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松改杨、更新优化农田防护林刘光友,孙树斌,姜长春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从1978年三北防护林体系一期工程建设开始,到1993年为止,全市营造农田防护林166万亩,占耕地面积的4.8%。建成主体500×500和500×1000米的网格77179个,庇护农...  相似文献   

2.
和田地区为缓解生态环境恶化,农牧业受灾减产,人民生活贫困的被动局面,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积极开展“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结合农村“五好”建设,大力营造农田防护林.截止1989年底,全区规划条田17289块,已建林网17022块,林网有效保护农田234万亩,约为现有耕地的98.5%.农田防护林面积37万亩(含防沙基干林),为耕地总面积(236万亩)12.8%.农田防护林有效地改善了农牧业的生态环境,促进和田地区农牧业连续十一年丰收.粮、棉、油、畜、蚕五大生产创历史最好纪录.  相似文献   

3.
科左中旗希伯花苏木由于造林起步晚,曾受到旗领导的批评。因此,他们奋发图强,在1983年秋季,突击大干35天,营造农田防护林4097亩,共431条林带,形成201个网眼,可保护农田74703亩,占农田总面积的96.4%,实现了全苏木农田林网化。这个苏木多年来不愿营造农田防护林,主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田防护林营造概况及其经济效益的评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首先介绍建国以来农田防护林营造概况及其成就,然后扼要叙述了各地农田防护林的主要类型。文中重点阐述了我国农田防护林的营造经验,分别对规划设计,造林技术,抚育间伐,更新和胁地问题等进行了探讨。最后,就我国农田防护林的特点,评述其效益。  相似文献   

5.
內蒙东部防护林营造計划是在1951年配合东北西部防护林营造計划制訂的。规划范围包括呼、昭、哲三盟的13个旗(县、市),原計划造林面积为3千多万亩。从1952年开始勘測,1953年正式进行营造,几年来在各級党政的正确領导下,坚持政治挂帅,大搞群众运动,在营造防护林工作上取得了很大的成績。哲、昭两盟防护林地区到今年春,已完成1,390多万亩,占原計划的40%多。哲盟完成的730多万亩造林面积中有440多万亩防护林(其中农田防护林369万多亩)。从  相似文献   

6.
座落在凉城县岱海滩上的六苏木乡,过去是黄沙遍地,每当刮大风时,天昏地暗,白天屋里还得点灯。从1973年开始,这个乡的群众在乡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大力营造农田防护林,改善了自然条件,促进了其他各业的发展。到目前为止,这个乡累计营造农田防护林3万多亩,共有林带236条,总长1千华里,形成510个网眼,保护农田5万多亩;木材蓄积量约70万立方米,价值2000万元,全乡人均1200元。农田防护林保证了粮食稳产高产。1973年以  相似文献   

7.
<正>我省平原地区,经过五十年代重点改造沙荒,六十年代有计划地营造农田防护林,直到七十年代向以农田林网为主体的网、带、片相结合的防护林体系发展。防护林占地面积达197.3万亩:农田林网控制面积达3306.41万亩,占适宜面积的44.58%,其中农田林网实占地面积166.6万亩。但七十年代以来营造的农田防护林面积大,而树种单一,栽植树种多  相似文献   

8.
一、问题的提出 灌木农田防护林就是用纯灌木树种营造的农田防护林。问题的提出始于1980年,当时,吐鲁番地区的农田防护林建设出现新的情况,造林条件较好的农田已基本实现林网化,但因为农业用水较为紧缺,还有十余万亩灌溉条件很差的农田(浇水次数很少的低产田),半休闲农田(只种夏粮或只种秋粮,有半年不浇水),轮休地及盐碱较重的  相似文献   

9.
四子王旗地处乌盟后山地区,是三北防护林建设重点旗县之一。全旗风蚀沙化面积为2902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81.82%,而且分布较广,遍及农牧区。尽管近年来营造了13.5万亩农田防护林,但大部分农田仍受  相似文献   

10.
自治区赤峰市郊区太平地乡的农田防护林闻名遐迩。如今,这里的农田防护林更新技术又引起专业技术工作者们的巨大反响。太平地乡营造农田防护林,始于1966年,如今,已形成林带、林网、片林相结合、网格井然、布局合理、自成体系的农田防护林工程,面积达500公顷。这一绿色工程到1977年前后,林木生长速度相应减慢,林带大多已到了成熟期。  相似文献   

11.
浅谈以松改杨更新优化农田防护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浅谈以松改杨更新优化农田防护林刘光友,孙树斌,姜长春,王绍林,梁淑娟,杨柏松齐齐哈尔林业局,黑龙江省林业厅三北站齐齐哈尔市从1978年三北防护林体系一期工程建设开始,到1993年为止,共营造农田防护林11万hm ̄2,建成主体500m×500m和500...  相似文献   

