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大棚茄子—杂交晚稻高效栽培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粮食连年丰收,种植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近年来,宁海县在稻区推行粮经两熟制栽培模式 :大棚茄子 +杂交晚稻。实行水旱轮作,既能防治土壤病害、草害,又可防治土壤酸化、盐化;既确保粮食生产总产的稳定,又促进经济作物的发展,达到粮经双丰收,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据统计,2001年全县推广面积150hm2,平均单产茄子57180kg/hm2,产值92631元 /hm2;晚稻7989kg/hm2,产值10386元 /hm2,年产值103017元 /hm2,扣除生产成本33045元 /hm2,年纯收入69972元 /hm2;……  相似文献   

2.
稻 (田 )菇 (蘑菇 )轮作栽培技术,是近年来达州市逐渐兴起的一种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模式,它是利用水稻收割后的冬闲田进行小棚或中棚栽培蘑菇,该技术在农区大面积试用后,深受农民欢迎。它的开发推广,具有较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冬闲田一般可栽培6000m2/hm2 的蘑菇,产量3万kg/hm2 左右,产值可达9万~12万元 /hm2 。加上水稻 (产值按1.05万元 /hm2 计 ),稻菇轮作则可创产值10.05万~13.05万元 /hm2 。除去成本开支,净产值在6万~9万元 /hm2 之间。稻菇轮作,不仅有良好的经济效益,而且对提……  相似文献   

3.
马尚明 《作物杂志》2002,18(2):28-29
为了优化种植结构,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促进农业增效、增收,1998~2001年运用小区试验和大田对比示范,在宁南山区的西吉县兴隆镇的高进村进行了连续4年冬小麦膜侧栽培收获后复种地膜大白菜二熟高效种植模式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冬小麦膜侧栽培—地膜大白菜1季2种2收的混合经济产量10.64万kg/hm2 (其中 :冬小麦膜侧单产7554kg/hm2,地膜大白菜单产98811kg/hm2 ),产值2.86万元 /hm2,扣除投入成本4261.5元 /hm2,获纯收益24363元 /hm2,产投比6.7∶1,是当地习惯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4.
钱忠贵 《作物杂志》2003,19(6):41-41
番茄、丝瓜、夏大白菜立体种植,就是在早春番茄生产的中后期,在塑料大棚架内两侧栽上丝瓜,丝瓜抽蔓引上棚架,长成一座由丝瓜茎叶组成的绿色荫棚,再在荫棚下套种夏大白菜,棚中的气温可比棚外低5~8℃,光照强度也大大降低,给夏大白菜的生长创造了一个相对适宜的环境条件。此法栽培,一般产量为番茄4.5万~6万kg/hm2 、丝瓜3万~3.75万kg/hm2 、夏大白菜4.5万~5.25万kg/hm2,产值15万元/hm2 左右,效益显著。1 茬口安排番茄于11月下旬育苗,12月上旬移于营养钵,1月下旬~2月上旬定植,5月上旬上市,7月中旬拉秧。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索黄芩在甘肃中部地区最佳的定植密度和采收年限,本文以黄芩种苗为试验材料,研究黄芩种植密度为45万株/hm2、60万株/hm2、75万株/hm2、90万株/hm2、105万株/hm2和120万株/hm2的二年生和三年生药材,测定其生长发育及产量相关指标,并估算效益。结果表明:两年生和三年生黄芩在栽培密度为45万株/hm2时,其籽粒产量较高,分别为50.46 kg/hm2和62.77 kg/hm2;密度为105万株/hm2时,其鲜药产量较高,分别为11167.23 kg/hm2和16725.84 kg/hm2;栽培密度为75万株/hm2时,药材的平均单根最长最粗,鲜药和籽粒产量较高,纯收益最高,分别达到41009.39元//hm2和85083.64元/hm2。三年生黄芩除折干率外,产量性状指标均极显著高于二年生黄芩,纯收益增加35237.89~44074.25元/hm2。可见,适于甘肃中部地区黄芩最佳栽培密度为75万株/hm2,收获年限以三年生为好。  相似文献   

