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 毫秒
1.
兰花中洋兰外形鲜艳,国兰香味独特,深受人们喜爱,然而兰花的繁殖和育种技术一直是其广泛栽培的限制因素.现就繁殖和育种2个限制因素,分别从分株繁殖、假鳞茎培养、种子无菌播种繁殖、组织培养及引种驯化育种、杂交育种、原生质体融合诱变育种、基因工程育种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后期开展兰花各性状深入研究和基因工程育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兰花育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兰花的种子离体萌发、利用生化技术和分子标记进行兰花种质资源分类和种间品种间鉴别.同时概述了调控花色素合成酶、花器官形成、子房发育和胚珠发育以及构成建兰花叶病毒(CyMV)等特异基因分离克隆,以及转基因技术等研究进展,并对我国兰花育种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生物技术在兰花产业上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兰花是整个兰科植物(orchidaceae)的总称,全世界约有730多属,21500多种,广泛分布于全球各地,但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地区.我国约有173余属,1240余种,在南北各地均有分布,但以云南、台湾、海南最为丰富.可分为三种类型,地生兰、附生兰和腐生兰.在我国,习惯把兰花分为国兰和洋兰.国兰一般指原产于我国,花型小、有香气的兰属中的几个种,主要有春兰、蕙兰、剑兰、墨兰和寒兰5种.洋兰主要是指国外生产和培育的一些大花型附生种类.目前,兰花在世界各地逐渐成为产业.上世纪的60年代以来,由于经济的发展,兰花种子萌发技术的进步、组培快繁技术的应用、新品种的不断育出和栽培技术的不断提高,兰花开始走上产业化的道路,美国、澳大利亚及东南亚的一些国家相继建立了兰花产业.许多经济不发达但拥有丰富兰花资源的国家,如中国、印度、菲律宾等国也开始重视兰花业的发展.许多国家的兰花生产已成为花卉业甚至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如荷兰、新加坡、新西兰等国家,兰花不仅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重要的创汇产业.兰花产业发展到今天,组织培养技术功不可没.组织培养技术在兰花产业上的重大作用,主要体现在育种和快繁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蝴蝶兰种质资源与育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分类研究将兰科蝴蝶兰属分为5个亚属63个种。种质资源的收集与保存是研究和育种的重要基础工作,已受到研究者的重视。蝴蝶兰无菌播种技术促进了杂交技术应用,迄今为止,仍是其新品种培育的重要途径,已培育近20万个杂交品种,可分为标准大花类、珍奇类、斑点花类、多花类及朵丽蝴蝶兰类5大类别。物理和化学诱变技术已应用于蝴蝶兰的育种,基因工程技术和分子标记技术在蝴蝶兰品种培育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株型改良、抗性提高和增加香味是未来蝴蝶兰育种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5.
兰花组织培养及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就兰花的根、茎、叶、花和种子等方面的组织培养效率及外界条件的影响作简要综述,介绍分子生物学技术用于兰花遗传多样性、分类、基因克隆和遗传改造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枇杷的起源、分类方面综述了我国枇杷的种质资源研究现状;介绍了枇杷的育种目标、引种及育种途径。其中,育种目标包括大果型、高品质、早熟、无核、砧木、抗寒性;育种途径包括实生选种、杂交育种、倍性育种及生物技术育种。  相似文献   

7.
紫薇属植物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金凤  柳新红  陈卓梅 《园艺学报》2013,40(9):1795-1804
 对中国紫薇属植物种质资源进行了详细介绍,从选择育种、杂交育种、诱变育种等方面对国内外紫薇属植物的育种进展和育种成果进行综述,重点突出了国外以不同育种目标进行杂交而取得的育种成果,并对紫薇属植物的育种前景进行展望,提出将现代分子育种与传统育种手段结合,培育花色鲜艳丰富、气味清香、花期持久的紫薇品种是未来紫薇育种的主要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分子标记技术在兰花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蹇黎 《北方园艺》2007,(4):83-85
分子标记技术在兰花遗传图谱构建、遗传多样性和物种亲缘关系、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品种(系)指纹图谱构建及杂种纯度鉴定等研究领域可广泛应用.综述了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标记(RAPD)、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标记(AFLP)、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单核苷酸多态性标记(SNP)等分子标记的基本原理、主要特点以及在兰花育种研究应用中的情况和展望.  相似文献   

