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立木腐朽和木材腐朽与菌类、树龄、直径、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这些因素是导致立木和木材变色甚至腐朽的根本原因。立木腐朽和木材腐朽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认真分析立木腐朽和木材腐朽的成因,以探索出有效的防治措施和提高木材价值利用率。  相似文献   

2.
采用5种木材腐朽菌,分别对30株天然林白桦木材进行木材腐朽处理,检测并比较腐朽木材和新鲜木材中未质素、纤维素等主耍化学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木蹄层孔菌腐朽后的白桦木材其重量、木质素和纤维素损失率最高,桦剥管菌次之,白囊耙齿菌最低;木蹄层孔菌腐朽后的白桦木材纤维素含量略高于新鲜白桦木材,其他4种茵腐朽后的白桦木材纤维素含量都低于新鲜白桦木材,其中桦剥管菌和彩绒革盖菌腐朽后的白桦木材纤维素含量较低。木蹄层孔菌腐朽后的白桦木材1%NaOH抽出物含量最低,苯醇抽出物含量中等,纤维素含量最高,木质素含量较低,相比之下它腐朽白桦木材的能力较强,适用于以白桦木材为原料的生物辅助造纸。  相似文献   

3.
木材初期腐朽研究综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杨忠  江泽慧  费本华 《林业科学》2006,42(3):99-103
木材容易受到各种微生物的侵袭,真菌腐朽是导致木材破坏最严重的一种方式,即使是在木材质量损失率很小的腐朽初期,真菌也可以迅速引起木材结构的破坏,导致木材强度的急剧降低.生物培养和显微镜观察被认为是目前唯一权威的用来检测和评估木材初期腐朽的方法,但这些方法很难对木材的初期腐朽进行快速、准确地评估.因此,寻找一种迅速、准确地检测和评估木材初期腐朽的方法倍受人们的关注.有关初期腐朽及其检测与评估的研究在国外已有大量报道,而在我国却极为少见.本文综述了近几十年国内外有关木材初期腐朽及其检测与评估的研究,旨在增强人们对木材初期腐朽危害的认识,并呼吁有关部门重视相关研究在我国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林晓木博士:你好!我们林场贮木场的木材经常发生腐朽,特别是在湿热的气候条件下,为什么?有什么有效的办法来减少木材的腐朽吗?木奇2001年11月10日木奇:您好!您在来信中所说的木材腐朽是由微生物中的真菌作用于木材引起的。木材是一种生物材料,能引起木材腐朽的真菌包括褐腐菌(如密粘褶菌)和白腐菌(如彩绒革盖菌),前者导致木材发生褐腐(褐色腐朽),或叫粉末状腐朽,破坏性腐朽,俗称红糖包型腐朽。其木材典型的症状是外观呈褐色或红色,有如烧焦的木材;质脆,出现垂直于木材纹理的裂纹(龟裂)并伴随着严重的收缩和…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一种基于断层图像的木材腐朽程度自动评价方法。首先利用Graph Cuts算法对木材断层图像进行分割后,对所得图像进行灰度化处理。然后利用累加直方图技术获取木材断层图像中缺陷部分面积。最后,将测得的木材缺陷面积值与真实值进行比较,从而实现腐朽程度的自动评价。分别采用了含人工模拟腐朽的木材样本和含自然腐朽的木材样本进行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具有较高的检测精度,为木材断层图像智能处理和无损检测技术的在线应用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杨忠  江泽慧  任海青  覃道春 《木材工业》2007,21(4):12-14,20
采用纸板箱和聚乙烯袋作培养箱,将土壤、试样和腐朽菌均放入聚乙烯袋内进行腐朽试验.SAS分析结果表明,菌种和腐朽时间对木材失重率和力学强度变化的影响显著(0.05水平);而且,腐朽木材失重率与力学强度损失率之间的相关性也非常显著,说明本研究中设计的木材加速腐朽试验方法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研究腐朽对木材固碳量的影响规律,揭示固碳量变化的内在机理,可为木材固碳减排及木材防腐提供理论依据。当前关于腐朽对木材碳排放的影响鲜有报道,缺乏相应的量化数据。采用褐腐菌(密粘褶菌,G.t)对白杨木材试件进行为期90 d的生物腐朽试验与分析。腐朽培养期间,在不同培养周期(间隔15 d)取出试件并测定其固碳量与化学成分数值,分析腐朽时间对固碳量及各化学成分的影响,研究固碳量变化规律并基于各化学成分的变化探讨固碳量的变化机理。结果表明:1)随腐朽时间增加,绝对固碳量(固碳量实测值)不降反而小幅上升,相对固碳量(相对于腐朽前木材原始质量来说,单位质量木材含有的固碳量)显著下降,表明褐腐对木材固碳量变化具有显著影响(R2=0.983,P 0.01);2)随腐朽时间增加,木材试样内木质素绝对含量和占比均小幅上升,综纤维素(包括α-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绝对含量和占比均明显下降。由于单位质量木质素含碳率64.08%大于综纤维素37.38%,导致木材内绝对固碳量产生了不降反升的现象。总之,褐腐过程中木质素比重变化是影响木材绝对固碳量变化的决定因素,质量损失率是影响木材相对固碳量变化的决定因素。该研究着眼于木材腐朽和木材固碳两个方面,系统分析了褐腐过程中随腐朽程度加深,白杨木材固碳量的变化规律和内在机理,为木材固碳减排及木材防腐积累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8.
木材在采伐后,若不及时运出和处理,经过一段时间就会腐朽。如在贮木场存放半年或一年的马尾松,就可能由一等材降为二等材、三等材,直至不能使用。这是因为木腐菌和木材害虫的作用而使木材降低(或失去)了使用价值,即使在加工厂或在使用后,也常常由于菌、虫的侵袭而过早地受到损坏。为了减少或抑制这种损害以及对初期腐朽的木材进行处理,必须采用简便而可靠的测试方法及时地进行检测以判明木材是否腐朽以及腐朽程度。  相似文献   

