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以田螺肉为主要原料,重点对调味田螺肉软包装罐头的色、香、味、形进行研究,并对影响田螺肉软包装罐头质量的因素予以分析。  相似文献   

2.
即食软包装美味笋的加工流程为,原材料验收→预煮冷却→剥壳整修→切片→乳酸发酵→调味抄拌→装袋→真空密封→反压杀菌→反压冷却→擦水→成品。  相似文献   

3.
双孢菇加工前变色反应及其色泽控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双孢菇作为一种浅色蔬菜,在加工前极易发生变色现象,从而降低产品品质,该文分析了双孢菇在加工前的变色机理,并在此基础上选用柠檬酸,亚硫酸盐,氯化钠等作为因素,分不同水平,通过进行正交试验设计,确定了最佳护色配比为0.5%柠檬酸 0.3%氯化钠 0.05%焦亚硫酸钠,从而有效的控制了双孢菇原料变色现象,确保了最终产品的色泽。  相似文献   

4.
豆豉牡蛎软包装罐头加工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牡蛎产品的附加值,以近江牡蛎(Crassostrea rivularis Gould)和豆豉为原料,经预处理、热烫、调味、真空封口和杀菌等工序,制得豆豉风味牡蛎软包装罐头.试验结果表明,豆豉牡蛎软包装罐头最适调味配方为每100 mL香料水中各调味成分的添加量为:豆豉10.0 g,酱油10.0 mL,白糖5.0 g...  相似文献   

5.
以新鲜野生蕨菜为原料,经过热烫、腌渍、脱盐、护绿、保脆、拌料调味、真空包装、杀菌等工艺流程,得到3种风味各异的真空软包装即食蕨菜,并对其生产过程中关键工艺参数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为双孢菇产业发展,双孢菇生产企业和精深加工企业选择生产菌株提供科学依据,测定比较了国内外12个双孢菇菌株子实体的蛋白质、脂肪、多糖、粗纤维及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和组成,并利用雷达图对双孢菇菌株5个营养指标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国内外主栽双孢菇菌株的营养价值。结果表明:5113菌株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最高,分别为35.15%和4.54%;XXX菌株的多糖和游离氨基酸含量最高,分别为63.51g/kg和8.14%;H901菌株粗纤维含量最高,为45.42%。5113菌株子实体的营养价值最高,综合评分为135分。  相似文献   

7.
盐渍双孢菇加工工艺及常见问题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近年来双孢菇大量集中上市而引发的“菇贱伤农”现象,提出了以盐渍加工拓宽产品销售渠道的对策。总结了盐渍双孢菇加工工艺,分析了加工中常出现的问题及发生原因,并给予相应的措施,从而达到规避双孢菇种植风险,提高产品附加值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双孢菇标准化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萧县的双孢菇生产规模日益扩大,但栽培技术和产品质量存在较大的差异,特分别介绍层架式和简易大棚双孢菇标准化栽培技术,以期为双孢菇标准化栽培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以新鲜马蹄笋为原料,经过泡制后加工成软包装马蹄笋的工艺。  相似文献   

10.
莘县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引进双孢菇栽培,经过近30年的发展,在产业规模、区域布局、生产加工等领域发展出了自身的特点,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链条。但近年来,受出口减缩及国内工厂化双孢菇发展的影响,莘县本地以农法栽培双孢菇的生产方式受到较大挑战和发展限制,在生产效益不断下滑的情况下亟需找出应对措施和新的发展路径。笔者就莘县双孢菇的发展历程和发展现状做了详细介绍,对产业中存在的问题给出了相对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连云港地区双孢菇周年栽培技术研究(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双孢菇生产主要集中在秋冬季节,不能实现全年均衡供应,容易造成旺季菇贱伤农、淡季无货可供的局面。实现双孢菇的周年化生产可解决这类矛盾,增加菇农收入。总结了连云港地区双孢菇的周年生产技术,通过双孢菇春季、夏季、秋冬季全年生产,实现了周年均衡供应,提高了菇房的利用率,增加了菇农的收入。  相似文献   

12.
蘑菇属17个菌株的酯酶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酯酶同工酶对野生双孢蘑菇和褐色、白色双孢蘑菇栽培种,大肥菇,美味蘑菇和姬松茸等蘑菇属17个菌株进行了酶谱带表型和相似性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野生双孢蘑菇与双孢蘑菇之间亲缘关系较近,相似系数为0.667,而与大肥菇和姬松茸之间亲缘关系较远,相似系数分别为0.00,0.333;野生双孢蘑菇组织分离菌株、多孢分离菌株和单孢分离菌株遗传变异幅度较小,亲缘关系较近,表明野生双孢蘑菇的遗传背景较单一;同时分析了大肥菇与美味蘑菇,褐色蘑菇彼此之间,以及白色双孢蘑菇菌株彼此之间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3.
双孢蘑菇原种培养基的筛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双孢蘑菇(Agaricusbisporus)工厂化栽培过程中,各级菌种培养料的选择对双孢蘑菇的生产周期及质量至关重要。研究对双孢蘑菇原种(也称二级菌种)培养基配方进行了筛选,从污染情况、菌丝状态和生长速度三个方面系统地研究了双孢蘑菇原种在不同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结果是原种在晾晒12h的玉米粒培养基较其他晾晒时间及麦粒培养基上表现出生长快的优势,菌丝生长速度较为一致,满瓶时间也较为整齐,可作为双孢菇原种种生产时的培养基质,研究还发现加入石膏粉的玉米粒培养基的污染率明显少于无石膏粉的玉米粒培养基。  相似文献   

