换的光温条件差异很大,日长与温度存在较强的互补作用和互作效应。在诱异育性转换的光温作用中,粳型材料以光长因子的作用较强,W6154S则温度作用显著。诱导育性转换的临界光长与温度的互补互作效应,是光敏核不育水稻适应地区向南北推移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湖北光敏核不育水稻幼穗发育中1AA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IAA酶联免疫检测技术,测定了农垦58S及农垦58幼穗发育中长(LD)、短(SD)日照下IAA含量。结果表明:农垦58S在LD下叶片中F-IAA在花粉母细胞形成期、减数分裂期和花粉内容物充实期大量积累,而同期幼穗及花药中F-IAA严重亏缺,农垦58S SD、农垦58 SD及农垦58 LD均不表现此现象。据此认为这种现象是导致农垦58S LD败育的重要生理原因。C-IAA的测定表明:农垦58S及农垦58长短日下也不表现上述积累与亏缺现象,且农垦58S LD下的C-IAA变化与F-IAA的积累与亏缺无关。  相似文献   

15.
多胺在湖北光敏核不育水稻育性转换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相似文献   

16.
1989年武汉出现了盛夏低温,受其干扰,多数湖北光敏核不育水稻(HPGHR) 育性发生了波动。本研究详尽地对武汉盛夏低温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对1947~1989年共43年的盛夏低温完整时间序列进行了最大熵谱分析。结果表明:盛夏低温是一种周期性发生的自然天气现象,类似于1989年的极强型盛夏低温约30年再现一次。本文就如何克服盛夏低温对HPGMR育性稳定性的干扰提出了相应的预见性对策。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利用北方春小麦区35份品种(系)为材料,通过两年、两地及不同试验处理,研究了春小麦10个数量性状的遗传距离及聚类分析在不同试验处理中的变化。结果表明:遗传距离D~2值是反映品种在一定条件下数量性状综合指标之间的差异;D~2值在不同年份、地点、试验处理中有明显的变化,并无一定的规律性;聚类结果是品种表型聚类;不同处理的聚类结果不一致;D~2值和聚类结果与品种的亲缘关系、地理来源无必然的联系;当不同的试验处理水平所造成的小生态环境相近时,两处理D~2值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否则,不存在相关关系。在一定生态环境条件下测得的D~2值,只有在与其相近的环境条件下才具有指导意义。此外,依据遗传距离D~2值指导选配亲本具有一定的局限性;1.类间品种杂交可能导致品种近亲繁殖;2.类内品种不杂交会遗漏掉有益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18.
光周期诱导HPGMR叶蛋白质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19.
不同施肥条件下烤烟的养分吸收特点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分别在贵州省海拔800m左右的湄潭县和莎经之地势低平的上海地区使用湄潭烟区的表层土壤作用不同施肥条件下烤烟的养分吸收特点的田间试验和^15(NH4)2SO4标记的盆载试验。结果表明,烤烟的养分(N)收获量中化肥〉化肥+饼肥〉饼肥,烤烟根系的吸收特点为眼期〉团棵期〉旺长期〉现蕾期,茎的吸收特点由移载酝地团棵达到高峰后迅速下降;叶的吸收特点为团棵期〉旺长期〉现蕾期;肥料氮的进入比例为叶〉茎〉根,烤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