6.
粮食高产是世界各国十分关注的问题,1988年在印度召开的高产研究座谈会,1990年8月在日本召开的14届国际土壤学会议上,高产研究也作为会议主题之一。新中国建立50年来,我国政府对粮食高产一直十分重视,奖励一些粮食高产研究者,目前不少省、市在部分地区正开展“吨粮田”(即产粮15t/hm2),双千田(粮食产量过7.5t/hm2,产值15000元hm2)为中心的农业生产发展迅速。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粮食作物高产技术种类繁多,因多种因素的制约,使地区间生产力差异很大,1990年白银市玉米单产高达8798kg/hm2,隰县为7299kg/hm2,而府谷县谷子单产只有429kg/hm2,大豆只有250.5……  相似文献   

7.
李挺 《作物杂志》1998,14(6):27-27
我们于1992年在我区北洋镇前蒋村推广了马铃薯—双季稻这一新的种植制度。目前,已形成一定的规模,推广面积越来越大,1997年面积达到67.5hm2,马铃薯产量稳定在18000kg/hm2左右,产值在3万元/hm2以上。根据近3年试验结果统计,马铃薯……  相似文献   

8.
南靖县地处福建西南部,九龙江上游,海拔800~1200m,是个山高、水冷、气温低、气候特殊的高海拔山区县。近年来,进行了耕作制度改革,将双季稻改为“一姜一稻”,既稳定了粮食生产,又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同时有效地克服了生姜的连作障碍。彻底改变了过去传统栽培时间迟、花工大、成本高、病虫多的弊端。2000年反季节红芽姜栽培面积1500hm2,在7月10日前出售,平均单产3.75万kg/hm2,产值4.5万元 /hm2 。晚季在7月底插上水稻杂优种系列,产量可达7500kg/hm2,现将红芽姜的反季节优质栽培技术总结……  相似文献   

9.
卢淑雯 《作物杂志》2002,18(2):23-24
近几年,节能型日光温室在我国北方发展迅速,1997年已达14万hm2,之后,经过不断改进,推广面积逐年扩大,但温室中栽培的蔬菜多为番茄和黄瓜,种类单一,重迎茬无法避免,病虫害严重,生产出的蔬菜很难达到绿色食品的等级要求,因而目前日光温室蔬菜周年生产上急需增加高效低成本的蔬菜种类。西芹不仅以其硕大的株型和脆嫩清淡的香味,倍受种植者和消费者的喜爱,而且还是一种高产作物,一般产量能达6.75万~7.5万kg/hm2,产值可达10.5万~15万元 /hm2 。且栽培管理容易,病虫害较轻,是日光温室蔬菜周年生产理想的更新换代作物。1 栽培品种选择选择……  相似文献   

10.
施氮量和栽插密度对晚稻产量与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氮肥施用量过高和栽插密度越来越小,严重制约着水稻的高产和氮肥利用率的提高。为探明氮肥施用量和栽插密度对晚稻产量的影响及互作效应,以‘天优华占’为试验材料,设置5个不同氮肥施用量与3个栽插密度15个处理的大田小区试验,分析氮肥用量和栽培密度的互作对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氮量处理间晚稻产量的差异呈显著水平,晚稻施氮量为200 kg/hm2时,其籽粒产量高于其他处理,且差异显著;不同栽插密度处理间的产量有差异,随着栽插密度的增加,产量有所增加。有效穗数对晚稻产量的影响最大,每穗粒数次之,千粒重和结实率最小。本试验条件下,晚稻高产最佳组合为施氮量200 kg/hm2与密度30万穴/hm2;氮肥利用率最高的组合则是施氮量50 kg/hm2与密度30万穴/hm2。因此考虑到产量和经济效益,在本试验条件下认为施氮量为200 kg/hm2与密度为30万穴/hm2的组合为最适宜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