14.
醋糟与稻草栽培双孢菇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双孢菇醋糟栽培法与稻草栽培法的工艺流程和双孢菇品质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醋糟是栽培双孢菇极好的原料,既极大地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用它栽培的双孢菇在产量与品质上又有明显优于稻草栽培的双孢菇,并且为醋糟找到了一条利用途径。  相似文献   

15.
不同培养条件对双孢蘑菇菌丝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不同培养条件对双孢蘑菇菌株菌丝生长的影响,为筛选和选育适宜广西栽培的双孢蘑菇品种和确定适宜的栽培管理措施奠定基础.[方法]研究7个双孢蘑菇菌株的形态特征及不同温度、pH、光照、碳氮源对其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在相同的培养条件下,菌株9506的菌丝生长速度最快,褐蘑菇最慢;双孢蘑菇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0~30C,最适温度为25℃;菌丝生长的适宜pH为4.0~9.0,最适pH为6.0~8.0;双孢蘑菇菌丝生长对光照条件要求不高;最适合菌丝生长的碳源是葡萄糖、氮源是酵母粉.[结论]7个双孢蘑菇品种间的遗传差异性不明显,在栽培生产中,应综合协调温度、pH、光照、碳氮源等因素的作用效果,以获得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16.
朱斌  黄亚东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1):5606-5607
[目的]研究酒糟对双孢蘑菇营养成分、性状及生产性能的影响,探讨利用酒糟栽培双孢蘑菇的可行性。[方法]以酒糟为主要栽培料,添加玉米芯、牛粪进行双孢蘑菇的栽培试验。[结果]配方中加入酒糟可以明显提高菌丝生长速度。酒糟40%、玉米芯20%、牛粪35%、过磷酸钙2%、石膏2%、石灰1%、pH值7.5~8.0条件下培养的双孢蘑菇子实体性状较好,产量最高,双孢蘑菇子实体中蛋白质含量最高,达32.10%。[结论]酒糟是双孢蘑菇生长的合适基质。  相似文献   

17.
采收期对不同品种双孢蘑菇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明采收期对不同主栽双孢蘑菇品种采收品质的影响,以4个双孢蘑菇品种为供试材料,研究了4个采收期的双孢蘑菇子实体中维生素C(Vc)、可溶性蛋白、还原糖、总酚等内在品质指标及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以上5种指标在同一采收期的不同品种间均存在一定的差异。尤其是在采收期Ⅰ(菌盖直径2~3cm)时这种差异表现得较为明显。在采收期Ⅰ时,不同品种间Vc含量的变幅最大,即13.2~105.5μg/g,最大值是最小值的8倍;可溶性蛋白含量为15.9~21.4mg/g,还原糖为1.51%~2.14%,总酚含量为333~680μg/g,PPO活性为34.25~88.25U/(g.min)。从整体趋势分析,随着采收期的延迟,不同双孢蘑菇品种中除PPO活性呈持续增加趋势外,其Vc、可溶性蛋白、还原糖、总酚含量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并在采收期Ⅱ(菌盖直径3~4cm)或Ⅲ(菌盖直径4~5cm)达到最高。从营养学、生物学产量和贮藏特性考虑,综合分析以上5种试验指标,应选取未开伞且直径在4cm左右的双孢蘑菇进行采收。  相似文献   

18.
纳米包装材料延长双孢蘑菇贮藏品质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制备一种含纳米Ag、纳米TiO2和凹凸棒土的纳米包装聚乙烯(PE)包装薄膜,研究双孢蘑菇在4℃下贮藏10d期间,纳米包装材料对其感官品质、生理指标和营养指标变化的影响.[方法]跟踪检测贮藏过程中双孢蘑菇的失重率、白度、相对电导率、多酚氧化酶活性、丙二醛、总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等指标的变化,分析纳米包装材料和普通聚乙烯材料对双孢蘑菇感官品质、生理指标和营养指标的影响.[结果]与普通聚乙烯包装材料相比,添加纳米粒子的包装材料能够较好地抑制双孢蘑菇发生失水萎蔫和褐变现象,使其保持贮藏前洁白色的感官品质.贮藏10d后,纳米包装材料处理组双孢蘑菇的失重率、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分别为1.46%、22.5%、3.50 μmol·kg-1、161.89 U·g-1·min-1,显著低于对照处理组的1.86%、30.2%、4.66μm01·kg-1和233.84 U.g-1·min-1,(P<0.05),而总糖和可溶性蛋白等营养成分的保留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含量.[结论]纳米包装材料能够有效抑制贮藏期间双孢蘑菇感官品质的劣变,降低营养价值的损失,提高综合贮藏品质,延长贮藏时间.  相似文献   

19.
通过观察双孢蘑菇茵丝体的显微结构和检测茵丝体活力,找到双孢蘑菇营养菌丝老化的基本特征,描述了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的营养茵丝在不同时期的形态学变化.结果发现,在接种50~60d后茵丝开始老化,找到老化的标志性特征为细胞发生肿胀,产生液泡状物质;细胞壁变得粗糙不规则.结果表明,茵丝的萌发时间随着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