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7 毫秒
1.
桑蚕一代杂交种杂交率检验是一种形态检验的方法,准确性和时效性差.提出了使用DNA检验方法进行品种纯度检验,研究设计了适合的抽样检验方案.该方案保证了目前行业标准检验方法的可靠性和精确度.使用该方案,在蚕种纯度很高的情况下,只需检验很小的样本就能通过,非常适合个体检验准确而成本相对较高的DNA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2.
报道了一种专供PCR分析的快速微量提取拟南芥基因组DNA的方法。该法大大简化了传统提取方法的步骤,而且用氯仿-异戊醇代替传统的酚,克服了由于酚的残留带来的后续PCR等操作上的困难。用该法提取的DNA样品质量较高,特别适合一些突变体及转基因植株的PCR初步鉴定。  相似文献   

3.
SDS法和CTAB法提取蜡梅DNA质量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集6个蜡梅(Chimonanthus praecox(L.)Link.)单株的新鲜嫩叶,分别采用SDS和CTAB的微量法提取基因组DNA,取适量的该DNA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并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所提取的DNA在260nm和280nm的光密度值及比值,以及利用EcoRI和MseI双酶切后进行AFLP标记。结果表明,2种方法均能从蜡梅中提取出一定量的比较完整且纯度比较高的基因组DNA,但用CTAB法提取的蜡梅基因组DNA的纯度更高、质量更好。  相似文献   

4.
报道了一种专供PCR分析的快速微量提取拟南芥基因组DNA的方法,该法大大简化了传统提取3-法的步骤,而且用氯仿一异戊醇代替传统的酚,克服了由于酚的残留带来的后续PCR等操作上的困难。用该法提取的DNA样品质量较高,特别适合一些突变体及转基因植株的PCR初步鉴定。  相似文献   

5.
GM(1,1)模型在房地产价格指数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简要介绍了灰色预测方法GM(1,1)模型的构造与模型检验。利用1998年1-6月中间房地产北京指数建立了北京市房地产价格指数预测模型。经模型检验,该模型预测、精度等级为一级,预测模型可靠。  相似文献   

6.
以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基因组DNA为模板,对聚合酶链式反应(PCR)体系各组分进行了梯度实验,优化出条带清晰、重复性好的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聚合酶链式反应(SRAP-PCR)扩增体系,并筛选了引物。该体系(25.00 μL)为:1 × 缓冲液0.20 mmol·L-1,脱氧核糖核苷酸(dNTPs),0.20 μmol·L-1 引物,2.00 mmol·L-1镁离子(Mg2+),33.34 nkat Taq DNA 聚合酶,0.80 mg·L-1基因组DNA(以上均为终浓度)。反应条件为94 ℃预变性5 min;94 ℃变性30 s,35 ℃退火30 s,72 ℃延伸2 min,5个循环;94 ℃变性30 s,50 ℃退火30 s,72 ℃延伸2 min,30个循环;72 ℃延伸8 min,4 ℃保存,反应时间比其他体系缩短了一半。从100对引物中筛选出了适用于山核桃的引物15对。在山核桃中,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简单序列重复区间(ISSR),SRAP等3种标记,以SRAP标记每对引物扩增的位点数及每对引物扩增的多态性位点数为多,但SRAP多态性引物的比例、多态性位点比例居于另2种标记之间。在山核桃研究中可以考虑使用SRAP及RAPD标记。图6表4参28  相似文献   

7.
DNA分子标记法检验桑蚕种微粒子病的抽样方案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针对桑蚕成品卵微粒子病DNA分子标记法检验,设计了抽样检验方案。用此方案进行的抽样检验不仅保证了将不合格蚕种判为合格蚕种的概率控制在1.5%以内,而且能减少将合格蚕种判为不合格蚕种的概率。检验的数量一般随总体病卵率P变化而变化,所以应用本检验方案,当P较大或较小(相对于0.15%)时,需检验的样本数量将显著减少。该方案有两种续贯检验方法和一种类似NY/T 327-1997行业标准规定的二次检验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获取海洋贝类基因组DNA的取样方法,为开展珍稀贝类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文蛤、栉江瑶、翡翠贻贝、香港巨牡蛎、毛蚶为供试材料,以闭壳(合)肌全基因组DNA作为参考,采用常规酚-氯仿法抽提贝类贝腔液基因组DNA,使用生物光度计法、琼脂糖凝胶电泳、目的片段扩增测序验证其质量,并建立系统发育树检测其来源的真实可靠性。[结果]采用常规酚/氯仿基因组DNA提取方法获得的贝腔液DNA质量优于闭壳(合)肌DNA,蛋白质、多酚色素污染较少,完全满足目的片段扩增测序;系统发育进化树则证实了贝腔液并非外源污染。[结论]从贝腔液中获取基因组DNA是完全可行的,并可将其用于目的基因片段的扩增。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获取海洋贝类基因组DNA的取样方法,为开展珍稀贝类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文蛤、栉江瑶、翡翠贻贝、香港巨牡蛎、毛蚶为供试材料,以闭壳(合)肌全基因组DNA作为参考,采用常规酚-氯仿法抽提贝类贝腔液基因组DNA,使用生物光度计法、琼脂糖凝胶电泳、目的片段扩增测序验证其质量,并建立系统发育树检测其来源的真实可靠性。[结果]采用常规酚/氯仿基因组DNA提取方法获得的贝腔液DNA质量优于闭壳(合)肌DNA,蛋白质、多酚色素污染较少,完全满足目的片段扩增测序;系统发育进化树则证实了贝腔液并非外源污染。[结论]从贝腔液中获取基因组DNA是完全可行的,并可将其用于目的基因片段的扩增。  相似文献   