12.
农田防护林设计与营造工作,在我省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从1952年开始,根据国家统一规划,进行了调查设计,北起甘南、富裕两县,西接内蒙,南与吉林的扶余、大安两县隔江相望,在这辽阔的松嫩平原上,设计与营造起总长86000公里,123万亩农田防护林,构成34000个农田网格、庇护着两千多万亩农田。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风砂、干旱,为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创造了条件。但是,由于十年动乱,致使我省农田防护林建设速度迟缓,质量不高,零星分散,受益面积小,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我省自然面貌和农业生产条件,特别是黑龙江省纳入“三北”防护林体系  相似文献   

13.
北疆樟子松农田防护林营造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樟子松营造农田防护林,是丰富新疆农田防护林树种、改变现有的农田防护林树种单纯、寿命短、材质差、季格变化悬殊、生长衰退、幼树治化的重要措施。兵团农业局与中科院新疆生土所、农八师农业局协作,从1984-1994年开展了樟子松农田防护林营造技术研究,造林9茶,植树2800株,面积38亩,获得初步成功。为推广樟子松造林,现对樟子松农田防护林营造技术要点进行初步总结。一、造林地的选择樟子松原分布在我国大兴安岭地区及呼伦贝尔盟的红花尔基沙地,其适应性强、抗寒耐旱、耐瘠薄,河地造林生长良好,土壤粘重生长不良,积水会导致…  相似文献   

14.
以营造农田防护林闻名中外的赤峰市郊区太平地乡,对自产的杨木进行综合利用深加工,先后办起了胶合板厂、钢木家具厂、纤维板厂,使每立方米木材的产值由200元增加到1000多元。这个乡从60年代开始大面积营造农田防护林,目前有林地面积达3.5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1.2%,其中农田防护林176条,长236公里,形成203个网  相似文献   

15.
哲里木盟国营三义堂农场,从1976年到1978年全面完成了营造农田防护林的任务。全场1.8万亩基本农田,营造主、副林带32条,形成20个网眼方田。与此同时,他们在  相似文献   

16.
林兴 《甘肃林业》2001,(4):29-30
位于甘肃民勤县苏武山南麓的武威市苏武山林场,前身是1997年建场的石羊河林业总场苏武山分场。1999年底经原行署同意从石羊河林业总场划分出来单独建场,被武威市确定为万亩高科技葡萄产业示范区。从1997年建场起,这个林场就坚持护林、造林、育林、综合培育,大力营造农田防护林,加大治沙造林和植被封育力度,不断改革经营管理,集中精力抓葡萄基地建设,使林场面貌发生了可喜变化:———林业生产持续稳步发展。林场经营面积3万亩,4年完成治沙造林2000亩,营造农田防护林网10000亩,封育植被18000亩,分别…  相似文献   

17.
杭锦后旗全旗总土地面积二百四十三万六千亩,耕地面积八十四万亩,适宜建林网的耕地面积七十七万亩。全旗现有林十九万亩,其中农田防护林八万四千亩,盐碱地造林五万五千亩,沙荒造林五万四千亩。森林覆盖率7.9%。共营造农田防护林主、副林带总长四千四百八十公里,林网化程度达71.6%。三分之二的人工林是三中全会后搞起来的,1983年造林十万四千亩,创历史最好水平。五原县全县总土地面积三百八十五万亩,人口二十三万,耕地面积一百万亩,全县宜林荒地较多。过去林业比较落后,解放三十年来,林木保存面积只有十万  相似文献   

18.
赤峰地区的城子公社坚持大搞植树造林,十三年来,全公社共栽植松、杨等乔木七万四千多亩,柠条等灌木五千多亩,使全社八万亩宜林荒山全部绿化,林木覆盖率达百分之三十九点二。一九七○年,这个公社开始搞以营造农田防护林带为主的植树造林运动,先后营造起农田防护林带一百零二条,主副带交织,构成一百一十七个网眼。从一九七  相似文献   

19.
农田防护林更新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农田防护林理想的更新方式和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生产中可行的更新方法,赤峰市林研所与郊区太平地乡协作,选择太平地农田防护林中有代表性的地段,从1982年起结合林业生产,开始了研究工作。 1977年进行了伐前带外更新。即在老林带的南侧和西侧,距老林带8—10米处营造了  相似文献   

20.
(一) 辽宁省法库县属于东北西部农田防护林营造林区。至1985年农田防护林带面积占被保护耕地113.6万亩的5.1%,超额完成了省规定的指标。慈恩寺、丁家房、柏家沟、三面船、依牛卜、灯士卜等乡镇的农田防护林,已基本形成农田防护林体系,长势较好,能够发挥防护作用。如慈恩寺乡1976年春季使用杨大苗营造的农田防护林带,现在平均树高13m,平均胸径18.6cm。该乡边家村的林带达到平均树高18.2m、平均胸径26cm。 (二) 1985年8月19日第8509号(以下简称9号)台风从海上进入我省,经海城、沈阳转向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