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旅游产业是推动西部欠发达地区城镇化的重要动力.本文以丽江市为例,分析了西部欠发达地区旅游驱动型城镇化的形成机理,探讨了旅游开发对城镇化发展的驱动作用,总结出丽江所代表的“塔台模型”旅游驱动型城镇化模式,阐述了旅游驱动型城镇化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2.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22):208-209
在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之中,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是以人为核心城镇化建设的战略切入点和关键点,也是推进西部欠发达地区实现经济发展和脱贫攻坚的有效途径。在深入了解西部欠发达地区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将发展的目标与手段匹配,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遵循发展规律,才能有序推进该区域人口的市民化、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本文从西部欠发达地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面临的共性问题出发,提出应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制度,构建完善的人口市民化的成本分担机制,加强其公共服务基本保障来实现这一目标。  相似文献   

3.
揭示中国西部城镇化格局发展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对于推进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05—2015年中国西部地区城镇化数据,利用地理探测器模型分析城镇化发展格局及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议和对策。结果表明:10年间,中国西部地区城镇化率呈上升趋势,其中,成渝区变化较大,青藏高原区变化最小;就影响因素而言,经济发展要素趋于主导地位,政策、自然要素处于领先地位,人口素质及空间要素影响相对较少。通过分析中国西部地区城镇化格局及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发展城镇化的同时应高度重视西部地区城镇化空间格局差异问题,应在政府指导下走科学的城镇化发展之路,并以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推进城镇化发展,从而实现"三化"协调发展。合理分析中国西部地区城镇化发展格局和影响因素能够引导城镇化发展,从而带动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4.
简述了城镇化建设对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重大作用;根据宁德市城镇建设发展现状和区位特点,分析了加快城镇化建设的现实意义和面临的挑战;提出了加快宁德市城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社会的文明进步和脱贫致富之路的扩展,以务农为主的农村人口正在加速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从而在不断推动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进程。近三十年来,我国的城镇化速度已由1978年的17.92%发展到2014年的54.77%,其发展速度已超过了发达国家的发展水平。但是,中国西部地区在近40年的改革开放行程中,至今仍有大部分区域处于欠发展的状态中,其发展潜力与空间有待于激发和释放。从目前的发展数据来看,中国东南部的城镇化水平高于西部,而西部的甘肃、青海等省份又远远落后于陕西、四川等省份的发展水平,形成了典型的内部性区域差异。这种内部性的不平衡发展,会导致欠发达地区被长期排斥在全国经济发展体系之外。如何将东南部的优质项目、先进理念和新型城镇化发展经验带到西部欠发达地区?应该是"新趋势"下西部省份迫切需要研究和思考的核心议题。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实现我国农村现代化的必要途径,它是关系到农村三大文明发展的系统工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关键在于西部欠发达地区。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很多农村在许多方面都与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存在着巨大的差距。西部欠发达地区的新农村建设需要更加理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顺利展开,培育新型农民,是纵深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核心任务;是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推进农村"四个文明"建设,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重要保证.黄桥镇作为欠发达地区,培育主体性农民、持续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就显得更加紧迫、更加重要.  相似文献   

8.
乡村振兴是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环节,农村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是实现人才振兴的重要支撑。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以来,内蒙古自治区在社会工作领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由于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缓慢、政策推行困难、社会适应度低等原因导致社会工作的发展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本文以身处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为例,通过SWOT分析模型,分析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村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农村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9.
欠发达地区的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已经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的协调发展,对于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全国脱贫攻坚总目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从农业现代化、特色农业现代化、城镇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互动关系等方面对国内外文献进行了检索和筛选,相关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取得了大量的成果,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欠发达地区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奠定了基础。本文对现有文献进行了梳理,并总结了文献研究中的不足。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分析我国欠发达地区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的金融支持存在得金融产品和服务供给较为单一、金融支持过度偏向于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居民的金融供需矛盾突出和传统金融机构撤出农村市场等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新型民间金融机构、丰富金融产品与服务的供给、引入互联网金融、政企联动创新新型城镇化的金融支持模式等对策。  相似文献   