9.
木材在生产应用过程中易受真菌侵害导致木材性能劣化,极大地限制了木制品在户外推广应用。近年来,为了增强木材防腐技术开发的理论基础,木材腐朽机理得到普遍关注与研究。文中从以下3个方面梳理、归纳、总结木材腐朽机理研究现状:1)木材腐朽过程中结构成分与性能的变化规律;2)木材酶降解理论;3)木材非酶降解理论。在此基础上,阐明现有木材腐朽机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重点研究方向,以期为绿色环保型木材防腐技术的研发提供理论指导,为2030年我国实现“碳达峰”提供战略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白桦木材中总酚含量与抗木材腐朽菌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腐朽是木材最严重的生物破坏,它能引起木材结构损坏,造成经济上的巨大损失.白桦(Betula platyphylla)是极易腐朽的树种(李坚,2002).本文利用5种木材腐朽菌对白桦进行生物降解,根据质量损失率筛选出易腐和抗腐植株,进一步研究易腐和抗腐白桦总酚含量的差异与木材腐朽抗性的关系.为今后在林木遗传改良中筛选适宜的天然抗腐朽植株提供理论基础,同时也为森林培育、木材利用等方面的研究提供相关信息,减少防腐剂的使用,降低防腐剂对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11.
白腐菌对杨木腐朽过程的扫描电镜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当白腐菌在木材中生长繁殖时,它通过菌丝所分泌的酶,分解木材胞壁中的木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同时分解木材中的色素,使木材的颜色变白,故而得名。遭受白腐的木材,往往变成筛孔状、层状、大理石状和海绵状,使木材的机械强度受到严重的损害,甚至丧失其使用价值。我们观察了木材在白腐腐朽过程中形态结构的变化并提出了防腐改性措施,这对研究木材的腐朽机理、以及扩大速生杨木的利用,具有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我们利用扫描电镜对紫楠、杉木、楸木、檫木、白栎和杨木等多种木材在受白腐菌腐朽的不同阶段中木材组织微细结构的变化及菌丝在木材细胞中生长、蔓延的情况进行了研  相似文献   

12.
中国室外地上木材腐朽危害分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国内194个气象观测点月平均气温、月平均降水天数的数据为基础,计算出估测室外地上木材腐朽可能性的Scheffer气象指数,对室外地上木材腐朽危害等级进行划分并绘制出中国木材腐朽危害地图.南方大部分地区的Scheffer气象指数都高于70,属于木材腐朽高危害地带,此地区包括云南南部,四川大部分地区和重庆市,湖南、湖北南部、安徽南部、江西和浙江南部,以及福建、广西、贵州、广东、海南、台湾.木材腐朽危害中等地带Scheffer气象指数在35~70之间,主要位于中国的中部,一个从西到东的狭长地带,包括西藏南部、云南北部、青海部分地区、甘肃部分地区、陕西部分地区、山西部分地区、河南部分地区、湖北大部、安徽大部、江苏以及上海市.另外,北京及其周围的一小块区域也属于木材腐朽危害中等地带.北方的大部分区域,从西到东,包括西藏大部、新疆大部、内蒙古、青海大部、甘肃大部、宁夏、陕西、山西大部、河北部分地区及河南小部,腐朽的危害指数低于35,属于低危害地带.本腐朽地图为中国不同地区室外地上木材的合理使用及防护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木材生物防腐,以绿木霉(Trichoderma virens,NY45株系)为对象,研究其对木材白腐菌彩绒栓菌(Trametes versicolor,Tv)及褐腐菌密粘褶菌(Gloeophyllum trabeum,Gt)的抑制效果并探索抑制机理。结果表明:NY45对两种腐朽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经NY45孢子液处理的毛白杨木材,其耐腐等级从IV级(不耐腐)提升到I级(强耐腐);NY45生长速度远快于木材腐朽菌,可以迅速抢占空间和竞争营养,并能寄生、覆盖、消解木材腐朽菌菌丝,其易挥发性物质对Tv和Gt抑制率分别为18.55%和45.69%,难挥发性代谢产物对两种木材腐朽菌的抑制率均超过90%。NY45有潜力作为木材腐朽生物防治菌进一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4.
长江滩地立木腐朽杨树与正常杨树生长与材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朝晖  费本华  任海青  郝刚 《林业科学》2001,37(5):113-119,T002
本文对长江滩地意杨的生长和木材材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着重讨论长江滩地立木腐朽杨树与正常杨树在树高、胸径生长的差异,通过回归分析,给出了杨树胸径生长与年龄的回归方程。分析研究腐朽木和正常木在年轮宽度、含水率、木材密度、干缩率等方面的差异。通过扫描电镜观测腐朽木和正常木细胞壁层的差异和菌丝在木材细胞的分布状况。研究结果表明:地势低是导致杨树立木腐朽的直接原因;腐朽对杨树的胸径生长和高生长及木材材性有显著影响;腐朽材内部生材含水率远低于正常材内部生材含水率,这是由于腐朽杨树内部导管比量明显比正常材低导致其输导水分功能减弱所致;而腐朽材的密度和干缩率均高于正常材;腐朽木中出现了具有应拉木特征的区域,菌丝入侵立木杨树主要通过夹皮裂隙,然后通过导管和木射线细胞向木纤维中扩散。  相似文献   