9.
刘安成  毕毅  尉倩  王宏  王庆  李艳 《北方园艺》2022,(5):133-139
忍冬属植物不仅有中国传统药材金银花的药源植物,还是一类具有食用保健作用和观赏价值的植物类群。该研究从我国忍冬属植物种质资源、国内外育种现状、育种技术发展等方面综述了忍冬属植物的育种研究进展。忍冬属植物的应用包括药用类群、食用类群和观赏类群,药用方面中国开展育种研究较早,选育出了许多优良栽培品种,有8个品种取得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的新品种授权,食用和观赏方面俄罗斯和欧美国家取得的育种成果显著,我国也不断努力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近年来已经取得3个果食和9个观赏种类国家新品种授权。药用类以金银花和山银花的丰产、高有效成分和便于采摘等为主要选育目标;观赏类以花色丰富和性状特异为目标;食用以蓝靛果为代表的果实育种。育种技术目前主要还是传统选育和人工杂交育种,但分子生物育种技术研究发展迅速,是今后育种研究的发展方向。忍冬属植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具有广阔的前景,培育中国知识产权的新品种也将取得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0.
我国辣椒抗病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述了我国辣椒抗病种质资源、抗病毒病、抗真菌病、抗细菌病、抗根结线虫病的研究进展,并对今后的辣椒抗病育种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兰花组织培养的褐化现象及控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兰花组织培养过程中外植体褐化发生的机理及其影响因素,就其解决途径进行了概述,对解决兰花组织培养中的褐化问题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菜豆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我国菜豆育种取得的成就、种质资源分布与利用,品种选育方法及育种目标等内容,分析了我国菜豆育种存在的问题.展望了今后我国菜豆育种工作的发展趋势,以期为菜豆种质资源搜集、利用以及菜豆育种工作提供参考资料争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对培养基的无机盐浓度、钾浓度比例、氮素型态、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了试验优化,研究了培养基和外植体取材对蝴蝶兰茎尖生长点培养脱病毒的影响。结果表明:经MS培养基改良的KN培养基,其1/5大量元素的无机盐浓度适合蝴蝶兰茎尖生长点的培养。一定浓度范围内,提高氮源中硝酸态氮的比例,或提高培养基中钾的浓度比例,均有助于蝴蝶兰茎尖生长点培养的存活。植物生长调节剂NAA0.5mg.L-1+6-BA3.5mg.L-1的组合适合蝴蝶兰茎尖生长点培养的存活和类原球茎(Protocorm-Like Body,PLBs)的诱导。茎尖取材大利于培养存活,但是不利于脱病毒效果。齿舌兰轮斑病毒(简称ORSV)的茎尖生长点脱病毒难度较建兰花叶病毒(简称CymMV)的脱病毒难度大。蝴蝶兰茎尖培养脱病毒取材外植体须小于0.4mm,附带叶原基不能多于1个。  相似文献   

14.
地生兰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地生兰蒴果生产种子苗及切取优良母株的侧芽进行茎尖诱导繁殖,筛选出适合云南几种地生兰种子生长和茎尖培育及分生苗生长的培养基配方和组培快繁技术.适合种子发芽培养基为1/2 MS NAA 0.3 mg/L IBA 3.0 mg/L 活性炭(AC)2 g/L 1 g/L兰花培养液(泰国购入);茎尖培养基配方为1/2 MS NAA 0.4 mg/L 6-BA 3.0 mg/L 活性炭(AC)2 g/L 新鲜椰子汁(CM)250 mL/L 1%葡萄糖 微量维生素C,平均诱导原球茎个数3.9/个;丛生芽的诱导1/2 MS NAA 0.4 mg/L 6-BA 4.0 mg/L AC 2 g/L;丛生芽生根1/2 MS NAA 0.2 mg/L AC 2 g/L.  相似文献   

15.
我国辣椒育种研究进展(上)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概述了我国辣椒种质资源、育种目标及育种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今后的辣椒育种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生姜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生姜良种的培育与开发是促进生姜产业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为了促进生姜育种工作的发展,对生姜系统选育、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和基因工程技术育种等方面的国内外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为生姜育种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对国内外的西瓜种质资源的收集、鉴定利用和种质资源创新等方面进行阐述.总结国内外西瓜种质资源研究上取得的成就,并对我国西瓜种质资源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不同基质在蝴蝶兰栽培上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试验对不同基质的理化性质及对蝴蝶兰生长发育的影响和对蝴蝶兰抗寒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处理C:1/2碎石 1/2草炭、处理D:1/2碎石 1/2蛭石和处理G:1/2松针 1/2蛭石的混合基质较适合蝴蝶兰的生长发育,可以用上述几种基质代替水苔藓对蝴蝶兰进行栽培与养护,能达到商品化生产的真正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