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临沭县地处鲁东南,土壤类型以棕壤为主,种植业中花生是一大优势,近几年种植面积达27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33.7%。春种花生是主要的种植方式,占花生总种植面积的90%,多数地块实行小麦—地瓜—花生两年三作,花生产量虽较高,但年均亩净  相似文献   

2.
花生是湛江地区主要油料作物,一年春夏秋三造都可种植,面积、总产居广东省首位。1980年全区花生播种124.3万亩,总产19320万斤。 近年来,我区花生生产通过作物布局调整有所发展,主要是部份低产稻田改种花生,培肥了地力,改良了土壤,使春花生由1979年108.9万亩扩大到1981年115.9万亩,其中水旱田花生播种面积由30万亩扩大到38万亩。低产稻田改为花生、水稻或花生、水稻(杂  相似文献   

3.
我区从80年开始,在黄粘土上试种1.2亩地膜花生,亩产642.6斤;81年在各种不同类型土壤上扩大示范,面积达139亩,平均亩产531斤,比未盖膜的增产259.4斤;82年在前两年的基础上,推广面积达4227亩,在花针期前,长达两个多  相似文献   

4.
花生枯萎病又叫“倒秧病”、“拤脖瘟”、“烂腰”、“死苗”、“死棵子”等。我区掖县、乳山、莱西、文登、牟平、蓬莱、栖霞、招远等县均有发生。轻的死株率为百分之五至百分之十,重的达百分之五十,个别地块甚至全部死光,造成花生减产。据一九七一年在掖县调查,花生播种面积为二十万亩,发病面积达两万五千亩,全县二十六处公社只有四处公  相似文献   

5.
花生线虫病是我区花生生产上的一种毁灭性病害。据不完全统计,我区发病面积达一百多万亩,历年因病减产花生果达一亿斤左右。因此,消灭这一病害,是花生生产上的重大问题。 通过一九六四年至一九七二年试验示范推广,证明二溴氯丙烷是防治花生线虫病的特效药。一般每亩施药四斤,其防治效果在百分之九十五左右,每亩增产荚果一百斤以上。这两年我区共用二溴氯丙烷二百六十吨,防治面积达十五万亩,增产花生果一千五百万斤,该药剂在实践应用中深受贫下中农欢迎。但据我们调查了解,各地在使用二  相似文献   

6.
花生叶斑病在我区发生普遍,危害严重。一般因病减产10—20%,严重达30%以上。为了有效地控制叶斑病的危害,提高花生产量,全区自1974年开始对该病进行了系统观察和试验,并开展了大面积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取得了显著的防病增产效果。 一、防病效果及增产原因分析 近几年,花生叶斑病越来越重。1981年全区发病面积达338万亩,占播种面积  相似文献   

7.
一、河南花生的发展 花生在河南种植业中具有很大优势,全省适宜种植花生的土壤辽阔,气候温和,光热充足,种植历史久长。种植面积从1957年的432万亩到1987年的632万亩中间,年百万亩面积的起落达5次之多,种植面积最大年是1986年为699万亩,种植面积最小年是1978年仅81万亩,面积很不稳定。近几年来,河南花生处于又一个上升阶段,其特点表现在两方面。  相似文献   

8.
地膜覆盖是当前生产上广泛应用的一项栽培技术。它具有增温、保墒和改善土壤理化性能的作用,有利于高产优质。新疆兵团自1981年以来,累计推广地膜棉面积达100万公顷,土壤残膜达10万吨,每公顷残留量约120~130公斤。残膜对农田污染已  相似文献   

9.
我区常年种植花生200多万亩,是我国花生主要产区之一。据1985年统计,全区种植面积257.23万亩,占全国的5.6%,居全国第6位,但单产比全国平均低50.5公斤,排第22位。解放后34年,全区平均亩产尚未突破100公斤,迅速提高我区花生产量水平,对改变我区花生生产落后面貌有着深远的意义。为此,我们于1983年春—1984年春在我校农场开始摸索亩产  相似文献   

10.
我县地处沭东丘陵,土壤类型以棕壤为主,光、热、水资源充裕,比较适宜种植花生。往年种植面积多在20万亩左右,近几年发展到27万亩,占耕地面积的30%多,是传统的优势作物。但由于技术和经济条件的限制,长期以来花生产量低而不稳,近几年产量虽有所提高,但投资大效益不显著。为充分发挥我县花生生产的优势,迅速提高产量和效益,根据我县多年的花生实践和土壤、气候条件,在曲师大  相似文献   

11.
山东是我国花生的主产区,播种面积常年占全国播种面积的25%左右,产量约占35%,出口占70%以上,播种面积、单产、总产、出口量均居全国之首。 建国四十年来,山东和全国一样,花生生产取得了很大发展,尤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改革开放”和“富民兴鲁”的方针指引下,花生生产发展更快。1949年全省播种面积583.8万亩,1980年发展到936.1万亩,1988年达1115.32万  相似文献   