15.
氯化苦(Chloropicrin)化学名称三氯硝基甲烷,它是一种广谱熏蒸杀菌剂,一般在农业上用于土壤消毒,在粮仓、库房等方面用于熏蒸杀菌灭虫。近年来国外一些林业科研部门试验用氯化苦等熏蒸剂处理木材,防止木材内部腐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般的木材防腐处理方法只能保护木材的表层,最大范围也不过边材部份,而对于木材的心材部份,仍然存在腐朽的问题。R.D.Graham 等人,检查了在美国西部俄勒冈州使用了6—18年的十条输电线路中479根道格拉斯冷杉木电线杆,虽然外表看来是完好的,但是发现在这些电线杆中内部腐朽的平均发生率是46%。由于内部腐朽就可能出现危险。在林场的木堆以及在其它大量的木材制品中,也存在严重的内部腐朽问题,这就降低了木材的  相似文献   

16.
木材在自然环境中受温湿度变化、腐朽菌、白蚁及紫外线等影响,易出现木材漆膜开裂、脱落和褪色、木材腐朽和虫蛀等现象,严重影响木制品的使用寿命。将纳米ZnO引入木材改性领域,对改善木制品和木结构建筑的使用性能具有重要意义。介绍了纳米ZnO在木材表面的制备工艺和研究现状,分析了目前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的发展方向,总结了纳米ZnO对木材抑菌性、耐紫外性、疏水性、抗白蚁、尺寸稳定性和其他方面性能的影响。最后提出了纳米ZnO在木材改性领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木材的变色与腐朽,属木材缺陷范畴,国家标准中有明确规定.凡木材正常颜色发生改变的,称变色;由于木腐菌入侵木材细胞组织,使细胞壁遭到破坏,在木材上留下被水解痕迹的是腐朽.  相似文献   

18.
马尾松是我国南方几省产量最大的树种之一,它在所生产各树种木材中的比重逐年有所增长,估计每年约有千万立方米的马尾松用于工农业生产。马尾松具有生长较快,适应强的特点。材质上的各种物理力学强度并不逊于杉木,但马尾松主要缺点是容易腐朽变质,也容易受虫蛀和白蚁为害。马尾松带皮原木在暖季存放一、二周即有青变菌侵入,边材部份就会青变,时间稍长就随之有木材腐朽菌侵入。马尾松边材较宽,含有丰富的糖分和有机质是木材腐朽菌的营养基,木材腐朽菌能吸取和分解木材的有机质,包括组成木材细胞的木素和纤  相似文献   

19.
茯苓褐腐过程中木材化学成分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褐腐真菌茯苓按常规栽培方法对木材进行降解,对比研究了正常材和不同腐朽程度木材化学组成之间的差异,用傅立叶红外光谱仪(FTIR)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发现,腐朽初期,综纤维素和戊聚糖的含量及纤维素结晶度随腐朽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木质素和1%NaOH抽出物的相对含量却逐渐升高.当腐朽进行到15周时,综纤维素含量、戊聚糖含量和纤维素结晶度分别由正常材的72.80%、14.95%和40.3%下降到18.57%、8.58%和16.1%,木质素含量和1%NaOH抽出物含量分别从27.30%和12.89%增加到43.88%和70.07%.之后,随着腐朽时间的延长,木材的组成几乎保持不变.FTIR结果证实了相同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20.
有些木材,由于它本身构造的原因,在干燥过程中翘曲、开裂,变形很大,如刺槐、枫香、落叶松等;有的木材易受虫蛀,如臭椿、马尾松等;有的易变色和腐朽,如杨木、桦木等。上述这些缺点严重影响扩大树种利用。我国广大的劳动人民在防止木材翘裂、虫蛀和腐朽方面具有非常丰富的实践经验,创造了许多木材改性的好方法。经过河南、山东和山西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