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试论宋代茶馆的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水兵 《农业考古》2004,(2):181-184,198
茶馆,宋代时称茶肆、茶坊、茶楼或茶邸,是一种主要以售卖茶水,供顾客品茶赋闲、怡情养性的公共活动场所。我国的茶馆由来已久,《广陵耆老传》有出售茶水的记载:“晋元帝时(公元317—322年),有老耆,每旦独提一器茗。往市粥之,市人竞买。”南北朝,品茶清谈之风兴起,当时已出现供人喝茶歇脚的茶寮,它可以说  相似文献   

2.
茶馆漫语     
写茶馆的散文不少,对“不可一日无此君”的茶客而言,“此君”既是茶汤,也是茶馆,难分彼此的。想要品饮此类散文的读友,大凡可在《名家论喝》、《清风集》之类的专题散文选本中一睹为快。汪曾祺的《泡茶馆》和秦绿枝《孵茶馆》或“泡”或“孵”是同一个意思,秦文对上海老城隍庙的茶馆都有耐人回味的段落,更有老报人的高见──“当政者如要体察民情,即使自己不便去,也不妨派手下的人经常去坐坐茶馆,可以听到真正的民间的声音。”但特别能侃的还是汪曾祺,泡茶馆对抗战时西南联大的学生有什么影响,汪文一下列举出三大好处:“一可养…  相似文献   

3.
过招小城有两家茶馆,先开的叫白云,后开的叫蓝天。“同行是冤家”,蓝天盯着白云,白云防着蓝天,年余“磨合”之后,硬件、软件的水平倒也旗鼓相当,老茶客亦很难分清谁占上风。一年重阳节前夕,白云茶楼放出风来:凡80岁以上茶客来此品茗,一律免费。此招一出,生意立马见好。蓝天茶馆急招智囊研究对策,可如何过招,众人莫衷一是。这也难怪,竞争许久了,哪里还有多少新创意?赚钱事小,声誉事大,蓝天老板为此眉头紧凑,郁郁寡欢c蓝天老板有个儿子,乳名茗子,年方8岁,聪颖过人。这小儿不知如何听说了白云的新招,略作思忖,过了…  相似文献   

4.
著名作家陆文夫谈起自己“下海”时说,他开的公司名叫“老苏州弘文有限公司”,意思是弘扬民族文化。用传统文化赚钱,办好《苏州杂志》,为传统文化服务。现在已从社会各方面筹资300万,他任董事长,女儿任副总经理。陆文夫介绍说,他的茶馆开在苏州的十全街,名字叫“老苏州茶馆”。当年的苏州茶馆有大有小,没北京的那么考究,通常设备比较简陋,四仙桌、八仙桌之类,但江南民间色彩浓厚,生意人谈生意经都在那里。他的茶馆也要弄得考究一点,力求体现老苏州的特点,茶馆里要有茶、有点心,请名家说书,恢复老茶馆的社交场所、  相似文献   

5.
面子 小城郊区有家茶馆,名字“四通”,取四通八达之意。茶馆虽说经营时间不长,但老板热情好客,颇有心计,茶馆内外收拾得干干净净,倍儿清爽,茶馆也就成了路人歇脚休憩的好地方。 有天下午,一辆破旧不堪的汽车停在“四通茶馆”前。车头坑坑洼洼,车箱锈迹斑斑。灰头灰脸的司机要去附近办点事,让茶馆老板代为照看。天挨黑,司机匆匆致谢告辞。亲历这一幕的老板儿子问:“老爸,您咋能就这样让他走了呢?咱该收他点钱才对!”“收多少?”老板问。“起码也得三五十元吧?”“那不是打劫吗?”“打劫?您看他那辆破车,和咱这漂漂亮亮的…  相似文献   

6.
能人传经     
再谈思路一新遍地黄金■江西省兴国县红鲤鱼研究协会会长吕忠源有个习惯,每天都要到县城鱼苗市场附近的一家茶馆喝茶,一喝就是半天,人们称他是“茶仙”。吕忠源说:茶馆不仅是品茶休闲的地方,而且是信息传播的场所。一天,他在茶馆喝茶时从几个鱼贩子的谈话中了解到:...  相似文献   

7.
翠微茶清     
翠微茶清郑汉明翠微茶馆在这一带很有名。翠微茶馆就坐落在小城西门公路旁,后头倚着一座名胜翠微峰。据说当年乾隆皇帝游江南时,行至此地,看见这里山峰奇丽葱笼,清泉喷涌,便赐名为翠微峰和金精泉。名山必出好茶。而泉水又清冽甘醇,用它沏茶,汤色晶莹,滋味甘厚,香...  相似文献   

