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短季棉品种遗传改良是实现麦棉两熟棉区粮棉双丰收的有效途径。从早熟种质资源金字棉的引进,早熟短季棉品种中棉所10号的育成,抗枯萎病品种中棉所16、辽棉10号的选育,生化辅助育种技术育成早熟不衰品种中棉所24、27和36,转单价Bt基因抗虫棉中棉所30、中棉所42和鲁棉研19,转双价Bt+CpTI基因抗虫棉中棉所50、中棉所58的培育,到航天诱变特早熟品种中棉所64,综述了中国短季棉品种选育的主要研究进展;提出了短季棉育种应加强抗黄萎病材料创制、克服产量和早熟性负相关和解决特早熟品种早衰等遗传改良重点;指出借助分子育种与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培育麦后直播特早短季棉和杂交短季棉是今后短季棉遗传育种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短季棉早熟性产量和纤维品质的主成份和典型相关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不同生态型短季棉早熟性的主成份分析和4组性状间的典型相关分析表明,短季棉早熟性主成份Ⅰ,Ⅱ的累积贡献率达91.66%。短季棉早熟性与生态因子的典型相关极显著,二者主要由生育期和出苗至吐絮期的有效积温起作用。短季棉产量性状与早熟性状、纤维品质的典型相关均达极显著和显著水平,但早熟性和纤维品质的典型相关不显著。短季棉育种要协调和同步提高早熟性、丰产性与纤维品质,应重点选择第1,2次收获皮棉产量及其比率和生产率指数,同时防止麦克隆值过大及株高过低。  相似文献   

3.
中国农科院棉花所自选项目“短季棉早熟不早衰生化辅助育种技术研究”,日前通过了成果鉴定。  相似文献   

4.
短季棉早熟不早衰生化辅助育种技术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为解决棉花育种中普遍存在的早熟早衰问题,研究了与短季棉早熟不早衰有关的抗氧化系统酶包括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氧化产物之一丙二醛性MDA,以及生长素IAA和脱落酸ABA在不同类型短季棉品种中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变化规律和遗传特性。CAT活性、叶绿素含量存在明显的母体效应;SOD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IAA和MDA含量存在显著的显性效应;POD活性、ABA含量存在显著的加性效应。根据不同种类生化物质的变化及其遗传规律,建立了生化辅助育种技术体系,确定了早熟不早衰品种生化物质的相对选择标准:选择范围、选择酶活量和选择时间;应用该技术成功培育出早熟不早衰的短季棉中棉所20、中棉所24、中棉所27和中棉所36等品种。  相似文献   

5.
辽宁棉花育种回顾及品种价值分析王国山顾恒琴吕春修(辽宁省经济作物科学研究所)(辽宁省农牧厅)辽宁位于我国植棉区的最北界,受无霜期短和有效积温不足等气候因素影响,只能种植特早熟短季棉品种,品种改良的中心目标就是选育特早熟棉花新品种。建国以来,辽宁自育...  相似文献   

6.
短季棉(short season cotton)或早熟棉、矮秆棉新品种选育是世界各国棉花育种的重要组成部分。80年代我国棉花育种家也育成了中14、中16、皖夏棉1号等短季棉品种,并已在或正在生产上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7.
1984年从人工病圃中选择自然变异株,经过多年连续定向筛选,于1993年育成特早熟抗病棉花新品种辽棉15号。辽宁省内外试验示范结果证明,该品种早熟性好,高抗枯萎病、抗黄萎病,比目前推广短季棉品种增产10%~20%,纤维品质优良,适应性广泛。  相似文献   

8.
启事     
中国农科院棉花所博士生导师喻树迅速研究员任首席专家主持完成的短季棉早熟不早衰性状的生化标记辅助育种技术。日前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相似文献   

9.
杨玉枫 《农技服务》2013,30(8):901-902
通过对短季棉杂交后可育成不同特点新品种(系)的论述,得出短季棉杂交育种可塑性很大,旨在为棉花育种工作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短季棉早打顶促早熟技术要点□张存信短季棉生育期较短,生育进程较快,不能采用中、晚熟棉花品种管理办法,必须根据其生长发育特点,采取“增株减枝、早打顶、促早熟”技术措施,才能减少霜后花,实现高产、优质、高效。一、早打顶促早熟技术依据短季棉早打顶促早熟技术...  相似文献   