12.
简讯     
我国花生地膜覆盖栽培面积进一步扩大 据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报道:1985年全国花生覆膜面积达370万亩,比上年扩大230万亩。其中京、辽、冀、鲁、豫五省市的覆盖面积占全国87%。 1985年花生地膜覆盖的特点是:新型地膜的使用面积增加。新型地膜——低压膜和线性膜,增温、保墒效应与高压膜基本相同,而用膜量每亩减少4公斤左右,成本降低30—50%。其次是,很多地区已形成了规范化的配套技术。如山东省推广  相似文献   

13.
草纤维膜覆盖花生,有明显的增温、保墒效果,并能促进花生生育和显著提高荚果产量。而且花生收获前残膜降解一触即碎,收获时花生棵已不挂带残膜,这对防除残膜污染有重要的意义。但草纤维膜有一定的透气性,其增温、保墒效果和对花生的增产幅度不如聚乙烯微膜大,加之膜幅太窄、太厚,亩用量多,成本高, 尚需改进研究。  相似文献   

14.
一、我区花生种植品种的演变历史及现状 花生大约在光绪年间由山东传入我区,种植面积、产量均居全省之首。据1985年统计,全区种植面积45.4万亩,总产67,347吨,总产值6,800万元。在经济作物中面积占21.5%,产值占31% ,起举足轻重的作用。 解放前主栽品种为老爬蔓、老鸦窝,单产长期徘徊在百斤左右,1949年全区种植面积5.72万亩,总产4627.48吨.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重视领导下,花生生产  相似文献   

15.
春花生连片亩产400公斤高产高效栽培示范简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促进花生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的普及推广,1992年春我们在蒲庙镇那粒坡建立“春花生高产高效栽培示范片”,总面积31亩,集中在3月2日前后播种,7月16日前后收获,经县科委组织县直有关单位技术人员和蒲庙镇有关村公所农技员、那粒坡干部及农户代表一起验收,示范片平均亩产花生(干果)409.44公斤,最高亩产463.0公斤,创我区小面积花生单产最高纪录。示范片平均亩产值800多元,亩纯收入600多元,实现了高产高效益。其关键性的栽培措施是:  相似文献   

16.
山东省历年花生种植面积在1000万亩左右,近几年面积又有增加,1986年全省花生种植面积达1275万亩。随着种植面积的逐年增加,花生产区的劳力越来越紧张,尤其花生收获季节,正值三秋大忙之际,收、种环节争劳力的现象尤为突出。根据花生产区农民的要求,前几年研制了一些花生收获机具,并已用于了生产,在花生收获中发挥了一定作用。随着农村经济条件的进一步好转,我省农民对花生收获机械化提出了新的要求,迫切要求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据了解我省花生收获的农艺要求是:先挖掘、再晾晒、然后摘果、复收。因此,我省现有的花生  相似文献   

17.
大连地区近年来花生栽培面积约50余万亩,是我区主要油料作物之一。但由于受多种花生叶部病害的为害,经常引起早期落叶,造成早衰,因而降低了花生的产量及品质。据估计每年因花生叶部病害而减产约为20—40%,成为花生栽培上的严重问题。为此我们于81—82年开展了调查和试验工作,并将结果整理如下,供作参考。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薄膜覆盖栽培在国内发展很快。随着薄膜覆盖面积的不断扩大,残膜对土壤,饲草,环境的污染日趋严重,给下茬作物种子发芽,根系发育带来很大影响,常年积累势必造成公害。为了消除残膜危害,我所于82、83两年对大连塑料研究所研制的光降解膜进行了试验,探索光降解膜的应用效果,为花生生产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迁安县历年种植花生23万亩,是冀东主要花生产区之一。由于农田生态条件差及栽培技术等原因,花生单产长期低而不稳,历年亩产不足100公斤的中低产田15万亩左右,占花生总面积的60%。分析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土壤沙化、瘠薄、结构不良造成的。本文试图以迁安县为例,分析花生中低产田的土壤肥力状况及施肥对策。  相似文献   

20.
前言 我省近几年来,花生栽培面积逐年扩大,据1981年不完全统计达到25万亩以上,特别是扶余县已有30多年栽培花生的历史,他们选育了“扶余四粒红”早熟小粒型品种,1981年37个公社共种花生35000多亩,总产达10695吨,收入达110万元,占总经营收入的50%。农安、梨树及通化地区各县栽培面积也逐年扩大。花生不仅经济收入高而且还是用地养地的良好茬口,可以弥补向日葵、甜菜累地的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