8.
刘钟瑞 《农业考古》2000,(4):137-142
漫步上海街头,我们会发觉,近几年来,一下子冒出了不少茶馆、茶坊,特别是在靠近老城隍庙附近的上海老街,开街还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各类茶馆已多达10多家。旧上海,城隍庙一带曾是上海茶馆的集中地,而现在,这一地区又重现了历史上的旧幕,各家茶馆门口的杏黄旗上硕大的“茶”字格外引人注目。如果走进茶馆、茶坊,我们会发现其中绝大多数装潢格局都十分讲究,茶品也很高档。茶馆的增加,从社会功能来讲,不仅为现代化快节奏工作的人们提供了一个可供休闲、品茗的优雅环境,并且为我国传统茶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以及传统茶文化在现代生活…  相似文献   

9.
漫话常熟茶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常熟人爱好品茗,俗称“吃茶”,在生活中已形成一种风俗。无论城市乡村,无论雅人俗士,都喜欢到茶馆里去吃茶。在民间,甚至把那些不上茶馆吃茶的人,说成是不象个男子汉,不上台盘的人。因为吃茶人多,茶馆业十分发达,生意兴隆。常熟人吃茶讲究清静、幽雅、舒适、享受,很有自身的特色。茶馆的选址与命名常熟茶馆历史悠久,据资料记载,在清朝中叶就有茶馆的开设。在民国七年(1918)发行的《常熟指南》上说,常熟城里有茶馆六十行。就是一个小镇,也有四、五爿;较大的集镇,有十余爿之多。茶馆能否开得兴旺,与馆址的选择有一定的关系。在这方面,茶馆老板是动了脑筋的。纵观常熟茶馆,在  相似文献   

10.
沈冬梅 《农业考古》2006,(5):130-134
一、茶馆社会文化功能的历史茶馆是中国社会发展历史过程中出现的一种较为独特的经济文化现象。它最初出现在唐中期开元时期。据《封氏闻见录》记载,在自今山东河北邹、齐、沧、棣等地通往洛阳、长安这一路的大小城市中,有人开设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在西京长安开远门外数十里之处的道路边上也有开茶馆。当时称茶馆为茶坊、茶肆、茶店、茶楼、茗铺等,主要是为了满足行旅之人以及城市居民的饮茶和歇息休闲之用。到了宋代,由于商品经济更为迅速的发展,社会政治经济结构变化带来的社会流动加剧,城市、乡村都出现了数量众多的…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茶馆考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国古代茶馆考论北京大学刘学忠茶馆,唐宋时称茶肆、茶坊、茶楼、茶邸,明代以后始称茶馆,张贷《陶庵梦忆》中即称茶馆,《儒林外史》中多称茶馆,清代以后,就惯称茶馆了。它是一种以饮茶为中心的综合性群众活动场所。茶馆起于何时,史料无有明确记载。汉时王褒《僮约...  相似文献   

12.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馆之多,冠盖全球;茶馆名堂之多,绝无仅有,堪称世界之最。笔者今就民国时期的茶馆略作一叙。民国时期,既有遍布山野乡村的茶铺、茶棚、茶寮、茶摊、茶店,亦有星罗棋布在城市大街小巷的茶园、茶楼、茶社、茶厅、茶室、茶馆、茶座、茶舫。在这不计其数的茶馆中,既有专卖粗茶水的野茶馆,亦有卖茶又卖点心酒菜的茶酒馆(北京人又称之曰荤茶馆);既有说评书唱鼓词的书茶馆,亦有供茶客品茗对弈的棋茶馆;既有歌女卖艺的清唱茶社,亦有兼唱小戏的茶厅(以南京下关和夫子庙的最为有名);既有供生  相似文献   

13.
茶馆听书     
孩提时代,我是在水乡周庄姑妈家里渡过的。周庄是座依桥傍水的江南小镇。在那老街水巷里,最使我难忘的地方要数镇上的茶馆了。 每每姑妈下班回来,如若情趣好就会催着我们快点吃完晚饭好去茶馆听书。晚饭后梳洗一番就会牵着我和表哥的小手夹在三、五成群的小镇人中陆陆续续地朝那茶馆走去。路上若遇上熟人问我们到那里去,姑妈则会干脆地说:“去听书!” 五十年代初期周庄小镇上就那么一座茶馆。一到傍晚,门口闹闹哄哄的。小贩们胸口挂着盛货的盘子,围着欲进茶馆听书的客人兜售着他们的花生、瓜子、香烟、糖果。茶馆内雪亮的汽油灯光从…  相似文献   

14.
鲁迅与茶     
有一文艺单位,想在上海开爿艺术茶馆,取名“鲁迅茶馆。”。上海的“鲁迅茶馆可与北京的“老舍茶馆”齐名。一来,鲁迅、老舍都是文艺界著名人士。二来,上海是鲁迅长期生活、战斗过的地方(可说是鲁迅的“第二故乡”),三来鲁迅生前十分爱喝茶。他一边品茗,一边构思佳作,在他的日记中,就有买茶、赠茶及外出饮茶的记载。鲁迅对品茗有一论说:“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不过要享这种清福,首先就必须  相似文献   