11.
《新农业》2005,(4):32-32
国家半干旱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翟学军博士通过潜心研究,培育出一个适于夏直播的超早熟短季棉新品系“546”。正在示范、开发阶段。超早熟短季棉新品系“546”是采用钴辐射等育种手段培育而成的,经在河北省成安县、南皮县、  相似文献   

12.
根据1954 ̄1989年江陵县气象资料,探讨了江汉平原种植短季棉的气象条件,结果表明,江汉平原短季棉从播种至拔约有140-160d,生长期较长,最佳温光时期与最佳开花结铃期同步,可以种植陆地棉中早熟品种和早熟品种,并与春棉同样产量的潜力。  相似文献   

13.
棉花早熟性QTL定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各种分子标记技术和数量性状基因的定位方法,将控制棉花早熟性状的基因定位到相应的遗传连锁图谱或染色体上,为目前及今后短季棉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综述了近年来棉花早熟性QTLs定位研究的最新进展,并对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14.
科技商讯     
《农家致富》2005,(21):15-15
短季棉育种获得突破 短季棉育种研究在国家半干旱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得突破。这一品种的育种成功.可大大缓解我国粮棉争地和原棉供给不足等矛盾。  相似文献   

15.
<正>由中国农科院棉花所博士生导师喻树迅研究员任首席专家主持完成的短季棉早熟不早衰性状的生化标记辅助育种技术,日前获得国家发明专利。该发明提供了一种短季棉早熟不早衰性状的生化标记辅助选择方法。发明涉及生化标记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丙二醛(MDA)的含量。  相似文献   

16.
辽宁棉花抗枯黄萎病育种回顾及主要技术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宁省棉花抗病育种从1951年开始至今,已有48年的历史,先后育成了辽棉系列抗枯黄萎病品种和品系近20个,填补了我国短季棉抗黄萎病品种和兼抗品种的空白。并在抗病性与早熟、优质、丰产综合改良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辽棉10号等优良品种在广大的特早熟棉区、黄河流域夏播棉区以及新疆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取得了显著的抗病增产效果和经济效益,并为我国10余个著名抗病品种的选育提供了抗源,这标志着辽宁棉花机病育种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7.
发展短季棉生产可以实现麦(油) 棉连作两熟,综合经济效益显著.本文从气候条件、生产实际出发,论证了我省发展短季棉生产的可行性.对我省短季棉生产的合理布局、品种搭配、栽培理论进行了探讨.提出我省发展短季棉生产的重点在淮北棉区和江淮丘陵棉区.选用耐迟播、早熟、高产的短季棉品种,如皖夏棉1号、中14、中375等,以及"密矮早"栽培模式.一般亩产小麦250~350公斤,皮棉60~70公斤.  相似文献   

18.
抗虫短季棉品种主要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短季棉育种实践中达到性状选择的统一和平衡。[方法]为提高抗虫短季棉育种成效,以1998~2009年国审及省审的11个品种为材料,对其主要性状及性状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短季棉品种将早熟、高产、优质集于一身是可能的,是其多个性状协调配合的结果;形态性状选择可作为短季棉选育的一个重要手段;短季棉的抗病性还有待提高。[结论]该研究可为减少今后短季棉育种的盲目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特早熟抗虫短季棉新品种鲁棉研19号及其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棉研19号(原代号鲁890、GK33)是山东棉花研究中心与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合作.以早熟高产优质抗病的短季棉鲁458系为母本、泗棉3号转基因抗虫棉选系为父本杂交,经连续多代选择鉴定选育出的特早熟抗虫短季棉新品种。该品种2003年4月通过河南省审定.2005年3月通过山东省审定.2005年4月通过国家审定。  相似文献   

20.
麦套短季棉的生育特点及优质高产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短季棉花品种的生育特点:短季棉是集品种特性和栽培技术于一体的概念,就品种特性来说,它生育期短,早熟,开花结铃集中,纤维品质符合纺织工业的需要,一般要求全生育期120天以内,全生育期所需≥10℃的积温在3500度左右;就栽培特点来说,其播种期弹性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