10.
为寻求一种较为实用的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基因组DNA提取方法,对酶解法、十二烷基硫酸钠(Sodium dodecyl sulfate,SDS)法、FDA法、热裂解法等常见的4种不同提取方法进行了改良和比较.结果表明,4种方法中,SDS法提取的DNA质量最好,检测灵敏度高,当金黄色葡萄球菌的DNA稀释至2.95 pg或更少时,SDS法还能够通过PCR将其检测出来;并且该方法的稳定性好,经济性高,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基因组DNA理想的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11.
利用PCR技术对该室采用精子介导法构建的转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蚕及基因枪法构建的新霉素抗性基因(neo^r)要进行了继代分析检测,结果在转GFP蚕的G2和G3代,转neo^r蚕的G1及G2代,均检测到了阳性个体。这说明所构建的转基因蚕具有相对稳定的遗传性。  相似文献   

12.
文章对含量甚微的单粒蚕卵DNA的抽提方法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将蚕卵出库催青,在收蚁前1天用针刺破,再用改进的酚抽提法抽提制备。此法简单实用,从1粒蚕卵中获得了平均400ng的总DNA,其分子量大,断裂少,纯度高,完全能满足酶切、连接和PCR扩增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贵州地方三眠蚕对普通四眠蚕的遗传显隐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三眠蚕品种“202”同时与四眠蚕品种781、丰1等杂交,通过对其后代各项性状的表现及眠性遗传显隐性研究,检测贵州地方三眠蚕与普通四眠蚕的遗传显隐性表现,分析贵州地方三眠蚕品种的遗传强势性。结果,贵州地方三眠蚕品种“202”对普通四眠蚕为显性遗传。研究为贵州实用三眠蚕品种的选育准备了基础材料,同时为贵州地方三眠蚕品种遗传改良,育成实用三眠蚕品种提供了理论依据和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给出了稀有事件一次与两次简捷集团抽检方案的抽检特性函数的近似计算公式,并借助于电子计算机,将其应用于桑蚕微粒子病的抽检。  相似文献   

15.
范杰 《农业考古》2021,(1):7-16
红山文化出土玉蚕反映出辽西地区至少在距今5500-5000年便已经开始认识和利用桑蚕和柞蚕资源了。这不仅使得辽西所在的燕辽地区成为除黄河中游和长江下游地区之外的又一史前蚕资源利用中心,也将中国最早开始利用柞蚕的时间和地区从汉代的山东半岛,追溯到红山时期的辽西地区。同时,玉柞蚕在数量上的优势,暗示着野蚕资源仍是新石器时代居民获取蚕丝的主要来源。红山文化“以玉为蚕”和“以蚕化龙”的认识和表现手法与商周时期不谋而合,是红山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直根系的生动写照。  相似文献   

16.
蚕用消毒剂XDJ-Ⅲ消毒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XDJ-Ⅲ是以高氯制剂为主剂,配以增效、缓蚀、润湿及渗透作用的辅剂研制而成的新型复方消毒剂。本试验结果表明,该消毒剂对家蚕主要病原多角体病毒、卒倒菌芽孢、黑胸败血菌芽孢、白僵、绿僵、曲霉孢子及微粒子原虫等都有强烈的杀灭作用,而且具有渗透扩散性能好,腐蚀性低,对蚕无不良影响等特点。该药剂不但可以配成溶液对蚕室、蚕具、桑叶叶面进行消毒,而且可以进行熏烟消毒,可满足各种生产环境不同消毒条件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家蚕真菌病发生及流行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者通过大量调查及试验,对目前生产条件下山东省家蚕真菌病的发生和流行规律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家蚕真菌病的发生与气象因子、发育时期、蚕品种、消毒方法、饲育式及蛹体保护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为有效地控制该病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三眠性家蚕具有茧丝纤度细、可缫制高品位生丝(5~6A级)的优点,细纤度生丝可全部用于出口,是我国家蚕品种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通过对贵州地方三眠家蚕与普通四眠蚕的遗传显隐性表现研究,鉴定了贵州三眠蚕品种"202"对普通四眠蚕品种781、丰1、渝1、782等的遗传强势性。同时从鉴定的杂交组合中选择具有生产性能优的组合进行定向培育,选育出适应贵州条件的三眠蚕品种材料,结果培育了4个性能优良的品种材料,为实用三眠蚕品种的育成完成了前期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9.
20.
采用改进的吸附层析法分离蚕沙申的脂溶性色素,层析结果出现八种物质的色谱带。用Beckman DU—7型自动扫描分光光度计对这八种物质分别进行了分析鉴定,结果表明:蚕沙中含有胡萝卜素、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衍生物和类胡萝卜素衍生物等色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