11.
李国亮  耿蕾  樊森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2):7164-7165
以陕西省黄陵县科技园区规划布局为例,探讨了西部欠发达地区科技园区布局的思路与目标,分析了西部欠发达地区科技园区用地布局、道路布局和绿地系统布局的内容,突出了科技园区规划布局对西部大开发建设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2.
西部生态是我国中、东部地区生态的天然屏障,保护着整个国家的生态安全,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和安全发展,而西部生态保护和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又在西部欠发达地区。以地处西部欠发达地区的会东县为例,运用SWOT分析法对其生态环境保护进行深入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环境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3.
吴潇  张沛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1802-1805,1833
基于西部地区城镇化发展概况,分析了西部地区城镇化滞后的影响因素,主要是环境因素的影响、人口质量及数量的影响、公共产品服务的滞后性、技术发展的停滞性、低梯度增长的落后性以及制度建设的僵化性。分析了西部地区城镇化的约束机制,从表层上看,西部地区城市化的约束力量来自于资本欠缺;从深层上看,西部地区城市化的约束力量源于文化滞后。并从制度、经济、文化3个层面提出了西部地区城镇化的约束机制的破解思路。基于这一思路,构建了西部地区城镇化发展的动力系统。西部城镇化动力机制上应"四力"驱动,即外部力量的拉动力、区域市场环境的内聚力、农村内部的扩张力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吸引力。创新是西部地区城镇化的动力引擎,产业的空间聚集及其现代化是城镇化的主动力,政府行为、外资带动、大型工程项目等其他动力为从动力,从动力以市场为媒介经由主动力实现其对城镇化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新型城镇化最重要的核心和关键,就是通过产业发展,发挥产业集聚效应,吸纳进城农民,使转户农民真正市民化。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中最薄弱的环节就是缺少产业支撑,新城镇、新城市出现空城现象,城市化过程中农民转户难以转业,市民化道路非常艰巨。通过灰色关联度等分析方法对西部新型城镇化产业发展进行研究,提出西部新型城镇化产业支撑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加快西部新型城镇化产业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程东旺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1):10197-10200
随着人均GDP的增长,赣州市城镇化水平有明显的提高,但中部地区城镇化水平明显高于东、西部地区。为了逐步缩小赣州市中部与东、西部城镇化差距,全面提高城镇化整体水平,笔者主要从七个路径来构建赣州市小城镇发展机制,分剐为:①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②建立城乡一元的户籍管理制度;③建立统一公平的劳动就业制度;④建立多层式的社会保障体系;⑤建立多元化的小城镇财政和投融资体制;⑥建立高效的小城镇行政管理体制;⑦建立科学的产业梯度转移对接机制,不仅可以推进赣州市农村改革发展,而且对全国欠发达地区的小城镇发展也具有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16.
梁颖  蔡承智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8):17628-17630,17633
基于非均衡增长理论,分析了我国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的区域优先序选择。东部地区优先提升城镇化质量,对小城镇建设进行长远规划,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使其发展与国际城市化水平接轨;中部地区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并举,走城乡互动发展的新农村建设之路,提高城镇化水平;西部地区优先建设新农村,抓好基础设施建设,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  相似文献   

17.
欠发达地区的城镇化水平及空间格局的研究,直接关系到新型城镇化在西部省份的实施策略。以贵州省为例,选取人口、经济、空间、社会4个子系统17个指标,运用熵值法对贵州省9个市州2000—2014年城镇化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并运用Arc GIS10.0软件对贵州省各市州城镇化综合水平进行地理空间的可视化表达,结果表明:(1)贵州省城镇化综合水平整体上呈稳步上升状态,贵阳市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其他市州;(2)2008年后人口城镇化对城镇化综合水平的贡献率明显变弱,而且增速明显低于经济、空间和社会城镇化水平;(3)贵州省城镇化总体呈现"一核两翼多区域发展"的空间格局;(4)城镇化综合水平空间格局变动主要在相对第二、第三与第四等级之间,2008年之前格局变化的驱动因子为经济子系统,2008年之后格局变化的驱动因子则为社会子系统。未来城镇化过程的关键是提高城镇化的质量,因此,今后西部地区城镇化水平的建设要更加注重人口、经济、空间和社会城镇化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庆阳市地处我国经济欠发达的西北腹地,基础设施配备远远落后于其他发达地区,农村地区表现尤为突出。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加快庆阳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产和生活条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庆阳市农村地区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能够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政府威信,开拓市场、扩大内需和促进本地经济增长,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为逐步实现新型城镇化提供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19.
欠发达地区新型城镇化不充分,形成了我国新型城镇化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的短板,解决城镇化过程面临的问题,必须坚持走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的持续健康科学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0.
以陕西渭南农村调查为依据,深入分析了西部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面临的实际问题,同时提出了在西部欠发达地区进行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