15.
茶楼话旧     
茶楼话旧江苏财经高等专科学校陈松年往事如烟。在这过眼烟云中最使我难以忘怀的就是故乡的茶馆。按我的年龄,我没有机会做"老茶客",偶然进去喝壶茶,已是解放后面目改观的"茶馆"了,与我儿时记忆已很不一样了。提到那时的茶馆实际上是和我父亲联系在一起的。在父亲...  相似文献   

16.
素有陕西江南美称的汉中地区 ,也是我国西部的绿茶主产地。走访城乡 ,除了商业大厦每日顾客人来人往外 ,最红火的地方就算大小不一、风格不同的茶馆了。从古到今 ,茶馆是人们谈心议事、交流会友的好地方 ,许多生意人常是一边品饮茗茶 ,一边寻找信息 ,谈买卖 ,讲价格 ,在一片友好和谐的气氛中拍板成交。也有远地农民进城办事 ,坐在茶馆休息片刻 ,顺便倒一碗茶提神解乏。至于闲老无事者 ,更是茶馆的常客 ,把“泡茶馆”做为人生夕阳的乐趣。解放前后 ,由于茶叶还没有进入大发展的时期 ,因而汉中地区的茶馆设备都很简单 ,仅有桌凳、火炉、水壶和…  相似文献   

17.
老北京的茶馆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倪群 《农业考古》2003,(2):128-131
老北京的茶馆是最能反映当年北京市民生活的典型环境 ,文化底蕴异常丰富 ,在兼容并蓄各地茶馆之长的同时 ,又打上了浓郁的“京味”印记。北京有茶馆的历史比较悠久 ,大致和我国北方的许多大城市一样 ,可以追溯到唐代。由唐至明 ,北京曾被定为几代都城 ,但茶馆业的发展并不迅速 ,史料也未见多少记载。到了清代 ,北京茶馆出现了鼎盛时期。清朝初年 ,随着战乱结束 ,社会经济逐步恢复发展 ,北京作为都城 ,市民人口激增 ,各地人文荟萃。尤其是入关的八旗子弟 ,生活闲适 ,无所事事 ,终日玩乐。所有三教九流、士民众庶 ,都需要有一种大众化的休闲娱…  相似文献   

18.
周龙章 《农业考古》2004,(2):147-148
我国是茶的故乡,饮茶的始源也在我国。我国饮茶风尚却始于巴蜀。从王褒《僮约》中家僮要求家中煮茶,又要去武阳买茶到成都出卖营利的记载。由此可见,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四川一带的饮茶之风已相当普及。西晋付成《司隶教》记及:“闻南方有蜀妪,作茶粥卖之,廉事欧其器具,使无为卖饼于市,而禁茶粥,以困老婊,独何哉”。这是我国有关出卖煮好的茶的最早记载。如今蜀茶馆林立、比比皆是。这位“蜀妪”应为我国茶馆业的鼻祖。明代时,以人顾云农说:“除烦去腻,川人因不可一日无茶”。可见四川人自古以来对饮茶的爱好。  相似文献   

19.
茶艺馆,是现代茶馆的称谓。九十年代初在中国大陆兴起,其源于台湾七十年代中期人们思乡、怀旧之风,也有人谓之受“日本茶道”的影响。其实,中国是茶的故乡,饮茶之风兴于唐,盛于宋,茶馆,唐时称“茗铺”。《封氏闻见记》记载“城市多开茗铺,煮茶卖之……。”《太平广记》卷,有“ 于茶肆”(《河东记》)。《梦粱录》载“今杭城茶肆亦如此,插四时花,挂名人画……”。宋人《清明上河图》名画卷中也出现茶肆,唐宋时还有称“茶坊”、“茶楼”、“茶邸”、“茶居”等等,茶馆之名始称于明代(张岱《陶庵梦忆》),清代也惯称茶馆。老…  相似文献   

20.
近代杭州茶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杭州茶馆业历史悠久,其雏形约在唐代中叶以前就已出现。宋以后发展很快,尤其是南来定都杭州,给茶馆业的兴起带来了巨大契机,杭州茶馆兴盛一时。到了清代,随着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市民阶层不断扩大,出现了一大批既有钱又有闲的如八旗子弟之类的人,要求有一种多功能的大众活动场所,供不同层次的人在其中休闲、饮食、娱乐、交易,茶馆由于兼具这些功能,成了首屈一指的选择,得到了迅猛发展。近代是杭州茶馆业的鼎盛时期,据说,从清初直到民国末年,杭州茶馆遍及城乡,最多的时候颇具规模的大型茶馆就达三百多家,小型茶馆、茶摊更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